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广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10-09何颖梁碧容

新西部 2023年8期
关键词:陆海一带广西

何颖 梁碧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广西围绕“三大定位”新使命,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一系列机制和平台功能,充分发挥“一湾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通对内连接西南中南甚至西北地区、对外连接东盟等国家的南北大动脉,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为“一带”连接“一路”最高效、最便捷、最活跃的陆海新通道,加速构建多向并进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和窗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广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实施对外开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承担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使命担当。

明确和落实“三大定位”,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发展运行体系。

(一)以“三大定位”为目标,赋予明细具体的发展使命

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需要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参与,也需要国内各系统、各地方的积极努力。

《愿景与行动》对广西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行了目标定位:“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为推进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广西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并努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努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进入“十四五”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深度融入国家内需体系,加快构建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合作高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多方面的积极发展

广西围绕“三大定位”新使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经贸合作为基础,多领域发展,共同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战略意义。

一是有助于提高广西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交流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广西“一湾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区位优势,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打通广西对内连接西南中南甚至西北地区、对外连接东盟等国家的南北大动脉,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为“一带”连接“一路”最高效、最便捷、最活跃的陆海新通道,加速构建多向并进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二是有助于拓展广西经济发展新需求新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广西沿海与内陆,以及与西南、中南、西北乃至更广区域的产业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优化提升全域空间发展格局,形成一体化分工合作的通道经济,促进形成“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是推动对外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助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广西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促进“民心相通”,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筑牢“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顺畅推进和持续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交流合作平台的丰富完善,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一系列机制和平台功能,广西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实现年年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家领导人、省部级官员赴广西参加活动的格局。2019年,共有近十位东盟国家正部级官员出席参加相关活动,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全方位

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条件,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动。

(一)发挥区位优势,优化“一带一路”建设环境

广西沿海沿江沿边,南临北部湾,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同时有陆、海通道的省区。广西拥有西江黄金水道、出海港口和中越边境通商口岸;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结合部,地处中国-东盟自贸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和中越“两廊一圈”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點,以及“一带一路”交汇对接和陆海统筹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的陆海交汇门户和陆路干线的关键节点;是我国内陆腹地走向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国家物流枢纽;是我国与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是连接多区域的双向沟通、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和桥梁。广西交通发达,形成连接全国及世界各地的立体交通网络。在公路方面,全区高速公路网已形成并编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在铁路方面,普通铁路四通八达;在航空方面,拥有南宁、桂林两个国际航空港连接世界。广西在东盟各国及欧美、世界各地有大量的华侨,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推动对外交流合作。

(二)挖掘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力,提供“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产业发展基础

广西濒临的北部湾海域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628.59公里,海岛643个。港湾水道众多,沿海分布着珍珠湾、防城湾、钦州湾、廉州湾、铁山湾、英罗湾等十多个港湾,有南流江、大风江、钦江、茅岭江、防城江、北仑河等120条入海河流。资源禀赋优越,岸线、渔业、旅游、油气、矿产、海洋等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四大渔场和沿海六大含油盆地之一。“蓝色”潜力得天独厚,为向海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和可拓展空间。广西地理位置特殊,全区气候类型丰富多样,造就了种类繁多的生物物种,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富集,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分布较集中,开发的前景广阔。此外,天然气、石油资源也有开发前景。水电资源丰富,广西的河流多,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开发的潜力很大。合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把广西推向亚洲、推向世界。

此外,广西也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2020年广西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7.7%,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5.5%,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三,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巩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广西同时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其中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近十年的生态监测结果均呈健康状态,为对外合作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以桂林为中心辐射到南宁、柳州、北海、欽州、贺州的旅游圈。

保护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陆海统筹模式,提高陆海资源利用的配置效率,促进高污染源头产业向低碳绿色转型发展,实现产业绿、海洋蓝,维护流域海域的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构建陆海一体化生态新格局。

(三)利用特有的对外合作机制平台,实现交流合作的便利畅通

广西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享受叠加的优惠政策。能够同时享受少数民族自治、西部大开发、沿海开放和边境地区开放等多重叠加优惠政策。中央批准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东兴凭祥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众多开放合作平台,广西从中获取了更多的优惠政策,为向海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广西在对外合作中,建立了多样多层次的开放合作平台。拥有25个国家级口岸和5个综合保税区。南宁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拥有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等5个国家级平台,正在加快推进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广西-文莱经济走廊、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4个跨区域合作平台建设,形成产业类型丰富、各具特色的开放平台格局。良好的机制和平台,有助于提高“一带一路”建设的便利化水平,项目合作的顺畅推进和持续发展。

