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城县麻竹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10-09黄丽花钟恒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麻竹病虫害防治

黄丽花 钟恒

摘 要 2018年以来,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大力发展麻竹笋种植产业,推进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建设。在麻竹笋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竹笋高产稳产、提升竹笋品质的重要工作环节。根据柳城县麻竹笋种植实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当地麻竹发生的笋腐病、煤烟病、枯梢病等主要病害及竹大象虫、竹金针虫等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并从营林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分析了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麻竹;病虫害防治;广西柳州市柳城县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3.035

2018年,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根据柳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柳州市2018年度螺蛳粉原料(竹笋)供应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鼓励广大竹农发展麻竹种植,为螺蛳粉产业提供优质竹笋原材料。2018—2023年,柳城縣完成麻竹笋用林造林面积573.3 hm2,涉及全县12个乡镇,实现了促进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在麻竹笋用林造林与管护过程中,病虫害是威胁麻竹健壮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柳城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加大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力度,有力保障了麻竹笋的产量和品质提升。本文结合相关工作实践,对柳城县麻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1  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麻竹具有较强的抗病害能力,柳城县麻竹病害主要有笋腐病和煤烟病,枯梢病呈小面积发生。在麻竹生产中,要以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病害,以确保麻竹健壮生长。

1.1  笋腐病

1.1.1  症状

笋腐病是由镰刀菌(Fusarium sp.)侵染引发的竹笋病害,主要为害麻竹的当年生竹笋[1]。在柳城县,笋腐病主要发生于5月和9月的产笋期。病原菌多存在于林地土壤中,当4月气温达到22 ℃且相对湿度较大时,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的形式萌发,待竹鞭生出新笋后,病菌随雨水或土壤侵染竹笋,经过30 d左右的潜伏期,竹笋发病。此后,病原菌会长期存在于林地土壤中持续传播。

受害竹笋在发病初期基部会出现不规则的淡紫色水渍状病斑,但被笋箨包裹而难以发现,笋箨表面可出现少量白色菌丝。至笋箨脱落时,可在竹笋上发现深褐色不规则病斑。随病情发展,病斑不断扩展,竹笋腐烂发臭。5月发病的竹笋受害严重时会整株死亡,未死亡的竹笋节间短缩且笋肉变硬,部分引发退笋现象;9月发病的竹笋因降雨较少而病情稍轻,多导致竹笋干枯。笋腐病对麻竹笋的产量和商品性有较大影响,需要竹农提高重视并及时防治。

1.1.2  防治技术

预防笋腐病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土壤及肥料中的病原菌数量。造林时,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若要在发生过笋腐病的林地种植麻竹,应在定植前每穴用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0.25 kg喷洒栽植穴和翻挖出来的土壤。此外,该病害与林间相对湿度具有一定关联,在整地时应挖好排水沟,及时排出林地积水。

发生笋腐病时,要及时从基部剪除受害竹笋并清除残留物,同时用1 kg生石灰对病笋周围1 m2的土壤进行消毒,或用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00 mL喷洒病笋周围土壤。发病较轻的竹林,可在发病初期每公顷用1.5%等量式波尔多液1 500 kg喷洒植株,每10 d喷1次,连喷2~3次。

1.2  煤烟病

1.2.1  症状

煤烟病是柳城县麻竹普遍发生的病害。该病害是由煤炱菌(Capnodium sp.)、小煤炱菌(Meliola sp.)侵染而引发的[1-2]。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植株叶片上越冬,第2年春季产生子囊孢子,4月中旬随蚜虫和介壳虫的活动而传播,5月、9月为病害高发期。在柳城县,蚜虫和介壳虫是煤烟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为病原菌喜寄生于害虫的分泌物上,并以分泌物为主要营养来源。因此,只要有病媒昆虫在竹林中为害,该病害就可持续发生。

病原菌侵染麻竹后,主要为害麻竹叶片,使叶片表面产生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斑点上覆盖菌丝。随病情发展,病斑向叶片背面、小枝上蔓延,并扩展成大块病斑,病斑表面覆盖黑色煤污层,影响麻竹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麻竹长势衰弱,叶片脱落。煤烟病的发生,除了与病媒昆虫的活动关联密切,还与竹林密度过大、植株长势衰弱有一定关联。

