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课程群 推动“大思政”

2023-10-09张家口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王玉民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素质

张家口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王玉民

过去10年里,我国职业教育从“层次”走向“类型”、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1 年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9 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职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呢?张家口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积极探索课程建构、课堂改革、双重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定点,构建“大思政”教育课程群

在分析职高学生自身实际和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构建了“3 个序列、5个维度、10 个品牌活动”的“大思政”教育课程群。

“3 个序列”为纵向课程,即一年级开展情感教育、二年级开展职业纪律教育、三年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5 个维度”为横向课程,即课堂教学建构素质、文明养成规范素质、特色活动拓展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10个品牌活动”为活动课程,即入学教育、新生训练、成人仪式、艺术节、体育节、技能大赛、为校服务、升旗仪式、比拼跑学风竞赛、三声两写。这样,就改变了传统课程的概念,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将课内课程与课外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文化学习课程与技能实操课程构建成一个“大思政”教育课程群,学校处处是教育资源,活动次次是教育课程。

二、定位,确定课程思政推进线路

在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没学好,高中上不了,就业年龄小”的孩子,农村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占到80%,还有很多单亲、“留守”的孩子。学校推行全纳教育理念,确定了“课堂教学建构素质、文明养成规范素质、特色活动拓展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的大课程思政线路,深入挖掘课程群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淡化贫困家庭概念,保证“不让学生因家庭困难、学习困难、自律困难而失学”,让孩子和家长享受国家制度的红利;

——淡化学困生概念,提出“每一个孩子都是个性特长生”,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信念;

——“三声两写”德育活动全员参与,读书声、红歌声、宣誓声,声声入耳;写成长日志,写规范字,字字入心,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

——将每一次活动都演变为思政教育的舞台:晨读课、礼仪课、新闻收看课,既联系学生实际,又有时政视野,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与变化。

三、定策,确保思政教育见实效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因此,学校让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整合教材单元文化主题序列,梳理出思政教育主题序列。

语文教材是以单元文化主题的形式编写呈现的,学校成立了“课程思政视阈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组。老师们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点,在文化主题序列下,梳理出思政教育主题暗线作为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元素融入了教学活动中。

2.整合教材文本的内容,准确对接思政元素。

老师们从语文学科内在逻辑出发,整合文本语文特性,依托教材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如第三册第五单元《想北平》《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中国画与西洋画》《古希腊的石头》《奥林匹克精神》均含有历史文化元素,教师将所有文章整体教学:从语文性出发,让学生学习不同表达方式;从思政教育需求出发,突出每篇课文中相同的“文化自信”元素,从而完成思政教育渗透的任务。

3.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点,持续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教学中,老师们利用教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模块,如“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认识自我”“好书伴我成长”“我的舞台多精彩”等,开展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教师们设计了修身、立志、孝心、交友、尚勇、爱国、诚信等主题,让学生通过习作感受民族文化;在收看“大国工匠”系列节目活动中,通过写观后感,引导学生感悟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有学生写道:“作为一名即将工作的中职生,“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让我懂得了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们就是我的人生榜样。”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素质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