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说雁如老师像妈妈

2023-10-08董华

北京文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稿子小兔老太太

董华

在编辑部有人缘儿,大概因了四名属兔的起了主导作用。周雁如、张钦祖、赵金九、蓝春荣都属兔。赵与蓝是小辈儿,“老太太”长他俩一轮,长我两轮。重要的是,我爹妈也属兔,天然根襻儿,她跟我爹妈一辈儿。

“老太太”待我太好。“老太太”一辈子太累。

我母亲不识字,年上九十仍然健朗,而像妈妈的周老师,六十二岁时就去世了。

我的“没出息”还得要揭。平日见编辑部人都称“老周”,我虽没明着叫,但背后同他们一个叫法,给她写信也称“老周”,没大没小的,而今真真感愧与并。那时那样称呼,我以为是延安作风、共产党章法,没叫哪个编辑一声“老师”,都以姓氏前边加一个“老”起头,可把这章法带回房山,尤其近年太不适用。称官场人物,年龄比我低的,我表示尊敬,称“老×”“老×”,可人家充耳不闻,场合上不与我接近,或拂袖而去。我碍着谁了?这样称呼是编辑部学来的,怎那么招人不待见?是我中了“毒”,害我不浅!现在学乖了,遇官称官衔,逢人叫老师。

“老太太”书桌上,堆的稿子最多,天天看,天天看不败,夙夜皆怛,身心交瘁。孙迅韬老人追忆老战友,在《人们不会忘记她》一文讲述了周老师工作常态:“三十余年,从小说组长到编辑部主任,从未离开过小说散文的行当。访作者,组稿子,看稿子,退稿子,选稿子,讨论稿子,发稿子,上班桌上堆的是稿子,下班书包里装的也还是稿子。稿子,稿子,稿子,稿子,三十多年的日日夜夜,谁能够统计她精心阅读过多少亿万字千姿百态、五花八门的中国字!谁能够记清她踏过多少位著名的和不著名的作家们的门槛!谁能够记得清她举办过多少次创作或改稿的学习班,给多少工农作者出过多少次‘点子’!谁能够查清三十年来发表在《北京文艺》(《北京文学》)上,尽收眼底,写着别人姓名的作品里都包含着她的多少智慧和辛劳!”

迅公在倾情表述雁如老师雪写星抄、殆无虚晷的工作精神后,于上文又记述一件事:一九五八年初,刊物需要一篇反映十三陵水库的文章,任务落实给他,周老师本可以任其自行自往,可她伴随去了。在除夕这天,她参与采访,在水库工地与不停歇的人们彻夜长谈。当时她家中撂着三岁女孩……

与此事互证,我提供一件。我家坨里村,自打出了作家苗培时,文脉不断,出现几位爱好文学的农民。我当时上中学,也爱与他们糗。我的乡亲一篇小说投了出去,周老师看了认为“有基础”,就专程到村来了。那时交通环境很差,破汽车,土马路,颠簸百十来里。一双解放军式黄胶鞋,一身布衣裳,住马车店。当年马车店啥条件,我跟你介绍:院落宽大,面积大约六亩,大栅栏敞院,靠北一溜石板房,除了守门口看店的和车把式住的两间大通炕店房窗户和门齐全,其余全为通风透光、一根窗棂没有的牲口棚。靠南侧停放马车。有一口辘轳井,人马共用,打上来的水,漂着牲口料。用水的人提着这水走了,车把式就近在大石槽饮牲口。一地尿臊,一地骡马粪,关入棚的骡马不时嘶鸣。院场外是钉马掌的和一盘打造农具的红炉,二道门里七八间客房提供给“体面人”住宿。体面场儿如何,容讲:小窄炕,旧炕席,那被子、枕头呀,原为蓝布,却看不出布样儿,油渍麻花地锃亮。全藏着虱子。为了一篇初学乍练者的小说,周老师在这儿住了两夜。那篇小说在《北京文艺》发表了,作者声誉在本村保持了好几十年。我知道周老师名字,由此发源;敬她,始于少年。

