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

2023-10-09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5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安康城乡规划

徐 晗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国家对高校本科专业招生目录进行了调整,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2个本科专业[1]。原资源专业内涵较广,口径较宽,城乡规划仅作为专业中有限的一部分存在。自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设立以来,很多学者对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发展定位、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已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于2017 年9 月开始招生,该专业开设是为了适应近年来城乡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等的飞速发展,同时与国家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出发点

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始试点探索[3]。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课程体系及实习模式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如张守忠和王兰霞[4]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能力与技术要求、教学层次、课程体系及实施模式5个方面探讨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刘富刚[5]等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卓越规划师”培养、“创业实践”人才培养和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6]。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一个新建本科专业,目前已有2届毕业生,该专业自开设以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尚处在探索状态。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城乡规划行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贡献,同时更好地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专业发展现状

2.1 专业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规划管理人才需求增加。目前,区域发展迫切需要既掌握地理学理论又熟悉城乡规划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根据国家规划行业的现状,立足陕西省规划人才的实际和陕西高校规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布局特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建设思路以培养服务基层的规划人员为目标,以错位培养为导向。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确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制定科学的专业建设规划,对学生进行宽口径培养。重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寻找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突破口,以地方社会需求为导向,发挥现有的地理学科优势,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本科专业。

2.2 人才培养目标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理论基础,适应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等发展新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学科素养和先进的规划设计思维,具备较好的地理空间分析、区域分析和丰富的规划设计与规划表现的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开发规划、城市规划与管理等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3 专业特色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树立“立足陕西、服务基层,凸显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的专业建设理念,以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专业定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不断体现建设理念和专业定位,专业文化及特色表现在以地理学科为基础,强化“地理规划与设计”的思想,重视技能培养,突出实践环节,特别以培养学生运用软件进行地理信息处理和城乡规划的技能凸显专业培养特色。

2.4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2017 年招生以来,一直在探索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但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第一届毕业生在实习、考研和就业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较欠缺。

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虽然实践项目不少,但还是具有地理学科基础广、专业口径宽的特点,专业特色不明显,针对性不强,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偏差;(2)专业课程设置较多,总学时有限,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显得薄弱,同时实践课程设置缺乏创新,依赖原有专业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少,校企合作等方面欠缺;(3)对于实践教学的设计不够精细,尚未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适用性强、培养效果好的实践教学方案和指导性教学材料;(4)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实践教学的监督与管理不规范,影响实践教学效果;(5)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资大多为地理背景,规划类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实践能力和相关工作经验不足,对学生实践的指导效果有待加强。(6)对学生学术能力及竞赛能力培养训练的课程有所欠缺,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各级各类竞赛的机会较少。

3 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结合专业设置的背景和学生实际情况,针对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与保障体系以及评价体系4个方面进行构建。

3.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结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办学定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总目标,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特点、专业发展现状及本教师专业背景,确定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即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实现校企联动培养。

3.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真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教学计划内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占到总学分的37.91%。

3.2.1 独立实验实训教学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独立实验实训部分,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对于实践性、技能性操作的需求,针对理论课程开设了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包括地图实训、测量实训、城乡规划原理实训、地理信息系统实训、城市详细规划实训,分别与相应的理论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便于教师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表1)。也有专门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包括手绘实训、城乡规划软件应用、城市设计实训、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实训,分别在3~6学期开设,其目的是保证该专业学生对于规划类实操技能的熟练掌握。

表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3.2.2 综合实践教学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综合实践模块中除了包括非师范专业统一进行的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教育等综合实践以外,还采用“逐级递进”的模式开展专业野外实习,分别在第2、4、6学期开设为期2周的自然地理与城市认知实习、社会调研实习以及规划设计实习等专业实习,在双数学期开设专业实习主要是考虑到天气因素及可以适当利用暑假时间,开设的原则主要从认知—调研—设计3个层面,分层次、分级序先后开展。

3.2.3 创新创业教学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教学选修模块中加入了地理学与规划学前沿、人文地理研究方法、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发表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方面的活动,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也便于深化对于某一领域的认知。

3.3 实践教学管理与保障体系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主要包括专业师资、教学设备和实习实训环境3个方面。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多为“双师型”教师,具有一定的参与一线项目的实践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具有校内实验室和多处校外实践基地,包括土地规划公司、测绘地理信息公司、规划设计院等,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场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达到学生校外实习、实践的目的,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参与项目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中的评价体系起到调控和反馈作用,专业所有实训、实习课程均已建立相应的课程考核标准,能够对学生实习实训开展不同层面的科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实习期间和实习结束的总结、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评价、学院对学生实习情况抽查3 个不同的层面展开评价。实习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严格按照既定计划,检查学生的实习进展情况。学院督导会通过面谈、电话等方式,及时与实习学生进行沟通反馈,了解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并由系相关人员负责与指导教师沟通。

