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2023-10-09肖国源

北方药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胺碘酮内径

肖国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西药房,福建 福州 350108)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病的整体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该病死亡率高,严重地危害着病人的身心和生命质量。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预后也比较差,室性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等都是心室的心律紊乱所致,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如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导致室颤、猝死等,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过去,盐酸利多卡因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药物。本研究分析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信封法随机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51~78岁,平均(65.51±2.21)岁。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52~78岁,平均(65.21±2.26)岁。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常规性治疗,给予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监测;给予抗凝、镇痛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

对照组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给予盐酸利多卡因50mg静脉注射,总剂量≤150mg。之后行盐酸利多卡因静脉滴注,2mg/min,连续滴注24h。

观察组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3mg/kg,1.5mg/min,在7h后将速度降低至1.0mg/min,总剂量≤1200mg。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室率、左心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显效:急性心梗症状完全消失,室性早搏减弱或减小到90%以上;有效:心房颤动减少8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心室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室率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心室率均改善,而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室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心室率比较

2.3 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左心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改善,而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

表3 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

2.4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改善,而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4。

表4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5 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5。

表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数(%)]

表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数(%)]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堵塞和心脏血液供应受阻,造成缺血,从而造成心脏肌肉坏死,对心脏功能造成损伤,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每年可导致几十万人死亡。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是以缩小梗死心肌面积以及预防和治疗相应的并发症为主[2]。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以免发生意外,尽量减轻运动对心脏的负担,同时要保持患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外界的刺激,使患者能够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心率的波动。定时吸氧能缓解心肌缺氧,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心理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特别是心脏标志物、心率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进展,为后期的治疗提供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有很多种药物,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如杜冷丁、吗啡等药物来减轻患者的疼痛。硝酸甘油具有很好的促血管舒张作用,其适用范围很广,但是如果出现低血压,需慎用;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等情况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选用美托洛尔等药物[3]。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它的发生与患者的冠状动脉硬化有关,冠状动脉硬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营养物质输送,从而导致患者的冠脉壁增厚和弹性降低,在此情况下,患者的心肌细胞会有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不但会使患者的心肌损伤加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使患者病死率升高[4]。

胺碘酮是一种钾离子通道阻滞剂 ,可提高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病人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率。其主要功能为:阻止钾离子通道,增加细胞的复极性及细胞的不响应。其负向肌力效应不明显,能通过降低主血管及周围血管的阻力,使冠脉血流增多,降低心脏的氧气消耗来消除。而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其作用机制为非竞争地抑制肾上腺素β受体,从而阻断钙离子通道。说明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抑制窦房结、房室结的作用。胺碘酮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但是需要掌握好用药的适应症和剂量,才能有效的减少副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长期服用胺碘酮会对患者的甲状腺、肝功能等产生影响,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并严格控制患者的适应症[5]。

本研究结果数据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是心脏供血血管阻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死亡率很高,患者的预后也很差。盐酸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Ib类药物。,主要对于浦氏纤维和心室肌有影响,其作用机制是抑制钠离子内流,促进钾离子外流。降低4相除极斜率,降低自律性,缩短动作电位时间,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心脏的兴奋性,降低心脏的传导速率,提高心房颤动阈值,达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是,利多卡因的剂量对病人的临床结局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浓度及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导致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困难和不便。与传统的利多卡因相比,胺碘酮对心肌梗死后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这是由于盐酸胺碘酮是一种具有Ⅲ类药物作用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它同时具有 I、II、III、IV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效应,对心室、心房肌纤维、浦肯野纤维动作电位、不应期有延长效果。另外,盐酸胺碘酮通过增加心房及旁道的传导时间,达到阻断心脏折返兴奋的作用。同时,药理学研究显示,在体表心电图表现为减慢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延长 R-R 间期、QRS 间期和 Q-T 间期。虽然引起明显心率减慢及 Q-T 延长,却很少诱发 TdP,可能得益于对多种离子通道阻滞和降低心肌间复极的离散度的作用。另外,胺碘酮还有阻断α、β受体的作用,能够降低血压。由于胺碘酮原为抗心绞痛药物,能够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因此可安全用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与传统的β-受体拮抗剂相比,盐酸胺碘酮的应用会导致肺间质纤维化,并且对心脏和甲状腺产生更大的毒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并没有观察到盐酸胺碘酮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的出现与患者的用药方式、用药剂量、用药周期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总之,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利多卡因,且其使用的安全性更高。然而,本项目的研究对象较少,随访期较短,缺乏对该方法科学性的评价,尚需后续更大样本的临床观察来验证。

综上,盐酸胺碘酮药物对 AMI疗效较好,对 AMI病人具有较好的改善心功能作用,且使用安全。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胺碘酮内径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