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神舟十五号”发射成功的多维度解读

2023-10-11张胜利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2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神舟载人

张胜利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

【热点背景】

2022 年11 月29 日23 时08 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 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三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组合体管理、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等各项任务。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7 次飞行任务,也是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4 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 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自2021 年4 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工程全线充分发扬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大力弘扬“四个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始终坚持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仅用不到20 个月时间,先后在文昌、酒泉两个发射场成功组织3 次空间站舱段、4 次载人飞船和4 次货运飞船发射,同一发射场两次任务最短间隔仅12 天。三十而立的载人航天工程用连战连捷、任务全胜的优异战绩,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理论解读】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分析

1.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载人航天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魅力,为实现载人航天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是载入航天事业的行动指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神舟十五号”的成功发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国航天人追逐梦想,不断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强国梦。

6.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航天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利于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世界梦。

二、从《经济与社会》角度分析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国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随着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不断推进,中国太空空间站的投入使用,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未来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又取得了新的成就。

3.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航天工程通过国家协调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共同参与到工程中来,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又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业。

5.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促进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从《政治与法治》角度分析

1.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尊重规律,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领导中国航天探索浩瀚宇宙,实现航天梦。

2.党的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党是领导核心,不断把我国的航天事业推向前进。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提供坚强的政治支持。

3.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党的科学决策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方向,指明了道路,明确了目标。

4.坚持和加强党的思想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巩固航天事业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5.坚持和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党团结带领航天队伍努力攻关,培养造就了一支优秀的航天人才队伍,为逐梦航天提供了组织保证。

6.我国政府积极履行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航天科技,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四、从《哲学与文化》角度分析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神舟十五号”的发射及设计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我国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完成问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体现了人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神舟十五号”的成功的设计和发射规划是我国航天人尊重规律,以科学精神、正确理念指导,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结果。

3.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分阶段实施。

4.认识具有上升性。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而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要把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考察,分步有序推动空间站建造。

7.部分是整体的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做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各个任务,为建成中国空间站打下坚实的基础。

8.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正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境界。

9.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我国航天事业经多年的技术积累为“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凝聚着航天人巨大的艰辛,他们艰苦奋斗、攻关奉献,历经艰难曲折,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1.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国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2.我国航天精神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动力,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五、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角度分析

1.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神舟十五号”飞天是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的有力体现。发展航天事业,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2.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一贯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积极开展有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航天发展成果。中方将继续加大载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3.发展航天事业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发展航天事业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创新训练】

1.从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惊艳举办,到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隆重举行;从“梦天”“问天”实验舱完美对接,到“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乘组太空“会师”……这些重大事件( )

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②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④诠释了科技竞争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最根本、最核心的竞争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嫦娥”落月、“天问”探火、“神舟”飞天……从南海之滨到北国雪原,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一个个重大工程相继问世,一项项发展成就硕果累累,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①能克服单纯市场调节资源浪费的弊端

②能够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③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

④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 年11 月30 日,“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会师”,进行“面对面”的在轨交接。在轨交接将是未来中国空间站运营期间主要的任务交接模式,相较地面交接更加高效可靠。在轨交接后,中国空间站将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从中可以看出(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我国太空实验水平进一步提升

②正确的认识可以将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会随着客观状况改变而改变

④实践的不断深入会推动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清寒枯苦飞天路,明净坚贞报国心。2022 年11 月29 日,“神舟十五号”载着3 名中国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一张并不年轻的脸庞进入全世界人们的视野。邓清明,1998 年1 月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在近25 年的坚守之后,祖国一声召唤,他随即出征!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

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22 年11 月29 日23 时08 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1 月30 日,“神舟十四号”与“神舟十五号”成功会师,取得圆满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是如何取得发射及会师成功的。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1.【答案】B

【解题分析】这些重大事件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中力量取得的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①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②说法不当;制度竞争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最根本的竞争方式,④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题分析】这些重大的工程是在党领导下,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的,②③正确;①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排除;④表述正确,但材料不是强调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排除。故选C。

3.【答案】B

【解题分析】从材料中“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成功对接可以看出我国太空实验水平进一步提升,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①符合题意;从此次航天行动获得的成功来看,实践的不断深入会推动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④符合题意;只有实践才能将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认识的反复性,③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题分析】邓清明的事迹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②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5.【参考答案】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取得发射及会师成功是掌握并遵循航天规律的结果。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取得发射及会师成功得益于航天人的团结奋进,不懈努力。

③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尊重航天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主观能动性,团结协作,最终取得“神舟十五号”的成功发射与会师。

【解题分析】本题设问要求“分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是如何取得发射及会师成功的。”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解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其次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有效信息;最后理论联系材料进行解答即可。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神舟载人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著名的载人深潜器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神舟十一号与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