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2023-10-12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 严 峥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行业均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将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教学环节,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营造趣味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初中化学属于理科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关口。为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需结合学生学情、教学内容等因素,将信息化技术合理融入化学教学各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对策。
初中化学知识兼具严谨性和形象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多采用理论解说方式传输化学知识,部分化学现象与概念理论具有抽象性,仅运用解说方式会导致教学活动欠缺深度。此外,实验操作较少,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而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支撑下,教师可将抽象化的化学知识以趣味化、直观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活动交互性与课堂教学质效。
一、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知识难度较大,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记忆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信息化教学方法下,教师可将知识以直观化形式呈现给学生,刺激学生的感知系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探究欲望,引领学生高效融入教学活动。比如,教师讲述“二氧化碳”性质前,可将“意大利峡谷之谜,动物进入古老山洞死亡的现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将二氧化碳方面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在主动学习中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依赖板书式教学方式,尽管板书过程中可一边书写一边讲解,但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是很高。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将部分分子式教学内容制作成信息化课件,充分发挥课堂引领作用,一边播放课件,一边引导学生,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比如,学习“原子的结构”知识时,教师可将质子、电子、中子的性质、质量关系、电荷关系等知识制作成教学动画,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建构空间立体概念,充分发挥想象力,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在积极思考中巩固学习效果。
(三)有利于建立空间立体概念
初中化学知识将学生的思维从宏观世界引入微观世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需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等,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努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概念。信息化背景下,化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转换功能,积极构造化学模型,将平面化学知识立体化,促使学生在直观的学习情境中增强空间立体感。比如,在学习“分子结构”时,教师可以水分子为例,以空间立体模式将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展示出来,借助多媒体设备拖拽功能,将氢与氧结合构成水分子。在演示分子中原子的三维排列方式时,循序渐进地讲解分子结构影响化学物质反应特性、极性、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知识。在演示过程中,若学生有不懂的知识点可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争取当堂内化新知识。
此外,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或者沟通平台,学生可及时将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反馈结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逐步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四)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自主化学习空间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成为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可将教学内容以短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微课短小精悍,视频长度控制在5~10 分钟;教学主题鲜明,教学内容多围绕一个或者两个教学知识点;在网络支撑下,可有效突破教学时空限制。教师将微课上传至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可结合自身学习情况,下载或反复观看视频,突破重难点知识。在自主化学习空间中,学生可灵活安排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五)有利于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对教师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输学科知识的同时,应进一步开发学生思维潜能。初中化学教师需从课堂教学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或者探究活动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初中生的探究欲与求知欲较为旺盛,思维较为跳跃,思维形式逐步由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结合初中生思维特点,将信息化技术合理渗透到课堂教学,有利于进一步引领学生构建思维与探究空间。此外,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直观化、真实化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快速获取知识,引导学生找出问题解决方法。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并强化了化学知识迁移能力。
二、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困境
(一)信息技术被过度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调动了化学学习积极性。但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部分化学教师忽视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尽管丰富了教学内容,但并未达到快速、精准传输化学知识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负担。比如,部分教师引入多媒体课件后,将教学内容直接抛给学生,未给学生营造自主思考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过度地应用媒体化教学,尽管创新了教学模式,但仍未突破“一刀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禁锢。
(二)未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化学教师过度使用或不正当使用信息技术,未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降低了课堂教学质效。比如,将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相融合,虽然增强了教学与实验过程的直观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课堂掌控力。运用多媒体将实验现象呈现给学生,学生看到的现象具有较强的虚拟性,缺乏真实感,导致部分学生未全面深入掌握实验内容或理论内容。
三、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路径
为助力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建设,发挥信息化教学应有的价值,教师需结合教学需求、教学内容等多元因素,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实现信息技术向化学实验、板书教学、教学情境创设、课上与课后互动交流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渗透。
(一)信息技术与高难度化学实验相融合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部分化学实验需在实验室完成,且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如钾与水发生反应后,极易诱发爆炸事故;白磷燃烧实验存在灼伤风险;浓硫酸与浓碱具有腐蚀性,易损伤实验者皮肤;部分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收集有毒气体时操作难度较大,操作不当会出现燃烧、爆炸、中毒等实验性事故,给师生动手实验带来了较大阻碍。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出于安全考虑,通过口述形式将实验环节讲述给学生,降低了实验环节的直观性,不利于学生快速学习与内化化学知识,影响了课堂教学质效。为保障化学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并引领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可将化学实验过程以动画形式展示出来,或者从化学反应物的特性入手,结合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展示实验过程,促使学生在实验情境中掌握化学反应原理。此外,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将每一个实验环节慢放给学生,学生可在直观化的学习情境下感知化学知识,全面掌握化学知识的演变过程。
比如,在学习“远离有毒物质”知识时,教师可用实验性教学方法让学生认知到重金属或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给身体造成的损害。制作课件时,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视频等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并在多媒体技术支撑下引领学生了解人体中毒后的反应与有毒物质在身体内的演变原理。因此,信息化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帮助教师补充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实操活动少等方面的短板。
(二)信息技术与传统板书教学相融合
板书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可将教学思路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学生亦可跟随教师的思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信息化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过多地应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忽视了板书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尽管信息化技术缓解了教学压力,但若在讲解化学反应公式时,未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板书教学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式的记忆。
为充分赋能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教师需从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多元因素入手,强化信息化教学技术与传统板书教学间的联结,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发挥出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在板书过程中,教师多会与学生积极互动与交流,有利于抓住学生注意力,引领学生高效地融入课堂教学。面对一些教学重难点时,学生可在板书方式下循序渐进地理解与攻克重难点知识。比如,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式为2Mg+O2生成2MgO,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式为3Fe+2O2生成Fe3O4,铜在空气中受热化学公式为2Cu+O2加热生成2CuO。在多媒体教学设备支撑下,教师可将反应过程、反应现象投映到屏幕上,并将化学反应式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对此部分化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深刻理解与内化化学知识。
(三)信息技术与创设生活化情境相融合
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关联。教师在课堂讲授环节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价值,强化化学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结,努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学习“化学肥料”知识点时,教师可将农业生产作为教学课件的切入点,将农民耕种施肥画面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感受农民繁忙的耕作场景。在情境化教学氛围下,教师可适时地将氮肥、磷肥、钾肥等化学反应原理讲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刻认知到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
(四)信息技术与课后交流相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会独立完成课后作业,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无法及时获取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不懂的知识积少成多,会打击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因此,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搭建课后交流平台,比如,在微信群中布置课后作业,遇到问题时,学生可通过微信群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以找寻出问题答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将微信群作为课后交流平台有利于教师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继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
(五)信息技术与课堂互动教学相融合
初中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好初中化学可为学生后续阶段的化学学习营造良好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筑牢化学基础。因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广,部分知识具有抽象性,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互动教学平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互动环节。此外,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与疑问,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继而在循序渐进中筑牢学生的化学基础。
比如,在学习“制取氧气”知识时,教师可将信息化手段融入氧气制取实验,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在实验环节,教师可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吸引学生注意力,引领学生全面投入实验过程中。在完成实验操作后,教师可向学生抛出探究性问题:“同学们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相融合,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空间,继而引领学生理解与内化化学知识。
教师可从化学实验、板书教学、生活化情境、课后交流、课堂互动教学等方面入手,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对策,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渗透,继而充分赋能化学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