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的世界一流大学期刊预警制度探析
2023-10-08王佳豪杨浩华
■王佳豪 章 婧 杨浩华 陈 铭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 210046
近年来,全球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环境中滋生了大量以收取不合理文章处理费为盈利手段、忽视论文质量且不提供同行评议服务的掠夺性期刊,不仅损害投稿者的声誉和权益,还进一步危害了整体学术生态[1]。有学者对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学者在此类期刊上的发文数量占比已超过七成[2]。预警期刊已经对我国学术生态造成较大威胁,建立并完善期刊预警制度以加强对风险期刊的防范与管理迫在眉睫。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鼓励各单位研究预警期刊的筛选标准,支持相关机构发布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预警名单[3]。为响应《意见》内容,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际期刊预警名单》为代表的众多学术期刊预警名单相继问世,发挥了辅助科研人员选择成果发表平台、督促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的作用[4]。尽管如此,我国学术期刊预警制度建设整体上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关制度设计及实践尚不成熟。
目前,国内外学者就期刊预警问题已开展较多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可分为3个方面。一是探索机器学习等方法在预警期刊识别工作中的应用,如芮啸等[5]基于版面费特征识别异常OA期刊,林原等[6]基于PubPeer论坛中的论文质疑数据识别预警期刊,吴金红等[7]基于期刊投稿命中率与作者来源等指标对期刊异常行为进行识别。二是对现存期刊预警工具进行评价与改进研究,如da Silva等[8]提出对“Beall黑名单”所依据的55条标准进行修改,并通过预印本、事后同行评议等手段使期刊预警超越现存的“黑、白名单”范式,以更准确地评估期刊与出版商的欺诈意图。三是对期刊预警制度建设现状的探讨,如:曾元祥等[9]从科研组织视角调研发现我国学术期刊预警制度存在主体失位、信息公开程度较低、名单科学性和权威性不足、名单动态更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Ciro等[10]调查了美国、加拿大以及拉丁美洲国家中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靠前的大学的图书馆发布的学术交流信息,发现各地区在应对预警期刊的相关制度数量、策略模式方面都存在差异。
综合来看,已有研究不仅从多个角度改进并丰富了预警期刊识别方法,还揭示了学术期刊预警制度的建设现状,为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与推动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然而,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以名单为代表的期刊预警工具,较少从宏观视角对整体预警制度下其他可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难以充分发挥各类资源在期刊预警工作中的价值。高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不仅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实践主体,也是制定、传播和执行预警政策的重要主体[9]。以高校发布的各类期刊预警信息为研究对象,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学术期刊预警制度下各要素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情况。因此,本文拟通过调研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期刊预警工作,对其预警制度相关文本资料开展内容分析,构建世界一流大学期刊预警制度要素模型,希望为改进我国学术期刊预警制度现状并推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使用的研究方法以网络调研与内容分析为主,在收集世界一流大学网站中期刊预警相关文本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扎根理论进行质性文本分析。扎根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之一,对我国本土图情学科研究的理论发展作出较大贡献[11]。其中,Strauss和Corbin[12]提出的三段程序编码范式是扎根理论三大学派之一,该方法将编码程序分为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基于该三段程序编码,对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期刊预警制度相关资料开展编码工作,在经过饱和度检验的前提下构建世界一流大学期刊预警制度要素模型并开展分析。具体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扎根理论的内容分析流程
