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理论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探讨
2023-10-12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许方霞
□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 许方霞
如何让初中生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说出来,如何让初中生与父母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这些都需要共情,需要父母设身处地地为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着想,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的内心情感得到更好的释放。共情式的沟通交流,是一方设身处地地为另一方着想,理解对方的感受,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是让对方感到自己被接受、被理解、被认同,从而让对方能够真实地感受自己的情绪。共情并不是对对方的同情、放任。本文就以上观点,提出家长如何与青春期的初中生进行共情沟通的一些建议。
一、了解共情
家长抱怨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不愿与自己沟通交流,学生小的时候经常跟他们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乐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话越来越少,与他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以往的亲密荡然无存。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总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面,甚至嫌弃父母说话唠唠叨叨。家长们更是头疼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其实并不是初中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分享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生活,而是以往的沟通换来的并不是理解反而是责怪,家长与学生之间缺少共情,家长无法共情学生的心理,学生也无法理解家长的心情,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初中生也就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但如果家长能够和学生共情的话,当他们跟家长倾诉时,他感觉自己的任何情绪都是被接纳的,难受的处境是被理解的,不管想法对错都是被允许诉说的,最后通过沟通,学生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什么是共情呢?共情也称同理心,是指基于对他人想法和感受的理解,采取行动。共情有四个特征:接纳他们观点的能力、承认他人的观点就是事实、不擅做评价、理解他人的情绪并与他们沟通。共情就是理解另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好像你是那个人一般。但同时,也要时刻记得,你和他还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个人,而不是成了他。这就要求你共情他人的同时,还要理性地思考,并回应对方。“共情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到的。
二、无条件积极倾听
上天让我们拥有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希望我们多倾听少说话。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倾听,有一些家长,在学生进行表述时,出现打断对方的情况,甚至对方才开始讲,就武断地说:“你不用说了,你想说的我都懂”,接着就开始讲述道理,以过来人的经验叨叨不停,完全不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这在初中生的心中是非常排斥的,家长忘了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模仿成人独立的一面,喜欢与家长探讨,而不是被动接受家长的说教式教育,作为家长要学会共情,学会无条件积极地去倾听、去体会初中生的感受。
(一)学会倾听是改善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家长因为自己的人生阅历丰富,自己是养育者,在沟通过程中不自觉地以指导者的角色去说教初中生,而完全忘了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不单单个子长高了,心态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需要安全、平等、尊重、理解的沟通环境。想让他们无条件地积极倾听,需要家长放下姿态,以对待朋友的方式来跟初中生进行沟通,创设一种家长和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沟通的情景,同时要让初中生在安全的氛围下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不用顾虑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这就需要家长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带偏见,不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学生的对错,家长把自己放在他们当时经历的事件中去感受、接纳、理解初中生所表达的内容。
比如,有的初中生会提到“玩游戏时我感觉很嗨”“我的世界特别好玩”“在游戏里我是钻石级别”等感受,家长如果能做到无条件积极倾听和共情,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这种感觉,并用恰当的话语回应,如“玩游戏时是不是让你感觉很嗨很放松”“我的世界是不是让你体会到了好玩、有趣”“你挺擅长打游戏,都到钻石级别了”。家长的这种共情使学生想尽情地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让进入初中的他们体会到被接纳和理解。
(二)询问式的倾听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我意识增强,很多事情希望自己拿主见,但内心没有“断奶”,很多事情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当他们跟家长叙说自己在学校遇到的事情时,家长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当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样处理。不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分析这类事情,对学生进行责骂、说教,这样只会把学生越推越远。倾听是很重要的,家长在教育初中生要学会理解他人、通情达理、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同时,自己也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做一个榜样。
当一名初中生想与自己的父母分享自己的遭遇时,他们希望从父母那儿得到情绪的安慰和合理的解决办法,能帮助自己能解决困难。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要用询问式的倾听方式来安抚学生的情绪,并要给予适时的反应,用沟通技巧让他们把情绪和想法完全释放,询问的方式要合理,语气态度要和蔼,要从同龄人的角度和身份出发,让学生完全放松,并产生信任,愿意主动把所有遭遇完全与父母分享。在此之后,父母还要在处理过程中掌握主动权,但并不是要以长者的身份进行教育,而是把自己也看作他们的同龄人,深入到其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尊重。在沟通过程中,适当加入分析以及解决办法,以达到安抚学生情绪、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理解式的倾听
