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大开眼界的文物修复保养技术

2023-10-11来士普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薄荷醇拱门大蒜

来士普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很多象牙。这些象牙因为埋藏了3000多年,所以变得极其脆弱,如何完整地保存它们成了一个难题。

科学家从古埃及人那儿获得了灵感:古埃及人会用大蒜为木乃伊杀菌保鲜。大蒜能起到杀菌保鲜作用,是因为里面含有大蒜素。大蒜素碰到霉菌,会分解出硫酸类化合物,和霉菌的蛋白质结合,从而消灭霉菌。

由于大蒜中大蒜素的含量极少,仅靠从天然大蒜中提取大蒜素,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于是,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人工合成的大蒜素。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去除蒜味,避免文物“自带蒜香”。科学家将大蒜中会产生味道的乙硫醇去掉,制出了大蒜素溶液。将它喷在象牙上,就能避免象牙发霉腐坏。

如何才能长葆青春?深层清洁、涂抹护肤品、医疗美容……现代的一系列皮肤护理手段,对漆画来说也同样适用!

明嘉靖内官监太监赵谅的棺椁上,有一幅亟需修复的漆画。修复的第一步,是消灭霉菌。表面的霉菌可以通过擦拭防霉药剂来消除,但若想深入内里,就要通过注射来实现了。将针扎进椁板里,除霉剂会顺着针管进入木材“机体”,将木头每根“血管”里的霉菌清除干净。

第二步,是修复破损的漆皮。漆皮很薄,5层加起来只有0.1毫米厚,而且十分干燥,一触即碎。要修复,就要先把它变软。科学家选择了聚乙二醇,这是护肤品中一种重要的保湿剂。要修复漆皮,首先得泡,接着是清洗,然后泡到回软剂里,再用有机玻璃板夹住并封起来,待漆皮恢复到合适的状态,才能将掉落的300多块漆皮逐一贴回去。

最后,这幅漆画经过“医美”,终于恢复了美貌。

在人们的印象中,细菌往往扮演着反面角色,其实,细菌用得好,也能成为拯救人类文明的功臣。比如,它可以用于文物修复。

为了纪念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皇帝两次战胜帕提亚,罗马人建造了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拱门。它由白色大理石制成,是装饰最华丽的拱门之一。

拱门经过时间的洗礼,出现了巨大的损毁,大理石的天然层理逐渐被盐化、瓦解,石柱上出现了垂直裂缝,雕刻的花纹也纷纷碎裂……

为了使拱门重生,文物修复专家亚历山德罗·卢加里提出:利用细菌挽救它。

在拱门上覆盖一层生物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包含酶和一种可刺激微生物生成钙的化学产品。存在于大理石裂缝中的细菌会被酶吸引到表面,迅速与其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填补缝隙,将大理石固化。

通过这种“从内到外”的修复方法,罗马之城的胜利传说得以重生。

细菌还可以用于清洁纸张上的“狐斑”。所谓“狐斑”,指的是纸张表面因为真菌生长出现的斑点和印迹,看起来就像狐狸用泥泞的爪子踩踏出的脚印。

我国保藏了400多万件纸质文物,平均每年损毁达1.33%。为了挽救这些纸质文物,科学家展开了研究。

科学家发现,可以通过模拟生物反应过程,达到去除“狐斑”的效果。先从文物上复苏优势霉菌菌株并进行培养,鉴定其种属,再用此优势菌模拟古代纸质文物上形成的霉斑,根据菌斑成分的特异性制成生物酶复配清洗剂,以去除霉斑。酶是天然产物,毒性低,生物降解性好,可以避免因残留而对纸质文物造成二次污染。

当年定陵被打开时,很多丝织品在墓道打开、空气进来的那一刻灰飞烟灭,珍贵的文物刹那间失去颜色,变得黯淡无光。

怎样才能保住文物的色彩?这个问题困扰了考古工作者很多年。而解决的关键竟是薄荷叶。

将乙醇作为助燃剂,对薄荷叶进行反复淬炼,可以提取出薄荷醇。薄荷醇极易结晶。打开墓葬时,只要迅速喷上薄荷醇,就可以在文物表面形成保护膜,在很大程度上隔绝空气,从而防止氧化。而且薄荷醇无毒无害,不会像之前使用的环十二烷一样给考古人员的身体帶来伤害。

2021年,在山西省太原市发现了晋端王朱知烊的陵墓,其中出土的一套丝绸服装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晋端王为生前最爱的夫人挑选的最后一件华服,但是已经严重腐朽、面目全非。这是因为丝绸在地下埋藏的过程中,蛋白质成分不断降解,造成了微观层面的断裂。

怎样才能将它修复如初呢?研究人员想到了丝素蛋白。

蚕丝中的氨基酸与人体的氨基酸比较接近,其中的丝素蛋白可以用来为烧伤病人制造人造皮肤。同样的道理,如果能用新丝补旧丝,就能让旧丝“返老还童”。

研究人员从新丝中提取了氨基酸,制备成溶液,然后均匀地喷洒在丝绸文物糟朽的部位。在交联助剂的帮助下,新鲜的氨基酸能帮助补齐丝绸缺损处的营养,就像给骨骼补钙,让它重新变得坚固。

修复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件华服上采用的是十分特别的女子和小孩的形象,寓意多子多福。

修复金属文物,一定要把上面的锈全除干净吗?不一定。有时候,可以反向操作—将锈固定。比如在面对“青铜癌症”的时候。

所谓“青铜癌症”,指的是有一种粉末状锈蚀,能够扩散到青铜器的每一个角落,使器物粉化。针对这一病症,与其努力清除铜锈,不如加固它。

科学家使用金属配合物和粉状锈蚀相结合,这样就能将有害物质牢牢固定在原位,使其不会再蔓延,还能保留文物历经岁月的痕迹。

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木器的漆大多在地下“喝饱了水”,出土后如果任其自然风干,就会出现严重的失水变形。怎样才能做到既“消水肿”,又不变形呢?

答案是,接着浸泡。

将漆器浸泡在40%的乙二醛水溶液中,让溶液充分浸润到木胎的内部。作为一种分子量较小、不易挥发的醛类物质,乙二醛分子可以穿透漆皮,把木胎内部的水分置换出去。在溶液中静静安睡一两年之后,漆器内部的水分就可以被完全置换出来。成功“消水肿”后,就再也不用担心漆器“身材走形”了!

猜你喜欢

薄荷醇拱门大蒜
活性炭对薄荷醇的封装及热释放性能影响
串联毛细管手性柱分离薄荷醇的8 种光学异构体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Pondering in Chinatown
游拱门国家公园
麦当劳:金拱门寻亲记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薄荷醇的增溶作用及热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