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语丝

2023-10-12黄冰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语丝介子寒食

黄冰

清明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的意思是天气晴朗,四野明净。在气候宜人、温度适中的日子里,风平浪静、细雨润物,万物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令人心旷神怡。人们不约而同地纷纷外出,去散发芳香的野外呼吸新鲜的空气。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融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表达了我们的祖先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遵循自然规律的朴素思想。据相关记载,清明节祭祖的习俗起源于纪念春秋时代三杰之一的介子推。此人在重耳落魄之时,依然侍奉左右且勇敢地割股奉君。后来,重耳贵为晋文公,多次诏令早就隐居山西绵山的介子推出山辅政,介子推决意不从并不惜抱木燔死。重耳为哀悼患难故友之死,下令这一天禁止烟火,只进冷食、寒食,从此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节日—寒食节。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寒食是禁火扫墓的特定日期,渐渐地就与适合踏青赏花的清明合而为一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千多年前,唐朝杜牧这首诗中的绵绵春雨,穿越时空,至今还在滋润着人们的饥渴甚至焦灼的心灵世界。缅怀祖先的在天英灵,回忆他们活着之时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想到再也无法和他们分担伤痛、分享快乐,就感到痛不欲生,当真是泪已干、“魂欲断”。清明时节,无数滴因悲伤流尽的泪珠蒸发上升,又化作甘霖,抚慰着人们哽咽难言的悲痛情绪。

从天文学角度看,清明节前后正是冷暖空气的交汇阶段。春夏之交,低气压较多,大气层里的水汽又较为密集,所以清明一段时间里雨水充足也就不足为奇。人是情感极为丰富的动物,血肉之躯再加七情六欲,方为万物之灵。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的过早凋零,都会引发人的深思和持久的感叹。更何况恰如其分的一场泪雨?然而,过度的喜怒哀乐极易损耗元气。

按照“藏风得水”与“得道成仙”的传统思想,逝去的人一般都会被安置在远离市声,接近神秘苍穹的山顶。人们只能把汽车停到山脚下,然后拿着祭品徒步上山。山路两边荒草掩映之中,有着难以计数的硕大的“土馒头”。想起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名句“纵有千年铁门槛(限),终须一个土馒头。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这些“土馒头”之中各色人等都有,生前年龄不同、身份有别,但现在已经是毫无区别的一抔抔黄土。万物都有长短不一的起始时间,时间到,幕布落,运行终结。

曲曲折折的道路牵引着纷乱的脚步和急切的心,终于寻找到祖先的长眠之地。人们先用铁锨把围绕坟茔生长的荒草连根铲除,再把祭品一样样放在供桌上,点燃几炷香,分别插在祖坟和旁边的土地神之前。生时在地上纵横驰骋,死后回归于土地,投于大地的怀抱,而胸怀无限宽广、包容孕育万物的土地是与生俱来就被膜拜的对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人的思想、情感、逻辑、智慧等,无形的遗产不会随同身躯腐烂,应该是又构成了新的能量体在多维空间飘忽往来。或者,转化为一滴露珠、一缕月光、一朵浪花、一声鸟鸣……

俗话说,“一样生,百样死”,大家都以同一种方式来到人间(人和部分动物都是胎生,此外还有湿生、卵生、化生),结局却千姿百态。死亡大体分为两种:非自然死亡和自然死亡。非自然死亡有各种意外灾难、飞来横祸,也有自行了断;自然死亡又有无疾而终、急病无痛而亡、病痛而亡之别,如闪电般的一生,其存在其实就是修炼的过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既然最终殊途同归,活着时何不乐在其中,放下执念,等视众生?

人要活得通透,就要不逃避死亡,甚至还研究悟道,这样才能透过平和的心态,寻找生命旅途的终极快乐。生活中所有的“重”,与死亡相比也即刻轻如一根轻飘飘的鸿毛。让我们保重身体、养护生命,尽量拉长生与死之间的距离。

清明雨丝激发清明语丝,清明语絲反思清明雨丝。

雨丝绵绵!语丝绵绵!

猜你喜欢

语丝介子寒食
清明节与介子推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宋会要辑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介子推守志
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寒食帖》漫谈
小语丝
小语丝
小语丝
小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