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现状及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23-10-08王思奇张晟南梁明晰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政治

唐 立,王思奇,张晟南,梁明晰

(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安宁 650300)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强调要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1]。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虚拟环境正在改变着高职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思维方式。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要强化网络意识,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2]。新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新媒体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利用新媒体信息促进个人及社会发展的能力[3]。已有实证研究发现,新媒介素养影响中小学生的网络参与行为,以及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3,4]。作为使用新媒介的主要群体,高职学生的新媒介素养现状如何,是否会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了解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现状,探索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系,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问卷星软件对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10 所学校6681 名学生开展线上调查。其中,男生2983 人,女生3698 人;一年级3922人,二年级2230 人,三年级529 人;文史类专业2254 人,理工类专业3709 人,艺术类专业718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表;第二部分为调查问卷,分别是:1.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调查问卷。参照陈世华等人的研究[5],编制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调查问卷,构建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使用能力和传播能力四个维度,共20个题目。其中,认知能力考察高职学生对新媒介概况和基本特性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考察高职学生理智接触、选择和解读信息,有效识别错误虚假信息和传播意图的能力;使用能力考察高职学生运用新媒介工具的技能水平;传播能力考察高职学生使用新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采用Likert 5 级评分,选项1 到5 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新媒介素养越高。2.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调查问卷,有1 个题目“请你评价贵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效果”,为十级评分,选项0到10,得分越高表明效果越好。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得到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总体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新媒介素养差异,不同新媒介素养水平学生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调查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调查问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使用能力和传播能力四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0.84、0.86、0.82。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71(P<0.01),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 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61.1%。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总体情况

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总体情况见表1。Likert 5 级评分,3 是中位数,3 以下表示较低层级,4 以上表示较高层级,故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总体水平中等偏上,每个维度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使用能力最高,判断能力最低。

表1 新媒介素养总体情况

(三)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新媒介素养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新媒介素养差异,见表2。三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上的得分及新媒介素养总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0.05),二、三年级学生在使用能力、传播能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P<0.05),学生干部在使用能力、传播能力上的得分及新媒介素养总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P<0.05),城市学生在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使用能力、传播能力上的得分及新媒介素养总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05)。

表2 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新媒介素养差异比较

(四)新媒介素养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

以新媒介素养总分的平均分加、减标准差为界限,小于平均分减标准差划为低水平,大于平均分加标准差划为高水平,介于之间的划为中等水平。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新媒介素养水平学生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异,见表3。中、高水平新媒介素养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低水平新媒介素养学生(P<0.01),高水平新媒介素养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中水平新媒介素养学生(P<0.01)。

表3 不同新媒介素养水平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异比较

三、分析与讨论

(一)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总体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新媒介素养总体水平中等偏上,每个维度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使用能力最高,判断能力最低。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陈世华等研究发现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总分的平均分为3.25,在基本认知上得分最高,在寻求真相上得分最低[5]。当前高职院校新媒介素养教育开展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理论指导不足,实践探索不力。现有关于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研究方法上,以文献研究法为主,缺乏动态跟踪过程和对比分析,提出的对策解释力不足;研究内容上,仍停留在对概念、内涵以及发展历史的梳理,实践教学研究严重不足[6]。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判断能力得分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职学生面对海量信息时容易迷失方向,分析问题能力和思辨能力有待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故本研究结论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学生的新媒介素养的可行性提供了实证研究支撑。

(二)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新媒介素养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新媒介素养高于低年级学生,学生干部新媒介素养高于非学生干部,城市学生新媒介素养高于农村学生。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雷颖等人研究发现,高年级学生对新媒介的认识、了解、使用能力高于低年级学生,拥有媒介素养教育经历和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新媒介素养更高[7]。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他们往往接受过学校系统的思想教育与理论培训,故新媒介素养高于非学生干部。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城市学生通过网络和新媒介接受意识形态教育的条件明显优于农村学生,机会也显著多于农村学生[8]。以上研究结论提示高职院校开展新媒介素养教育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针对性、差异性,重点关注低年级和农村学生,善于发挥高年级学生干部的同伴教育作用。

(三)新媒介素养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介素养越高的学生对该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越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各主体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平台和融媒体技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施加影响的实践活动[9]。新媒介素养教育旨在提高高职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两者的教育目标一致,本研究结论为高职院校提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参考。

四、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两者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关联、教育方法相通的特点[10]。思想教育对媒介选择的导向作用、道德教育对媒介认知的调节作用以及政治教育对媒介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依据[11]。为此,本研究探索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提出如下实践路径。

(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提高新媒介素养教育实效性。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增强说服力、吸引力,从而提高新媒介素养教育实效性。理论性方面,加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进行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对新媒介的判断力;实践性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从平台建设导向转向产品研发导向[12]。因此,可通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新媒介产品制作与发布,提升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能力,从而实现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火起来,同时提升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目的。

(二)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提高新媒介素养教育实效性。

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增强教师与学生的粘合度,从而提高新媒介素养教育实效性。学校教育层面,通过建立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教师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学生的粘合度。对于学生面对的新媒介认知、判断等问题,教师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解疑释惑,用科学的理论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新媒介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网络行为;自我教育层面,可尝试依托高年级学生干部开展同伴教育。首先,遴选骨干并组织专题培训。遴选高年级学生干部作为骨干,组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重点围绕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严格约束言行等进行培训教育。同时,指导组建大学生记者团等相关学生社团,以勤工助学岗的方式分配到党委宣传部等部门实践锻炼,进一步夯实他们的新媒介素养理论基础,强化实践技能。其次,依托骨干实施同伴教育。依托学生骨干,利用班会、团支部会议等开展同伴教育,帮助广大学生普及新媒介素养知识、树立新媒介思维、提升新媒介素养;与此同时,监督学生日常网络行为,及时进行教育提醒。

(三)坚持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新媒介素养教育实效性。

坚持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破解教师所讲与学生所需“两张皮”,从而提高新媒介素养教育实效性。普遍性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以下三方面的新媒介素养教育。一是媒介认知能力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媒介的性能、流程、特点,掌握传播媒介的基本理论、功能作用和管理使用方面的知识。二是媒介评判能力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具备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能力、判断能力和解析能力。三是媒介应用能力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应用技术能力。针对性方面,要做到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性。设置基础篇和进阶篇的教育内容,对低年级和农村学生主要以基础篇教育为主,着力提升新媒介认知和新媒介信息判断能力;对高年级和城市学生则以进阶篇教育为主,聚焦新媒介信息判断和信息传播能力短板,促进新媒介素养提升。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