多领域多层面融入,拓展“一带一路”建设成效

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了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突出“一带一路”在开放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引领作用,广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突出“一带一路”在开放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引领作用。

(一)围绕“三大定位”,以项目为载体,做好顶层设计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一带一路”决策部署,以东盟为重点,拓展至其他国家和地区,以“一带一路”百项工程为主抓手,加快标志性工程建设,形成“四维支撑、四沿联动”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内容为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围绕“五通”服务“五路”建设,广西确定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又有针对性的合作,并与时俱进,随着形势发展,适度调适。

项目系统包括:(1)聚焦设施联通,加强标志性工程建设。重点加快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陆上跨境联通、空中互联互通等建设。(2)聚焦政策沟通,升级和丰富服务平台。主要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完善双边合作机制和国内多区域合作机制。(3)聚焦贸易畅通,加强双向投资与经贸合作。重点推进中马“两国双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相关农业合作园区等建设,提升经贸合作水平。(4)聚焦海洋经济,推进海上务实合作。发展远洋渔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振兴南珠产业,加快邮轮项目建设。(5)聚焦资金融通,深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搭建全方位跨境金融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创建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6)聚焦要素集聚,建设创新合作平台。建设贸易合作、人才对接、技术对接、质量基础设施对接、资源对接、环保合作、扶贫合作等平台。(7)聚焦“边”的文章,抓好沿边政策落地。重点加快制定沿边政策落地的文件、项目计划、专项行动计划等,加快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建设。(8)聚焦民心相通,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体育、执法安全等多领域合作。(9)加强统筹协调,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协同推进、项目建设、政策配套、宣传报道、营商环境优化、安全保障、督促检查等工作。

(二)以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导向,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鹿心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发展新优势》一文指出:广西发挥与东盟陆海相邻“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在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培育和形成特色鲜明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1、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形成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西部陆海新通道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一端通过中欧班列延伸至中亚、欧洲,一端通过广西北部湾港连接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大洋洲等,连接“一带一路”的经济大走廊、物流大通道、开放发展经济带。有效畅通沿线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有利于西部地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能力。

广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底,北部湾港拥有生产性泊位27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8个,综合设计吞吐能力约27702万吨;西江黄金水道基础设施优化升级,高等级航道(千吨级及以上)达1532公里。全区民用运输机场达到8个,初步建设形成“两干六支”运输机场体系;全区铁路营业里程达5206公里,铁路网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高铁营业里程达1792公里,动车覆盖12个市区,通达全国21个省会和直辖市;全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803公里,县县通高速公路比例达96%。

广西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聚合效能,加快提高沿边开放水平,以开放引领发展,在发挥广西作为衔接“一带一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和陆海门户作用上形成新优势、展现新作为,更好助力国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2020年1月至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增长109%,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4.93%,已迅速成長为全国重要海铁联运基地,成为服务我国中南和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优质国际门户港,显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2、发挥自贸试验区牵引集成作用,推动形成制度型开放

自贸试验区开放程度高、改革自主权大、牵引集成功能强,是广西充分释放开放潜力、培育壮大开放合作新优势的关键抓手。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向海经济,广西有产业产品基础。广西的工业体系门类较齐全,食品、汽车、冶金、石化、机械、建材、电力、有色金属、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等10个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成品糖、电解铝、内燃机、多功能乘用车等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上下游产业链与东部地区具有很强互补性。临海大工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引领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打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及有色金属等3个“三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食品加工、林浆纸、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成为广西四大优势海洋产业,2020年四大优势产业增加值之和占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97%,成为广西面向东盟、融入“一带一路”的产业产品条件。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东盟已连续二十二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广西对东盟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12年的747.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821.2亿元,年均增长15.8%,东盟连续二十二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七年排全国第一位,加工贸易额去年突破1000亿元。2021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同比增长25.4%,较2012年增长22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迄今为止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20年1月至8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到2.93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6%,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后,货物贸易的开放水平达90%以上,为广西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特色是面向东盟。过去一年,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在推动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方面取得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在吸引跨境物流、跨境贸易、跨境产业集聚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广西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集成创新发展的平台优势,以自贸试验区为突破口加快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为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升级贡献力量。

3、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推动形成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广西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为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进行了有益探索。2019年,东盟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24087亿元,同比增长34.7%。人民币已成为广西与东盟国家第一大跨境支付货币。广西将把自贸试验区建设与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把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建设成为面向东盟金融开放的门户核心区,依托钦州港片区开展中马“两国双园”点对点金融开放试点,积极推动崇左片区探索建立服务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产业合作的人民币结算试点,建立更完善的金融开放合作机制,打造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发展。

