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阳太阳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2023-10-11林盟初

艺术探索 2023年3期
关键词:桂林美育太阳

林盟初

(广西艺术学院 人事处,广西 南宁 530022)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并指出要“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就是要求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用大爱之心,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同时,要将这种大爱通过教育方式延续、传承给后人。阳太阳(1917—2009年)是我国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是我国新兴美术开拓者之一。2008年,阳太阳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自1937年算起,阳太阳从事美术教育70余年,曾在广西、广东、湖北、湖南等地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1937年至1949年,是阳太阳美术教育思想形成、发展时期,其间他创办的初阳美术学院被端木蕻良称为“是一条正确的到达艺术彼岸的路”[1]24。学界有关阳太阳艺术创作研究的成果颇丰,但有关其美术教育思想的研究还相对零散。阳太阳是第一个提出创造广西自己“画派”的美术家。[2]122他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代美术人才培养和美育改革有着诸多可供参考和借鉴之处。

一、阳太阳美术教育思想溯源

教育思想一般受到特定文化环境的影响。[3]57阳太阳美术教育思想是在其多年的求学经历、美术创作过程和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既是他对美术教育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理论认识,也是他对美术创作及基本规律的理论总结。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也会受到特定历史文化影响。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激烈而又深刻的变革,阳太阳美术教育思想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又有着明显的西方艺术思潮印迹。

(一)阳太阳的求学经历

从家学渊源来看,阳太阳出生于广西桂林市,其父是一名喜好字画的中医,家中藏有各种书画册页、碑帖等。阳太阳从小喜爱翻看家中书画,“六七岁时就从药铺中要些藤黄、朱砂,和着水墨涂涂画画”[4]60,可见他自小浸淫在中国传统书画中。1917年至1928年的广西桂林时期、1929年至1935年上半年的上海时期、1935年秋至1937年7月的日本时期,[5]8是阳太阳接受教育的三个阶段,其中既有清末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近代新式学校美术教育,又有西方系统的美术教育。可见,他的受教育经历具有中西美术教育融汇的特点。

1917年至1928年,少儿时期的阳太阳在桂林先后接受了传统私塾教育、新式学校教育,即受到传统绘画教育和初步的西方美术教育。阳太阳10岁时,他的母亲见他喜爱传统书画,让他随董姓私塾老师学习书画,“董先生见太阳聪慧好学,就正式教他学画”[4]60。由此,阳太阳具备了传统绘画的功底。1924年,阳太阳考入桂林第二师范学校,师从帅础坚学习美术。帅础坚1920年从上海美专毕业后回桂林开展美术教育工作,是开创广西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帅础坚受过系统西画理论教育,传承、发扬上海美专的教学理念,积极践行“写生”教学法。阳太阳在他的带领下开始接触西画教育。

1928年,阳太阳经香港到上海,并于1929年春,考入由刘海粟任校长的上海美专西画系。是时,刘海粟在上海美专全面推行西方美术教育方法,且上海美专西画系教授一致推崇西方现代画派。[6]48由此,阳太阳在上海开始接受系统化的西方美术教育。1931年,他转学到上海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研究科,师从陈抱一,继续深入学习西画。同年,从上海艺专毕业。1932年,阳太阳经陈抱一举荐,至上海世界书局工作,任编辑。同年,他与留学法国巴黎归来的庞薰琹、留日归来的倪贻德等人组建被称为“新进的洋画集团”[7]4的决澜社。“由此,阳太阳借西风‘劲吹’,流连于西方现代画派的风景线上。”[6]47决澜社是当时具有影响力的西画社团,是阳太阳展现其西画创作水平的重要舞台。从1932年成立至1935年解散,决澜社接连办了4届美术作品展。阳太阳作为该社创始人之一在每届展览上均有作品展出,可见西方美术思想对他的影响日益加深。

