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创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护理对策的制定

2023-10-12黄晓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急诊科福建省福州市350005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9期
关键词:异体导尿管脊柱

林 晶 黄晓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脊柱外科 急诊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5

术后感染作为脊柱疾病手术患者在外科手术治疗后的一项常见并发症,统计提示脊柱疾病患者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0.7%~12.0%[1],感染后患者病死率高达6.2%[2]。同时研究证实:脊柱疾病手术后感染患者其感染程度较轻者面临住院时间延长、伤口愈合不利等后果,而感染程度较重者将面临内固定失败、二次手术治疗等后果[3],对患者预后效果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对保障和提升脊柱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效果均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即结合院内实践情况以脊柱创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针对此类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观察组(术后感染者10例)和对照组(术后未感染者70例)。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评估、治疗与康复”专家共识》[4]中创伤性脊柱损伤诊断标准并依据共识采用手术治疗;(2)患者入院前均无感染症状且无感染指征,炎症指标检查结果处于正常水平;(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重要脏器感染、血液系统障碍、免疫功能缺陷患者;(2)入院前即伴有脊柱结核、化脓性椎间盘炎等脊柱感染性疾病患者;(3)此前行脊柱外科手术治疗且存在感染病史患者;(4)伴精神系统疾病及基于其他原因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患者。

1.2 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调查,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外科手术类型、手术治疗节段、术中输血情况、术中植骨情况、整体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术后导尿管留置情况、术后引流管使用情况、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指标。

本次研究中共发放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量表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为100%。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经存在的感染[5]。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量表结果进行统计比较;(2)根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统计量表比较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外科手术类型、侵入性操作次数、术后引流管使用时间、术后转入ICU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手术治疗节段数量、术中输血情况、术中植骨情况、整体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n(%)]

2.2 脊柱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年龄≥60岁、手术治疗阶段数量≥3个、术中输入异体血、术中植入异体骨、整体手术时间≥3h、抗菌药物使用疗程≥3个、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5d、术后有并发症发生赋值为1,将年龄<60岁、手术治疗节段数量<3个、术中未输入异体血、术中未植入异体骨、整体手术时间<3h、抗菌药物使用疗程<3个、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5d、术中无并发症发生赋值为0。以脊柱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为应变量完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0岁、术中输入异体血、术中植入异体骨、整体手术时间≥3h、抗菌药物使用疗程≥3个、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5d是脊柱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脊柱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脊柱创伤作为骨科医师面临的一项临床难题,患者脊柱结构稳定性被破坏的情况下还面临脊髓损伤的严重威胁,对患者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造成影响的同时后期面临残疾危险,同时患者相关肢体功能如果未能获得有效康复,在压疮、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影响下患者甚至会面临生命安全威胁[6]。因此,在脊柱创伤患者的治疗进程中不仅要关注患者手术疗效,而且要关注患者康复效果。而感染管理作为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关指南证实脊柱创伤患者术后常面临肺部感染、泌尿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不同类型的感染症状,对患者整体管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7]。但脊柱创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均有其原因所在,对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发现和分析有助于及早规避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避免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并以此提高患者手术疗效与康复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脊柱创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术中输入异体血、术中植入异体骨、整体手术时间≥3h、抗菌药物使用疗程≥3个、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5d均是脊柱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年龄作为脊柱创伤患者术后感染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随年龄增长的情况下患者身体结构与机能的健康情况亦会不断下降,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在术后抗感染能力愈发衰弱,其术后感染的风险相较年轻群体自然会明显增强。而术中异体血与异体骨的使用成为脊柱创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异体血输入过程中存在输血相关免疫调节的免疫抑制机制,这种机制将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机制受到影响并因此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8]。异体骨使用过程中则会基于细胞介导的对移植骨细胞所携带的细胞表面抗原反应产生排异反应,并以此产生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液体渗漏等感染症状[9];整体手术时间过长则是临床公认的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证实该项因素也是导致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30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一项重要原因[10];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与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成为脊柱创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正确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但错误的抗菌药物使用则会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患者面临细菌耐药性提升风险的情况下,随着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延长反而会为细菌生长与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11]。而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的情况下患者尿路感染的风险就会越高,这一点在ICU患者感染风险中也得到了明显体现[12]。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研究中未对脊柱创伤手术患者的合并症进行分析,但有研究显示糖尿病病史、脊柱切口类型、置入材料等同样是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13]。亦有研究显示:肥胖、肺部疾病及有脊柱手术史患者在外科手术后的感染风险相较正常群体更高[14]。但本次研究中排除了此前伴有感染和有脊柱手术史患者,同时本次研究中体质量指数并未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造成影响。因此后续研究中应对体质量指数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将肥胖(体质量指数≥30kg/m2)同样纳入危险因素考量,同时进一步增加研究数量并细化研究指标,提升脊柱创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结果的规范性和普适性。

综上所述,脊柱创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异体血及异体骨、手术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等,应在脊柱创伤手术患者的管理中强化对患者上述因素的管理和控制,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避免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异体导尿管脊柱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