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防战略2022》看美国对华国防科技竞争部署

2023-10-11黄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科技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对华国防

■文/黄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文/黄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022年10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发布《国防战略2022》。国防战略是美国国防领域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每四年发布一次,主要阐述影响美国战略稳定的威胁与挑战,以及美军将如何应对国际体系变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与之前版本的国防战略相比,《国防战略2022》是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和中美紧张关系常态化的形势下制定的,以大量篇幅强调国防领域的对华科技竞争问题,并作出了相应部署。

一、美国国防战略高度重视对华科技竞争问题

《国防战略2022》把中国定位为美国的“首要安全威胁”和“步步紧逼的挑战”。在其列出的国防四大优先事项中,就有两项涉及中国。包括第一项“保卫家园,应对中国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多领域威胁”,第三项“威慑侵略,同时做好必要时在冲突中获胜的准备,其中优先考虑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挑战”。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发布会上宣称,中国可以“系统性地长期挑战美国”,“是目前存在的唯一既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且越来越有实力这样做的竞争者”。

在美国国防战略的对华部署中,科技竞争问题备受重视。一方面,《国防战略2022》明确了美国军方最新提出的“一体化威慑”理念,提出要将技术、作战概念和各种能力以恰当的方式组合交织在网络中,形成可靠、灵活和强大的对敌威慑能力。根据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的解释,“一体化威慑”既依赖创新,也依赖投资,“意味着在所有潜在冲突领域投资于尖端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国防战略2022》认定的中国对美挑战中,多项挑战与科技竞争密切相关。例如,《国防战略2022》指出,中国“正迅速推进和整合空间、反空间、网络、电子和信息作战能力”“不断推进核武器的现代化”“对标美军的优势对其武器装备实施更新升级”等。

二、美国对华国防科技竞争的具体部署

美国从对内、对华和对第三方共三个维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对华国防科技竞争部署。这三个维度分别旨在解决内生动力、对敌压力和盟友助力的问题。

(一)对内维度:实施精准技术投资,巩固国防科技优势,打造强大的国防生态系统

美国对其国防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监测,已注意到近年国防工业体系建设动力衰减的问题。美国国防工业协会在《美国国防工业健康状态报告2023》中指出,近五年国防生态系统失去了超过1.7万家公司,而在美国国防工业部门工作的人员从1985年的300万人下降到2022年的110万人。根据美国国防部估算,过去十年美国国防工业体系中的小企业数量下降了40%。根据国防部2022年发布的《国防工业基础内部竞争状况》报告,受国防工业过度整合等因素影响,过去十年美国国防工业的合同竞争率从57%下降到52%,而国防工业过于集中将阻碍美国军事力量创新。

《国防战略2022》指出,必须尽快调整和加强国防生态系统,确保其持久优势,才能为“一体化威慑”提供全方位的能力支持。

一方面,通过精准技术投资,推动先进军事技术研发(包括定向能、高超音速、集成传感和网络空间技术),大力突破新型军事技术(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网络系统、空间技术、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存储以及人机接口等),同时继续在军事领域探索生物技术、量子科学、先进材料和清洁能源技术。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数据,其2023财年国防预算中涵盖了超过130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费用,是国防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研发预算。

另一方面,广泛调动各类研发主体,协助加强国防工业基础。国防部将加大对高校、联邦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等的支持,动员其协助开发先进武器装备。国防部同时指出,要在战略优先领域加强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借助其技术优势与企业家精神来开发新的国防能力。国防部尤其强调利用小企业的灵活创新能力。小企业占到美国国防工业体系企业数量的73%。2023年1月,国防部专门发布《小企业战略》,将稳定和扩大国防部小企业计划,并为其制定统一的管理模式、配备统一的专业人员队伍,进一步消除小企业进入国防工业体系的障碍。

(二)对华维度:防范中国借助新兴技术在中美军事竞争中“弯道超车”

《国防战略2022》认为,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应用,导致国际军事格局复杂化,严重影响了战略稳定。关键在于,美国的竞争对手可能借助新兴技术获得军事非对称优势。一方面,以太空攻防作战、高超音速武器、先进生化武器以及新型有效载荷和运载系统等为代表的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无人系统、生物技术和空间技术的新应用,可能会削弱美军的传统技术优势。以人工智能为例,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可以在战争中为军队建立一个强大高效的情报社区,并为决策者制定政策选项、提供分析支持。“ChatGPT之父”山姆·阿尔特曼在2021年全球新兴技术峰会上宣称,“很多国家都在努力构建这种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而为了获得与自由民主制度相一致的人工智能,我们和我们的盟友必须抢占先机”。另一方面,新兴技术使得美国的竞争对手更容易在“灰色地带”(是指低于美国采取相应军事行动的阈值,但又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潜在负面影响的领域)活动。《国防战略2022》特别提到,中国利用所谓“国家控制的力量、网络和空间行动”来对付美国及其盟友。国防部还认为,新兴技术使得竞争对手更容易利用在“灰色地带”的活动建立其军事和非军事优势,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危及美国未来的军事效能。