在家长的眼中,学生永远都是一个孩子,所以总是会习惯性地替他们做一切决定,学生说的所有话,做的所有决定,一些家长都选择性忽视了,忘了身边的孩子已经一天天成长起来,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让他们很想以“小大人”的形式去处理所有的事情,他们不喜欢家长再以小学时的相处方式来对待他们,更希望家长会慢慢放手让他们自己来掌控更多的事情。学生成长了,但家长没有意识到,不但不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还以对待小学生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从而造成初中生的反感与叛逆。家长应该有主动的意识去倾听学生的诉说,不要忽略他们的话,也不要总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居高临下,用长辈的姿态去听学生诉说。要允许学生进行辩解,家长对学生的理解,是对学生最大的支持。
大多数父母为学生置办生活物品时,会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家长会从经验、性价比等多方面为学生置办适合的生活用品,升初中以后,学生开始有一定审美、想法,想要有更多的决定权。比如,在购买衣服时,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喜欢特定的款式、颜色等,但父母喜欢的往往与学生不同,他们多从质量等多个角度决定是否购买;大多数情况下,父母选择购买自己认为好的衣物,却忽视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在购买后,往往出现新衣服闲置的现象,这时父母会责怪学生,为什么新买的衣服不穿!每一个人都习惯用父母的角度去审视整件事情,而这种方式和看待事情的角度往往缺乏对学生的理解。首先,家长应改变想法,将父母是掌控者的想法进行彻底改变,以平等和尊重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其次,父母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想法,但他们的想法并不一定就是错的,父母要与学生保持沟通,出现矛盾时,要积极询问他们的想法,并想象自己站在他们的角度时是什么感受,听到父母的语言和决定会不会觉得委屈,做到真正理解学生;最后,要用沟通让父母与学生达成统一意见,而不是让父母代替学生做决定。
三、接受学生的平凡,共情学生的情绪,拒绝一味责骂
(一)接受学生的平凡
成长的过程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当初中生犯错时,虽然外表上看着越来越有大人模样,但他们的内心依然会紧张不安,不知道怎么去处理,当他向家长求助时,作为有共情意识的家长,要接纳他的各种负面情绪,并告诉他:“人人都会犯错,犯错时我们会紧张、焦虑、懊恼、愤怒,这些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犯错会让人不舒服,我希望你能从中吸取教训,尽量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对犯错进行共情,不是纵容犯错,而是给犯错一个接纳的容器。罗杰斯也提到过这个关联了接纳与改变的“奇怪的悖论”——当我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时,就会改变。我们无法改变、也无法离开现在的样子,直到我们彻底地接受现在的样子,然后变化就会察觉不到地发生。
(二)拒绝一味地责骂
初中生犯错后,父母会用多种方式进行惩罚,一部分父母甚至会用责骂的方式去责怪学生,而初中生已经有强烈的对错意识,犯错后他们内心也会产生恐惧,他们知道父母会做出什么样举动,所以,会用多种方式去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学生与父母已产生隔阂。初中阶段易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受欺负后,不愿与父母沟通,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认为父母不会理解自己的感受,而且害怕将这件事情告知父母会受到责骂。无论是犯错还是被欺负,学生都不愿意主动同父母交流,父母也从没有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这件事情,感受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方式缺乏共情,让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共情能力是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拥有共情能力,能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人心理及情绪。学生犯错后,内心会产生恐惧的情绪,如果父母一味责骂,就会与学生产生距离,也不能达到最初的教育目标。拥有共情能力的父母,首先要会辨别学生情绪,并学会用不同方法安抚他们的情绪,在询问过程中,要用平和的语言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主动诉说,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在沟通过程中,父母还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并主动改正。需要注意的是,在沟通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语气和沟通方式,不能用命令式的语气沟通,也不要用讲道理的方式展开谈话,而是多用平和的语气进行平等沟通。
四、亲子沟通是双向的,学生同样需要学会共情能力
(一)学会陪伴
成人的压力不单单是家庭养育,很多时候还要面临工作压力、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更多角色的压力,因此,不能一味地要求家长做出改变,作为学生,同样也要学会共情,在家长情绪脆弱时,适时地坐在旁边陪伴,在恰当的时机给父母一个理解的微笑、拍拍他的肩膀,甚至是一个温暖的拥抱……到了青春期,初中生应学会察言观色,不仅会促进家庭和睦,也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完善学生的人格。虽然初中生的人生阅历不足,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给不了家长很好的建议,但是学生是父母的心中爱,学生在旁边也许什么都不需要做,静静地陪伴就是很好的支持。
(二)主动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初中生可以帮助父母分担更多的家务,父母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后,看到学生做的家务,为父母减轻了很多生活负担,这也是一种共情的方式,使学生体谅到了父母的不容易,此时,家长也可以适当进行鼓励。学生受到了鼓励,会感到开心快乐,后面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做家务,而且学生会觉得劳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越来越愿意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亲子齐心协力共建家庭凝聚力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既想像成人一样遇到事自己做主,又因为内心不够成熟而需要家长的引导。家长应让学生多参与家事,有付出、更有担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内心有归属感。例如,家务分工、家里怎么布置、假期去哪里玩等,全家一起规划,学生有参与感和被平等对待的尊重感,让他更愿意为家庭做事。亲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和交流,对彼此也有了有更多的了解,明白各自的不容易,互相体贴互相分忧;出现意见不一致时,引导学生采取恰当的方式沟通,齐心协力共建和睦幸福的家庭。
有关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助于预防与干预青少年出现的内化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促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角色获取能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共情能帮助家长与学生搭建和睦的家庭氛围,接纳彼此的不足,倾听并看见彼此的心理需求,互相体贴,让爱在家庭中流通,形成一个有温度的家庭。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青春期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爱好。父母想要学生认可自己的建议和决定,学生也想要父母认可自己的想法,如果双方没有产生共情,就会造成矛盾。父母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讲道理、发脾气、抱怨都没有效果,与他们产生共情才是非常有效的。父母理解青春期的学生,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做决定,尊重他们的想法。学生一定也会尊重父母,并会及时与父母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