2 基于内容分析的期刊预警制度要素构建
2.1 文本资料选取
选取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51所高校,于2022年11—12月访问各高校官方网站及图书馆网站并以Predatory Journals、Fake Journals、Predatory Publishing、Journal Analysis、Journal Choosing、Open Access为检索词进行资料收集,共得到有效网页资料149份。表1展示了部分高校信息及相关文本资料。
2.2 开放编码
对149份文本资料进行初始编码,即概念化。概念化是指以研究者自己的判断对已被标签化的分析单位进行概念提炼,其结果应建立在原始资料本身所反映的语义之上。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遵循灵活性原则应用扎根理论,即文本资料的任意片段、语句以及词语都可以成为编码对象。在本研究中,对文本资料的概念抽取仅聚焦期刊预警、期刊选择等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片段,而OA的背景与意义等关联度较弱的内容则被排除。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13]实施编码。编码者采取尽量还原文本资料的策略,从原始资料的550个文本片段中提取出95个初始概念。在概念抽取的基础上,编码者依据概念内涵进一步提炼与归纳,共得到16个初始范畴。
2.3 主轴编码
在开放编码的基础上,对形成的16个初始范畴进一步研读分析,挖掘各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并通过反复比较概念间关联的方式归纳出抽象程度更高的主范畴,即主轴编码过程。经过这一阶段的编码,16个初始范畴被进一步归类为4个主范畴,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一流大学期刊预警制度模型的四大要素,分别是预警工具、预警政策、预警交流、预警环境。主范畴、初始范畴与初始概念编码情况见表2。
表2 开放编码与主轴编码结果
2.4 选择编码
选择编码是指在主范畴的基础上,系统性分析已发现的所有概念,进一步提炼出具有统领性的核心范畴,并构建出基于文本材料的理论解释模型[14]。结合开放编码与主轴编码所提取的概念与范畴,并反复研读文本资料,最终构建出世界一流大学期刊预警制度要素模型(图2)。其中,预警工具是指OA环境中参与者可直接使用并达到期刊鉴别目的的具体解决方案,对预警交流起到工具性辅助作用,又在使用范围与具体内容层面受到预警政策的规范。与此同时,预警政策与预警交流互为支撑,即预警政策的内容可以保障预警交流手段的规范性,而预警交流的成果又能够强化预警政策内容的时效性。在整个期刊预警制度中,预警环境对其余各个要素起到学术出版环境层面的内容调节作用。
图2 世界一流大学期刊预警制度要素模型
2.5 饱和度检验
扎根理论的饱和度检验是为了验证所提取概念、范畴以及关系是否充分,只有当理论达到饱和时才能停止继续增加文本资料。在开放编码阶段,当对第120份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后就未再增加新的初始概念,已编码文本资料数量超过文本资料总数的80%,因此,可以认为所构建的解释模型已在理论上达到饱和。
3 期刊预警制度要素模型内容阐释
3.1 预警工具
预警工具是由科研人员、科研组织依据学术期刊发文、出版等特征制定的具备较强易用性的期刊鉴别手段,意在辅助研究者高效规避具有掠夺性出版行为的不良期刊。预警工具依据内容整合形式可分为指标类、问卷类、名单类。
3.1.1 黑名单
创建期刊黑名单是避免投稿者、读者落入掠夺性出版等学术陷阱最直接的手段。依据名单创建者可将期刊黑名单细分为个人创建、学术团体创建以及商业公司创建3种类型。最著名的个人创建期刊黑名单案例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图书馆员Jeffery Beall创建的“Beall黑名单”[15],该名单在学术界影响深远,被调研的51所高校中有19所在网站中引用了该名单内容。南洋理工大学推荐使用由科学研究组织Kscien[16]创建的“Kscien黑名单”,其继承了“Beall黑名单”的部分内容并保持更新,用于监督掠夺性期刊与出版商的行为。南洋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等5所高校推荐使用学术商业公司Cabells创建的“Cabell黑名单”[17],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购买了该产品供校内师生参考。
3.1.2 白名单
白名单工具通常将运作模式符合学术出版伦理并且拥有如正常同行评议流程、准确编委信息等良好出版实践特征的期刊或出版商以专家评定、会员申请等方式列入名单,为学者选刊与评估科研成果提供参考。其中,DOAJ[18]在鉴别合法期刊中应用范围最广,牛津大学等29所高校推荐使用该白名单筛选目标投稿期刊。除此之外,期刊白名单还聚焦具体学科,如视觉科学图书馆协会的《视觉科学期刊审查名单》[19]、欧洲科学基金会的ERIH PLUS[20]、国际护理期刊学会的《护理期刊目录》[21]等。
3.1.3 计量指标
