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实记录用于劳动教育评价的理论构建

2023-10-09王萍张梦玮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10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评价

王萍 张梦玮

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评价是指挥棒,适合的评价方法可以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在劳动教育评价中,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具有抽象性和隐蔽性,仅依靠定量的方法进行测量是不科学的。而写实记录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方式,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衡量劳动教育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一、写实记录与劳动教育评价的关系定位

(一)写实记录是劳动教育评价的载体

在劳动教育领域,载体是指承载、传导劳动教育因素,能为劳动教育评价所运用,且能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写实记录作为劳动教育评价的载体,由学生自己记录劳动的过程及感受,承载了学生的劳动教育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现自我的平台。此外,写实记录所呈现的内容是衡量劳动教育评价的参考依据,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内隐的劳动素养及外显的行为表现。通过这一载体,家长、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高。

(二)劳动教育评价为写实记录使用效果提供反馈

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根据反馈对输出产生影响的性质,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写实记录是否适用于劳动教育评价,还需在实践中检验。教师要根据使用效果来保留和发挥写实记录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促进正反馈;剔除和改进其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改进负反馈,从而在整体上实现劳动教育评价对写实记录使用效果的扬弃,促使写实记录更好地为劳动教育服务。

(三)写实记录与劳动评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劳动教育具有育人性、实践性、过程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发展性,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因此劳动教育评价并非一成不变。写实记录具有真实性、教育性、动态性,能够有效契合劳动教育评价的需要。写实记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而是体现学生劳动教育经历的第一手资料。教师通过翻阅学生的写实记录,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发展状况,对比前后的行为表现和体验感受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劳动教育预设的目标,从而改进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提升劳动教育效果。教师通过劳动教育评价还能够检验写实记录的使用效果,从而促进写实记录研究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二、写实记录用于劳动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它认为人作为认识的主体,不是对现实的复制,而是在认识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经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现实进行选择、修正,并赋予现实特有的意义。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根据自己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生成自身对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的评价。但由于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知识经验的水平和能力不同,对劳动教育所做出的评价也就不同。因此,写实记录的评价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加德纳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加德纳认为有效的评价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的方向。他主张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从单一的纸笔测验走向多种多样的作品评价,从重视结果评价走向基于情景化(专题作业作品集)的过程评价。因此,基于个体智力的差异性,教师要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前提下,摒弃传统的以成绩为唯一标尺的做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多主体参与写实记录评价。

(三)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另一位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充满矛盾、危机四伏的世界,人要适应这种变化。因此,我们要摒弃传统教育中学生知、情分离的弊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人格独立、具有创造能力的时代新人。写实记录运用于劳动教育评价中要着重体现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迁移反思能力。

三、写实记录用于劳动教育评价的体系建构

(一)评价目的: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

一方面,写实记录必须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写实记录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传统评价的弊端,将过去评价为了“选拔合适的学生”转变为“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写实记录要坚持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根本目的。

(二)评价原则:可操作性+多元性+实效性

一是写实记录用于劳动教育评价要有可操作性。写实记录能否真正应用于劳动教育评价,可操作性是关键。为此,写实记录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没有标准的答案。在使用写实记录时,教师要注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记录。在设计内容时,教师要结合劳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不同的劳动教育类型,设计不同的评价侧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置的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反思。

二是写实记录用于劳动教育评价要有多元性。这里的多元主要指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评价内容,劳动教育评价的焦点是学生劳动素养,如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等,这就需要采用质性评价方法,因此写实记录要有多元性内容。另一方面,在评价活动中,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写实记录要以自我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同伴、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是写实记录用于劳动教育评价要有实效性。写实记录的实效性是指写实记录要有实施效果的目的性,要真正达到劳动教育评价的目的。如果评价只剩下“优秀、合格、良好”等空泛的语言,我们对于学生的了解就会显得片面,与完整的人的发展相去甚远。有鉴于此,写实记录的评价方式要以学生的自我描述为主来呈现自我发展,要求学生在进行写实记录时以诚信为本,客观呈现活动的具体情况,保证结果的真实有效。

(三)评价主体:自我为主+他人为辅

写实记录运用于劳动教育评价要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写实记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强调学生直接参与评价过程,成为评价的主体,使写实记录作为一种自我评价方式赋予学生更鲜活的生命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录入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同伴、教师、家长、社会人士要站在客观角度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地做好记录与评定,形成对学生更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以达到导向和鼓励的作用,以评价促发展。

(四)结果呈现:实物与电子资料相结合

在内容方面,《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评价内容要紧扣课程内容要求和劳动素养要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劳动素养的表现水平。在手段方面,可以通过评价表、手抄报等实物资料和美篇、活动照片等电子资料来呈现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的写实记录。在制度方面,教师要制定写实记录评价的展示制度,注重平时表现和阶段性综合评价。如可以采用小结制度、评比鼓励制度、写实记录展示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BJY013)

(王萍单位系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张梦玮单位系许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