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 循环法在医院电梯运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3-10-12龚明玄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3年9期
关键词:电梯因素故障

龚明玄

(1.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阳 550002)

(2.贵州大学 贵阳 550002)

电梯是高层建筑的主要运输工具,电梯在医院等公众场所是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具有危险性较大、涉及人员广、发生事故社会影响大等属性,因此,如何通过对特种设备进行高效精准的管理来保障单位安全稳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1]。

贵州省人民医院是贵州省内一家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管辖电梯47 台。截至2021 年,全院电梯单日运载量达75 000 人次,电梯故障率2.8 次/日,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政策驱动下,医院对电梯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管理上采用PDCA 循环法对电梯运行质量进行控制,持续解决问题,促使电梯运行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1 PDCA 循环法的基本原理

PDCA 循环法又称戴明环,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根据客观规律总结和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遵循的科学程序,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基本管理方法之一。

PDCA 循环包括 P(Plan)计划、D(Do)执行、C (Check)检查、A(Action)处理4 个阶段,4 个阶段周而复始运转,不但纠正工作中的偏差,还推动人们的工作。PDCA 循环的思想实质是确保当前工作的完成并开发后续的工作。将这种思想运用于医院的后勤管理系统充分体现现代医院管理的动态性、系统性[2]。

2 PDCA 在电梯运行质量管理中的实践运用

2.1 实践运用背景简介

贵州省人民医院是省内的大型三家医院,因地区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等因素,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来院患者数量常年居省内前列。近年来,随着医院基础设施和学科的大力建设和飞速发展,门诊和住院量同步增长,院内电梯的日平均运载量以每年8%的速率增长。据统计,截至2021 年,电梯门诊时段运载量近80 000 人次,峰值时段运载量13 000 人次,见表1。

表1 2021 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各楼宇电梯单日运载人数

单台电梯日运载量多达1 700 人次,平均启停次数高达650 次。电梯运载频率和载荷的增大,伴随电梯的高龄化、运行环境的复杂化,2019—2021 年电梯故障增长率已高达44%,见表2。

表2 2019—2022 年贵州省人民医院电梯故障数统计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其运行质量与安全息息相关,尤其对医院这类人员密集型场合而言。近年来特种设备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医疗卫生行业各级人士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全国接二连三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给各行业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人员敲醒警钟[3]。

立足于医院电梯管理当前的实际问题,为达到高质量发展的高标准和新目标,贵州省人民医院在电梯运行质量的管理实践中采用PDCA 循环法,从改善电梯故障率着手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实现循环解决问题、持续提高电梯运行质量的目标。

2.2 鱼刺图改进分析

鱼刺图分析法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发展出的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又称因果图,是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一种传统简易方法[4-5]。传统的鱼刺图从“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出发分析质量问题[6]。

根据医院每年统计的故障数据及原因分析台账、实践经验、专家咨询等,从“人、机、料、法、环”各环节,分析医院电梯运行质量的各项影响因素,做鱼刺图分析,如图1 所示。

图1 电梯运行质量影响因素鱼刺图分析

通过鱼刺图梳理的影响因素,结合电梯运行故障和原因分析台账,筛选出电梯运行质量影响的关键问题有机械故障、电气故障、人为故障、长时停梯等。造成以上3 类故障的关键因素有设备巡检实效、维护保养水平、零部件质量、电梯运行环境、故障维修能力和速率、备件完备率、安全乘梯警示引导等。按分析结果进行PDCA 循环的计划阶段。

2.3 第一轮PDCA 循环

●2.3.1 P1 阶段

计划阶段,通过鱼刺图法和头脑风暴法,从“人、机、料、法、环”的各环节分析总结,客观罗列存在的问题。分析确认电梯运行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故障率高和故障维修停机时间长。按故障类型划分,电梯故障有机械故障、电气故障、人为故障3 类。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医院电梯故障以电气故障为主,2021 年约占75%,电气故障的诊断难度高,停机时间较短,维修方式多为配件更换。同年,机械故障占20%,机械故障发生易造成关联零部件损坏,其中非易损件调货周期长,在医院造成长时停梯,其影响较大。人为故障占5%,故障易处理,可通过适当指引和宣导等方式防范其发生,见表3。

表3 2021 年贵州省人民医院电梯故障分类

电气故障发生的影响因素有环境温度、湿度,配件氧化程度。电气故障中停机维修时间的影响因素有维保人员电气故障的检修水平、配件完备率。

机械故障发生的影响因素有设备巡检实效、维护保养实效、各部件工况。机械故障维修停机时间的影响因素有配件调货周期。

人为故障发生的影响因素有缺少有效引导和警示,规范乘梯宣导不足。

根据电梯运行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筛选,制作电梯运行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图,如图2 所示。

图2 电梯运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3.2 D1 阶段

通过计划阶段,对影响电梯运行质量的各因素逐项分类和分析原因,分项针对性制定实施解决的计划和对策,制作电梯运行质量问题与解决措施对应表,见表4。

表4 电梯运行质量问题与解决措施对应表

根据PDCA 活动既定方案,在实施阶段将每个影响因素对应的整改措施具体落实,以确保在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理可依、有章可循[7]。

设备巡检流程标准化。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和TSG 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中的内容,结合医院的电梯运行现状,制订电梯巡检的标准规范。在导靴、门滑块、梳齿板等易损件上加大巡查频度和检查力度。