4 任务驱动式专业特色野外实习模式的构建

4.1 实习总体设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结合野外观测及社会数据调查采集,因此野外实习是该专业实践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自成立以来,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完善了西安市南北中轴线、东线和西线的城市认知实习路线建设以及省内关中盆地(西安)—秦岭—汉中盆地(汉中)—安康盆地(安康)和省外关中盆地(西安)—秦岭—四川盆地东部(重庆)—成都平原(成都)2 条自然地理与城市认知综合实习路线、西安—成都新农村认知实习对比观测路线以及陕西沿黄生态城镇带沿线社会调查实习路线。

每类实习都分为路线考察和定位观测2 个部分,分别设计相应的实习内容和实习目标。

4.2 实习方案设计

以西安—安康自然地理暨城市认知实习为例,说明实习模式和方案设计的内容,具体如下。

4.2.1 西安路线考察 第1 天:常宁新区—长安路—南三环—南二环—钟鼓楼(东西南北大街)—北二环—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第2 天:常宁新区—长安路—曲江文化产业区—南三环—高新技术开发区。

4.2.2 西安定位观测 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钟鼓楼广场、小寨商圈、大雁塔北广场、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遗址公园。

4.2.3 安康路线考察 ①关中平原(暖温带)—秦岭山地(北亚热带)—安康盆地(北亚热带)地域分异;②西安—安康城市差异;③安康:汉江大道绿化景观轴、安康大道绿化景观轴。

4.2.4 安康定位观测 ①关中平原,秦岭南北坡,安康盆地,汉江谷地,汉江;②安康城市规划展览馆;③安康江南老城区以及江北沿汉江区域、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生态旅游示范区。

4.2.5 具体观测内容 西安市内城市认知实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西安的城市性质及城市规模;感受西安市“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布局形态;认知西安市城市总体功能分区及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通过考察钟鼓楼,对大型公共建筑及其空间进行认知,以钟鼓楼为中心,了解其所分隔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特色;通过考察小寨商圈对城市商业中心以及其范围和空间布局特点进行认知;通过考察大雁塔北广场,对于城市广场空间布局及其功能性进行认知;对比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浐灞生态区、沣东新区的空间布局、建筑特色以及功能性的不同;通过考察西安城市规划展览馆,了解西安市的历史沿革、城垣变迁、规划布局、建设发展、城市文化、名人轶事、建筑特色及民俗民风等。

安康自然地理暨城市认知实习部分的内容包括观察、比较关中平原(暖温带)、秦巴山地(北亚热带)、安康盆地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与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状况;观察、比较西安、安康城市地理基础、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状况;对比观测西安市和安康市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对比观测西安市和安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布局特征;对比观测西安和安康城市综合道路交通系统特征;观察秦岭南北坡地质构造及地貌特征;观测秦岭南北坡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情况(拉样方);进行土壤剖面的观测与分析;比较关中平原与安康盆地的植被类型差异;认知安康市的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及城市布局特征;认知安康“一江、两岸、三区、五桥、八景”的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安康市中心城区“一江两岸、三廊六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形态和中部川道城镇群“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城镇形态;认知安康市城市景观绿地系统的布局。

4.3 实习任务设计

针对每一类野外实习,都会提前分配教师讲解内容以及设计实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更精准、更高效地完成野外实习内容,实现野外实习目标。每次野外实习前,指导老师会提前设计实习任务,主要包括三大类任务:①实习观测表,根据每一个实习观测点设计相应的填写内容;②实习过程记录,主要包括实习笔记,针对实习过程中的教师授课进行记录;见习实录,小组进行考察调研时进行的过程记录;③实习总结及调研报告,主要针对整个实习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考察内容撰写调研报告。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老师讲解、现场分组调查等完成小组任务以及个人学习任务,每天晚上对当日实习的内容进行答疑和整理。学生反馈学习效果良好,实习效果突出。

5 结语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构建该专业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的实践课程体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7-8],要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同时通过学做结合、理实结合,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融入能力和专业教育的社会意义,满足快速发展变化的人才多元化需求。地方本科高校在面临转型发展这一个时代背景下,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有足够的前瞻性,根据地方社会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和充实完善,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安康城乡规划
硒望安康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分析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高中人文地理应该怎么学
繁华五月 祈愿安康
我的绍兴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全100卷首批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