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汤被误伤?

2023-10-10张延陶

英才 2023年5期
关键词:商汤阿里阿里巴巴

张延陶

正值全球酷暑,ChatGPT的流量却首次遇冷。

“高级聊天机器人”的调侃道出了ChatGPT在C端市场的尴尬。B级市场的大客户,正被认定为真正为巨额显卡买单的金主。

放眼中国,众多参与企业当中,商汤科技头顶“亚洲AI龙头”光环,备受瞩目。从元宇宙元年到AIGC元年,人工智能赋能形态的加速,推动着商汤迅猛进化。

然而蛋糕越大,分食者越众,资金的流向自然此消彼长。深坑当中,有金矿、也有陷阱;有勇士、更有烈士。今年以来,AIGC概念股在爆火后集体迎来减持,显然这是风口飞猪之后的“自省”与“冷静”。百模大战激战正酣,大模型公司的价值重估正与TOB市场的场景赋能加速相向而行。虽有阵痛,但商汤科技领跑的态势并未改变。

ChatGPT的火爆点燃了全球相关概念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国内市场中,商汤科技的股价更是在上半年演绎了不断攀升的戏码。然而6月之后,阿里巴巴的减持再次拨动了资本市场的神经。截至7月10日,据港交所披露,阿里巴巴于7月6日在场外出售了约5.574亿股商汤科技股票,交易总价值约10.1亿港元。这已经是阿里在2023年内对商汤进行的第四次减持。此次减持后,阿里巴巴对商汤科技的持股比例从5.29%降至3.15%,不再为持股减持行为对商汤科技的影响已经显现,然而与其连篇累牍的赘述后果,不如探究动因究竟为何?

阿里对商汤的减持主要密集发生在2023年,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自身的调整程度可谓近年来之最。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唯有自我变革,才能开创未来》,启动新一轮公司治理变革;6月20日,张勇再次宣布1+6+N的全新业务集群基本成形,各业务集团董事会已开始运行,多个业务的上市和融资计划也已开展,控股集团将主要承担创新孵化大本营角色。

无论发生在阿里巴巴身上的密集战略调整是保卫战、攻坚战还是反击战,“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回笼资金都是必要的,而且旁支分线的修剪也在其他行业出现。

5月4日晚,光线传媒(300251)发布公告称,其股东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13日至2023年4月28日间合计减持1,247.18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43%。在本次减持之前,阿里创投持有光线传媒约1.71亿股,约占总股本的5.86%。减持后阿里创投持股比例约为1.46亿股,约占总股本4.99999%,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

与此同时,随着百模大战愈演愈烈。“大厂”纷纷躬身入局競争。百度、腾讯之后,华为也宣布入局。这无疑对阿里巴巴增加相关业务权重产生了一定促动甚至压力。毕竟阿里云、达摩院等业务也积攒了成熟的AI产品和技术。

因此,阿里减持背后,既有结构调整进行瘦身的考量、也有对AIGC事必躬亲的聚焦。

与此同时,商汤遭遇的减持也并非独家案例。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金融资本,对于AIGC热度的逐渐冷却,也令行业集体陷入“自省”与“冷静”。

根据第三方网站SimilarWeb的监测数据,今年6月ChatGPT的网站与移动客户端的全球流量环比下降了9.7%,美国地区的流量环比下降了10.3%。同时,ChatGPT的独立访客数量下降了5.7%,访客在网站上花费的时间也下降了8.5%。这是自2022年11月30日发布以来,ChatGPT首次出现流量负增长。尽管有声音认为,暑假的到来令放假中的学生减少了对ChatGPT的依赖才是此次流量下滑的“真凶”,但不可否认的是,ChatGPT也在刻苦寻求商业化落地的更多可能。

而反观AIGC市场,“减持风暴”也是近段时间的行业主题。

即便是“卖铲人”英伟达也在6月之后遭遇了爱德蒙得洛希尔资产管理公司的减持。而国内市场当中,wind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24家“AIGC概念股”已经合计遭遇67笔减持。

