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路径的小学数学教学大观念分析
2023-10-09蔡秋霞
蔡秋霞
摘 要:基于新课标教学背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总结教学路径,形成教学大观念,将理论知识呈现为不同的教学状态,从而真正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鉴于此,本文主要介绍基于教学路径的小学数学教学大观念,以《分数的意义》为例,分析基于教学路径的小学数学教学大观念,致力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路径;小学数学;教学大观念
教学路径主要指从目标、内容和实施角度出发,明确科学概念,描述和分析教学大观念.教学大观念主要指观念素养性、学习真实性、教学过程性,紧密联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水平,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核心概念.基于教学路径的小学数学大观念,将核心素养具体落实于课堂教学活动,掌握知识本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 小学数学教学大观念分析
1.1 观念素养性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观念核心素养主要反映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情况,指向具体发展方向.观念素养性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学习方法的综合性素养,主要以数学具体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根据观念素养性的特质,教师不断渗透数学教学素养,使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将核心素养贯彻于整个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提升抽象思维水平,组织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现实社会,应用语言形象地表达数学思想,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集中于数学思维,不仅体现在帮助学生增强数学思维,还体现在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使学生愿意自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2 学习真实性
学习真实性主要指一个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过程,细化真实性学习活动,做到真正理解学习活动.基于学习真实性,利用学习环境、学习问题和学习结果界定真实的学习事实,迁移数学知识,从而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综合考虑学习真实性和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除深入讲解数学知识之外,引领学生找到正向的认知特点,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安全感,并完善整个学习过程.学习真实性主要包括学业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发展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新教学内容和环节,提升教学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提升学业水平和认知发展水平,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体现学习真实性的维度.
1.3 教学过程性
教学过程性主要指教师从人生的角度,促进学生对教学课堂的认识,使学生可以真正欣赏美、创造美.教师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数学课堂,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带领学生欣赏、创造数学美,为数学课堂赋予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性的本质是确定数学教学活动的地位,站在机智数学的角度,实时生成教学引导,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丰富和发展自己,实现发展目标.教师坚持育人理念,构建数学关系桥梁,形成高效数学教学过程,并以此为载体,形成数学教学体系.教师注重整体性,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延续教学过程,做好教学评价,重新组合零碎的教学知识点内容,形成教学过程性[1].
2 基于教学路径的《分数的意义》教学大观念分析
2.1 基于观念素养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大观念分析
2.1.1 基于观念素养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大观念理论分析
观念素养性是教学路径的第一个维度,属于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和维度.教师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研究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成功解答教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存在课程前后连接不通畅、教学目标不清晰等问题.基于观念素养性,教师联系课程前后的知识点,对准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将课程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整体方向,使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拥有突破性认识和理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理解范围[2].教师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内容,深刻理解数学教学大观念的意义、本质和价值,组织学生扎实地完成学习目标,真正实现观念素养性.
教师坚持的内容结构性基于长远的发展目标,打包零散的知识点,并形成统一的学习整体,从而实现数学教学大观念.
2.1.2 基于观念素养性的《分数的意义》课程分析
《分数的意义》课程内容,主要体现于三上、五下、六上三个阶段的教材,主要包括初步认识分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等知识点.教师坚持观念素养性,按照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分数概念.利用观念素养性分析《分数的意义》课程教学大观念,明确总目标和学段目标,首先,确定教材目标,包括“分数的产生中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并进行互化”等目标;其次,专家解读数学历史,明确核心目标,分解单元内容,包括“分数的含义”“分数的产生”两部分内容,核心目标:在分数的产生(分数、度量、计算)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比率、度量、商);最后,确定单元目标和教学目标,经历等分面积、集合、数线等多种直观模型的过程,将“量”与“份”之间建立桥梁,沟通“数量比”和“份数比”,建立分数单位概念,利用数轴表示分数,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數的本质,进行除法计算时,理解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白商的概念,了解小数的区别和联系,体会数系的扩展,感悟分数作为数的本质[3].
2.1.3 基于观念素养性的《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分析
首先,教师综合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分为三部分内容:理解分数主要代表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理解分数可以表示一种度量单位,也可以代表度量长度;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中的商.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分数的意义,搜集教学核心目标.教师概括分数的产生过程,以分数a/b为例,其代表将一个整体平均分为“b”份,而a/b代表整体的“a”份,其中1/b代表一个分数单位,a/b代表拥有“a”个“1/b”这样的分数单位.
