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剑鱼分布和延绳钓CPUE的主要因素研究进展

2023-10-10宋利明张凌溪包敏华隋恒寿

渔业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钓具水层饵料

宋利明,张凌溪,包敏华,隋恒寿,李 彬,张 敏

(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2.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3.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2)

剑鱼(Xiphiasgladius),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剑鱼科(Xiphiidae)、剑鱼属(Xiphias),是一种大型大洋高度洄游性鱼类,大约分布在50°N至50°S的热带和温带海域[1],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经济价值与大眼金枪鱼相当[2]。目前在大西洋,90%以上的剑鱼是被延绳钓捕获的[3]。剑鱼支持着全球重要的商业渔业,1950—2018年全球年捕获量约为(11~12)×104t[4]。近几十年来,以该物种为目标鱼种的渔业已经形成。全球剑鱼捕获量中来自太平洋的比例越来越高,该区域的剑鱼总渔获量占全球剑鱼渔获量的50%左右[4]。剑鱼在体型上存在性别差异,雌性的最大体长大于雄性,而太平洋个体的最大体长大于其他大洋观察到的个体[5]。近年来,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ICCAT)对于大西洋剑鱼的年龄和生长[6]、体长-体质重关系[7]、繁殖[8-10]等生物学特性和资源状况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对于影响剑鱼栖息环境的研究主要分为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生物学因素包括剑鱼的洄游、栖息地条件、产卵场特征等;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洋流锋面、大气气候等;其他因素包括夜间的月光、月相、潮汐力。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影响剑鱼分布、剑鱼延绳钓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主要因素等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剑鱼的栖息生态、资源养护以及改进延绳钓渔具等提供科学依据。

1 影响剑鱼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进展

1.1 生物学因素

剑鱼栖息环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的生物学因素造成的,涉及剑鱼的季节性洄游、昼夜垂直活动(捕食)和产卵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对剑鱼的生物学因素与其分布的关系研究进展见表1。

剑鱼是视觉捕食者,眼睛大,可在昏暗的光线下追逐猎物,依靠视觉来定位深水中的猎物[19]。成年剑鱼是随机捕食者,主要摄食乌贼(Sepiaofficinalis)、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章鱼(Octopodidae)及较小的甲壳类动物[20]。不同的环境亮度是影响剑鱼摄食行为变化的因素之一[21]。剑鱼头部有一个产热器官[22],起到大脑加热器的作用,其适温范围较大,温差高达21.4 °C[23]。剑鱼具有大量的白纤肌肉,比其他大型鱼类更耐缺氧[19],因此其具有适应低氧和低温栖息地的能力。

卫星标签上的温度记录显示,剑鱼白天的栖息深度(中值)范围为449~656 m,夜间深度范围为54~108 m,昼夜运动变化呈“U”字型[23],垂直分布通常受温跃层深度的限制。剑鱼在白天和夜间的栖息水层差异较大,白天87%的时间栖息水层在400~800 m之间;夜间离水面较近,71%的时间在100 m以浅,93%的时间在200 m以浅;黄昏时分,剑鱼分布在更深的范围内,87%的时间栖息水层在200~700 m之间[24]。

剑鱼的产卵行为研究表明,在产卵季节剑鱼往往会洄游到温度较高的热带水域[25]。对剑鱼的季节性洄游进行研究,证明这些洄游可能是SST随季节性变化的结果[26]。另外,海洋中的溶解氧浓度是影响海洋鱼类活动的重要因素,每个物种都有不同的耐受阈值。在溶解氧水平较低的海域,剑鱼在白天靠近海表面的时间可能较长[27]。

1.2 环境因素

不同海域的气候条件、SST、洋流锋面、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CHL)不同,然而这些海洋环境与剑鱼的分布均有直接的关系。卫星遥感是研究海洋环境对大型和高度洄游的远洋鱼类(剑鱼)的分布、聚集和运动的重要工具。海洋环境因素对剑鱼分布的影响研究进展见表2。

表2 海洋环境因素对剑鱼分布的影响研究进展Tab.2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X.gladius

海洋气候环境复杂,影响区域面积大,在研究海洋环境因素及气候变化对剑鱼影响时,需进一步把卫星遥感方法应用到渔业海洋学中,将卫星遥感数据与卫星海洋热量信息数据结合使用[16]。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世界海洋大规模的年际变化。ENSO事件的发生,可能会使剑鱼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因为它们对气候变化表现出强烈的年际响应[32]。在IOD事件期间,沿海上升流减少,生产力降低,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的加深进一步将生产力分散到更深的水层,当较强东风造成足够强的表面洋流时,延绳钓下沉的速度和深度往往比洋流弱时要慢、浅,从而对剑鱼的CPUE造成影响[35],由IOD引起的印度洋西北部的海表温度差导致海洋环境的变化,如NPP和MLD的变化,同样对剑鱼的丰度产生影响[28]。

