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3-10-09张锐

新西部 2023年8期
关键词:边疆地区四史学史

张锐

高校思政教学对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加快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是基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互动是关键,坚持历史与现实的贯通是重点,坚持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是保证。探索“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可以使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有效应对严峻的国际国内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冲击,以更宽广的视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是构成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塑造良好社会政治环境的必要条件,是探寻解决民族地区文化问题的正确之道,也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历史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源流和命脉。高校思政教学是“四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和核心课程,对做好立德树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精神力量之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思政教学中融入“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实现以史铸魂、以史育人,是边疆地区构成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塑造良好社会政治环境的重要路径,更是为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培养后备人才。将“四史”融入边疆地区的高校思政教学,是要以“四史”教育为发力点,将“四史”与边疆地区的现实相融通,让大学生从历史的厚度中汲取精神养分,在学史明智中开拓进取。从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的互动中、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以及共同性与差异性统一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在知史明理的基础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国家认同。

加快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四史”

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基础

边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高校思政教学的水平,也决定着“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程度。换言之,一方面,“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就要最大限度地立足当下边疆地区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族际交往,这是“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方略,协调边疆各族群众的各种利益關系,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树立和引导与边疆地区生产生活方式逐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可以说,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四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协调才能有效实现边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提升。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当各族群众的物质利益得到满足,当群众生活中的矛盾得以沟通,利益表达机制得以疏通,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容易发挥出来,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推动边疆各族群众的内在动力。

“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就是要从民族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这是与边疆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相一致的,也与“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一致。因为社会各类资源的流动与社会阶层利益关系以及各族群众参与的程度都能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建设。要适应新时代国际国内新形势,以奋力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就要加强现代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要素之间的整体优化,尤其是边疆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等实际,找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高层次的发展,增强边疆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立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和边疆地区特殊区情,既要运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需要利用国家发展边疆教育战略,从而使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教育等各种要素结合。只有物质基础坚实,各族群众的心理基础才更加牢靠,教育才能同步进行。

“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是推进边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也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智慧。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说:“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是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的目标追求,引导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互动,是“四史”

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关键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四史”不仅历时长、跨度大,且在内容和本质上相互关联、融会贯通。从1516年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莫尔的《乌托邦》开始,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时间上具有包含和承接的特点,内容上又具有紧密联系。

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结合起来,弄清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将中国的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及其人物、历史思想以及历史经验等融入思政教学,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定力,发挥思想引领的定向作用。通过思政教学,把中华民族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继承下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政治观,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政治素养,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能提升大学生的兴趣,增强高校思政教学效果。

新时代以“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为教育的新发力点,把“四史”融入新时代的历史环境中,才能实现思政教学核心要义的继承与创新,进而增强思政教学的活力和定力。深入挖掘思政教学的历史文化底蕴,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本身有一定难度,加上从边疆地区出发,把浩瀚的“史”内容融入思政教学中,难度更大。“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培养大学生学史明理。所谓的学史明理就是不仅明白“四史”的时间跨度,还要凝练出“四史”融入思政教学的教育内涵,更要从中了解“四史”展现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百年的伟大复兴之理。

坚持历史与现实的贯通,是“四史”

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重点

“四史”包含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史,七十多年的新中国史,一百多年的党史,还包含五百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在2016年12月7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3]2020年末,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将了解“四史”作为思政课的课程目标。高校贯彻落实“四史”教育任务的主渠道是思政课,探索“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四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时代课题。2021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主题,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

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称“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是落实“四史”的重要载体,在边疆地区的高校融入“四史”,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四史”教育的重大举措,更是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因此,将“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一方面,思政教学作为教育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不仅具有针对性,还具长效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学的历史自建国初期到现在,已经具有相对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

在此基础上,在边疆地区通过设置课程体系和覆盖全员全过程等问题,将“四史”的系统性、专业性与广泛性等优势融入,才能使思政教学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因此,坚持历史与现实相贯通,不仅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脉络,真正学懂弄通做实。还能促使大学生在学史明智中开拓进取,自觉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大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并内化在自己的行动中。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

“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就是加强边疆地区发展的重要文化实践,坚持继承与创新的互动。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实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新时代各族群众乃至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绵延数千年的独特价值,丰富中国文化的教育内涵。因此,理论的历史与现实的贯通,有助于当下实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高效治理,是“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关键。

坚持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是“四史”

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保证

“四史”在立德树人的高校思政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从边疆地区的现实来看,新时代“四史”融入思政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吸引高层次师资人才,以至于边疆地区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其“四史”内容的整体性不能充分阐释,对各种错误思潮的理解偏差等导致不能正视历史,不能溯本清源,最终会造成大学生对“四史”的把握不透彻不全面。还有些在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之间的安排出现断层,不能有效衔接。因此,坚持历史、现实和理论的有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大学生才能从中汲取理论智慧和精神能量,树立全面、正确的历史观。结合高校思政教学共同性和边疆地区的特殊区情,有效将“四史”融入边疆地区的思政教学,实现“四史”融入的同步性、协调性。积极关注现实需要,讲透“四史”及其蕴含的历史智慧和发展规律,才能真正提高边疆地区大学生对“四史”的把握和认同。

同时,“四史”之间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明确思政教学的根本问题,了解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这就是既坚持思政教育的共同性,又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实际而各有侧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20年12月出台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强调“四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成就,并针对不同民族地区和民族实际,着力深厚内涵、丰富形式和创新方法,为边疆地区的思政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促进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来的一套实践与经验相结合、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有机结合的治理机制。

“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就是坚持了“多元一体”和“一体多元”的观点,正确把握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各个民族的历史关系,增进了共同性的方向和尊重包容差异性的重要原则,为新时代党的边疆高校思政教学提供了保证。

结 语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探索“四史”融入边疆地区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不仅能够使边疆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史民情,开阔历史视野,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选择,而且能提高理论辨别力、政治鉴别力,有效应对严峻的国际国内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冲击,以更宽广的视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担当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还能加强边疆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为此,增强“史学”底蕴,推动边疆地区思政教学及其培养后备人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2页。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张 锐 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四史学史
边疆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探析
——基于扩展的增长核算方法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打造边疆地市报影响力,锤炼过硬新闻队伍
对边疆地区反恐维稳策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