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高水远情不离

2023-10-12刘雨薇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23年8期

刘雨薇

“许保崽,这么大的雪,上山的路都被雪盖住了,你还来看我,拎着这么重的米和油,还给我钱,真是难为你了。”金竹畲族乡大山里一位88岁的孤寡老人拉着兰云科的手,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被老人亲切唤着“许保崽”的人,是上海才众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兰云科,也是一位从这大山里走出去的兵。

2020年上海市最美退伍军人表彰大会上,授予他这样的颁奖词:

他白手起家,立志创业

知恩反哺,扶贫帮困

他用锅碗瓢盆装起社会担当

挑起金银潭和火神山餐饮保障的重担

1

人的很多选择,可以回到童年时代,那里是很多故事的源头。回忆少时的经历,兰云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贫穷带来的窘迫。

1973年兰云科出生在江西乐安县,这里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兰云科家则是其中有名的贫困人家,住的是漏风漏雨的木屋,生活缺衣少食,一年有七个月三餐都只吃稀饭,穿的是别人不要的旧衣服。但贫寒的境遇,没能阻挡兰云科对梦想的追求,小小年纪,他就有了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人生目标。

16岁那年,他拿着家里打算买猪的150元钱,跟着老乡踏上了去福建打工的路。翻山越岭的疲惫丝毫不影响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觉得只要到达目的地,就能挣到钱,然后就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可美好的想象,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年小体弱的他不仅挣不到钱,还花光了原本带去的150元。躺在简陋闷热的工棚里,兰云科感到深深的无助和迷茫。同去打工的一位老人注意到了他的绝望,劝他回去继续读书,只有让知识开阔了眼界,才能真正摆脱贫困。老人从自己拮据的生活费里挤出一点钱,帮他买了回家的车票。当兰云科从老人手中接过车票的那一刻,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似乎也明白了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那就是强大自己,再去帮助别人!

有了目标,就有了行进的方向。

1991年,武警上海市总队到江西征兵,18岁的兰云科从众多应征青年中脱颖而出,在小伙伴羡慕的目光里穿上了崭新的军装,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套新衣服。抚摸着胸前的大红花,满怀憧憬的兰云科再一次走出了大山。

走进军营,兰云科立志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勇敢坚毅出色的兵。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办,兰云科所在的武警9个支队,参与演出大型舞蹈《山美水美》。排练时,兰云科发现作为一名农村兵,他身体的柔韧度和协调度都不够,很多动作跟不上节奏。为了不让自己拖后腿,他每天早上4点起床,晚上11点入睡,给自己出小操,一个人偷偷练、慢慢悟,硬是将所有动作都练成了肌肉记忆。几年军旅生涯的摸爬滚打和勤学苦练,兰云科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四会教员”,并两次荣立三等功。

2

走出军营,兰云科曾做过保安教练,并取得了很高的薪金,但他认为这样终究无法实现强大自我,帮助别人的人生目标。于是他决定自主创业。年幼时吃不饱饭的经历使他最终决定创建一家餐饮企业。他找到几个战友,6个人一起组成了最初的才众:“人才济济,服务大众。”

创业初始,资金有限,兰云科就先到上海郊区南汇承租一片土地种菜。在他看来,出生农村,种菜卖菜,应该是最驾轻就熟的事。然而,当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呈现勃勃生机时,带给兰云科的不是喜悦,而是残酷的现实:蔬菜销路只打开了三分之一。再次面对人生困境,经过部队锤炼的兰云科,拿出了敢想敢干的军人作风,每天背着一个绿色军用挎包跑销售。因舍不得在外面花钱买吃的,挎包里总是装几个自己做的馒头和矿泉水。这个挎包是他离开部队后一直保留着的“行头”,除了这个军用包,他还保留了“永不言败”的军人品质。

记得有次去一家企业推销,连续两次被对方态度恶劣地拒之门外,强烈的自尊让兰云科很想转身离开,但是不行,如果这时放弃,自己岂不是等同于逃兵?于是带着这股不言败的劲,他进行了又一次的尝试,这次对方没再拒绝。而他也以此为契机,一家一家上门“突击”,一点一点打开局面。经过18年的艰难奋斗,公司的客户从最初的个位数增加到现在的三位数,员工也从当初的6人,发展到4000多人,年销售额突破6亿元,才众餐饮已经在沪上社会餐饮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3