期刊文献计量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影响力的强弱。影响因子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的计量指标,然而由于其可操纵性,获得高分的期刊并不能等同于高质量期刊。部分列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的学术期刊尽管拥有出色的影响因子,但仍然被发现存在不合规的编辑行为。因此,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多伦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介绍期刊影响因子信息时提醒浏览者客观看待影响因子,并留意虚假的影响因子与可疑索引。
3.1.4 评级名单
区别于黑、白名单划分期刊的二维性,评级名单基于期刊学术影响力、出版实践等维度对收录的期刊进行打分评级,用严格区分的等级与相应的划分标准文档为研究者选择期刊提供更立体的信息。例如,悉尼大学推荐使用由澳大利亚商学院理事会创建的《ABDC学科期刊评级表》,该表由专家小组依据期刊评审透明度、影响因子等指标将收录的商科期刊由高至低评定为A*、A、B、C 4个等级,而未分级的期刊被认为没有达到最低的质量阈值水平,其中就包括掠夺性与非法期刊[22]。
3.1.5 检查工具
不同于由专业组织或个人编撰的名单类预警工具,本研究涉及的检查工具是辅助资料。基于检查工具,研究者根据目标期刊的具体出版信息来确认其是否具有掠夺性。检查工具通常以问卷形式呈现,应用最广泛的期刊检查工具是Think.Check.Submit[23]。麦吉尔大学应用了滑铁卢大学开发的《期刊出版评估检查表》[24],斯坦福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应用了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开发的期刊评估工具[25],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应用了列日大学开发的出版指南针工具[26],而慕尼黑理工大学[27]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8]均推荐使用由本校图书馆开发的期刊评估工具。
3.1.6 期刊推荐
当无法确定目标投稿期刊时,期刊推荐服务可帮助研究者依据稿件摘要、标题等信息来匹配与其学科领域接近的学术期刊。期刊推荐服务提供者会通过审查数据库中期刊的基本信息,帮助研究者排除不满足标准出版实践要求的违规期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研究者与掠夺性出版行为接触,客观上也发挥期刊预警效果。除了大型出版社旗下的期刊推荐工具如Elsevier Journal Finder、EndNote Manuscript Matcher等,部分开放合作组织与企业推出的期刊推荐服务也致力于打击不合理出版行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应用了由观察健康数据科学与信息学联盟(Observational Health Data Sciences and Informatics,OHDSI)维护的Journal/Author Name Estimator,重点关注DOAJ与MEDLINE索引期刊,并提醒研究者辨别PubMed数据库中的掠夺性期刊论文[29]。此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应用了国际食品信息服务公司(International Food Information Service,IFIS)推出的FSTA期刊推荐服务,由专家团队评估期刊质量,并承诺将不符合质量标准及涉嫌掠夺性与不道德行为的期刊剔除在外[30]。
3.2 预警政策
预警政策是指意在保护研究者免受掠夺性出版行为侵害,避免或减少出版权益受损的协议或法规,可依据其具体内容分为出版资助限制政策与数字版权保护政策。
3.2.1 法规协议
目前保障研究者出版权益的法规与协议已经出台,并产生了与掠夺性出版相关的司法案例。调研的许多高校都通过宣传这些法规和案例来提高研究者对掠夺性出版行为进行事前预防和事后维权的意识。斯坦福大学等5所高校使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掠夺性出版商OMICS集团提出指控,要求其停止提供虚假同行评议、歪曲影响因子等具有欺骗性的出版行为的案例,提醒研究者注意掠夺性出版商[31]。针对已被侵权的研究者,康奈尔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引用了COPE介绍的研究者经过协商后将文章从掠夺性期刊上撤稿并在合法期刊上发表的案例[32]。除此之外,麦吉尔大学、康奈尔大学与韩国科学技术院使用的CC协议、《数字千年版权法》《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都能帮助受掠夺性期刊损害的研究者在必要时采取司法行动以减少自身损失。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建议受掠夺性期刊侵害的师生联系本校总法律顾问,以咨询相关法律维权问题[33]。
3.2.2 资助限制
随着“S计划”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商向混合OA与完全OA过渡,资助项目成为研究者向OA期刊付费的重要支撑。众多高校研究基金管理者要求研究者在投稿时选择经过同行评议、收费标准透明的合法期刊,并优先推荐列入DOAJ与加入OASPA的期刊。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与曼彻斯特大学推荐使用由“S计划”开发的cOAlition S期刊确认工具与Sherpa Fact期刊资助信息数据库来帮助研究者筛选符合基金申报条件的合法期刊,避免公共资金流失与浪费。
