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索
2023-10-09温涛吴雪
温涛 吴雪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西方式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第二,以高质量的就业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第三,以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第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共同富裕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我们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一个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极分化的现代化;是以“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现代化,而不是以“资本”为核心、将人异化为工具和手段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我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这个判断就表明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情仍然是贫穷,虽然我国人均GDP在2021年已经达到1.2万美元,但与北欧发达国家平均的5.6万美元、美国的6.4万美元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很多问题的解决,在经济能力不足的时候,只能一拖再拖。
对现代化的追求和对西方国家的追赶,是我国自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主题。目前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三种资本主义模式——美国模式、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和东亚资本主义模式,都存在各自的问题。美国模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收入差距的巨大悬殊,这已经成为影响美国未来政治甚至社会走向的重大问题。《不平等的代价》作者斯蒂格利茨指出,在过去的四十年中虽然美国人均GDP增长了近5倍,但美国工人阶级的真实收入并没有提高;前3位富豪的财富和收入与最少的50%的人一样多。这造成了美国社会的撕裂,是近年来美国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
针对北欧等国家的资本主义,也是我们学不来的。他们在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上实行了全民高福利,实现了收入差距的最小化。但近年来,因为高福利阻碍了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对社会福利政策进行改革,又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巨大阻力,改革被迫搁置。同时,北欧国家利用科技差赚取发展中国家的巨额利润,也是我们短时间内无法学会的。
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体量小。我国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现在的经济体量已经是日本的3.6倍,是韩国的9.8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无论从经济体量、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等方面均与日韩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走自己的路。这条路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保持历史耐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的结构、动力和模式,同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将我国经济向全面现代化逐步推进。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以高质量就业保障共同富裕的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同时,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就业就没有资格参与生产要素的分配,更谈不上富裕的问题。每年毕业季,党中央和国务院都把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到首要位置来解决,特别是这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央适时推出了“六稳六保”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就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解决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保证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持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将3亿多的农民工以各种方式吸纳进来,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鼓励返乡入乡行动,以国家的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为蓝本,制定各地区的具体帮扶计划,留住回乡的青年在家乡干事创业;将失业保险金的一部分拿出来用于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加强反歧视法律法规对劳动者的保护,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难题;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适配性,让受过职业教育的劳动力被市场抢着要;注重发展中小微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因为民营经济的“56789”(意为民营经济贡献了中国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还有90%以上的企业数量)的重要作用,在创新和吸纳就业方面是无可替代的。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城市就业规模会继续扩大,预计到2035年将会扩大到6亿人的规模,如果按现在普遍存在的5%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计算,大约会出现3000万左右的失业人口,再加上各种特殊困难人群,届时我国大约有7000万相对困难人群,这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再加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比如这次的新冠疫情,都会给就业带来较严重的外部冲击。而相类似的冲击,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很有可能再次出现。这些都对我们党提出了考验,要求领导干部具备应急处突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以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继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結合的分配原则,不断提高劳动收入在总财富收入中的比例,规范资本利得,抑制灰色收入,取消非法收入,逐步健全收入分配机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我国在2019年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为52.2%;2020年全国工资性收入占收入的55.7%,可见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少,而少数资本占有者得到的份额过大。
接下来,我们不但要扩大劳动报酬在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还要扩大劳动者的收入渠道,使其不仅仅能通过劳动得到报酬,也能通过房产、股票、土地流转得到收益。特别是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要把其所带来的大部分好处留给农民,让农民参与生产要素的分配过程,而不只是大资本所有者才能参与分配。要扩大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就要切实贯彻劳动法、最低工资法,积极维护工会组织与企业主谈判争取自身利益的权利;积极探索其它分配方式,比如华为的全员持股模式,就是公有制的另一种实现形式。
在二次分配中,要加强税收和转移支付的力度,促进共同富裕。税收要减少对劳动所得的征收比例而加大对资本利得的征收比例。下一步要逐渐减少对生产领域的征税比例,而加大对财产领域的税收比例,考虑征收遗产税、赠与税等税种,弱化贫富差距的代际传递。同时加大地区间的转移支付,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直接支持。这就牵扯到国家汲取财政的能力问题。
在二次分配中,国家发挥着再分配的主体作用。其主要手段就是转移支付,前提是手里有钱。但自2016年以来,我国为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我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同时期,我国的财政支出却在稳步上升。这就造成了国家汲取财政的能力和二次分配的能力持续下降。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扭转。
随着我国步入高收入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占GDP的比重将从18%提高到20%,到2035年争取达到28%,也就是从2020年的18万亿上升到36万亿以上,其中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从10万亿上升到20万亿,两者累积额达到400万亿元和225万亿元。这将成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财政汲取能力和转移支付能力的基础。同时,强调地方政府对地方债务的重视,避免债务危机的出现。
三次分配占GDP的比例还很低(约为0.15%)。目前对于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有限,下一步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税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手段,鼓励富人多做慈善,缩小贫富差距。我们在保护合法收入的同时,要规范合法不合理的收入,抑制非市场因素获利;严格控制国有控股公司的高工资高福利现象;清理不规范的工资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施报税抽查制度,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共同富裕的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要将推进共同富裕战略切实地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等,把握机会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构建“统筹有利、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从制度层面消除地区发展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地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要逐步探索出实现收入分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为全国共同富裕作出示范。我国目前设立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目的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将推进共同富裕战略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提升落后地区发展能力,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制度,扩展帮扶领域,增加帮扶方式,实现共同富裕;将推进共同富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环节的差距逐步缩小;将推进共同富裕战略融入新型城镇化战略,将部分村民变市民,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要努力促成教育在地区、城乡间的平等,保证基础教育的均质化,扩大提供普惠性幼儿园,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逐步实现县域城乡义务教育现代化;对高中教育特别是农村高中教育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改进政策促进随迁子女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就学及高考;大力发展与社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度减免职业教育学费,同时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扩大高等教育的范围,同时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为共同富裕提供人才保证。
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消除地区、行业及不同人群存在的人为设定的障碍,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均等化。加大对基层医疗资源的投入,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深化健康扶贫工作,不断完善医疗求助制度,落实基本医保待遇清单制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大病医保、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等制度,从制度上消除因病返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
逐步消除城乡地区间的社会保障不平等,降低过高保障水平,提高贫穷落后地区保障待遇,扭转“逆向保障”的局面;不断扩大社保的覆盖面,逐步实现应保尽保;医保完善缴费率、衔接转续、异地直接结算等制度;提升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社会救助全国性兜底。加快建立健全普惠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幸福院、养老互助组等;在城市建立居家社区相结合、医疗康养相融合的养老机制。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原则,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报告》,引自人民網。
[2]逄锦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共同富裕百年奋斗的理论与实践》,载《经济学动态》,2021(5)。
[3]程恩富、伍山林:《促进社会各阶层共同富裕的若干政策思路》,载《政治经济学研究》,2021(2)。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21-7-2。
[5]张润泽、胡交斌:《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问题与逻辑进路》,载《甘肃社会科学》,2021(6)。
作者简介
温 涛 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级法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法
吴 雪 中共枣庄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