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10-11吴延华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重难点双减

吴延华

(兰州市红古区平安学校,甘肃 兰州 730089)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教育正式进入“双减”时代.“双减”政策明确规定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辅导负担”的要求.可以说,“双减”政策呼唤教育回归本质,并赋予数学课堂教学新目标,倡导教师遵循“提质增效”的原则,为学生构建一个集“趣味、拓展、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学课堂,促使学生高效达成课程目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个性化、碎片化教学时代.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主题突出、短小精悍、应用简单、便于传播”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1 微课与初中数学教学概述

1.1 微课的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方式也随之变革.微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微课这一名称是由“Microlecture”翻译而来,在国内则是由胡铁生老师所提出来的.笔者研究发现,以往学者主要从对应“课”的概念、对应“课程”的概念、对应“教学资源”概念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如下表1所示.

表1 国内部分学者关于微课的定义比较分析

对此,笔者将其定义总结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的要求,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作为载体,围绕某一个主题或知识点而开发的教学资源,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完整的教学环节等.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具备五个显著的特点:第一,视频内容短小精悍,一般只有5~8分钟,最长不会超过10分钟,与传统课堂相比,时间更短,可视为课例片段;第二,教学内容虽少,但具备鲜明的主题,极具针对性,涵盖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第三,呈现形式丰富,可结合教学需求在课堂上直接呈现出来,也可上传至班级平台,便于学生自行下载进行课前学习、课后学习;第四,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依托微课突破学习重难点、问题思考、习题练习等,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五,类型多种多样.教学目标不同,微课类型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讲授类、练习类、实验类、讨论类、演示类等,可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1].

1.2 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鉴于微课的特点,将其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有助于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纵观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学生始终停留在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不佳.在数学微课中,依托图像、声音、视频等载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降低了知识的学习难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有助于增添数学课堂趣味性.“双减”政策倡导教师应为学生打造一个集“趣味、拓展、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学课堂.与传统的数学课堂相比,微课融入了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元素,促进了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动态化,为数学课堂学习增添了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

最后,有助于攻克教学重难点.数学知识极具抽象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反复讲解、反复训练的方式攻克教学重难点,但效果不甚理想,甚至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通过微课的应用,可促使学生在微课引导下,攻克教学重难点[2].

2 “双减”政策背景下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精心设计数学微课

精心制作微课是应用微课的基础,直接决定微课的应用效果.鉴于微课的特点,在设计微课之前应注意:第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在制作微课之前,应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层次解析,围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疑惑点选择微课内容.第二,加强学情分析.在制作数学微课之前,应全面做好学情分析,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制作不同的微课.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刚刚进入初中阶段,其认知思维发展水平比较低,在制作微课时,应关注视频内容的趣味性;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鉴于数学教学内容难度增加,在制作微课时应适当提升其难度.第三,科学设计微课教学过程.在选择微课知识点时,应兼顾其完整性;同时,还应设计出完善的教学过程,使其涵盖复习、引入、探索、概括、练习、总结等环节,正所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第四,合理选择微课录制方式.教师在录制微课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最佳的录制方式,不断提升数学微课的设计质量[2].

2.2 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2.1课前微课,引领学生在线预习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唯有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才能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学习中才更有针对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了促进“双减”政策在数学课堂中的落实,教师不仅仅要重视课前预习,还应充分发挥微课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预习型微课引导下,高效地完成课前预习.具体来说,在学生课前预习环节中,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微课、导学单、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这三大模块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如下图1所示.在这三大模块中,导学单是引领学生开展自主预习的方案,并且与微课相配套,使学生在微课的引领下,通过课前预习完成导学单上的学习任务.接着,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逐渐进入到课堂的创新学习中.

图1 微课在线预习教学模型图

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同步微课视频,将其上传到班级平台上,学生通过微课视频的学习,逐步完成导学单上的预习任务.

任务1 计算下列各题,你发现了哪些共同点?请用简短的文字和数学符号进行概括.

(x+1)2=(x+1)(x+1)=____;(2m+3)2=____=____;

(4a+b)2=____=____;(xy+1)2=____=____.

任务2 计算下列各题:

(x-1)2=____;(2m-3)2=____;(4a-b)2=____;(xy-1)2=____.

完成计算后,再次观察、总结、概括计算方法.

任务3 计算下列各题:

(-x-1)2=____;(-2m-3)2=____;(-4a-b)2=____;(-xy-1)2=____.

如此,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逐渐完成学习单上的预习任务,真正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真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落实“双减”政策下的教学要求.

2.2.2课中微课,攻克重难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为了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在攻克教学重难点时,可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等式的性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这一性质的内涵,可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播放一个数学实验:在天平的左盘放置3颗小球,在右盘放置5克的砝码,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引导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据此构建出等式3x=5;接着,在视频中又同时为天平的两边增加相同质量的砝码,引导学生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之后,又将天平的两端同时减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引导学生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看微课,逐步完成“等式的性质”的探究学习,攻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2.3课后微课,在巩固中拓展和延伸

在“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根本无法将所有的知识点、习题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讲解.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学习延伸和拓展到课外,使学生在信息化平台的辅助下为课堂学习“添砖加瓦”.这就要求教师聚焦教学重难点、典型习题、容易混淆知识点等,精心设计微课,使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性质”教学中,函数在初中数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高中函数的基础.学生需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直观的函数图像整合到一起,从“数”“形”两个维度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且初中生认知思维发展水平比较低,在课堂学习中存在“似懂非懂”的现象.鉴于此,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微课这一载体,制作课后微课,使学生在几何画板绘图功能的辅助下,真正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巩固和深化二次函数的性质.

总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微课,并结合教学需求,将其灵活应用到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使学生在数学微课的引导下,高效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重难点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