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中医

2023-10-10齐来增

散文诗(青年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王友方子黄帝内经

1

我,1945年腊月初三出生于北京。

上小学时接触到了中医。外祖父兄弟几个,其中有一个搞中医,他在家里说,他用砒霜给一个人治好了肿瘤。

我当时就感兴趣了,砒霜是毒药,怎么能治好肿瘤呢?

上高中,学校有个老校医,快八十岁了。

每年5月和10月,我们北京的学生都要下乡参加劳动,收割麦子、玉米、红薯之类的,干些农活。

学生多,总有些生病的。每次,老校医也与我们一起下乡。老校医其实是一位西医医生,医科大学毕业的。1949年以后,就在我们中学的医务室里工作,他特喜欢中医。我喜欢与他聊天,我们也聊得来。

他说,我年纪大了,缺一個助手,你给我当助手吧。

我当然愿意啊,中医也是我喜欢的!

一拍即合。他到哪,我就到哪,跟他学中医,帮他背药箱。学校有两千多位学生,分别住在老乡家里,不同的村子,有些小伤小病,我就跟着老校医,帮他巡诊,给他打下手,跟他学,碰上农民生病的,也帮他们看。

我用各种办法,找些中医书来学习。

读高三第一学期,我的姨妈,看我这么喜欢中医,就说,给你找位老师吧!孔门的王医生,就是孔伯华先生的弟子王友为老师,北京东直门医院医生,你跟他学习。

我说,那太好了。

姨把我带到他们家。

王老师说,你先学我们大学的教材。他从中医基础开始给我讲。

我在王老师那里学了两年。

王友为老师,是孔伯华的弟子中唯一一个学过西医的学生,孔老偏重于传统,要求学生必须主学四书五经,才能学中医,我的老师王友为拜他的时候,他不愿意接受学过西医的学生。

带王友为去拜师的介绍人是孔伯华的姑姑,一位小脚的老太太,带着我的老师去孔家,孔老说不行。孔老就是不喜欢学过西医的人再跟他学中医,而我老师刚大学毕业,他就喜欢中医。

孔老这个姑姑,脾气也挺大,就对我老师王友为说,不肯收,好,那我们走,你跟我回去。气氛有点不对劲起来。

过了三天,孔老觉得没有给姑妈面子,不太合适,就到府上赔礼、道歉。老太太说,你也甭道歉,你收下这孩子,就行了。

就这么着!

孔老一看,没办法了,收就收吧,就把我老师王友为收为了弟子。

我的老师王友为,能吃各种苦。每天早晨,孔老还没起床,他就到孔老家里,打扫院子,到厨房烧水,干各种家里的活了。听到孔老那门一响,就赶快进去,给孔老端尿盆儿,漱口水、洗脸水,也都准备好了。

那时候的徒弟就是这样,叫给师父家当“三小”:抱小孩、哄小孩,做饭做事,都得做。

慢慢地,孔老喜欢起我的老师王友为了,开始让他进书房。

孔老临终,把我老师叫过来,要我老师好好照顾好师弟。

我老师一切照办。孔老家里的事情,我老师都去帮忙。等到我跟王友为老师学习时,他还经常说:去你四叔家办点什么什么事儿,去你五叔家办什么什么事儿。

我这老师,在临床上,因为西医也曾是本科,所以,在辩证治疗方面,他很有名。

我有个邻居,是位妇产科专家,她到我住的地方巡诊。北京天坛公园东侧。她看到我在学中医。

就问,你在学中医?

我说,我很喜欢。

她说,你现在学得怎么样?

我说,学了两三年了。

她说,我给你推荐,写方子。

我说,那太好了。

老太太,姓熊,熊德瑜。

她给我介绍的是我的第二个老师索延昌先生,施今墨先生的嫡传弟子。

1967年索老劳改。他出身不好,索额图的后人定为“汉奸”,挨批斗是逃不了的。

每天上午,我陪索老出诊、看病,给他写方子。下午,他扫楼道、洗厕所、倒马桶。

我悄悄地跟索老说,我替您去扫厕所吧。

他说,不行,那罪加一等了,我得认真改造。

我就这样跟着索老,看了一年的病,抄写了一年的方子。

跟着师父抄方子,是学习中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与老师一起听病人讲病,学习老师怎么看病!怎么辩证!怎么开方!

辩证,就是对药与药之间,药和病之间的一种认识!

确定怎么治疗,叫辩证和立法。

像一个人犯了法,有了结论,那怎么处置!我们医生也是这样,病人从头说到尾,都有什么症状。医生把这些症状总结、归纳起来,就叫辩证。

病由什么原因导致?再下个结论,然后怎么解决。

立法后,再确定用什么药,中医叫辨证论治。

医生看病,不是说头疼,就开头疼药,这不叫医生,医生要辨别病因病理,主要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

我跟索老主要学的便是临床。

我还有一位老师叫王聘清,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孙子。

我的外祖父与王清任一样,都是河北玉田人,能扯上点关系。

王清任本职不是医生,是玉田县的一个官员。他写了本《医林改错》,就是把医林里的错误给改过来了。有人说他这人挺狂。有些解剖的错误,他也敢改。

他是位地方官员,有被杀的人,在荒郊野外,他就跑去观察,包括疫情死的这些小孩。他找绘画的人。古人做解剖不多,王清任就一点点厘清、改过。

刚开始,我总是去王聘清老师的诊所,看他给人看病。王老不认识我。去的次数多了,王老就问我,你每天来干什么?

我说,我想跟您学中医。

而他的回答里显然有那意思:我也不认识你,我不能教你。

当时,我注意到有一个年轻人在给王老写方子,是老先生的侄子。

一次,我在中国书店买旧书,正好碰见了这个年轻人。

我说,你是帮王先生抄方子的医生!

