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
2023-10-12武艳艳
武艳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HS)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中,病人表现为低氧血症、睡眠结构紊乱及反复呼吸暂停,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研究指出,持续有氧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体质量及机体血氧饱和度,预防心血管不可逆损伤[2]。然而临床上不少病人由于健康意识薄弱,导致其运动依从性较差。跨理论模型(TTM)认为,个体行为转变是具有阶段性的,并非一成不变,针对病人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其实施阶段性个体化护理干预能促进病人行为转变[3-4]。基于TTM对病人实施运动干预可提高病人参与运动锻炼的自我效能及积极性,从而提高运动锻炼效果[5]。本研究为了更好地提高OSAHS病人参与运动锻炼的自我效能,于2021年7月—2022年6月对OSAHS病人实施基于TTM模型的运动康复干预,并获得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本院耳鼻喉口腔科收治的OSAHS病人9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临床指南》中相关标准[6];2)病人无运动功能禁忌证;3)对研究内容知情,愿意积极配合。排除标准:1)存在鼻道狭窄、鼻道畸形、鼻息肉;2)合并呼吸系统疾病;3)合并神经系统疾病;4)合并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8~72(34.89±3.12)岁;病程5~20(10.45±2.02)年;体质指数(BMI)为28.5~34.6(30.85±2.98)kg/m2;学历为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及中专12例,专科及以上16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28~75(35.23±3.56)岁;病程5~18(12.89±2.25)年;BMI为28.5~35.2(31.22±3.26)kg/m2;学历为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及中专14例,专科及以上1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编号:伦研批第(2021-072)。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运动干预,给予病人必要的康复指导。1)给予病人自制的健康手册,开展文本类宣教活动,为病人介绍OSAHS的特点与危害等常规知识以及所选择的术式、实施的流程和能达到的治疗效果、入组后的伤口护理措施、并发症护理措施。2)实施运动、饮食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健康教育,通过观看健康教育视频、小组教育及一对一教育的方式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3)病人出院后,嘱病人每周回门诊复诊,共计12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本研究实施前,由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文献筛选,确定循证问题,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具体干预内容见表1。干预方案共分为5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表1 运动处方的具体内容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运动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不同时段血氧饱和度比较 单位:%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睡眠相关指标比较
1.2.2.1 前意向阶段
此阶段的病人完全无运动准备与迹象,在该阶段给予病人常规健康教育、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指导,通过健康指导手册、播放音像制品等方式让OSAHS病人了解疾病发展的危害、身体运动对维护健康的意义及规律性运动锻炼的益处,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通过认知的转变,促进病人行为意识的转变,从内心深处接纳和认可规律运动的好处。同时定期邀请能坚持运动的病人分享其成功经验,激励其他病人,增强病人的自信心。
1.2.2.2 意向阶段
即有想法想要改变的阶段,一般为未来6个月内。此时病人空有运动想法,却没有开展行动或者不知道从何下手。该阶段的干预主要是帮助病人找出影响运动锻炼依从性的原因,帮助病人寻找解决方法。通过与病人家属沟通,鼓励其抽出时间陪伴或帮助病人联系同样原因的病友,通过病友陪伴,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同时责任护士协助病人制订运动康复方案,指导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达到意识唤醒的作用,帮助病人树立运动信心,指导病人进行自我评价。
1.2.2.3 准备阶段
即将开展行动的阶段,一般为未来30 d。此时病人有强烈的想法,并将想法制成详细的计划。该阶段通过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的目标和运动锻炼计划,并对病人的运动计划做出专业性分析,找到病人在运动行为改变时可能会遇到的阻碍与问题,提前制定好解决方法;并详细告知病人坚持运动的好处及不运动可能引发的问题,使病人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强化病人的运动意识,达到意识唤醒的目的。同时激励病人做出坚持规律性运动的承诺,并签署相关协议,按照计划完成运动训练,实现自我解放。
1.2.2.4 行动阶段
病人坚持规律性运动,但运动时长不超过6个月。该阶段干预措施主要是肯定病人做出的努力,指导病人制定小目标,每完成一个目标就要适当奖励自己,这样可以达到强化管理的目的。指导病人设置运动提醒,并做好运动记录,以供检查,实现刺激控制。
1.2.2.5 维持阶段
病人坚持运动时间超过6个月就会进入维持阶段。该阶段干预主要是肯定病人坚持运动的行为,让病人深入了解运动对身体指标的影响,告知病人坚持运动不但能减轻体重,还能使脂肪率下降,让体型、体质变化,实现强化管理。鼓励病人寻找亲友一同运动或者加入运动小组中,形成帮助关系,使运动能够更好地维持下去。