1935年,决澜社在举办完第四届画展后,因社员各自生活需要和艺术见解的差异,被迫解散。[8]781935年秋,阳太阳赴日本留学,进入日本大学艺术研究科,开展油画技法和理论的学习研究,指导老师为日本有影响的西画家中村研一。1936年,阳太阳的油画作品《女青年》入选日本独立美展,作品《赤色之恋》入选日本第二十三届二科美展。“当时《赤色之恋》的展号为261,与马蒂斯、毕加索、德朗、丢勒、歌雅的作品同壁而挂。”[6]49由此可见,经系统化学习西方美术技艺和理论后,阳太阳美术创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民国时期阳太阳的美术创作历程

20世纪30年代,阳太阳开始在国内美术圈崭露头角。刘新将阳太阳在民国时期的美术创作活动分为三个时期:“1929年至1937年的上海,日本时期,抗日战争期间的桂林、衡山时期”[6]47。

上海时期,阳太阳系统学习西方美术课程后,深受西方美术思想影响,他的美术创作采用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创作方法。蔡若虹先生也说,阳太阳曾一度沉迷于超现实主义绘画世界里。[9]4阳太阳参加决澜社四届展览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为美而目的,为美而自由的纯艺术个性”[10]22,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日本时期,在深入学习研究油画技法和理论后,阳太阳的美术创作特征由纯艺术转向“倾向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11]54。这些创作特征在他参加日本美展的作品中皆有体现。

抗战时期,阳太阳的艺术创作理想开始从狭隘的“个人艺术圈子”转向广阔的“现实人生倾向”[10]24,他创作了一批抗战、风景等题材的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写生画,作品中体现出强烈的民族和时代精神,展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使命担当。

由此可见,阳太阳的创作风格由纯粹模仿西方美术,到张扬个性风格,再到回归现实生活和反映民族时代精神的过程。

(三)民国时期阳太阳的办学与教学实践历程

“七七事变”爆发后,阳太阳结束在日本的留学生涯,经上海、香港、梧州后,于1937年9月回到家乡桂林,以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当中。其时,阳太阳任国防艺术社美术指导员、美术部主任,想方设法培养美术人才。1938年初,他配合举办了“战时艺术短期训练班”。该训练班“为期两个多月,使美术学员很快掌握了宣传画技巧,创作了一批抗日宣传画、街头漫画,结业时还举办了师生画展”[12]64。1939年9月,阳太阳与艾青到湖南衡山师范任教,教授图画课,深受学生喜爱。1941年8月,阳太阳参与筹建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并先后任教授、教务长;桂林美专更名为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后,继续任教授。其间,他还积极为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及美术界举办的各种美术讲座授课。1943年,阳太阳自筹经费创办初阳美术学院,开始深入实践他的美术教育思想。1947年,他被聘为广州艺专教授、师范系主任,兼任中南美专教授。民国时期十余年的美术教育办学、教学经历,使阳太阳的美术教育思想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

综而观之,阳太阳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纯粹的画家,还是一名美术教育家,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切关怀,并在教育上有较高抱负。他早期受到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熏陶,受过私塾教育,在上海系统学习了西方美术,加上海外留学期间研究西方绘画技法和理论,对东西方文化和美术教育体制差异有着深刻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教育思想。他在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思想是在其美术实践中形成的,又随着实践经历而不断发展。这一时期形成的美术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对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美术教育生涯产生重要影响。

二、民国时期阳太阳的美术教育思想

(一)爱国主义教育

阳太阳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他追求社会进步的思想紧密相关。20世纪20年代,他在桂林第二师范求学时,亲历了封建剥削、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压迫而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黑暗世态,内心十分激愤。因此,他积极探索强国之路,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展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从事艺术教育的初衷,就是为国家培养爱国的艺术人才,将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给青年学子。1937年,阳太阳在国防艺术社开展艺术人才培训时,培训的主题是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是为抗日战争培养美术实用人才。在创办初阳美术学院时,他将“培养有理想、求进步、爱祖国、爱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爱好绘画艺术的青年,继承发扬我国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13]64作为办学宗旨。在招生时,他设置了“爱国、爱人民、民主、求进步、作风正派……有志于美术工作,愿为抗战出力”[14]29的招生条件。由此可见,阳太阳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并将此贯穿于美术教育始终。

