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抢抓重大机遇融入“一带一路”

2023-10-09杜林杰

新西部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湾经济带贵州

杜林杰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对贵州的发展至关重要。尽管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贵州未被圈定为重点省份,但其仍抓住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从而改变了长期困扰贵州经济发展的地理区位约束,让贵州成为可同时联通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衢和要道,在一个更为宏大、开放的空间进行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

贵州僻居内陆,“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却使贵州成为黄金地带。其向北可经重庆、成都连接欧亚大陆桥,直接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可通过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广东、广西等地,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陆海统筹、左右逢源。

共建“一带一路”结硕果

贵州地处西南腹地,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由于地理封闭和交通不便,贵州长期以来思想相对保守,直到上世纪末贵州才通过铁路、公路和机场网络与外界实现了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提出,对贵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而贵州也借此东风,乘势而上,取得一系列成果。

第一,交通条件显著改善。2015年,贵州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28公里,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截至2022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331公里,位居全国第四;贵阳成为全国高铁枢纽之一,形成了贯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川渝滇等地区的高铁通道;9个市(州)均建起机场;全省水运航道里程达3954公里。贵州交通既实现内部成网,又形成了区域联通,支撑形成了贵州走向世界、世界拥抱贵州的开放高地和联结纽带。万桥飞架、大道纵横,让贵州敞开了开放大门,与全国发展融合得更紧密。

第二,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成绩。近年来,贵州省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借船出海,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2016年,出台《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1+7”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发展。2017年2月,国务院同意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7”平台转变为“1+8”平台。“1+8”国家级开放平台,“1”即贵安新区;“8”即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阳临空经济示范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安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遵义综合保税区。“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是贵州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对外开放创新的前沿阵地,是推动贵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空间、最大潜力、最大希望所在,这里推进行政职能精简化、投资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国际化、产业聚集高端化、经济发展生态化,集聚了全省最为优质的要素和最为优惠的政策,也是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區和产业招商平台。2022年,贵州省货物贸易进出口额801.2亿元,增长22.5%,出口、进口分别增长7.5%、66.3%;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5个,合同外资金额35.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5.3亿美元,增长123.5%;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额18亿美元,增长34.2%;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亿美元、增长228.8%;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8亿美元,下降22.9%。

第三,开放型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成就。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1〕12号)、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贵州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地方行政法规和规章、规范性文件;探索开展自然人流动试点,为外国人在黔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吸引留学回国人员来黔创新创业;将外资、外贸指标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增加权重,政策、项目和资金向考核优秀的地区倾斜,对年度考核较差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积极推动贵州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为考量的制度型开放转变,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第四,区域合作日益深化。贵州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积极推进,川渝黔、滇黔、湘黔、沪黔合作日益加深,合作各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签订了一批互利共赢的深度合作协议,合作事项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贵州省从长三角地区引进项目逾2000个,合同投资额达上千亿元。从产业看,主要在新型建材、大旅游、先进装备制造、现代能源、现代化工、大数据融合等多个产业方面进行投资。

通道建设先行一步

2015年,贵州省按照“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制定出台《贵州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

2017年,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用开放倒逼体制改革、用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2018年,《贵州省参与“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发布,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战略,以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抓手,用开放倒逼体制改革,用开放增强发展活力,注重“引进来”“走出去”同频共振,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轮发力”,加快国际产能合作,协调推进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实施,以主动开放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升级。

贵州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利用近边、近江、近海优势,推进综合交通快速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加强经贸合作。建立“一带一路”重点企业库、重大项目库和重要产品库,并实行动态管理。深化教育交流合作,与教育部签署合作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备忘录,鼓励和支持贵州省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广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加强金融支持,提升外汇收支便利化水平,获得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资格;推动“数字丝路”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以发展“数字丝路”为切入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带一路”新通道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融入“一带一路”,首先需要发挥好交通区位优势。贵州作为我国西北、西南各省南下出海的主要通道和云南、东盟自由贸易区东进、北上的主要陆路枢纽,在珠江-西江流域中,上联云南“桥头堡”,下接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是经济带承东启西联南的重要结合部,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为了发挥连接“一带一路”的通道作用,贵州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抓好交通对接,建设区域内外交通网络,建设出省出境出海通道,进一步增强航空、铁路、公路的对外通达能力。

在公路设施方面,已形成高效便捷的陆路交通网。2022年底,贵州省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25个,向北连接成渝,向东连接长三角,向西连接云南通往东盟,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

在高铁建设方面,贵州已成为全国高铁枢纽之一,形成贯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川渝滇等地区的高铁通道。以贵阳为中心城市,建立起了一小时省内通勤都市圈和四周省份二至三小时城市群。

