年轻人“蹭老式消费”,图啥?
2023-10-13李浩瑄
李浩瑄
26岁的叶舒雨在成都武侯区的一座写字楼里从事行政工作,从今年7月开始,她几乎每周都会有两三天的中午在位于蜀汉街的社区餐厅就餐。
“平时一个人住,没有做饭的习惯,几乎都点外卖。但其实自己也清楚,外卖吃多了对身体并不好,可是公司规模不大,没有食堂。”叶舒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走进社区餐厅时,看见大多数就餐的都是老年人,她询问了收银台的“阿姨”是否只有社区老人才能就餐,得到的答复是“当然不是”。
就这样,叶舒雨给自己找到了“食堂”,“食堂”里装好的一碗一碗的菜从4元到25元不等,还可以点小炒,“感觉自己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改善。”叶舒雨告诉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
近段时间,年轻人与中老年群体在消费需求上产生了不少交集:年轻人报名参加“夕阳红”旅行团,不想点外卖的上班族涌入社区食堂,青年人报名老年大学上兴趣班……这些被外界调侃为“蹭老式消费”的风潮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参与,这样的生活方式为何成为不少年轻人“向往的生活”?年轻人究竟又图个啥?
通过“反向消费”找到“省钱密码”
9月23日,星期六的中午,记者走进成都武侯区一家社区餐厅,发现用餐的人群虽然普遍年龄偏大,但年轻人也并不在少数。
餐厅经营者黄先生告诉记者,社区的老年人前来就餐会有补贴,具体补贴多少,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政策。“我经营着两家社区餐厅,前来就餐的人群和餐厅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一家位于老居民区,前来用餐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一家位于小的商业街,就会有不少附近的店主和在写字楼上班的年轻人前来用餐。”
“价格实惠、分量大、看起来干净”,是和叶舒雨一樣的年轻人选择社区餐厅的理由。
不久前,“33岁女子上老年大学兴趣班”这一新闻登上热搜,9月25日上午9点,记者联系到当事人王女士,刚把孩子送去学校的她将在一小时后去老年大学上第4节钢琴课。
9月初,王女士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中写到,有一群年轻人在老年大学上课。“我觉得很有意思,小的时候我很想学钢琴,但是家里条件不好,母亲没有同意。”王女士在网上搜了一下老年大学的课表,发现各类兴趣班非常齐全,而且性价比相当高。王女士中意的钢琴课算是老年大学里学费最高的科目之一,也只要260块钱一学期,共16节课,其它的声乐、舞蹈等课程每学期则是100多块钱。
“小时候有学钢琴的想法,但是我也并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门乐器,而且更不清楚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花低价报名老年大学的课程先学着试试,能够让我判断自己是否真的热爱,再考虑要不要深入学习。”王女士说,于是她挨着询问了自己家附近的几所老年大学,由于太年轻,一些对学生年龄把关较为严格的学校直接拒绝了她,直到她找到现在入学的这所区级老年大学。“我报名的这所学校面积挺大的,有五六层楼,几十个教室,所以能容纳很多学生,一直没有招满,我求了一会儿负责招生的老师,老师终于同意让我报名入学。”获得报名资格的王女士很兴奋,回到家立即将自己的入学经验分享到了社交平台,获得了超出她想象的关注度。
记者注意到,王女士的经验分享贴有近千条评论,“打开了新思路。”“我也想去!”“好便宜!”“还有这种好事!”……可以看出,评论者几乎都是年轻人,大家对王女士的做法也持认可态度。
“性价比高肯定是最吸引大家的一点,毕竟我们作为成年人,从头开始培养一个兴趣爱好,纯粹是出于喜欢,也不是为了学有所成,一开始并不想投入过多金钱。”王女士说。
也会出现取向偏差
比起去社区餐厅就餐、到老年大学上学,沈钦报名“夕阳红”旅行团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
今年春天,沈钦和朋友报了一个到海南的旅行团,进团了才发现,除了他和朋友,其它团员全是退休老人。“他们对导游制定的每日行程非常关心,而且希望每天的行程越早开展越好。”沈钦说,每天早上6点他就必须起床,6点半,团队就从酒店出发前往景点,行程非常满,而且几乎从早到晚都在走路。“太累了,老年人的精力超出我们的想象,我记得行程安排最多的一天要到5个景点。老年人对景点是没有取舍的,他们大部分都认为来都来了,多看点景点。”
沈钦和朋友结束5天的行程后,感觉这趟旅游完全背离了他们的初衷,比起到南海观音、玫瑰园、海誓山盟等打卡景点,他和朋友更向往找家酒店,找片沙滩躺着沐浴阳光。