制定维保考核方案,完善管理制度。结合TSG T5002—2017《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和医院电梯维护保养的特点,制定电梯维保考核方案,将其每月工作实效纳入考核评定,协商约定绩效评定不合格将减免维保费用,细则中要求维保人员驻点,对高风险、隐患易发部件重点保养,如涡轮蜗杆型曳引机油封、门锁主副触点开关等。

改善电梯运行环境。在GB/T 7588—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基础上,根据院内电梯的故障统计,找出温度、湿度、氧化对电气配件失效的影响因素。针对性采取如下措施:机房、轿顶设置温湿度计以对运行环境可视管理,基坑设置防水报警器,机房加装空调及除湿机改善温度、湿度,接触器设置灭弧罩、门锁主副触点安装护罩防氧化等。

完善备件库。为提高维修速率和效率,在院内设置备件仓库,不断在维修中丰富机械、电气配件的品类。提高故障维修中损坏配件的更换速率,缩短维修时间。

设置乘梯指引和警示作用的标识标牌,在重点区域设置人员引导,院内拍摄并制作安全文明乘梯宣传视频在公众大屏上播放宣导,加大巡查频次及时制止不规范乘梯行为,避免乘客乘梯行为不当造成的人为故障。

●2.3.3 C1 阶段

检查阶段主要是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对各阶段的计划实施状况进行检查,客观评价是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纠正,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3]。

在通过对“人、机、料、法、环”各环节计划和实施,分别在工作流程标准化、制定并实施维保考核、改善设备运行环境、文明乘梯指引和宣导、设置备件仓等改进措施后,对电梯故障率进行分析,故障数对比统计见表5,直观对比下,故障率已有显著降低。数据显示,通过计划和实施阶段,在用梯增长、设备老化的现状下,故障率增长曲线出现拐点,扭转了故障率的增长趋势。根据贵州省人民医院电梯日常维修记录统计,通过加强对维保人员的考核监督,故障停梯时间显著降低,平均停梯时间同比2021 年降低29.5%,平均每日电梯故障数同比下降27%,如图3 所示。

图3 2017—2022 年度平均每日电梯故障数

表5 2020—2022 上半年电梯运行质量指标统计

检查发现,通过计划和执行阶段的工作,电梯运行质量的各项指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检查和总结中也发现了新的问题待解决。

1)随着电梯寿命的增长,院内1/3 以上电梯已超电梯平均寿命(15 年),机械和电气的高值部件老化较严重,设备经济价值和安全性能需准确评估,在保障设备安全性的前提下,做出继续使用或更新改造的抉择。

2)院内电梯巡查员对设备巡检尽管有规范的指导标准,在实际执行上却存在较多隐患漏查、失误判断。设备巡检实效未能达到预期,导致通过巡检监督考核维保的成效也受到影响。需不断加强巡查员的培训,此基础上建立设备巡检的监督考核体系,提升巡检质量。

●2.3.4 A1 阶段

在处理阶段,要总结前3 个阶段开展的工作,保障PDCA 循环模式的全面与深入开展情况,要对发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复盘,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总结[8]。

通过经验和实施成效的总结,在第一轮PDCA 循环中,故障率和停梯时间等指标直观反映出电梯运行质量的显著提升。印证了PDCA 循环能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改善管理现状。鱼刺图的使用中,能全面发掘影响电梯运行质量的因素,对重要影响因素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循环法中,质量的全部问题并不能在单次循环中得以全部发现和解决,在PDCA 循环中会发现新的质量问题或存在一次循环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开展下一循环进而解决,保证质量的持续提升。

2.4 第二轮PDCA 循环

PDCA 循环法是一种科学的持续管理方法,通过严格的规定及步骤的循环实施,以保证管理活动完成质量的持续提升[9]。

对第一轮PDCA 循环中的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确定对电梯运行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有2 个:电梯高龄化带来的设备经济价值和安全性的降低;缺乏培训和考核制度规范导致的设备巡检工作未能达到预期要求。

在第二轮PDCA 循环中,将采用“鱼刺图+头脑风暴法”罗列出对电梯设备经济价值、安全性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相同方法造成巡检培训不足和设备巡检工作约束不足的各项因素。对所列出的各项因素按其权重筛选,取权重大的影响因素,制定对应计划、开展行动、巩固处理,开始第二轮的PDCA 循环,这也是贵州省人民医院2022 下半年度电梯质量管理的工作。在电梯质量管理的PDCA 循环中,将结合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数学方法,通过更精准地确定问题,合理地制定计划,行之有效地采取措施,按预期实现目标,达到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下的高标准和新要求。

3 结束语

通过PDCA 循环法的应用,对关键质量点进行控制,反复使用 PDCA循环模式,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制定对策、积极处理,在过程中总结经验、巩固成绩,从而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防止相同问题的重复出现[10]。经过不断计划、实践、检验、总结,电梯运行质量存在的问题,在每一轮循环后,能得以有效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新问题,在接下来的循环中加以解决,电梯运行质量呈螺旋式上升。实践证明,在医院电梯运行质量的管理中采用PDCA 循环法,是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下的有效路径,螺旋上升式的质量管理观念,既是对特种设备质量和安全的底线保障,也是医院后勤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实现更高目标的可靠保证。

猜你喜欢

电梯因素故障
故障一点通
解石三大因素
被困电梯以后
奔驰R320车ABS、ESP故障灯异常点亮
电梯不吃人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被困电梯,我不怕
乘电梯
故障一点通
江淮车故障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