一步步走来,兰云科在强大自己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帮助别人的初心。

公司刚起步时,因资金紧缺,无法做捐助,他就将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赠送给附近敬老院和社区里的老人。公司步入正轨后,他便带领员工走进大山,走进革命老区。得知洪保春老人中年丧子,老伴长年卧床,兰云科步行十几里山路,坚持将大米、食用油和1万元现金送到老人手里。几十年里,他为近千户特困家庭、孤寡老人、残疾军人捐款捐物达一千多万元,为家乡建桥修路慷慨解囊。

“我們企业扶贫,光送钱送物还不够,还要从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就像种菜育苗一样。”兰云科为家乡学子设立了“兰云科奖学金”。

每年对乐安县考进重点大学的贫困学生每人奖励1万元,考进211大学的贫困学生每人奖励8000元,考进普通高校的贫困学生每人奖励5000元。每年为100名学生发放助学奖金,并承诺:只要想读书,就全额支付生活费、就业前培训费。

有个15岁的少年,家境贫寒,辍学在家。看到他兰云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不希望少年再像自己一样走那么多的弯路。他和少年谈心,了解到少年因贫穷在学校遭到歧视,已有自卑和自闭的倾向。兰云科知道自己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但也不敢贸然带少年去医院看心理医生,他怕医疗档案的记录,会对少年将来的人生造成影响。于是,便多方联系,找到上海一所高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来给少年做心理疏导。终于,少年返回了学校。

苏昊也是在“兰云科奖学金”资助下完成学业的贫困学子之一。江西外贸学院毕业后,他首选“才众餐饮”,他说要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感恩,用自己的勤奋工作来回报兰叔叔。

每年,兰云科都会收到江西、云南、贵州、四川那些受资助的孩子们寄来的感谢信,这一封封承载着沉甸甸情感的信,呈现的是兰云科情系贫困学子爱的绵延。他曾动情地对父老乡亲们说:“我是这大山里走出去的娃,无论我走多远,我永远都是你们的兵儿子。”

4

军人情结是根植兰云科心底的另一份情怀。退伍创业后,无论企业收益如何,無论当时多忙,他都要挤出时间去看望一些退伍老兵。

有位老兵,曾参加过抗美援朝,身体里还残留着弹片。老兵生活困难,兰云科定期为老人送去生活用品和现金,还会陪老人聊上一会。每次探望结束,兰云科的心情都既轻松又沉重:轻松在他又陪老人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沉重在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对这些曾经负重前行的老兵们关注不够。为让更多人了解英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兰云科参与捐款,拍摄了大型话剧电影《前哨》。在宣传红色文化的同时,他让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每年转业退役期间,都与部队和地方安置部门联系,选拔吸收退役军人,缓解政府安置压力。

2020年春节,武汉暴发新冠疫情,兰云科了解到抗疫前线的医疗队员吃饭遇到难题,当即向有关部门请缨。初三上午,兰云科发布了动员令,6名退役军人厨师、点心师及一名军嫂,在3个小时内集结成了一支“编外炊事班”,为奋战在火神山、雷神山的200余位医疗队员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营养热食保障,并为上海赴武汉的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和陈薇院士科研团队提供餐饮服务,历时近80天,最后一批撤离武汉,成为前线医务人员抗击疫情、挽救生命的坚强后盾。

前线员工在武汉加油,后方的兰云科也没有闲着。当他知道部分社区因疫情封控,居民生活物资紧张,有的家庭出现了食材短缺时,他马上进行了紧急动员和部署,深夜了还在和多家供应商反复打电话沟通协调,把公司储备用的食材全部拿了出来,无偿送到几个封闭的小区,缓解了居民的燃眉之急。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可能是曾经身为军人的那份担当吧,让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一定得做点什么。”在上海市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兰云科接过了金光闪烁的奖牌,人们用热烈的掌声,致敬他的无私奉献。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3月5日,兰云科应邀参加了在湖南长沙望城县雷锋故乡举办的“2023雷锋精神论坛”。兰云科这位从畲族大山里一路走来的新时代的新雷锋,平实中带着理想,柔情中带着力量,尽自己所能为更多人带去了幸福和希望。

汪洪摘自《上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