最后,梳理单元学习目标,带领学生理解部分和整体的意义,基于度量角度,分析分数单位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概念,并将分数表示在数轴上.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和指引,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拥有突破性认识,并逐步扩充数学知识体系[4].
2.2 基于学习真实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大观念分析
2.2.1 基于学习真实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大观念理论分析
学习真实性反映学习难点,首先需要学生确定一个学习起点,再找到教学难点,并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方式逐步攻破难题.学习真实性体现于学习起点、学习难点、学习方式和学习自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思考学习难点.
2.2.2 基于学习真实性的《分数的意义》课程分析
教师确定学习目标后,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通过师生互动方式,完善整体教学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学习真实性的课程目标主要指有效教学,即基于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帮助学生创建新的教学结构[5].教师以“等分”“部分与整体的意义”“度量的意义”“商的意义”等课程内容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将不同的学习内容设置为不同的层级,再确定学习起点和理解学习重难点,方便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6].
2.2.3 基于學习真实性的《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分析
首先,教师编制课程评价任务和水平等级划分表,根据“等分”课程内容,将水平层级分为四个等级,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级划分;根据“部分与整体的意义”课程内容,将水平层级分为五个等级,其中,第一水平代表学生完全不理解分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水平代表当所要分物体的数量是1个时,能理解分数中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此类推,第五水平属于最高水平层级;根据“度量的意义”课程内容,将水平层级分为三个等级,第一水平代表没有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第二水平代表只能理解分数单位和真分数的关系,第三水平代表理解分数单位,且可以应用分数单位累加出真分数和假分数;根据“商的意义”课程内容,将水平层级分为四个等级,根据学生的题目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排序.
其次,教师明确四部分学习内容的学习起点和理解学习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时,分析如何挖掘学生的思维、如何保证学生保持思维顺畅、如何引导学生认真回应发言、如何尊重学生主体等问题.
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56代表什么?”等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通过小组活动获得答案.
2.3 基于教学过程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大观念分析
2.3.1 基于教学过程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大观念理论分析
教学过程性主要指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布置合适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并实现学习目标[7].教师围绕教学系统或单元,设计教学情境,借助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统筹教学资源,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性体现于教学方式、教学情境、教学任务、教学系统四个方面,教学方式是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指根据教学内容,打造对应的教学氛围,从而形成合适的教学整体.教学任务主要指教学桥梁,根据教学任务进程,实现整体教学目标,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位置.教师统一教学方式、教学情境、教学任务、教学系统,深入解读数学教学大观念,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落实到实处.
2.3.2 基于教学过程性的《分数的意义》课程分析
教师根据设定的教学方向,明确教学顺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将教学过程分为初步认识、再认识、沟通、综合应用等四个阶段,带领学生分析“分数单位是什么?假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根据上述问题,分析任务设计原则[8].
2.3.3 基于教学过程性的《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教师确定学习顺序:认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意义;认识“度量”的意义;认识“商”的意义[9].第二,教师安排课时活动,组织学生分析“分数单位是什么?假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第三,教师布置课堂学习任务:从度量角度出发,经历分数单位的产生;可以用分数单位度量分数;可以理解分数为分数单位的累加;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分数;理解假分数的意义.第四,形成课堂教学方案[10].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教学路径实现大观念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观念,同时,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体会教学本质,理解教师行为的重要性,学以致用,推进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 邓柳华.大观念视角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索——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单元设计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3):7577.
[2] 王玉莲.大观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23(Z1):3335.
[3] 常立钢,吴晓云.掌握“通法”理解“通透”——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22(20):1320.
[4] 崔洪喜.大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天津教育,2022(23):2123.
[5] 肖炜清.基于大观念真情境的小学数学“精彩学堂”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公顷”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2(22):4446.
[6] 石雯雯.围绕“大观念”的教材设计——以《大观念数学》(Big Ideas Math)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7):7478.
[7] 董文彬.基于数学大观念理论的单元整体教学建构——以北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为例[J].辽宁教育,2022(7):9296.
[8] 马艳,严亚雄.指向“大观念”构建的小学数学“情思共融”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的分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10):1314+94.
[9] 李红兰.创新观念下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开展的路径分析[J].天津教育,2021(8):180181.
[10] 蒋玉国.把握四大观念 设计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例谈[J].基础教育参考,2017(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