记者在成都宽窄巷子附近一家旅行社咨询服务点了解到,老年团一般分两类,散客团和定制的包团产品。
“银行或一些大型企业会将定制包团产品作为福利赠送给客户,他们提供名单,我们负责安排旅行服务。”服务点工作人员介绍,如果年轻人报散客拼团,节假日高峰期之外,线上线下报名跟团游都可能会被安排到老年团中。
记者搜索某旅游平台发现,一些旅游产品的详情页中对团员的年龄有要求。致电询问后,客服表示,如果是陪同家人或近期成团名额有空缺,年轻人也可以报名老年团。
不过,并非所有的“夕阳红”旅行团都不对年轻人胃口。
于静陪父母旅游,报了去敦煌的旅行团,她在旅行团中成了“团宠”。“我去的旅行团里的叔叔阿姨都相当热情,喜欢打听我的感情状况,老年人每到一处景点都喜欢拍照,我就成了他们的摄影师。”于静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这趟出游是为了让父母玩得开心,所以长辈提出的大部分要求她都会配合。
“相比大多数年轻人喜欢的自由行,跟‘夕阳红’旅行团出游行程肯定会更密集,而且老年人打卡拍照确实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对食物的选择上,年轻人更喜欢提前做好攻略,去吃当地最热门的小吃和餐厅,老年人则没有这一需求,而是跟团就餐。”于静说,“但是对于不想自己花功夫做攻略,同时又追求低价的年轻人来说,加入‘夕阳红’旅行团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专家:社会应更包容年轻人的选择
今天,银发经济的市场正在进一步扩大。它充分考虑到了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及身体情况,因此更具有便捷性与服务的透明化。不管是旅游、餐饮还是其它服务行业,针对老年群体的消费场景具有更合理化、简洁化的特征,服务也是低门槛甚至无门槛的。
“银发经济,体现了社会对于老年群体的关爱,我们的整个社会是尊老敬老爱老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华军告诉记者,市场针对老年人推出营销活动,从整体上看是良性的,年轻人参与进去“搭便车”也无可厚非。
“我个人认为,‘蹭’这个说法不太合适,略带一些贬义,我们还是应该倡导以更宽容的态度来看待这一社会现象,并包容年轻人的选择。”杨华军说,年轻人的这一转变反映了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更为理性、健康的消费方式。
“社会应该理解年轻人的不容易,这些年轻人通过利用银发经济的低消费来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同时还尽量去满足自己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是值得鼓励的。”杨华军说。从更深层次看,杨华军认为,对于“蹭老式消费”无需过度担忧。至于“年轻人是否挤占了老年人的资源”,老少两种需求都应当被看到、被关注。事实上,很多助老食堂正是因为年轻人的涌入而“破圈”,从而倒逼餐厅在用餐价格、用餐时间乃至丰富菜品等方面提升精细化服务,缓解了经营压力,实现了良性持续运转。“蹭老式消费”也有助于弥合代际间的消费差异,成为推动社会消费转型提升的重要力量。年轻人在“蹭老式消费”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还逐渐适应和融合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观念。在同一消费场景下,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给年轻人以启迪,年轻人的活力和冲劲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在老龄化加速的趋势下,这不失为一种加强代际交流互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益探索。
“这也符合国家现在提出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统一大市场不仅需要打破地域和行政壁垒,还需要穿透群体边界、阶层差异。”杨华军坦言,要充分發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善于打破惯性思维,深度挖掘客群需求,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正如成都提出的建设全龄友好包容社会,不论是政策还是市场要惠及各个年龄段的群体,不能说年轻人就不应该享受便宜的东西。“社会各界应该做的不是一味质疑年轻人的行为,而是应当积极地创新商业模式,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实惠的、可负担的消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