3.3 预警交流
预警交流涉及科研机构与研究者或研究者相互之间就期刊预警问题产生交流所依附的传播渠道。研究者之间一般通过论坛等平台开展交流,机构一般通过发布鉴别指南、开设课程指导、提供馆员咨询服务的方式与研究者间实现单向或双向的沟通交流。
3.3.1 馆员咨询
高校图书馆员有义务为缺失出版经验的研究者提供必要的选刊咨询服务,众多世界一流大学也强调了研究者在选刊时联系馆员以确认期刊是否合法的重要性。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图书馆成立了出版支持小组以帮助研究者确认最佳出版期刊。南洋理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成立学术交流团队提供选刊建议并帮助辨别掠夺性出版。
3.3.2 鉴别指南
鉴别指南区别于预警期刊检查工具,只汇总整理用于识别不良出版行为的客观要素,要求使用的研究者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其所列指标的共识性较强,因此易于在研究者群体中普及掠夺性出版特征,起到辅助交流的作用。现有鉴别指南多由馆员开发,例如加拿大研究图书馆协会《期刊评价指南》、杜克大学《期刊质量指标》、大峡谷州立大学《期刊质量指标》、WAME《掠夺性期刊识别方法》等。
3.3.3 交流平台
学术出版交流平台是研究者频繁开展沟通与传播经验的场所,是线上期刊预警信息传播的主阵地。现有学术出版交流平台可分为论坛、博客与共建数据库。撤稿观察[34]是期刊预警与学术不端识别领域最著名的交流论坛,此外还有Humanities Journals Wiki[35]等学科类出版交流平台。博客平台依托分享者介绍出版经验并传播不良期刊鉴别手段,创建与维护成本较低,因此数量最多。共建数据库基于学术众包,研究者一般从编辑委员会、同行评议、管理与工作流程等方面分析期刊网站的透明度并进行评分,以实现出版信息共享。较为典型的共建数据库有Quality Open-Access Marker[36]与SPI-Hub[37]等,剑桥大学、慕尼黑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均提供此类交流平台的网址链接。
3.3.4 课程指导
作为高校开展期刊预警知识宣传的主要渠道,课程指导有助于在起步阶段唤醒科研工作者对学术出版“黑暗面”的警觉。针对期刊预警的课程指导方式多样:耶鲁大学等12所高校开展期刊鉴别主题研讨会,康奈尔大学、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举办主题演讲,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校内开设学术出版课程。课程指导贴近研究者的日常学术生活,主题涵盖学术写作、期刊鉴别、出版伦理等,形式多样且易于灵活开展。
3.4 预警环境
学术团体以营造良性学术出版环境为出发点,通过规范出版信息、创建出版准则等方式督促出版商规范出版行为,并通过鼓励改进科研评价手段间接起到期刊预警效果。
3.4.1 出版信息
透明、完善与可信的出版信息是研究者鉴别期刊的数据基础。可依据学术出版参与主体划分用于建设期刊预警制度的基本出版信息:作者信息、文章信息、期刊信息。在作者信息层面,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entifier,ORCID)的应用使作者信息在OA环境下更加清晰可控。由于掠夺性期刊经常盗用编辑委员会信息,康奈尔大学建议研究者创建“谷歌搜索警报”:若发现自己的名字被错误地列在期刊网站上,可以及时要求其删除相关信息以维护自身权益[38]。在文章信息层面,麦吉尔大学与清华大学建议关注DOI等文章出版信息。在期刊信息层面,众多数据平台,如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Sherpa Romeo、Transpose期刊编辑政策数据库、MLA期刊目录、PubsHub等提供相关信息。牛津大学、清华大学等19所高校均提供上述出版信息平台的链接。这些平台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期刊出版信息,利于审查不良出版行为,可增强期刊预警的科学性与可信度。
3.4.2 出版准则
期刊出版准则不仅对出版商起到规范与约束作用,也为研究者投稿提供参考。在期刊预警制度中,黑、白名单的制定离不开出版准则的公布。期刊的出版实践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部分不良期刊会接受学术监督并改正不当出版行为,而真正的掠夺性期刊则根据对自身的指控改变出版方式,从而隐藏掠夺意图,伪装成合法期刊继续行骗。因此,相较于名单类工具,出版准则对研究者的参考价值更具有长效性。期刊预警制度中典型的出版准则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康奈尔大学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引用的《DOAJ期刊准入标准》,新南威尔士大学引用的《COPE准则》,南洋理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西北大学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引用的《OASPA出版准则》,以及康奈尔大学与多伦多大学引用的《期刊出版与实践标准》等。
3.4.3 改进评价