SST、CHL、MLD、海表面高度异常(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SSHA)等环境因素强烈影响剑鱼的分布及其CPUE[34]。在伊比利亚半岛西部海域,当遇到海洋温暖上升流时,局部海域SST升高,CHL也明显提高,同时海表面浮游植物富集,形成剑鱼索饵场[37]。研究发现剑鱼白天96%的时间分布在8~16 °C,夜间82%的时间分布在24~30 °C,黄昏90%的时间分布在8~20 °C,总体上剑鱼白天分布在8.5~13.3 °C及夜间分布在23.6~26.2 °C相对应的水层[24]。由于不同水团之间的剪切力,如环流和漩涡[26],使得流动性较差的饵料生物聚集。在剑鱼摄食期间,东地中海地区的剑鱼密度值对应的SSHA范围位于涡流周围的区域,通常情况下这些区域剑鱼的饵料生物丰度很高[25]。锋面区和涡流场CHL和浮游动物丰度局部升高[38],间接影响饵料生物的局部聚集,从而导致剑鱼聚集。但关于剑鱼丰度和锋面之间的直接关系的研究很少,相关观点难以直接验证[39]。研究发现葡萄牙大陆沿岸SST及其变化影响剑鱼分布,每年的8月是上升流的高峰期,剑鱼渔获量随上升流高峰期的到来而逐渐提高[40]。研究证明剑鱼CPUE与SST、MLD、SSHA、CHL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其中SST比其他三个变量更显著;剑鱼对SST具有敏感性,在剑鱼延绳钓作业中,SST、MLD需在剑鱼最适温度范围内,且捕获剑鱼具有季节性[41-42]。潮汐波动和海洋局部流速的影响是复杂的。高速洋流会冲散混合层的浮游生物,也可能通过平流生物体和颗粒物影响海洋局部的浊度,使剑鱼等依靠视觉捕食受到影响[43]。研究发现剑鱼CPUE与潮汐力相关,较高的剑鱼CPUE出现在较低的潮汐波动中,这与潮汐力产生的低速洋流相吻合[44]。高速洋流可以改变延绳钓在海面下的形状和深度[43],使剑鱼CPUE与潮汐力呈负相关,因而在潮汐波动小时,其CPUE较高。

2 影响剑鱼延绳钓CPUE的主要因素研究进展

2.1 月光和月相等对剑鱼CPUE的影响

研究发现剑鱼延绳钓在夜晚作业时,月光、月相和潮汐力对剑鱼CPUE的影响也较大,其研究进展见表3。

表3 月光和月相等对剑鱼CPUE的影响研究进展Tab.3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nfluence of moonlight and moon phase on X.gladius CPUE

月光周期被分为两个阶段:明亮期和黑暗期。从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被认为是明亮期,而从下弦月—新月—上弦月为黑暗期[50]。在北大西洋西部和加勒比海的研究表明,剑鱼的栖息深度随着月球光照的增加而增加[45]。在印度洋,通过对照实验发现,在月光周期的明亮期,剑鱼的CPUE达到最高[51]。在大西洋西部的美国延绳钓渔业中,在满月前后的两周时间里,渔民根据经验增加了更多的钓钩[52-53]。这些发现表明,月相对剑鱼的CPUE有较大的影响。然而,在古巴沿海的剑鱼捕捞作业中,月相与剑鱼CPUE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54]。同样在以往研究剑鱼的部分调查中也未能直接证明月球光照与剑鱼CPUE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此有一种解释是,这可能与剑鱼的饵料生物对月光敏感程度有关,在大西洋研究剑鱼的饵料生物大小时,发现剑鱼没有固定的食性偏好,而是表现出不同的捕食策略,如与较小的剑鱼相比,较大的剑鱼往往吃更大的饵料生物,而不同大小的饵料生物对月光的敏感程度不同[13]。通过研究,发现剑鱼饵料生物大小随着剑鱼体长的增大而增大,且这种变化与剑鱼喜食饵料从鱼类到头足类的转变相吻合[20],剑鱼CPUE随月相的变化可能与月光引起的头足类(重要的剑鱼饵料生物)垂直分布的变化有关[41],说明在今后研究剑鱼与月光关系时,需同步研究剑鱼喜食饵料与月光的关系。

2.2 延绳钓钓具因素对剑鱼CPUE的影响

除了月光、月相因素外,延绳钓钓具因素对剑鱼CPUE也有影响。西北大西洋延绳钓渔业研究证实,剑鱼CPUE与使用的荧光棒数量呈正相关[55]。Vega R等[56]分别对美国和西班牙延绳钓钓具进行了研究,美国使用聚酰胺单丝钓线,而西班牙使用由聚乙烯复丝组成的钓线,结果发现使用单丝延绳钓的剑鱼捕获率更高,而使用复丝延绳钓的鲨鱼捕获率更高,单丝延绳钓的剑鱼捕获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呈正相关,而复丝延绳钓的鲨鱼捕获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呈正相关,认为在表层延绳钓中使用聚酰胺单丝的钓线可减少鲨鱼等副渔获物。不同方法研究延绳钓钓具因素对剑鱼CPUE的影响如表4所示。