1.2.2  防治技术

防治煤烟病的关键在于防治蚜虫和介壳虫。生产实践表明,控制病媒昆虫可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1)要加强麻竹林抚育管理,科学设置造林密度,适时钩梢、间伐,使麻竹林保持合理的通透性,营造不利于病媒昆虫和病害发生的环境。2)可在病害高发期喷药预防,5月初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 200 kg在林间喷雾,每15 d喷1次,连喷3次,能有效预防病害发生。3)在5月中旬、9月上旬蚜虫、介壳虫盛发期,每公顷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0 kg对植株喷雾,每5 d喷1次,连喷2~3次,杀灭病媒昆虫。

1.3  枯梢病

1.3.1  症状

枯梢病不仅是毛竹的毁灭性病害,对麻竹也具有危害性[3]。该病害由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侵染引发。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受害麻竹植株上越冬,第2年5—6月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当年生新竹。7—8月高温干旱时期病害发生严重。

麻竹受害初期竹枝节杈上会形成形状不规则的黑色病斑,并不断扩展。当病斑在竹枝上闭合成环后,病斑以上部分的叶片脱落、枝条枯死,表现为枯梢、枯枝症状。如果在麻竹主干上出现病斑,当病斑闭合后,就会导致整株枯死。当整片麻竹林发生病害,可见竹冠枯黄,竹林状若火烧。该病害对麻竹竹材、竹笋的生产具有严重影响,一般在高海拔、土层薄的陡坡林地发病严重,立竹密度大、抚育管理不当的林分发病较重[4-5]。

1.3.2  防治技术

预防枯梢病的措施主要是加强麻竹林的抚育管理,营造不利于病原菌传播的林间环境。1)在冬春出笋前全面清林,并结合钩梢、卫生伐把病枝病梢带出林地集中烧毁。2)加强检疫,禁止带菌带病竹苗进山。3)加强施肥管理,促进麻竹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当麻竹林发生病害时,要使用低毒低残留药剂及时进行防治。5—6月如果新竹的叶片枯黄、竹节产生病斑,要及时钩掉病梢并加以销毁,同时每公顷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80 kg喷雾,每7 d喷1次,连喷4次。发病严重的竹林,可每公顷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1 500 kg进行喷雾,每10 d喷1次,连喷3次。

2  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柳城县麻竹的主要虫害有竹大象虫和竹金针虫,均属于危害竹笋的害虫,对麻竹笋生产具有较大威胁[6]。在防治工作中,必须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使用生物农药,以减少农药残留,保障竹笋的商品性。

2.1  竹大象虫

2.1.1  为害特点

竹大象虫又称竹象、笋大象虫,是麻竹笋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柳城县发生的竹大象虫主要为长足竹大象,该害虫在柳城县1年发生1代。成虫于10月中下旬入土越冬,第2年5月上中旬开始陆续出土,并蛀食竹笋。成虫出土约10 d后交配产卵,其会把卵产在竹笋上被蛀出的孔洞内。约3~5 d后虫卵孵化,幼虫在孔洞内向笋梢啃食,啃断并钻出笋梢后在竹笋上游走并取食。幼虫共5龄,每龄幼虫均以啃食竹笋获取养分为生。该害虫自成虫出土即可为害竹笋,1龄幼虫孵化至9月5龄幼虫化蛹为幼虫为害盛期,为害时间长。受害竹笋多处被啃食,笋梢被咬断,竹笋变软、腐烂,品质严重下降,大部分无法成竹。部分竹笋基部被啃断、死亡,即使未被啃断,后期生长出的麻竹节间短缩,不仅竹材无法利用,也难以出笋。该害虫大面积暴发时,会对麻竹林及竹笋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2.1.2  防治技术

1)营林措施。利用竹大象虫老熟幼虫入土化蛹的习性,在10月上中旬垦复松土,破坏成虫越冬环境,可大量杀灭害虫,降低第2年的虫口密度。2)物理防治。在成虫出土前,用长度在60 cm以上的竹筒套套住竹笋,可防止害虫蛀食竹笋和在竹笋上产卵;竹大象虫成虫具有假死性,可在成虫出土后摇动竹秆和竹笋,待成虫落地后进行捕杀;当竹笋变软、笋尖发黄时,可切开笋壳捕杀幼虫。3)化学防治。在成虫出土前,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浇施麻竹根部,每丛施药1 kg;成虫出土期可在林间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用量为450 kg·hm-2,每15 d喷1次,连喷3~4次;幼虫为害期可用2.5%溴氰菊酯2 500倍液对竹笋喷雾,用量为1 000 kg·hm-2,每5 d喷1次,连喷2次;还可使用柳州市林业部门推广的竹笋注射防治方法,即当竹笋高度达到1.5 m时,从竹笋基部向笋腔内注射20%吡虫啉原液,每支竹笋注射药液1~2 mL,利用药物的胃毒、内吸特性杀灭幼虫,防治效果较好。