已有研究发现,学术产出压力是全球范围内研究者向掠夺性期刊投稿的主要原因之一。改善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将从源头上有效降低研究者主动在不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可能性。调研的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建议改进目前学术评价的指标和方法。新加坡国立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建议研究者在对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时参考Altmetrics,了解学术成果在社交媒体中的下载、引用情况。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高校加入《旧金山研究评估宣言》(The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在评估学术成果时弱化期刊影响因子,更加关注发表研究本身的质量。剑桥大学承认学术出版中同行评议制度的缺陷,指出“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质量控制,出版物事后同行评议效果将会更好”[39]。
3.4.4 组织成员
是否加入具有国际性共识的学术出版伦理相关组织已成为研究者衡量出版商是否具备良好出版品行的标准之一。调研的世界一流大学大多建议研究者选择COPE以及OASPA成员出版商进行投稿。这类组织通常具有一定的准入标准以及可规范成员出版行为的制度,因而研究者通过向这些组织的成员投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不道德的出版行为。例如,COPE、OASPA、DOAJ以及WAME共同编撰了《学术出版的透明度原则和最佳实践》作为出版商申请成为成员的最低标准[40]。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协会则要求成员遵守其制定的学术出版道德原则,明确期刊同行评议状态与出版收费标准,杜绝任何损害科学出版声誉的做法[41]。
4 对我国构建与完善期刊预警制度的启示
为进一步验证模型,并探析我国期刊预警制度建设现状,以求为优化学术期刊预警工作带来启发,使用2.1节方法继续收集国内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期刊预警制度文本资料,依据前文所构建的世界一流大学期刊预警制度要素模型开展评估分析,结果见图3。将未找到任何相关制度文本资料的国内高校剔除后,剩余24所高校。图3反映了部分高校学术期刊预警制度的建设现状,深色的方格代表该校开展的期刊预警工作能够对应期刊预警制度模型要素。分析发现,近一半国内顶尖高校并未开展期刊预警相关工作,而开展工作的高校存在期刊预警制度建设内容单一、层次不高等问题,这印证了我国学术期刊预警建设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结合实际分析结果,对我国完善学术期刊预警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图3 国内顶尖高校学术期刊预警制度要素评估结果
4.1 主动开发并推广学术期刊检查工具
分析表明,相较于世界一流大学,我国顶尖高校尚未重视利用期刊检查工具。检查工具能使用户基于期刊的基本信息在短时间内判断其是否存在投稿风险。在名单类工具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时,期刊检查工具往往能辅助研究者在甄别不良期刊的同时提升其对预警期刊的敏感度与认知。以慕尼黑大学为代表的众多世界一流大学积极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期刊检查工具并加以推广,此做法值得国内高校参考借鉴。应当在充分了解国内外预警期刊的基础上,主动开发或重用以Think.Check.Submit为代表的已被广泛应用的期刊检查工具,并积极做好使用效果反馈工作。除易用性之外,期刊检查工具的一大优势是传播能力强。科研机构应合理利用这一优势,使用邮件、传单、在线问卷等形式对期刊检查工具进行推广,扩大其在科研工作者中的影响范围。
4.2 以案例为切口引导作者关注出版权益
研究发现,预警政策在期刊预警制度要素中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世界一流大学期刊预警政策集中保障作者的合法出版权益,侧重给予受害人法律支持与援助,限制掠夺性出版商的侵权行为。例如,韩国科学技术院指导本校师生在权益受到预警期刊损害时利用《数字千年版权法》与《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主动采取司法行动以减少自身损失。相较而言,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框架缺乏对OA出版的侵权认定,侵权人存在侥幸心理,受害人往往版权意识薄弱,提升了发生出版侵权行为的风险[42]。因此,需要深化研究者对国内外学术出版版权保护法规的认知,以国际化出版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为切口引导作者关注其背后的法律逻辑,严格杜绝基于不良出版动机的数字版权侵权行为[43]。
4.3 严格把控科研经费审核与管理