对此,国防部基于《国防战略2022》制定的2022年《国防科学与技术战略》,专门列出三大类共14项关键技术,旨在加强美军的技术优势,防止被竞争对手“弯道超车”。三大类14项关键技术分别是“新兴的种子领域”(生物技术、量子科学、下一代无线技术、先进材料),“有效的应用领域”(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集成网络系统、微电子、太空技术、可再生能源、先进计算和软件、人机界面),以及“国防特定领域”(定向能、高超音速武器、综合传感与网络)。2023年2月,美国司法部和商务部宣布成立“颠覆性技术打击部队”,将围绕“防范美国先进技术被中国等对手国家非法获得和利用”展开专项行动。美国司法部在新闻稿中声称,如果超级计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被对手国家非法获得并用于破坏性目的,如改良武器设计及测试的计算机模拟应用、提升军事和情报决策的速度及准确性、研发或破解可保护敏感通信的加密算法等,将直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美军各军种也在实践中秉持了这种危机感。美国空军在2022年《使命宣言》中指出,虽然美国目前在航空发动机等传统技术方面具备优势,但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冲击下,美国空军不一定能在信息化领域保持领先,因此迫切需要提升空军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根据美国海军作战部的消息,美国海军将在2023年年底前推出一个全新的作战框架,专门规划人工智能在作战中的参与问题。根据美国陆军协会2022年发布的《陆军战备与现代化建设》报告,美国陆军将采用大量数字工程方法开发新一代作战车辆,大幅提升士兵的战场态势感知,同时基于有人驾驶车辆的平台开发无人战车。

(三)对第三方维度:借助技术合作,联合盟友实施对华军事遏制

根据《国防战略2022》,技术合作是美国拉拢盟友实施对华军事遏制的重要切入点。美国将从三个方面开展此类活动。一是与盟友共同开发新技术与作战概念,加强联合作战能力,对抗潜在的中国“威胁”。包括强化与盟友在军事装备领域的互操作性,以确保联盟在作战和技术应用方面的主导地位。二是在印太地区通过技术合作巩固联盟关系,支持一些地区发展针对中国大陆的非对称军事能力。其中特别强调了美英澳“奥库斯”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三是与盟友合作加强国防工业基础,特别是国防供应链与后勤系统,防止竞争对手的干扰或盗窃。美国国防部2020年发布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就将技术保护列为国防科技合作的原则之一,要求防止对手对美国公私部门技术和知识的非法盗用。

美国已将这一思路付诸实践。2023年1月,美国与印度正式启动“美印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专门涵盖了联合武器生产等国防合作项目,包括喷气发动机和军用弹药技术联合开发等。2023年2月,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消息,拜登政府正在考虑借鉴美乌合作模式,在东亚建立“网络安全联盟”,通过网络技术支援、恶意软件样本合作分析、工控系统攻防培训等方式,应对来自中国等国的网络威胁。

三、中国的应对

美国《国防战略2 0 2 2》表明,中美科技竞争不仅渗透到军事领域,甚至日渐成为影响两国军事实力对比的“胜负手”。美国在对华军事战略中,已将科技部署提升到史无前例的位置。中国一方面可借鉴其部分理念与做法,另一方面应尽快启动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一是大幅增加国防研发投资,借助新兴技术打造军事非对称优势。提高国防研发支出对长期基础性研究和新兴颠覆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在发挥国防研发对于新兴技术“孵化器”作用的同时,抓住新兴技术突破对于中国打造军事非对称优势的机会。一方面要关注传统武器的性能提升,加快对传统军事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关注概念性武器的开发与验证,将新兴技术的军事化研发与应用纳入国防研发的重点事项,并同步推进新型作战理念、作战概念和作战模式的开发。

二是打造更加开放的军民融合体系,构筑强大的国防生态系统。进一步破除军工行业的准入壁垒,推动军民技术标准的兼容互通,鼓励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军事装备研发与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高技术和新兴技术的物项研发与生产。设置专项资金,发起“国防创新小企业研究计划”,成立相应的常设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队伍,大量吸纳小企业进入国防技术供应链,支持其参与国防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应用。

三是充分发挥国防采购对于军事技术开发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加大军事装备采购的改革力度,构建完善职责清晰、决策规范、实施透明、监督有效的竞争性采购规则体系。升级国防采购模式,借助数字工程等先进的技术流程,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使用数据模型模拟军事装备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制造、测试、运作和维护。

四是加强国防科技合作,提升与第三方的战略互信水平。基于中国国家安全优先事项、第三方政治意愿与科技能力,在可控的前提下加强国防科技合作。一方面,推动航天、航空、核能、船舶等中国优势军事装备和技术出口海外,探索军事研发平台对外输出,提升中国国防科技品牌海外影响力,推动中国军事技术标准走出去。另一方面,采用军事装备联合研发、联合生产,以及国防科研机构人员交流互访等方式,加强与部分创新大国、关键小国以及重要周边国家的国防科技合作,在吸收利用其国防科技资源的同时,增进双边战略互信,防止其在中美国防科技竞争中倒向美国。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对华国防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国防小课堂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策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
聂荣臻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