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方案对急诊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效果

2023-10-12林金妙陈雪丽黄玲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急诊科急诊科ICU福建省龙岩市364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9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体征

林金妙 陈雪丽 黄玲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 急诊科 急诊科ICU,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重度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重症,病情复杂多变,导致对患者病情无法有效判断,难以快速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恢复正常生命体征。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分诊、针对性抢救,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往单纯依据临床表现并不能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而目前常规急诊科分诊过程中,护士通过检测其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1]。随着临床对重度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深入研究,不断积累分诊经验,提出采用量化评估方法判断休克情况,便于实施针对性抢救,不仅节省急诊科急救人力,还可提高急救效率,为患者争取治疗黄金期,控制病情发展[2-3]。休克指数是指收缩压和脉率的比值,可反映其机体血流动力学,通过计算休克指数,可以粗略评估其失血量,判断是否出现休克和休克程度,便于临床实施相应的干预处理,尽早扩容治疗,纠正休克状态,还能评估急救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急救方案提供参考[4]。本院提出采用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方案,以提高急诊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发现应用效果较理想,并作以下报告,以期为提高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效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接收的93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其先后入院时间分组,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入院者纳入参照组(45例),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入院者纳入研究组(48例)。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符合《2019创伤性休克急救复苏创新技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5]中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心率(HR)>100次/min;乳酸脱氢酶<109U/L;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分。排除标准:合并瓣膜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等心脏疾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持续腹内高压或心律失常;具有用药过敏史。参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6.25±6.85)岁;创伤原因:刀伤13例,交通伤15例,坠落伤17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36~55岁,平均年龄(46.87±6.81)岁;创伤原因:刀伤11例,交通伤18例,坠落伤19例。两组男女占比、年龄、不同创伤原因占比等资料基本一致(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急诊科接诊后,护士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各项生命体征,采用相关评分量表评估其病情程度,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消毒创口,止血,医嘱用药治疗,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护士向家属告知患者病情,取得合作,控制其血压和脉搏处于正常水平,并及时送至手术室手术治疗或ICU抢救。研究组实施基于休克指数评估的急救护理:(1)休克指数评估:护士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属联系电话、创伤状况、休克发生时间等,准确记录其脉搏、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采用休克指数计算公式(休克指数=脉搏/收缩压)计算休克指数,以评估病情。轻度休克,失血量占全身血液的20%~30%,休克指数≥1;中度休克,失血量占全身血液的31%~50%,休克指数>1.5;重度休克,机体失血量>50%,休克指数>2。(2)基于休克指数评估的急救护理方案实施:①分诊护理:由护士长(护理经验5年以上)担任休克急诊分诊职责,患者转运至急诊科后,采用休克指数评估休克程度,并用颜色标识其不同休克程度。红色腕带标识重度休克,黄色腕带标识中度休克,蓝色腕带标识轻度休克。针对重度休克者,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液、输血,心电监护,机械通气,处理创伤,止血治疗。针对中度休克者,立即止血,静脉补液扩容,输注1~2L等渗平衡盐溶液,检查其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输注同血型红细胞。针对轻度休克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每隔5~10min评估生命体征,给予扩容、止血治疗。②定位护理:选择3名护士配合急诊抢救,完成抢救配合工作,如主管护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由护士长负责监督和管理急救过程,发现和解决不良急救护理问题。主管护师配合医生完成抢救,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给予呼吸机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实施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安装心电监护装置,心肺复苏,电除颤,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责任护士负责建立静脉通路,配置药物、导尿和采集血液样本,包扎创口,联系影像科、检验科和药房,同时密切配合医师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管道是否脱落,记录急救24h的出入量。③风险护理:病情稳定后,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或ICU强化治疗,转运过程中,专科护士采用简易呼吸机、便携式监护仪持续监护患者病情,加强固定导管。针对导管较多者,给予固定标识分类,粘贴相应位置,标注置管深度,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重要管道,若出现松动或脱落,可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此,转运前,需重新检查和固定重要管道,确保管道通畅。护士提前通知相应科室做好转运和交接工作,并备好急救物品和药物。转运过程中,给予制动,经过下坡或上坡时,确保头部处于最低位置,同时拉起转运床保护栏,在转运床的床尾或床头位置挂上防坠床标识。

