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信息技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与反思

2023-10-12石蕾蕾

初中生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张飞刘备诸葛亮

■石蕾蕾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品析人物形象。

2.探究刘备诚心诚意的原因,激发阅读兴趣。

3.感悟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为体会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品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为探究刘备诚心诚意的原因,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诚”之情

师:流水潺潺卧高冈,清风徐来,竹影摇曳,篱落野花香。你听,又有人轻叩柴扉,知道是谁吗?【信息化:配乐《卧龙吟》;音效敲门声】

生(齐):刘备!

师:冬去春来,为求安邦定国之策的刘备第三次前往卧龙庄。这一次他终于见到了诸葛亮,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啊。那么诸葛亮有没有立刻同意出山?

生:没有。

师:后来怎么又同意了?

生:被刘备的诚心感动了。

(板书:诚)

师:如果你就是诸葛亮,你认为刘备做的哪些事感动了你?

生:“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刘备下马步行“半里多地”,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尊敬。

师: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是古人对特别敬仰的人表示的极大尊敬。下马步行的动作能体现出刘备的恭敬之心。

(板书:恭敬之心)

生:“玄德拱立阶下”,刘备是站在台阶下等候诸葛亮醒来的。

师:“拱立”即“拱手而立”。拱手礼是古人的相见礼,行礼时,一般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双手合抱置于胸前。这恭敬的动作,足以显示刘备的诚心。

生:“半晌”“又立了一个时辰”写出了刘备的等待时间之长,说明他有耐心。

(板书:忍耐之心)

师:此时张飞的态度是什么?

生: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可见他性子非常鲁莽。

师:你读得真好,你的语气、语调、语速都体现出张飞的愤怒。接下来老师带你们穿越时空,更加真切地去感受张飞的愤怒急躁。【信息化:教师结合屏幕镜像技术进行沉浸式朗读】

师:张飞的莽撞粗鲁与刘备的耐心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刘备还有其他优秀品质吗?

生:“涿郡愚夫”“已书贱名于文几”,他称自己为“愚夫”,名字为“贱名”。可见刘备很谦虚。

(板书:谦虚之心)

师:是啊,身为汉室末胄,他竟然如此称呼自己,真是太谦卑了。类似的谦辞还有哪些?

生:“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中的“鄙贱”等。

生:“既如此,且休通报”“切勿惊动”“徐步而入”,这些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刘备在诸葛亮午睡时的小心谨慎、体贴入微啊。

(板书:体贴之心)

生:“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他虽然前两次没有遇到,但都没有丢失求访的诚心。

生:在诸葛亮几次拒绝出山后,刘备并没有因为遇挫而退缩。

师:是啊,两次不遇、多次被拒绝都未放弃,多么执着的刘备。

(板书:执着之心)

师:同学们探讨了这么多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地方,你们觉得真正动摇诸葛亮的究竟是什么?

生:“先生不出,如苍生何!”刘备希望诸葛亮能够拯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师:刘备当时绝望无助,“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内容来为刘备的表演配一段音。【信息化:配音朗读表演】

师:刘备心系天下百姓,也正是这拳拳赤子之心触碰到了诸葛亮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板书:赤子之心)

师:刘备用恭敬之心、忍耐之心、谦虚之心、体贴之心、执着之心、赤子之心等诠释了他最炽热的诚心,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

二、“诚”之源

1.外因:诸葛亮才华横溢

师:品读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那么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如此诚心?

生:因为诸葛亮拥有雄才大略,《隆中对》中孔明将三分天下的局势分析得很透彻,所以刘备才会如此诚心。

师:难怪连罗贯中都感叹孔明“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也有诗赞曰(齐读):

“豫州当日叹孤穷,

何幸南阳有卧龙!

欲识他年分鼎处,

先生笑指画图中。”【信息化:电子书包推送资料】

师:这“笑”字将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盖世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2.内因:刘备陷入穷途

师:刘备在这首诗中的境遇是怎样的?

生:孤穷。

师:照理来说,刘备身边不缺猛将,如关羽、张飞、赵云,那又何来“孤穷”一说?让我们一起回归《三国演义》,感受刘备的人生经历,追本溯源。【信息化:电子书包推送资料】

188 年,刘备因功被封安喜县尉,后因鞭打督邮,和关羽、张飞一起逃亡,辗转投奔公孙瓒。

196 年,吕布攻占小沛,刘备败逃,前往许都投奔曹操。

199 年,衣带诏事件,曹操率军东征刘备,关羽被擒,刘备败逃,投奔袁绍。

200 年,官渡之战刘备被曹操击败,离开袁绍逃至汝南。

201 年,曹操乘势席卷汝南的刘备。刘备败逃,投奔荆州刘表。后刘表手下蔡瑁疑心刘备欲杀之。

师: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刘备屡战屡败。

师:此时的刘备虽想匡扶汉室、拯救黎民,但无奈陷入穷途。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缺少经纶人才。

师:英雄所见略同。他的身边不是缺少人,而是缺少高人。其实早在《三国演义》第35 回水镜先生司马徽帮刘备分析过原因,我们来齐读一下:【信息化:电子书包推送资料】

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师:水镜先生的一番话如雷贯耳,刘备也终于明白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唯有以诚相待,方能成其久远。

三、“诚”之悟

师:品读到这里,你从《三顾茅庐》中悟到了什么?

生:待人要诚心诚意。

生:要心系天下苍生。

师:“三顾茅庐”的故事不仅成就了一段贤君良臣的佳话,更是将“真诚”的美好品德和情系天下苍生的使命担当,镌刻在华夏文明绵延不断的血脉之中。今天,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品读《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不仅要感受作者塑造的经典人物,更要传承并践行蕴藏其中的中华传统美德。课堂虽然接近尾声,但追本溯源才刚刚开始。让我们一起秉诚心,励前行;品《三国》,悟人生!你听,这轻叩柴扉之音!【信息化:音效敲门声】

师:你们认为诸葛亮值得刘备的真心付出吗?“隆中对”的愿景有没有一一实现呢?请你们课后做拓展思考。

【教学反思】

新课改倡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在温故知新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要“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教师通过对名著精彩片段的讲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展性、探索力,并将教学难点确定为探讨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

二、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语文课的价值

“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当学生沉浸在刘备“诚心诚意”的人物形象中时,自然传承了“诚”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达到反观自我,启迪人生的境界。从“诚”之情的体悟,再到“诚”之源的挖掘、“诚”之悟的升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诚”的内蕴。

三、在与时俱进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新课改提出语文课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课堂的情境性,教师将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运用屏幕镜像技术、配音表演、电子书包推送资料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猜你喜欢

张飞刘备诸葛亮
读懂刘备
谦虚的铅笔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A wonderful Friend
刘备与徐州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张飞因酒丧命
刘备的爱
张飞丢鸡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