4、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和科技合作

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合作的新热点。中国-东盟信息港承载着助推构建中国-东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使命,也是广西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服务我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广西将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以深化互联网经贸服务为动力,以加强技术合作与示范为牵引,以扩大网络人文交流为桥梁,加快建设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国际通信大通道,区域性国际大数据资源应用服务枢纽,面向东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高地,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与普惠服务区域合作中心,从而更好服务我国与东盟全方位合作,助力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

在推动中国-东盟科技合作方面,广西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成效突出,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北部湾大学成功落户,推动建设22个省部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自治区级(含培育)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到42家、众创空间86家;截至2020年,培育瞪羚企业107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2800家;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拥有国家“五类”人才97人;与东盟9个国家建立了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建立了15个联合实验及创新中心和12个农业科技产业园,累计获认定13家国际级国际合作基地。

5、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促进“一带一路”对外文化旅游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广西也肩负使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推进广泛深入的人文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一是加大文化交流力度,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积极参与“欢乐春节”品牌活动。2013年以来,连续十年参与文化和旅游部“欢乐春节”活动,先后為越南、科威特、柬埔寨、突尼斯、新加坡、阿尔及利亚、印度、不丹、马来西亚、文莱、马耳他、新西兰等国家及香港、澳门地区,带去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受到各国政要及民众的热烈欢迎。

积极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共建。连续十年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共建计划,先后与一批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举办“中国旅游文化周”“天涯共此时”等全球联动品牌活动和“广西文化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积极推进部省共建的河内中国文化中心的筹备和运营。2017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越南国会主席阮氏金银共同为河内中国文化中心揭牌。积极推动广西经典文化艺术“走出去”,开展《刘三姐》走进东盟活动,推出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为背景的舞剧《碧海丝路》作为国家文化交流的剧目,先后赴马来西亚、斯里兰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

二是打造旅游合作体系,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打造海外宣传推广体系。与境外重要旅游客源地的旅行商或媒体合作,设立广西旅游推广中心。赴国外举办广西文化旅游专场推介活动,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美丽中国”推广活动,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旅游交易会、首尔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日本旅游博览会、世界旅游交易会等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的国际旅游展览,展示广西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推动北海市加入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向文化和旅游部成功争取金砖国家旅游部长会议并于2022年9月19日在桂林市召开。

打造跨境旅游合作区。2015年中越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合作保护和开发德天-板约旅游资源的协定》,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成为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积极推进中越省级联合协调会晤机制建立并实现常态化,共同召开8次以上省级会谈,对项目建设、游客管理、门票销售及优惠政策等达成初步共识。

提高往来便利化水平。完善与东盟国家的航线网络,广西已开通东盟9国20座城市26条定期航线,通航东盟航点数位居全国前列。推进旅游通关便利化智能化,桂林获批实施51国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对东盟10国旅游团实行6天入境免签政策,东兴口岸实现人员6秒通关、日通关量最高达到4.7万人次,开通中国桂林-越南下龙“两国四地”黄金旅游线跨境自驾游。

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合作。充分发挥桂林旅游学院作为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作用,举办19期东盟旅游人才培训项目、8期送教上门东盟基地项目和7期亚行培训项目,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学院,主动“走出去”开拓国外旅游教育培训市场。随着各项设施和措施的完善,境外游客赴广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2019年,广西全区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23.96万人次,同比增长11%,全国排名第四;国际旅游(外汇)消费35.11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全国排名第六。

三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层次交流。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不断推出新的展会论坛合作平台。在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方面,每年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已延续至第17届,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一带一路”平台巩固计划和品牌提升计划。2014年首次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2017年首次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动漫游戏展,“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等品牌活动每年持续举办,逐步成为国际性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在旅游交流合作平台方面,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自2015年起永久落户桂林,并连续举办8届,累计举办贸易洽谈超过1万场、合作意向金额超过5亿元;201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论坛举办地巴马县已成为康养旅游的龙头目的地。2020年,在柳州举办2020中国-东盟(柳州)旅游装备博览会。与国际旅游机构合作,每年在桂林举办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至2022年已连续举办17届。建立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文化旅游部门联席工作会议机制。