(二)教学融汇中西

阳太阳在教学上融汇中西主要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艺、理论与西方美术技法、理论相结合,既传承中国绘画优秀传统文化,又吸纳西方绘画的新技法。阳太阳的求学之路和美术创作经历,对他的美术教育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他在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倡导把中西方绘画教学融会贯通,特别是在建立初阳美术学院以后,他尝试着把“西洋的脉络和中国画法融为一炉”[15]。在课程设置上,他把中国画列为必修课程,同时也将西方学院派课程体系的素描、油画、水彩画、粉画等列为必修课程,还开设了色彩学、美术史学、文艺理论和国外名画欣赏等理论课程,构建了特色鲜明、中西结合的课程体系。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边示范、边讲解,然后进行讲座研究”[14]20模式。同时,阳太阳把上海美专学习时刘海粟主导的“写生教学体系”[16]122引入,强调写实与户外写生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感受丰富的色彩变化,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激情。正如林杨在《回忆桂林初阳美术学院》一文中写道:“学院十分重视组织学生外出写生,规定每学期要外出远足写生一次,一去就是一周左右。经常组织学生早出晚归,到附近农村、工厂去,深入人民群众生活、考察社会,收集各种民间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17]34通过这种教育方法,学生的美术创作形成了具有生活情趣和时代激情、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的“初阳画风”。

(三)勤俭办学

民国时期时局动荡,经济萧条,阳太阳过着颠沛流离的拮据生活,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意识。这在其美术教育过程中得到具体体现。1943年,阳太阳创办初阳美术学院时,办学经费紧缺。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卖画筹资和当时在桂林的画家、文化名流捐资,以及学生微薄的学费,因此学院实行“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方针”[17]270。为了维持学院正常运转,他想方设法节省开支,办学场地是一栋陈旧的两层小楼,楼上是师生宿舍,楼下是教室。教室陈设简陋,“讲课的课堂只有一个讲台和一块黑板供老师使用。学生坐在长条板凳上,没有桌子,只能把笔记本放在大腿上做笔记”[17]34。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行解决的事,就坚决不乱花钱。西画课的“模特儿”,有时是学生自告奋勇来当。[14]29虽然办学经费紧张,但学院的教学气氛很浓厚,教师没有因为条件简陋而怠慢,讲课热情高涨、内容丰富,学生则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勤学苦练、虚心求教。勤俭办学、艰苦奋斗成为一种“优良的院风”[17]34。

(四)民主办学

民主办学是阳太阳民国时期美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师生平等、民主管理等。阳太阳强调师生平等,在初阳美术学院,“看不出那是学生,那是教员,全没有划下界限,看出来的,是友谊,是切磋”[18]26。在这种思想倡导下,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良好。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同绘画、共讨论;在生活中,师生同吃住,教师爱生如子,学生尊师如父。民主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教学和生活管理上。阳太阳充分吸纳学生参与到学校教学行政事务的管理中,让学生自己担任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在生活管理中,学校饮食由学生自行负责,伙食费由学生轮流管理,使“大家心里都明白,同学们交的伙食费全部用于大家身上”[17]35。这种模式让学生更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当中,使师生间关系更加和谐、团结,学习氛围更为浓厚。

(五)坚持大众化办学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从不把前来求教者拒之门外,从而最大程度地普及了教育。阳太阳秉承的大众化办学思想与此相通。民国时期,民众受教育水平很低,能接受艺术教育的普通民众更是少数。为此,他坚持打开校门办学,接受普通学子入学,为广大贫苦大众提供接受艺术教育的均等机会。初阳美术学院的学生“大都是工农子女”[14]30,没有资本家或大地主家的公子、小姐。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有机会入学,他还对困难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使贫寒学子不因学费问题而不能完成学业,这足以改变寒门学子命运。