他说,是啊,你怎么知道?

我说,我经常到那儿去,你忘记了?

他问我在书店做什么?

我说,买中医图书。

我们都是年轻人,年龄差不多,有共同语言。我们说了很多的话。

我说,我很想跟王先生学习中医。

他说,你哪儿的人?

后来一聊,他知道我外祖父是玉田的。他说,那咱们是老乡,还沾亲带故呢。

在这位年轻老乡的帮助下,老先生同意我站在旁边,看他们给人看病,给人写方子。

只要王先生出诊,我就跟去。有时候年轻医生没去,王先生就让我给他写方子,这样,慢慢地,王先生就成了我的第三位老師。

王聘清用王家祖传方。

他有五个方子,是与血相关的,这几个方子到现在还在用,疗效依然很好。我在临床上也会常用到这些方子。

60年代没电脑,王聘清老师便自己线装了两大本他自己常用的方子,他也传给了我一部分。

我的三位老师,各有优势。

我到王老家绝不谈索老的事,到索老家也绝不谈王老的事。

按理说,拜了一个门,怎能又拜另一个门!好像不太合适,但我真诚地都想跟他们学,最终还是得到了两位老师的喜欢。

我没参加正式工作前就这样拜了三个老师。

参加工作后,我分到医院,就跟领导提出,再给我找个老师吧!

医院帮我找的周老先生,他祖上是太医,所以,周老先生开方子有一个特点:四平八稳。

因为太医给宫里的人看病,有时候要太医先喝,那得喝呀,所以,他们开的方子都比较稳,周老先生开的药方也是稳妥的。

我的药方也比原来的稳了些。

2

一位老干部的疱疹长在腰上,沿神经的走向,疱疹病毒没有缠着腰部走,而是往上走,疱疹长到了眼底下,眼睛都睁不开,疼。眼底的部位,更敏感。

病毒又向里边发展到了脑膜,疼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西医没有办法治疗,最后他才想到用中医来解决。

我说,这个发展到脑袋里那就已经很危险了,用中药汤剂吧,加上咱中医的一个比较传统的药:紫雪散,直接用3克,量是大了些。再加上汤剂,开了3副药。

他说,吃了第一副药,晚上就睡着觉了。

接着,我又调了两个方子。中医如果辩证对了,用药对了,疗效是很好的。

3

凤眼草,它不是一种草,它是北方臭椿树的那个角儿,角中间有个种子,像眼睛,中药里便把它叫做凤眼草。我常用它来治疗前列腺炎,效果特别好。一般都是最少30克。南方这种植物少,我就用另一种叫猫须草的植物,蓝色的花,开得像猫的胡子,我用猫须草来代替凤眼草,疗效也好,用量也是30克。

学中医必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这些是中医必修课。一个医生,这几本书必须要好好学。

有人说,不学也能治病。

那我就要说:你的治病,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要做一个好明医,所谓的明,不是有名的名,是明白的明,那就必须要好好学经典。

《黄帝内经》是从战国到汉代,多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一时某一个人写的。

到底是谁给纂到一起,已无据可查,总之,它是一本论文集。

《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

《素问》讲人的生理、病理及四季养生,以此为主。《灵枢》则以经络、针灸为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学习这部经,要继承,也要创新。

《黄帝内经》体系有点儿粗糙,有点乱,不是很系统。我们现在要学习,就得去粗取精。

《黄帝内经》写到了人和天地要相应,光学文字不行,还要结合临床,结合一些自然界的现象,这样,学起《黄帝内经》来就生动了。

学好中医,第一要学好古文,学习中国文化,没这个基础,是学不好中医的。

不懂中国人的心理,不懂中国人的思维逻辑,也学不好中医。

中医针灸取穴,跟用药一样讲究,不是拿起针来随便扎的。

针灸每一个穴位的名,都有一定的道理。为什么叫三阴交?为什么叫涌泉?为什么叫百会?每一个穴位都有它的含义在里面。

当大夫就只能当大夫,不能去干其它的,比如开个药店,或者搞所医院什么的。

人的精力,人的脑力,就这么多,要会看病,又会赚钱,反正我是做不到的。

一个人要睡觉好,吃饭好。

这两个好有一个前提:心情要好、心态要好。

心系统、肺系统、肝系统、肾系统、脾胃系统。

心系统,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神志,都要归纳到心里。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解剖的心脏。

中医的心,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的功能都概括在里面,也包括神志、精神,中枢大脑的一些功效,也都包括在心里边。

用最少的药,治最大的病。

以少药治多病,以小方治大病,以廉药治重病,方为大中医。

厨师的老祖先和中医开处方的老祖宗都是伊尹,这也是食药同源的道理。

包括张仲景,他的药方也晚于伊尹,张仲景把之前的东西总结出来,写了《伤寒杂病论》,113方,398条,经典经方,都是很小的一个小册子,不是大部头。

咱们中国人讲73、84。

人不过84岁,就不够资格讲养生,这是我定的条件。

84岁以上,身体又很好,就可以讲养生了。

像我师婶陈彤云老太太,1921年出生,100岁的时候,她继续出诊,她还站着讲,这个年龄讲养生,才是真经验。

她一生也很坎坷,不是很顺。

她强调的就是养心。

4

师承关系:

孔伯华传与王友为,王友为传与齐来增。

施今墨传与索延昌,索延昌传与齐来增。

齐来增传与王耀堂。

猜你喜欢

王友方子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ductivity effect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collisionless to collisional regimes in cylindrical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s
Multi-layer structure formation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 beams in plasmas
Spatio-temporal measurements of overshoot phenomenon in pulsed inductively coupled discharge∗
Measurement of electronegativity during the E to H mode transition in a radio frequency inductively coupled Ar/O2 plasma∗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雪打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