顺应新时代新发展,拓宽做实

“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空间

新时代新发展,广西对外开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又肩负新的重要使命。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提出,要开放包容、协力同行,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抓住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RCEP生效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等机遇,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更加包容的胸怀、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全方位开放发展,以面向东盟为重点,继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高水平共建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深入推进平陆运河、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按照党的二十大重要部署,作为广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广西深入实施《“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和《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携手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国内相关省份,推动新通道在战略提升、跨区域联动、陆海联运、通关提效、港口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3年全区累计建成出省出边出海陆路大通道(高速公路、铁路)43条,至2022年末,广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至8271公里,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历史性目标,高铁营业里程1913公里,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北部湾港航线基本实现了东盟国家及全国主要沿海港口的全覆盖,北部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5.2%,增速连续五年排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初步形成海铁联运班列、中越跨境班列、中南半岛跨境公路班车等多种物流组织模式。海铁联运班列线路覆盖中西部17省(区、市)60市113个站点,班列开行量从2017年178列增长到2022年8820列,年均增长118.3%,中越跨境班列(经凭祥铁路口岸)开行量达2182列,同比增长14.6%。跨境公路班车持续常态化运行。

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的平陆运河开工建设。运河建成通航后将开辟广西内陆及我国西南、西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广西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平陆运河工程建设,促进沿线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贯通南北、衔接陆海、协同沿线的经济大动脉。

(二)加强发展向海经济

近年来,广西向海经济发展迅猛,2021年北部湾经济区6市进出口额4839.6亿元,拉动同期广西外贸进出口增长16个百分点。广西对东盟贸易额年均增长25%以上,东盟连续二十二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21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到4202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17%。

为了加快发展广西海洋经济,广西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视察广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据《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陆海统筹、产业集聚、科技引领、开放合作、生态优先,按照“一港两区两基地”的发展定位,系统谋划海洋产业布局,扎实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升海洋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一轴两带三核多园区”的海洋发展新格局,使海洋经济成为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广西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海洋强区。

(三)注重发展数字产业

在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开放平台稳步建设的基础上,依据《广西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以东盟国家深度参与为重点,以科技创新赋能下的数字经济产业集聚与开放合作为核心,以接轨国际规则下的数字贸易与金融服务为特色,以场景驱动下的数字服务协同合作为关键,以设施互联数据互通下的数字枢纽建设为支撑,以“11653”总体架构推进以广西为支点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开启互联协同、特色鲜明、多方参与的面向东盟合作新图景。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壮大数字化合作生态,努力建设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创新合作引领区、中国-东盟数字服务深度合作示范区和面向东盟的资源要素数字化集聚区,助力广西加快构建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让数字文明造福中国和东盟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积极融入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有利于推动区域贸易一体化加快发展,给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带来新机遇,中國西部陆海新通道吸引力不断增强,利用该通道开展国际贸易的东盟客商越来越多。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实施,我国通道沿线省区市和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愈加密切。据统计,2022年1-8月,从广西口岸进口东盟水果达到38万吨,进口金额58.3亿元。截至目前,越南、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等9个国家66种水果获得我国准入,越南榴莲首个实现了输华贸易。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和RCEP国家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不断发挥区位、平台、机制等优势,加强与东盟和RCEP国家在经贸投资、互联互通、金融、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有很广阔的空间。要把握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为企业投资广西牵线搭桥,扩大进出口。据《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方案(2022-2025年)》,广西将扩大日韩的汽车零部件等先进装备和先进技术进口规模,扩大对东盟国家的商用车、乘用车、专用车整车出口规模。广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精尖领域主动出击,持续发力,“广西制造”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走向世界。

(五)进一步对接大湾区

广西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西南地区连接大湾区的重要枢纽,对接大湾区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是广西扩大开放的重要一环,把大湾区作为对接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方向,发挥区位、政策和资源等优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辐射、推进产业集群深度对接,抓好产业招商,把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的优势,大力推进粤桂全面协作、高水平协作,把粤港澳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与广西的区位、资源、生态、政策等优势结合起来,加强产业、劳务、消费、人才、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合作,充分发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全面对接大湾区企业,借助综合保税区平台,吸引更多行业龙头企业落户试验区,带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快速发展,深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经济区“两湾”联动。

(六)服务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广西继续发挥面向东盟国家开放合作前沿窗口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以服务中国-东盟“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牵引,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的历史性机遇,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经贸协定,继续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系列展会,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建设,创新发展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着力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合作共赢,服务和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鹿心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发展新优势》,载《人民日报》,2020-10-19。

[2]刘宁:《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载《求是》,2022-12-01。

[3]康安、杨秋、周红梅:《广西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载《广西日报》, 2021-04-27。

[4]《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广西高质量发展》,载《中国日报》,2022-10-19。

[5]陈燕:《广西不断扩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人民网-广西频道,2023-02-24。

[6]邓建胜、李纵、张云河:《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06-16。

[7]谢柱军:《续写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新篇章》,载《广西日报》,2022-12-09。

[8]罗婧:《广西初步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载《广西日报》,2023-03-01。

作者简介

何 颖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国际交流

梁碧容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经贸合作,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陆海一带广西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一种奇巧的测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