(六)不拘一格聘任教师

民国时期,我国教育不发达,除了经济落后、社会动荡外,缺乏良好的师资是一个主要原因。阳太阳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唯才是举,德才兼备。他聘任的教师有田汉、欧阳予倩、熊佛西、端木蕻良、孟超、陈芦荻、黄新波、杨秋人等知名进步画家、学者。同时,在保证教学质量前提下,他不拘一格选聘虽然存在先天性不足,但品行优良、专业扎实的教师到学院进行授课,如他聘请的一位叫龙敏功的中国画教授,“是个先天性聋哑人,不能言读,但他手把手教……非常耐心”[14]31。他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别具一格的举措,丰富了师资队伍结构,在此基础上,初阳美术学院的课程也得以丰富多样,学生能享受到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

三、阳太阳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下美育的启示

阳太阳学贯中西,对民国时期艺术教育现实进行了理性思考,在诸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见解。这对当时宣传抗战精神、促进中国美术发展、提高广西艺术教育水平等均产生了积极影响。他的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下美育也有着重要启示。

(一)美育要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阳太阳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宣传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抗战精神。抗战时期,重庆、桂林、昆明成为全国抗战的三大后方,国内一大批文化人迁移到桂林,“留桂的文化工作者,无论质和量,有一个时期都占全国第一”[19],在桂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美术文化力量。阳太阳在开展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融入其中,他认为艺术的时代性和永久性之间是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持着“能代表时代的作品,就是永久性的作品”[20]290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宣传抗战精神,并得到社会的热烈反响。在1944年举办的初阳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览会上,学生的作品反映了在民族危难时代人民大众救亡图强的不屈精神,以及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可贵品质。[17]35学生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战精神的画报、板报等,宣传军民团结抗战的精神,激发全民抗战热情。

(二)美育要坚守立德树人根本

美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阳太阳在开展美育活动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理念,秉持为国育人思想,招收学生均以爱国为先,在这基础上不论出身,不分贵贱,一律平等对待;在办学经费上,坚持学生优先原则,几乎全部经费都投入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引入新的课程,使学生接受中西方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在祖国山河中发现美,在人民生活中挖掘美,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美,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提升,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激发。

(三)美育要与全国美术发展相互促进

美育与美术发展相得益彰,美术发展水平越高,则美育开展越顺利越普及,反之,美术发展水平低则不利于美育的实施。美育开展得越好,民众受益面越宽,美术就得到更大的发展。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桂林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主阵地之一。阳太阳自1937年任国防艺术社美术指导员开始,从事美术教育活动,他的美术教育思想自此逐步形成,并在后来教育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在国防社工作期间,阳太阳培养了一批抗战实用美术工作者;在创办初阳美术学院和任桂林美专教务长时,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他通过聘请当时在桂的知名画家讲学、授课,策划个展、师生作品展,参加美术界举办的各种美术讲座,等等,推进美术普及化。他开展的美术活动,旗帜鲜明,成效显著,很好地促进了中国美术发展。

(四)美育要与区域教育发展相匹配

美育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制定出与地方相匹配的美育方针,才能有效促进区域美育发展,最终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目标。民国时期新桂系主政广西期间,所制定的《广西建设纲领》提出:“改良教育制度,使贫苦青年均有享有高等教育之机会”,“国民教育一律免费,并限期强迫普及” 。[21]阳太阳倡导的大众化办学思想,与新桂系的教育主张是一致的,他创办初阳美术学院,参与筹建桂林美术专科学校,扩大了广西的美术教育规模,使更多广西学子有了上学的机会。他办美术教育,策划美术作品展,开设美术讲座,很好地促进了近代广西美术教育的发展。

(五)美育可推进区域现代美术教育课程改革

民国时期广西的美术教育十分强调对学生写生能力的培养,开设有写生课程,“写生成了师生们首选的向大众化迈进的创作途径,因为写生既可以练习造型能力,又可以直接表现现实生活,表现抗战”[22]102。阳太阳引进的上海美专式的“写生课”成为广西现代美术教育核心课程之一,他倡导的中西方美术融合课程模式,对广西现代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具有促进作用。区域美术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美育的发展,而我们要推广美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区域美术课程,使美术课程更便于美育的推广。

猜你喜欢

桂林美育太阳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桂林行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乐!乘动车,看桂林
太阳几点睡觉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
桂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