1.3 观察指标
1)运动自我效能:应用Bandura等研发的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EE)[7]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1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10分评分,总分0~180分,评分越高表明病人参与运动锻炼的信心越大,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23~0.877,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2)呼吸暂停指数(AI)[8]:统计睡眠期间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3)阻塞性指数(OAI)[9]:<5分为正常,6~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0分为重度。4)血氧饱和度:应用血气分析仪测量两组病人睡眠前30 min(T1)、快动眼睡眠(T2)、慢动眼睡眠(T3)、苏醒前30 min(T4)血氧饱和度(SO2)。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0]:该量表包括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3级评分,总分0~21分,评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7分为睡眠障碍,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2,重测信度为0.872。
1.4 资料收集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时由2名经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以面对面交谈的形式应用相关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责任护士根据病人回答如实填写相关量表。病人血氧饱和度由主治医生负责测量及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提高OSAHS病人运动自我效能
运动自我效能是个人参与运动锻炼时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病人运动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其坚持运动锻炼的积极性越高[11]。本研究为了提高OSAHS病人运动自我效能,对病人实施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运动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提高OSAHS病人运动自我效能。这是因为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利用运动日记鼓励病人与亲属及病友分享运动后躯体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病情交流提高病人对运动锻炼的认知,从而增强病人运动锻炼自我效能[12]。另外,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指导家属参与到病人运动锻炼监督中,提高病人依从性,从而改善病人运动自我效能[13]。
3.2 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改善OSAHS病人血氧饱和度
OSAHS病人由于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并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等症状,会导致病人血氧饱和度下降[14]。研究指出,持续有氧运动能有效提升病人心肺功能,改善病人血氧饱和度[15]。本研究为了提升OSAHS病人运动康复干预效果,基于TTM理念对病人进行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T1~T4时段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说明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改善OSAHS病人血氧饱和度。这是因为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通过正确评估病人运动决策情况,了解病人形成规律运动行为的意向及各阶段遇到的问题,并利用认知重建、意识唤醒、强化管理等措施对病人加强运动宣教及健康指导,使病人从内心认可参与运动锻炼的益处,充分调动病人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通过系统化的运动康复干预,从而有效改善病人血氧饱和度[16-17]。
3.3 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改善病人睡眠质量
研究指出,运动锻炼能有效改善病人躯体症状,提高肌肉运动能力及协调能力,使病人压力得以释放,身心得以放松,从而有效改善病人睡眠质量[18]。本研究为了能让OSAHS病人更好地参与运动康复锻炼,对病人实施基于TTM的运动康复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AI、OAI及PSQ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可改善病人睡眠质量。分析可能由于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有助于病人建立规律的运动,从而提升病人运动自我效能,增强病人参与运动锻炼的信心,通过规律性的运动改善了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使得病人睡眠期间阻塞及呼吸暂停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升了病人睡眠质量[19-20]。
综上所述,基于TTM的运动康复干预能有效提高OSAHS病人运动自我效能,改善血氧饱和度,提升病人睡眠质量。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纳入的病人均来自本院,缺乏大样本随机取样,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在日后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