1.3 观察指标 (1)急救效率:记录和比较两组分诊时间(抵达医院就诊至急诊科就诊治疗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即刻抢救至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休克纠正时间(休克发生至症状缓解、临床指标改善的时间)、苏醒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8分恢复至评分13~15分的时间)、住院时间。(2)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和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功能脏器衰竭、重症感染等。(3)抢救成功率:统计和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判断标准:抢救后24h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或有所恢复,意识清晰或模糊。(4)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6]: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护理前、护理后48h的病情改善情况,总分71分,患者评分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分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χ2=5.583,P=0.018<0.05),见表2。

2.3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5.83%(46/48),较参照组的82.22%(37/45)更高(χ2=4.484,P=0.034<0.05)。

2.4 两组护理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3 讨论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机体出现严重损伤,并造成失血过多而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使器官功能受损,全身微循环功能紊乱。患者会出现面色发白、意识模糊、心率增快等症状及体征,治疗原则是消除引起休克的原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保持呼吸通畅,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成功的关键,但大部分患者病情复杂、发展快速,需要根据实际休克程度,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7]。过度扩容治疗,会增加循环容量负荷,进而损伤机体器官,故在扩容治疗中,需要精细控制循环容量,实现治疗个体化,避免器官再灌注损伤,而降低抢救成功率。这就需要实施高效、准确的急救护理,帮助患者尽早获得针对性救治,以促进疾病预后改善,降低致残、致死率。常规急救护理多根据生命体征指标和损伤严重程度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病情,但量表评估过程烦琐、耗时较长,容易导致其错失最佳治疗时间,而发生病情恶化。因此,还需寻求更便捷、有效、准确的评估方法,为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高效辅助抢救治疗,降低其病死风险。

休克指数评估是临床判定有无休克或休克严重程度的主要手段,指数越大,表示病情越严重,应尽早干预处理。相比于量表化评估方法,休克指数评估直接计算脉率和收缩压,就能快速判断休克情况,指导临床尽快进行扩容治疗。本研究与其他相关研究[8-9]均提出采用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方案,以提高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显示,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由此表明基于休克指数评估下的急救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分析原因,尽早救治是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医护人员需尽可能缩短患者就诊至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率,使其尽早得到治疗,纠正休克,而在本研究中,基于休克指数评估下的急救护理显著缩短患者分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急救护理相比急救效率更高。这是因为通过采用休克指数评估患者入院后的休克状态,并采取分级护理措施,完善急诊分诊流程和制度。对重度休克者简化所有急救环节,直接实施抢救,及时输液、补液、输血,提高血液灌注量,改善机体微循环,恢复机体器官和组织血供、氧供,使其病情得到快速控制和缓解;对轻、中度休克者,则合理控制急救时间,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避免大量输血而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可缩短分诊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其苏醒时间、住院时间[10]。

在本研究中,经休克指数评估下急救护理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护理患者(P<0.05)。与龙建华等人[11]研究结果相一致。这说明基于休克指数评估下的急救护理方案实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确保生命体征顺利恢复正常,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这是因为休克指数评估下的急救护理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输液、转运、坠床等风险,采取一系列前瞻性干预,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通过及时抢救患者,可以避免多功能脏器长时间失去血供、氧供而造成衰竭,而且根据不同休克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实现止血、扩容治疗个体化,预防过度输血治疗而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休克指数评估下急救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较护理前显著较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急救护理患者。与郑洋等人[12]研究报道相一致,这表明基于休克指数评估下急救护理干预可显著促进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情改善。究其原因,在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采用休克指数评估,帮助医护人员便捷、快速预测患者病情和死亡风险,明确治疗等级,便于及时采取各级抢救措施,使急救护理系统、有序、高效地开展,确保抢救顺利进行,有助于其病情快速缓解,从而改善机体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基于休克指数评估下急救护理方案在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急救效率,预防并发症发生,缓解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预后改善。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体征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失血性贫血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谨防过敏性休克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