贵州已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贵阳都拉营-广西钦州港专列常态化开行、贵阳国际陆港-广州港黔粤班列实现双向开行、遵义号陆海联运班列顺利开行,陆海新通道时效优势显著。

水运交通方面,内河航运事业全面提升。建成乌江四级高等级航道、南北盘江-红水河、清水江四级高等级航道近1000公里,位居全国14个非水网省(市)前列。

截至2022年,贵州全省共有9个港口、507个泊位(无危化品泊位),其中500吨级泊位达62个,设计年货运吞吐能力约3800万吨。省级层面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强港口建设、运营和管理,拓展仓储、现代物流等业态,更好发挥港口枢纽功能。

今年6月30日,贵州省荔波至河池(黔桂界)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该高速公路起于三都至荔波高速公路机场互通,经水尧、茂兰、肯甫,止于荔波县黎明关乡大沙坡,与在建的河池至荔波(桂黔界)高速公路广西段连接。这是完善省际出口、改善省际通道布局、实现黔桂两省紧密联系的一条南下广西的重要省际出海通道,对区域经济发展及贵州南部片区主动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6月28日,首列“贵阳无水港”测试班列顺利开行,实现全程海铁联运;同年8月27日,贵阳国际陆港-广州港黔粤班列的双向开行,贵阳国际陆港正式开港。

随着广州港、深圳蛇口、妈湾、赤湾贵阳内陆港的相继挂牌,贵阳国际陆港与广州港、盐田港、招商港口深西港区的合作走深走实,实现贵州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黔粤大通道实现融会贯通联动发展,为贵州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能。

通达四邻,更要走出国门。2015年7月1日,从贵阳到德国杜伊斯堡的黔深欧海铁联运班列、中欧班列正式开行,标志着贵州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便捷物流大通道正式形成。2021年11月18日,贵州首次整列发出中欧班列。自此,贵州中欧班列有序开行,班列数量从每月2列临时计划到图定每月4列。2022年,贵州共发出中欧班列34列1684车,发送货物2.7万余吨,货物运输品类由开始的单一百货日趋多元化,涵盖汽车零件、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线路也从俄罗斯逐步延伸到欧洲多地,目前开通了沃尔西诺等10余条线路。中欧班列有效推动贵州融入欧洲物流组织体系,助力贵州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有效补齐贵州的国际物流运输短板,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激发更多的市场内生动力,为贵州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的运输保障。

拓展东西南北合作空间

贵州北边重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渝新欧”大陆桥的起点,南边北部湾和广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连长江经济带,西邻“一带一路”西部重点省份云南。身处“一带一路”重点省市的包围圈中,其融入“一带一路”,宜乎“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充分利用地缘关系,建立与重庆、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市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1、向南,积极融入两广

贵州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广西是西南出海前沿。多年来,黔桂两地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联合邻近市区,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为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提供保障,推动两地形成联系更加紧密、发展相互借力共同体。

贵南高铁是黔桂两地交通紧密联系的见证。作为巩固贵州西南中心枢纽位置的重要节点,贵南高铁与东西走向的沪昆高铁,北向的渝贵铁路和成贵高铁,东南走向的贵广高铁衔接。贵南高铁成功开通运行后,贵阳与长沙、重庆、成都、昆明、广州以及南宁等周边省会中心城市均可实现高铁直接通达,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将实现快速互联互通。2022年4月,贵阳都拉营-广西钦州港专列进入常态化开行。贵阳本土产品得以借助铁路运输优势出山,有效解决了物流运输时間不固定、市场购销需求不均衡、物流成本虚高等问题,为进一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通道经济发展筑牢物流基础。

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支持粤黔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贵州融入大湾区有产业互补、交通区位、帮扶情谊等优势。乘着国发〔2022〕2号文件的春风,贵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一是加强产业合作。深化拓展“大湾区企业+贵州资源”“大湾区市场+贵州产品”“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四个+”产业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与大湾区城市共建产业园区,积极引进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到贵州投资兴业、拓展市场。深化与香港、澳门的经贸合作,在大数据、中医药、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二是加强旅游合作。针对大湾区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服务能力,让贵州成为大湾区人民夏季避暑度假的首选地;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大湾区企业到贵州开发康养、休闲等旅游产品。

三是加强消费合作。贵州已经建成54个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贵州绿色健康农产品和名特优产品在大湾区市场深受欢迎;继续深化产销对接,大力推动“黔货出山”,让更多贵州优质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

四是加强人才合作。以粤黔协作为纽带,与广东大规模交流干部和人才,合作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向大湾区大批输送“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柔性引进大湾区“周末工程师”、退休老教师老医生等到贵州开展服务,让大湾区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随着人才大流动惠及贵州发展。