表4 延绳钓钓具因素对剑鱼CPUE的影响研究进展Tab.4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 of longline gear factors on X.gladius CPUE

研究发现延绳钓钓具因素对剑鱼CPUE的影响主要在于延绳钓的材质和浸泡时间等[56]。选择单丝材质的延绳钓钓具的剑鱼捕获率优于复丝材质的延绳钓钓具;单丝延绳钓钓具浸泡时间越久,剑鱼上钩率越高[60]。钓具上装配荧光棒也是提高剑鱼捕获率的关键,并且荧光棒的浸泡时间与捕获率呈正相关[57]。

3 总结

3.1 研究取得的成果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影响剑鱼分布和剑鱼CPUE因素的研究进展,前人研究成果如下。

3.1.1 生物学因素

1)剑鱼在昼夜垂直移动时,受水层含氧量变化影响,运动轨迹呈“U”形(夜间、黎明和黄昏在表层,白天在深处),剑鱼的活动分布与含氧量呈正相关[12,23]。

2)海洋中NPP提高,浮游植物及剑鱼喜食生物增加,使剑鱼聚集[14]。

3)剑鱼的性别比和体长分布随季节变化,成年剑鱼垂直分布与其饵料生物(鱿鱼和中上层鱼类)的昼夜垂直活动一致[13]。

4)温度对剑鱼生理产生影响,SST的上升可能会在印度洋形成产卵区;剑鱼洄游到热带水域产卵和越冬,洄游到温带水域索饵[17]。

3.1.2 环境因素

1)剑鱼一般白天分布在8.5~13.3 °C相对应的水层,夜间分布在23.6~26.2 °C相对应的水层[23]。

2)锋面区和涡流场使CHL和浮游动物丰度局部升高,引起剑鱼饵料生物的局部聚集,从而形成剑鱼渔场[28]。

3)当强风造成足够强的表面洋流时,延绳钓钓钩下沉的速度和深度往往比洋流弱时要慢、浅,从而影响剑鱼的CPUE[51]。

4)气候变化导致各种海洋学特征发生大规模变化,从而影响剑鱼分布[32-36]。

3.1.3 月光和月相

月光、月相、潮汐力等对剑鱼垂直分布也会产生影响。在新月期,剑鱼分布较密集,垂直活动深度随月球光照的增加而加深[45-54]。

3.1.4 钓具因素

1)延绳钓钓具的材质对剑鱼CPUE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使用单丝延绳钓、增加钓具浸泡时间可以提高剑鱼的捕获率[56,60]。

2)钓具上装配荧光棒及荧光棒的浸泡时间对剑鱼CPUE的影响较大[57]。

3.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剑鱼属于高度洄游物种,在对其习性的研究中,常常遇到研究样本不足、背鳍卫星标志掉落、数据传输不稳定,以及将有卫星标志的剑鱼放回海洋时,其因生命力降低而死亡等问题,需进一步对剑鱼的生物学进行研究[11-18]。

2)三大洋海域具有不同的气象环境。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风场、ENSO现象、IOD震荡现象等都会间接影响剑鱼种群分布或者运动,气侯变化与剑鱼栖息环境的关系研究不足。

3)月光照度与剑鱼的垂直运动、产卵有关,但是对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研究仍不足。月光随月相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其照度也随之变化。月光照度的定量研究实验较少,结论不充分。

4)不同钩型、钓钩偏角与饵料对剑鱼CPUE的影响研究不足。

3.3 建议

1)增加剑鱼卫星标志的样本量,积累更多不同海域的实验数据。研究标志放流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剑鱼释放后的成活率。当释放剑鱼回海时,特别注意剑鱼的各项体征,保证其较高的成活率。

2)在各大洋各海域进行更多的TDR、CTD测试实验,比较研究不同水层的CHL、温度、含氧量等对剑鱼分布的影响。确定海洋环境对剑鱼垂直移动和水平洄游的影响。

3)利用历史渔获统计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和大范围气候变化数据,结合海洋季风、信风的变化,研究剑鱼分布与海洋环境之间关系,找出气候变化对剑鱼分布的具体影响。

4)运用照度计测定照度,定量研究月相和月光照度对剑鱼垂直运动和剑鱼产卵行为的影响。

5)在延绳钓主捕剑鱼时,增加不同钓钩类型、不同偏角和饵料种类对剑鱼CPUE影响的对比实验。

猜你喜欢

钓具水层饵料
黄渤海不同水层中浮游植物对灰霾添加的响应
钓具狂欢购
香饵
香饵
香饵
高压电缆大截面分割导体焊接后的机械性能及缓冲阻水层设计
水稻水层管理田间试验总结
钓具狂欢购
钓具狂欢购
钓具狂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