被她培养成为有气候的作家太多了,浩然只是其中一位。浩然第一篇小说《喜鹊登枝》出自周老师编辑之手。在她主持小说工作三十余年里,经她编发的许多小说在全国获奖,发现和扶植了很多有才华的青年。那时期在京的青年作家哪个对她不敬?理由、李惠薪、陈建功、陈祖芬、郑万隆、陈大彬、陈昌本、胡天亮胡天培胡氏兄弟、傅用霖、母国政、刘国春、孟广臣、肖复兴、王梓夫、刘颖南、周祥、李功达、李子玉、倪勤、刘连书、韩静霆、张辛欣、刘索拉、刘恒……一一在她扶持下走向成功。她喜欢这些青年作家,孟克勤(李陀)虽然犯“拧”,但周老师神情透出了对他的宽容。

“老太太”患高血压,长年200以上。医生检查出来,不放她走,可到底还是让她跑了。追到办公室,说:“可不行!你这样会发生危险!”她说:“不碍的!我这样惯了,低了还不舒服哩!”

除了高血压,更年期也有症候,单说给薛凌云时,我听了一言半语,但没见她歇过工。

我就想象不出,一个疾病缠身的“老太太”,意志力咋这么坚强,上下班挤公共汽车,车上没座位,她的胖身子是怎么挤上车、又怎么挺过十几站的呢?

从文联图书室“顺回”的早期《北京文艺》,我发现了她多篇散文作品,有一篇《在白云石车间》写的是首钢的事,那笔触,真叫细腻。“老太太”喜欢作品的“生活味儿”,她的作品这一特点明显。她也是苦心钻硏过小说的,她的创作包含小说和剧本。遗著《吕堤事件》,被我朋友看到,吉林省作协副主席、小说家朱日亮刚看一眼书名就赞佩不已!

“老太太”晚年太不顺了 ,老伴儿半身不遂,大女儿“小兔”因没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上大学,患了精神分裂症,家人多让她操心哪!我就生气,那么一摊子事,怎么还去上班干事业?

“老太太”疼爱女儿的心,跟我讲了。“小兔”病情稳定后,给我写了一封信,嘱我给“小兔”介绍个对象,说不求相貌,人品好就行。捧读这封信刹那间,我落泪了!老人家是从不开口求人的人,生前友好那么多,有那么广泛的人缘儿,她不去跟别人说,独独把心腹事说给了我这晚生后辈,这是对我何等的信任!

接信后查找,终于访到县机械厂一名青年职工。高个子,不俊,有充裕“青春痘”,但我判断出他本分、老实,他的父亲还是解放军团职干部。反馈給老师,老人家高兴。待把此人领去复外羊坊店3号新华社宿舍31楼314号,周老师的家,“小兔”拒不见面。老人家笑容顿失,以后再不为此事给我来信了。

再一封信,不是周老师写的,是北京市文联的,用的白信封,下边一行黑体字是“周雁如治丧领导小组”。那时我还在十渡文化站工作,早晨披着雪花从拒马河边遛弯回来,还沉浸在雪天愉悦,进了文化站,邮政所(文化站一墙之隔)送来这封信,一时还不很明白,但很快就蒙了,头发根儿发奓,泪水遮了双目,哗哗流了下来。往日周老师容颜,一一浮现……多年以来,当天空飘雪,大地一片洁白的时候,我就常常想起周老师。

一九九〇年二月周老师的追悼会,我去了。人很多。像这般真心实意沉浸在悲痛中的样儿,我在北京仅见过两回:一为周老师,二为志民先生。哀悼行列中我见到了贺敬之、李凖、王蒙、翟泰丰、邓友梅、林斤澜、浩然、绍棠、李学鳌、韩少华、张洁、谌荣、曹世钦、刘厚明……一干师长。有一副挽联情深意重,极讲学问,有“淑界”二字。追悼会上关于周老师生平的文字材料,我存了一份,包括挽联内容,存了几十年,但在写这篇文字时,翻了几遍柜子,竟一时找不到了。——待找到,我把这原始资料补上……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周老师,我的泪流干了,再也流不出泪来了。妈在家在,妈不在挂念在,我这一年上七旬的不肖徒儿给您老跪拜行礼了。

责任编辑 张 哲

猜你喜欢

稿子小兔老太太
老太太养老院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小茶匙老太太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拖稿的各种理由
101岁老太太就喜欢吃大鱼大肉
为独生女带二胎 老太太抑郁了
浅谈如何撰写电视新闻中消息类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