2、向东,加快连接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合称为三大国家战略,覆盖上海、江苏、浙江、贵州等11省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穿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加快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通战略,有利于我国对内对外开放的联动发展,统筹沿海、沿边以及内陆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贵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一独特的生态区位,使贵州顺理成章成为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的11省市之一。

2016年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以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截至2022年底,贵州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81%,全省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3%,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9%;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产业合作,构建东西部互利共赢新格局,用好烟酒茶等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不断推动与相关省市的产业协作,主动做好东部产业承接工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双向赋能、互利共赢。随着长江经济带生产力不断解放,贵州也共享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日渐凸显。

3、向北,扩大与成渝地区经济合作

成渝地区是西部重要经济区,是辐射带动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贵州北接成渝地区,遵义、六盘水、毕节和铜仁等市经济发展对成渝地区依赖度高,具备扩大经济合作的基础。贵州的“高速平原”与共通的高速铁路和发达的航空体系形成了无障碍的立体交通网,这是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个重要的基础。尤其在高铁方面,成渝贵已开行始发站就是终点站的环形高铁,环绕成渝高铁、渝贵铁路和成贵高铁三条铁路线运行,八个小时走完川渝贵三省市,成渝贵环形圈正式形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深化与黔中城市群合作,带动黔北地区的发展。国发〔2022〕2号文件也明确要求,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交通、能源、大数据、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贵州与成渝地区的党政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签订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联合下发了相关配套文件,成立了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工业合作日益密切、农业合作逐步深化、旅游合作不断拓展、商贸合作初见成效、社会事业合作多点开花。贵州的发展需要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靠拢并融入成渝,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也需要贵州优势资源和拓展空间,成渝贵经济圈呼之欲出。

4、向西,推动实现滇黔合作双赢

贵州与云南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加强与云南经济合作,是贵州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跳板”。早在2013年9月,云贵两省就共同签署了《云南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政府深化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将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在交通、产业、对外开放、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近年来,同作为泛珠三角区域省份,云南、贵州持续加强市场共建共享,贸易交流日益频繁。

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要求贵州“全方位扩大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带动能力”。2016年,国务院批准贵州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发改委印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贵州抢抓国家大力支持的重大机遇,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首先,全面夯实开放基础制度保障。建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三区一环境”四个专项工作组,出台了《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颁布实施了《贵州省外来投资服务和保障条例》,以及全国首部省级层面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

其次,聚焦“三区一环境”重点任务,构建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驗区、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培育营商环境新优势。

第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合作机制。打造“数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第四,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试点,开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出台全国首部大数据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在全国推广“云上贵州”一体化建设模式。

2022年初,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并指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的方向路径,为贵州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强大动能。

大数据助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2023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贵阳贵安“探索建设数字丝绸之路贸易港”案例成功入选。该案例主要做法包括以大数据支撑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全面构建“国际数字服务贸易港”;成立贵州首个超算中心,打造合作平台;实施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提升工程等。

大数据产业已成为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该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列,省域政府数据开放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三,万企融合上云用云企业达2.5万家。

贵州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中国西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交汇节点,为数据港建设打好物理基础。以服务数字经济、服务互联网产业、服务数据跨境合作为目标,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和国家顶级域名节点,打造国际信息高速公路交汇节点,联通直达国际互联网出入口专用链路,为多家外向型企业提供国际信息通信支撑。目前,贵州省累计建成5G基站9.4万个,光缆累计达196.4万公里,行政村5G通达率达65%;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4.09万Gbps,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达600G,实现与38个城市直联,贵州枢纽到其他7个枢纽端到端单向平均网络时延从40ms降至15ms左右,跻身全国13大互联网顶层节点,构建了全国信息存储交换重要枢纽,为国际数据港提供优质国际互联网访问服务。

强化新型基础设施,为国际数据港建设构建算力、数据中心等基建服务。贵州省大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的实施意见》,构筑起全省推动枢纽节点建设的“四梁八柱”,到2025年全省机架达到80万架、服务器400万台。目前,贵州省“东数西算”项目库入库项目达89個,总投资超1200亿元;建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算力运营调度中心和主算力基地,聚集大型数据中心18个,接入算力服务商28家,上架算力服务18个,统筹闲置算力资源约30PFlops,存储资源约84PB,实现了算力大规模集群化部署。

下一步,贵州将以贵安数据中心集群为核心,立足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战略定位,强化数据中心、主干网络等新基建建设,不断推动数字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数据港建设搭建基础设施桥梁。同时,将加快探索数字贸易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探索建立数字贸易标准和规则,依托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加强省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数字贸易进出口在数据交易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还将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做好“数字丝绸之路”有关研究工作,发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等引领作为,积极推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参加高科技竞赛,争取抢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标准”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大湾经济带贵州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贵州,有多美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沉醉贵州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