可见,商汤遭遇阿里减持的同时,AIGC行业也在经历一轮自省与冷静的盘整。但不可否认,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当今经济业态,算力的提升冲破摩尔定律的桎梏,大模型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并不会匆匆褪色,如何进行商业化落地,正成为包括商汤在内,诸多参与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大模型的突破掀起了人工智能的新一轮技术革命,随之而来的是产业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正迅速涌现。”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表示。

从“前景”到“钱景”,商汤正加速场景的落地。

国金证券研报提到,“目前(商汤)大模型已经落地金融、医疗、电网巡检、城市管理、汽车等多领域;商量SenseChat的问答助手、创作助手等功能,以及秒画SenseMirage的虚拟相机、创作工具等功能均支持手机端侧运行,格物SenseThings已上线AppleStore,行业合作+C端试用有望加速商汤AI生态构建及应用落地进程。此外,面向汽车领域,商汤通过融合大模型能力,打造车上健康问诊、旅游规划、儿童伴读、汽车功能AR说明书等舱内功能,进一步丰富人车交互体验。”

可以看到,商汤在业务与场景两条战线都在扩张。

随着商汤喊出“将AIGC进行到底”的口号,商汤智慧生活和智慧汽车业务也都迎来了高速增长期,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0%和59%。

尤其是智慧生活领域,也是商汤AI相关业务的主要聚集地。其中包含了AI内容生成(AIGC)、AI传感器、AIISP芯片、智慧医疗四项产品。实现商业化突破的同时,整体收入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从元宇宙到AIGC,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形态的变化,商汤的迭代进化也在迅猛发生。

4月10日,商汤在技术交流会上发布基础大模型“日日新SenseNova”,依托AI大装置SenseCore实现“大模型+大算力”的研发体系。与之相伴而生的还有对标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商量SenseChat”、对标Midjourney的AI文生图创作平台“秒画SenseMirage”、AI数字人视频生成平台“如影SenseAvatar。

6月,商汤联合上海AI实验室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等又发布了千亿级参数大语言模型“书生浦语(InternLM)。同时宣布布局MaaS(ModelasaService,模型即服务)模式,面向行业客户提供涵盖自动化数据标注、自定义大模型训练、模型增量训练、模型推理部署、开发效率提升等多种服务。

如果AIGC是一栋高厦,商汤的SenseCore所提供的算力支撑就是基础设施。商汤SenseCoreAI大装置在年内持续扩建,已完成2.7万块GPU的部署并实现了5.0exaFLOPS的算力输出能力,以AI-as-aService(AIaaS)的模式面向行业伙伴提供服务。目前可最多支持20个千亿参数量大模型(以千卡并行)同时训练,最高可支持万亿参数超大模型的训练;而多样化的应用以及MaaS的进驻则是对接千行百业的百货。商汤基本上是包揽了从底层算法、框架、算力这些基础设施层,到智慧城市、智慧商业、大模型以及下棋机器人应用层,业务越来越多,场景越铺越广——这即是商汤的“大模型+大装置”AGI战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商汤营收主要来源于四大业务: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慧汽车。此前,商汤近90%的营收来源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

尽管智慧生活和智慧城市业务有所增长,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有所上涨,但商湯总营收的大头依然在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业务上。

2022年,商汤智慧商业客户、单客户收入、业务收入纷纷下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5.2%。在智慧城市板块,尽管服务客户数量同比有15.7%的增长,但这项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8.8%。

对于商汤而言,将AIGC进行到底不仅仅是动力,也是客观压力。

猜你喜欢

商汤阿里阿里巴巴
云上阿里
伊尹摄政
辰辰带你游阿里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谋贤才
商汤并非靠仁慈夺得天下
阿里战略
阿里是个好榜样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