2.2  竹金针虫

2.2.1  为害特点

竹金针虫是对以竹笋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叩甲科幼虫的总称,柳城县发生的竹金针虫主要为筛胸梳爪叩甲的幼虫,其是笋用竹林主要的地下害虫之一[7-8]。在柳城县,该害虫3~4年发生1代,11月以成虫或幼虫入土越冬,第2年3月初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并取食竹笋地下部分,4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和幼虫集中出土为害,至6月底为幼虫为害盛期。夏季高温时期幼虫活動减少,部分老熟幼虫钻入林地土壤产卵。9月中旬随气温降低,幼虫为害加剧。未出土幼虫蛀入鞭笋、鞭根并向上啃食,出土幼虫对竹笋地上部分进行啃食。受害竹笋笋尖无光泽、褪绿发黄,无法成竹。受害严重的竹笋地上笋箨发白,并逐渐萎蔫死亡。暴发竹金针虫的麻竹林产笋量显著降低,并产生大量退笋,竹林难以自然更新。

2.2.2  防治技术

1)营林措施。7—8月和11月下旬进行垦复松土,破坏虫卵和幼虫的生活环境,减少虫源。2)物理防治。竹金针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可在越冬成虫出土期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降低虫口密度。3)化学防治。3月下旬和8月底结合施肥使用农药,用4份5%辛硫磷颗粒剂+1份3%毒死蜱颗粒剂配成混合颗粒剂,再按1份混合颗粒剂+5份腐熟有机肥的比例配成药肥进行沟施,混合颗粒剂用量为70~75 kg·hm-2。4)生物防治。近年来,竹笋质量安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保障竹笋食品安全,麻竹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林业部门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用生物菌剂防治竹金针虫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9-1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制的2%绿僵菌颗粒剂(平沙绿僵菌颗粒剂,含孢量>150亿孢子·g-1),用量为75 kg·hm-2,施药方法为沟施,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应逐步推广应用。

3  结语

麻竹笋生产是柳城县重要的林业产业,也是推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料产业。近年来,柳城县麻竹笋生产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竹农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麻竹种植易受病虫害影响,本文结合柳城县麻竹种植实践,总结分析了笋腐病、煤烟病、枯梢病、竹大象虫、竹金针虫等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促进当地麻竹种植及竹笋生产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徐梅卿,戴玉成,范少辉,等.中国竹类病害记述及其病原物分类地位(下)[J].林业科学研究,2007(1):45-52.

[2] 徐梅卿,戴玉成,范少辉,等.中国竹类病害记述及其病原物分类地位(上)[J].林业科学研究,2006(6):692-699.

[3] 薛金国,尤扬,黄广远.园林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4] 谢菲,梁军.立地条件对毛竹林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关系效应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9,32(3):121-126.

[5] 谢菲.立地及林分因子对毛竹枯梢病的发病效应[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0.

[6] 杨瑶君,汪淑芳,弓加文,等.长足大竹象虫口密度与虫孔数、竹笋受害率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8):1980-1985.

[7] 叶碧欢,陈友吾,舒金平,等.竹林金针虫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应用[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1,38(3):644-651.

[8] 周云娥,白洪青,舒金平.筛胸梳爪叩甲生物学特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8(4):28-32.

[9] 俞文仙,华克达,滕莹,等.竹林笋期地下虫害和绿僵菌生物防治效果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20,40(5):35-40.

[10] 陈丽华,张威,张亚波,等.绿僵菌对竹林金针虫的防治效果[J].福建林业科技,2022,49(1):62-65.

猜你喜欢

麻竹病虫害防治
篱子、麻竹和管山老人
永福:麻竹“长”成富农产业
最高的竹子
分析麻竹的引种栽培及管理经验
麻竹配方施肥对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麻竹的引种栽培及管理经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