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的天空
2023-10-08楚林
楚林
一 玄妙的意念
人有时候是不大安分的。怎么说呢,就像蜡梅科植物,逆着温差开放,还总想着旁逸斜出。
大学时我的专业是西医,毕业后却突然对中医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经络。年近不惑时,意外孕二宝,在家休养,夜读《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突然间冒出一个念头,何不趁这几个月的时间,去系统地学习一下经络。虽然之前也学过一些,但毕竟不够专业。很快,托朋友联系上省中医院针灸科,进修半年。
我的老师是曾振秀,针灸科副主任医师,主诊室设在省中医胭脂路老院区,周三周五,在螃蟹岬新区坐诊。曾师个头不高,圆脸,短发,黑色平底圆口布鞋,天然质朴。那时她已快退休。还带了位学生阿霞,台湾人。我称她为霞姐。霞姐不是印象中娇小的台湾女生,她肤色偏黑,眼睛大,颧骨高,手脚长,骨架也大。霞姐行事稳健,声音却是标准的湾湾腔,软软糯糯的,且常用敬语,特别有意思。曾师话不多,安静严肃,更多的时候,我爱找霞姐聊天。霞姐为人礼貌谦逊,且已实习半年,完全可以当我的老师。
跟师第一天,也是端午节,突然闯进来一名男性患者。男子块头很大,高且胖,挡住了一大片光。男子还未开口就开始打嗝儿,一个接一个。嗝声响亮,像高八度的咏叹调,能分出好几个音阶。很明显的胃气上逆,顽固性呃逆。几度中断后男子终于断断续续地表达清楚,起因是吃了几个冷藏粽子,已经嗝了七天七夜,寝食不宁。
曾师忙让男子平躺在治疗床上,深呼吸做吞咽动作,同时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霞姐负责腹部隔姜灸,我着手按摩眉部的攒竹穴和鱼腰穴,曾师在小腿足三里做“烧山火”。烧山火为针刺技法,扶阳补气。只见曾师屏息静气,以手指肚轻捻针柄,紧按慢提,紧按慢提,再紧按慢提。这是“烧火”三部曲,从外到内,进入穴位的银针被分为天、地、人三部。天气入,地气出。天气为阳,地气为寒。阳气入内,热感自生。过了几分钟,男子果然惊呼,有细细的热流从小腿往上,经腰腹,慢慢抵达脾胃之间。
眼见气流如波涛,在逼仄的身体空间里奔突冲撞,又慢慢归伏。曾师应手见功,随针取效。真如古人所讲“如风来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又留针近半个时辰,这波浪渐渐温和平息。水升火降,天安地静。中药也冲好,胖子仰起头,咕噜噜一口气灌了下去。事毕,突然皱着眉头问:“这是什么药?”曾师答:“丁香柿蒂汤,温中益气,降逆止呃。”胖子听完不回话,猛地一拍桌子,张嘴便笑。原来胖子爱钓鱼,饵料常加丁香油搅拌,有类似野果发酵的香味,鱼特别喜欢。人与鱼、猎手和猎物,完全对立的双方,竟然也会同气相求同声共应,着实有趣。
和霞姐闲聊,霞姐说,在台湾百分之八十都信中医,特别是中年以上,几乎人人都会调理经络,用中医养生。还说台湾很多中医都是两岸开放后,来大陆找名医跟师,学成气候。他们没有传承,也没上过正规的中医药大学,但是看病很厉害。他们看病讲感觉,讲中药进入身体内的感受,讲五行文化与生命之间的链接。这个我相信,艺术都是凭感觉,特别是中国艺术。中国的音乐、美术、书法、戏剧都讲感觉。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四气五味,阴平阳秘,提升生命状态,这是让人“安身立命”的艺术,也是感觉。
提到为什么近知天命还来学习,霞姐说儿时脾胃不好,常积食。有次肚子疼痛半个月,家人请一位中医来给她看病。那位小医生的手很暖,他紧紧地把霞姐冰凉的小手握在掌心,然后掏出一枚细针,对准指中点刺,挤出几滴血水。病就这样痊愈了。中医的种子就此在霞姐心中埋下。可惜时运不济,霞姐没念大学,反而很早嫁人,成为家庭主妇。直到奔五,女儿成家,儿子上班,霞姐才决定重拾中医梦。和家人商量,挣钱并不容易的丈夫竟满口答应,儿女也很支持,这让她非常感动。在人生地疏的湖北中医药大学,先读函授,再實习进修。霞姐很吃力,却也愉悦。她随身挎着一个硕大的双肩包,黑色,包里全是书,方便随时翻阅。不仅是医书,还有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书上的笔记也很多,全是繁体字,一笔一划,工整有序。
办公桌上有个医用橡皮人,布满经络和密密麻麻的穴位。我经常拿着橡皮人找穴位,霞姐却从来不看,因为这些她早烂熟于心。她那时在研究如何“得气”,就是下针后必须让病人有酸、麻、胀、痛、冷、热、跳等气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灸贵在得气,得气是治病的灵魂。得气有要诀,需要手法、取穴和意念。这里面有很多学问。意念难度最大。要求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还要专注凝神,意气合一。医生专注,患者放松;患者得气,医生也有感觉。最好的境界是医患双方气神共振,气场相融。