调研发现,大部分国内顶尖高校未公开提及针对预警期刊的科研经费审核管理制度。不透明的收费标准与不科学的同行评议流程是预警期刊的重要特征,纵容科研工作者向此类期刊不断投稿可能导致国家科研经费与科研资源的严重浪费。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警告研究者“面对预警期刊需格外小心,使用公共资金支付虚假出版服务费用将被视为违反本校规定”[34]。因此,科研机构应当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审核与管理制度,仔细甄别期刊不良定价策略,将违反出版道德的预警期刊列入科研资助黑名单,限制科研经费的滥用行为。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的动态更新情况,不断跟进大规模学术论文撤稿事件,对潜在学术不端事件及时做到主动出击,以期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4.4 强化馆员服务能力并提升服务效能
世界一流大学预警交流以学术交流平台为基础,以期刊鉴别指南为内容,以馆员咨询与课程指导为手段,强调研究者、图书馆员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并维护交流平台。分析发现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顶尖高校在传播鉴别指南、开展课程指导方面做得比较好,在期刊预警馆员咨询服务方面有所欠缺。以京都大学为例,其图书馆针对本校师生就掠夺性出版现象可能产生的疑问制作了细致的咨询表格,邀请研究者填写自身出版实践信息与具体存疑内容,以便馆员详尽了解研究者的学术出版背景,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咨询服务[44]。因而,应当强化高校图书馆员在学术出版交流体系中的作用,提升学科馆员对于期刊甄别的指导能力,加强主动服务意识,以研究者出版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馆员出版咨询服务效能。
4.5 推动期刊预警主题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调研发现,我国顶尖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在期刊预警主题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水平与完善程度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高校图书馆重视以讲座培训的方式推广期刊预警知识以提升研究者鉴别期刊的能力,却缺乏对相关主题在线信息资源的建设意识。LibGuides是国际图书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科导航服务工具,在调研的世界一流大学中,近半数把期刊预警主题嵌入LibGuides平台,将掠夺性出版背景介绍、期刊鉴别指南、在线课程、馆员咨询渠道等内容整合,为研究者提供参考。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当在继续重视数字出版教育培训的同时,将短期课程、主题研讨会等线下指导方式与LibGuides平台进一步融合,以提升用户数字出版素养为目标不断强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
4.6 改进评价方式并营造良性预警环境
构建良性学术期刊预警环境是营造良好的学术出版环境并推动学术期刊出版产业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45]。相较世界一流大学,我国顶尖高校需进一步整合出版信息,明确出版准则,并改进学术评价方式。科技部《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指出对科研成果实行代表作制度,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营造了良好的学术出版环境[46]。在实行代表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摒弃将单一影响因子作为考核评价指标的理念,将期刊出版准则纳入学术评价体系,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手段,重视科研产出事后同行评议过程与质量,营造多元化的学术期刊预警环境[47]。改进评价方式不仅针对科学研究成果,也针对学术出版行为。应当健全格式完善、内容完整的学术期刊出版信息平台,供研究者在遴选期刊时参考,并为动态更新预警期刊名单提供数据支撑。
5 结语
本研究选取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世界一流大学官方发布的期刊预警信息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探究其期刊预警制度的建设情况,构建了以预警工具、预警政策、预警交流与预警环境为主范畴的世界一流大学期刊预警制度要素模型。研究发现,我国期刊预警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国内顶尖高校期刊预警制度建设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有差距。应在分析自身学术出版环境特征的基础上,从期刊预警工具开发以及预警交流平台构建着手,发布符合国际出版发展形势的期刊预警政策,营造科学的期刊预警环境。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获取国内外期刊预警制度文本资料的渠道相对单一,仅选取高校为研究对象,可能无法完整准确还原整体期刊预警制度建设水平。后续应考虑将学术不端事件高发的医院、科研院所等的相关文本资料纳入研究,以求更深入地探析我国期刊预警制度建设现状,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