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计划
2023-10-12
危机:太阳提前红巨星
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太阳至少还有50亿年的寿命,才会进入老年的红巨星阶段。换句话说,也就是再过50亿年左右,才会发生太阳危机。但这些都是科学家根据数据所推测而出的结果,假如数据有误,或者太阳提前开始异变,不断膨胀,我们的选择只有“流浪地球”计划吗?并不是,其实“流浪地球”计划有着致命的缺点。
“流浪地球”计划的缺点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为地球装上了行星发动机,靠重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把地球推离了原有轨道,开始朝比邻星进发。
这个计划的缺点有很多,比如会逸散掉大部分大气层中的气体,人类只能躲进地下城。没有地表温暖的阳光,农作物在地下城中的收成不会太好,很多人会吃不饱。甚至电影中出现的烤蚯蚓干都会成为当时的美食。
吃不饱、吃不好还不至于威胁到人类的存亡,另一个缺点则对地球和人类都是致命的——我们的地壳太薄了。
如果我们用手握紧一个完好无损的鸡蛋,需要很大力气才能捏坏蛋壳。当用一个小钉子去敲鸡蛋的一个点,很容易就能扎出来一个小口子,这是因为蛋壳特殊的力学结构所造成的。《流浪地球》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对地球地壳来说,正如一颗钉子与蛋壳表面的关系一样。假如点火之后,大力推动地球,发动机与地壳连接处很有可能破损,到时候地幔中的物质就会流到地表,甚至地下城,人类就很有可能直接被烫死了。
综上,“流浪地球”计划或许可能被执行,但难度非常大,需要给地壳加固,才有可能最终将地球推离轨道。
第二地球计划
那这样我们就不得不考虑第二种方案了——寻找类地行星。其实科学家早就开始这么干了,已经发现的系外行星已经超过5000颗,其中开普勒452b、格利泽581g 都是和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下一步需要做的是,进一步勘察这种类似第二地球的行星,另外就需要发射宇宙飞船到那里去实地勘测了。
真的有第二地球吗?
根据人类观测到的数据估算,宇宙中星系的数量至少有1000 亿个,就拿地球来说,我们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只不过是银河系中一个很小的、非常普通的恒星系。银河系内有1000~3000亿颗恒星,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恒星有自己的行星,每颗恒星有3 颗,至少存在30~90 亿颗行星,我们取一个中间数45 亿颗。但实际拥有行星的恒星远超这一比例。这45 亿颗行星有百分之一是有实体岩石的类地行星,其中如果再有百分之一的行星适合人类居住,大概会有45 万颗行星在恒星系的宜居带上。以上数据还只是针对银河系,如果算上我們能观测到的星系,用1000 亿乘以45万就可以得出这个宇宙究竟有多少颗适宜人类物种居住的星球了。现在你相信存在第二地球了吗?
开普勒452b
以开普勒452b 举例,其直径比地球大60%,体积为地球的5 倍,地表的重力是地球的两倍,跟其恒星的距离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相似。但这个星球距离地球有1400 光年。这个距离即使用人类最快的飞行器“新视野”号的速度来航行,也需要2580 万年。人类的整个历史不过200 万年上下,这个飞行时间已经超过其10 倍还多了。
去往新的地球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创造出更强大、飞行速度更快的飞船。这个飞船必须足够大,像一座巨大的城市,有设施完备的医院、消防局、循环水系统、农田等,我们将其称为世代飞船。世代飞船可以满足数世代乃至百代人的繁衍生息,虽然第一代的船员无法看到新地球的阳光,但他们的后代极有可能最终降落在那里。
世代飞船可以携带大量的人类受精卵,等到了目的地,使用人造子宫将人类的后代进行孵化,最终开始改造新的地球。
以上技术都是基于现代技术的展望,在不远的将来都有可能实现。
数字生命飞船
虽然现代计算机技术只不过发展了几十年的时间,但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举个例子,当世界上第一块硬盘出现时,它有一台冰箱那么大,只能存储现代手机拍的一张照片。如果我们要在手机上下载一部高清晰的电影,用世界上第一块硬盘来存储的话,可能需要一座摩天大楼来放这些硬盘。但在今天,一块巴掌大的硬盘能有4TB 数据容量,这个容量是第一块硬盘的400 万倍。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我们大脑的记忆和意识中都可以导出数据,存储在一块硬盘里,或者在一台超级量子计算机中,就如同《流浪地球》中的数字生命一样。
把我们的数字生命都放在一艘不大的宇宙飞船上,或许更容易达到接近光速的速度。因为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艘飞船质量越大,达到光速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巨大,当这艘宇宙飞船跟一个足球一般大小时,它的质量很轻,即使其速度只有光速的50%,都极有可能在其损坏之前到达第二地球。抵达之后,便可以把数字生命下载到机器人的身体之中,也算是人类抵达了第二地球。更或者,这颗可以利用星际物质不断修复的数字生命宇宙飞船,可以一直飞行在太空中,直到宇宙终结。或许这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