这个意念感觉好玄妙。霞姐说。
当然,意念确实很难。医者意也。“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此为针灸之道。曾师说。要说难,其实也不难,关键要有悟性。这意念也是有层次的。迎随为第一层,指的是针刺手法,是针对症状本身的治疗。迎为补,补气活血,如“烧山火”。随为泻,泻火退热,如“透天凉”。以此调节经气血脉,使之充和条达,平衡阴阳。以意和之为第二层。在这里,要求针者必须看见生命,看见“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那个人。以人为大,人以心藏神,至精至微。寒热温凉不过是表象,更多的悲苦藏匿在心灵深处。贪婪、妄想、嗔恨等七情六欲过盛,累积日久,方是致病之源。纤细的银针如密钥,举重若轻。高明的针者会用它来拨动心神的通道,以传递爱、信心和力量。
二 体内的风景
曾师讲课引经据典,有道有术,非常生动,但她性情内敛,很少主动开讲。我和霞姐便故意找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向她请教。
在门诊中风偏瘫的病人最多,需要针刺的穴位也多。从头到脚,半边身子要扎好几十针,活脱脱的刺猬。有次,我和霞姐就指着这些刺猬向曾师发问:“这些经络和穴位,看不见摸不着,古人没有任何精密检测仪器,怎么发现的?会不会有偏差?”
曾师哈哈大笑。她说自己在学生时代也问过这个问题。被老师骂了一通,让她先把十四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整明白了再说。她不服气,一头扎进《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等经典,仔细寻找答案,慢慢地还真有了些眉目。
西医有解剖学,中医也有中医的解剖学。每个时代都有人在用各种方法和实验追求真相,探索真理,这就是现代人说的科学精神。中医学创始人也不例外。只是,他们的实验室不同,中医是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探测仪,一点一点地实证、反复实验并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更高文明层次的探索。实验方式也不同,分为外证和内证。当身体某部位难受时,古人发现吃某种植物或在痛处用砭石按摩、叩击或敲打的方式,能够减轻或消除病痛,于是有了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祛病疗疾。此为外证。
内证更为复杂,也更为有趣。《黄帝内经》中总结为四个字“内景隧道”。内景即身体内在的景象。整个中医史,也是观内景隧道的历史。在我们的身体内部,五脏六腑和骨骼肌肉是一种风景,肉眼可见,真实存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神奇的空间,如隐匿的夜空,看不见,却能感知,听不见,却想抚摸。那就是经络。经络循环无端,无处不在,如溪流附于有形之体,上下流转,即运行气血,又沟通内外,是身体的另一处风景隧道。怎样才能看到这些风景呢?
“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这是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给出的答案,也是唯一的答案。返观,即返回到生命本身,清净无为,用心体察身体的本来面目。由外求转向内求,外证转为内证。当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返观者。返观者必须潜心修炼,有大品德大智慧,修炼出所谓的第三只眼,才能看见,才能内证。神农尝百草,内观五味入五脏,从而确定药物在体内的走向和归经,写出《神农本草经》。伏羲以阴阳八卦内观诸己,外观万物,有了《易经》。黄帝和歧伯以高维的视野神交,对话《黄帝内经》。这并不神秘,不过是古人为了探索生命和宇宙奥秘的常用试验。包括历史上的《论语》《道德经》《伤寒论》《阳明心学》等著者内求于心,外合于道,都是一定程度的返观者。
或许我们永远都达不到返观者的境界,但内省、清净、无为、凝神、贯注,不断地超越自己,也是返观。返观,就是培养人的深度思维和洞察能力。只要沿着这个路标探索,真理就会越来越近,人人都能成为智者。曾师说。
在螃蟹岬新区诊室,隔墙便是针灸名家李家康。李师只有上午半天门诊,但慕名而来的病号太多,他便仁心改为六点半上班,午饭二点往后,不看完不下班。李师带的学生也多,十几人为常态,且有各种肤色的洋学生。我和霞姐有时也去观摩。李师很少用电针,几乎全凭手法。有落枕者,他自创青龙摆尾针。随机沿经络多穴位下针,针尖全指向颈部,用拇食二指持针柄,或左或右缓缓摆动,同时让患者轻轻活动头颈,宛如舵手轻扶龙头,让龙尾在流水中飘荡。看着就是一种艺术,引导的艺术,令人叫绝。
高个子白皮肤的杰瑞站在后面,用粗壮的手指捏着细细的银针,在白大褂上左右摇晃。他在模仿李师的青龙摆尾,有模有样,却也滑稽。我們用蹩脚的英文问他为什么学针灸。他用蹩脚的中文回答,因为尼克松和学敏石。
尼克松事件我们当然知道。那是1971年,美国记者詹姆斯陪基辛格访华,不幸患上急性阑尾炎,住进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后腹部胀痛,接受了针灸治疗。他说,当时有位年轻的中国针灸师在他的右肘和双膝共扎三针,还用一种“像廉价雪茄烟一样的艾条”炙烤他的腹部,特别舒服。回美后,他写成文章刊发在《纽约时报》上,引发了许多美国人对中国医术的关注,总统尼克松也产生浓厚兴趣。次年,尼克松访华,主动要求观摩针刺麻醉。其代表团在北京医科大三院观看了针刺麻醉肺叶切除手术全过程,画面由通讯卫星直接传到美国,众人惊呼中医太“神奇”。至此,在美国掀起“针灸热”。
学敏石什么意思?我和霞姐不明白。问曾师,曾师说,学敏石是针灸大家石学敏,也是她在阿尔及利亚援外的师兄。六十年代,石学敏跟随医疗队援非,碰巧阿尔及利亚国防部长萨布骑马打猎时摔伤,瘫痪在床半年。请了许多欧洲名医,一直没有效果。有人建议请中国的中医看看。于是请来了石学敏。石学敏检查后说,这不严重,针灸一个星期就好。哪有人敢信。没想到,石学敏扎针第一天,萨布能抬腿;第二天,能走出房门迎客。很快,“中国神针”传遍阿尔及利亚。人们开始接受并热爱中医。
曾师在阿尔及利亚援医时,患者也是每天排着长队,络绎不绝。因饮食、气候、文化差异大,语言也不通,交流常常要靠眼神与肢体,靠心灵和气息。因工作出色,曾师所在医疗队曾多次被阿尔及利亚总统接见。自从1963年,中国政府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至今已派遣几十批,影响深远。砭而刺之,热而熨之。小小的银针成为中非人文交流的一张独特名片,也在许多外国人心中播下了中医的种子。
杰瑞说,自美国内华达州1973年通过中医合法化法案,有了第一部《中医法》,现有近四十个州承认美国中医执照,且批准颁发针灸执照,还有近百所中医针灸学院提供三到四年的职业培训,毕业后可授予学士或硕士学位。但杰瑞认为,只有在中国,中医才是正宗的,能来中国学习正宗中医是他的骄傲。
让我吃惊的是,健谈幽默的杰瑞说他的终极理想是做一名中国式的返观者。或许他并不清楚,在中国,这样的返观者也是凤毛麟角。
我和霞姐把此话传予曾师,曾师沉默半晌后,轻声说道: “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你们当下先把这个做好。”
三 隐秘的穴位
应当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女儿大学志愿主动选择了中医,研究生期间也对经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年前新冠疫情,女儿在家休息近半年。她要么拿着特制包练习进针,要么拿着橡皮人琢磨穴位。之后就拿着银针,死缠烂打,要在我和她爸爸身上练手。我俩当然不同意。
女儿搬出救兵,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的“神仙夫妻”,李秉权和胡素秋。他们是一对医学教授,也是一对夫妻。生前为医学事业奋斗,逝后主动捐献遗体。如今,夫妻俩化身为骨骼标本,并排站在昆明医大科学馆,供教学和学生研究所用。这对伉俪,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重新站在一起,让医界所有人泪目,也是我们这个医学之家的偶像和楷模。和他们相比,给女儿当病案让她试几针确实不算什么。
有“神仙夫妻”做楷模,爸爸慷慨神勇地躺在床上,大声呼喊女儿过来做针灸,还让女儿随便扎。女儿欣喜不已。迅速拿了画笔,丈量尺寸,先勾勒经纬。十二条经脉。经脉如经水,泾渭分明,五色各异。清浊不同,其大小、深浅、广狭、远近也不同。医书上说,这十二条经脉也是有讲究的,它们正好对应古代中国版图上的十二条河流。“肺经为黄河,卯经为长江,胃经为海,膀胱为湖,心包为漳水……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此刻,爸爸就是女儿眼中标准的中国地图。
经络描好后,开始定穴位。穴即洞穴,是房子,也是空间。穴位又叫气穴,即气的家,气的房子。气看不见,摸不着,气散布在缝隙之间,若有若无,同肉体和骨骼构成稳固的三角,构成人类最隐秘的生命体。气在穴位之间,在身体之间循环奔跑,经络是气自由出入的隐秘小径。针刺穴位,就是调气,调理人的精气神。
女儿拿红色的彩笔,从头开始,依次到脚,先标出36个穴位。36个圆圈。百会、太阳、人中、哑门、神阙、足三里、涌泉……看完,我不禁哈哈大笑。女儿一定是武侠剧看多了,点的全是“杀手”——致命穴。这36大穴道,因在人体最薄弱处,受伤后有生命之危,故在医书上又称为“死穴”。《天龙八部》里的藏经阁扫地僧,面对武艺超群的慕容博和萧远山时,毫不慌张,只在他们头顶上轻轻一拍,俩人顿时倒地,不省人事。小说虽为虚构,但那一拍之处,确为人体要穴——百会。女儿说她要好好地研究一下死穴。这句话让躺在那里的爸爸吓得瑟瑟发抖。不过两分钟的时间,爸爸幡然醒悟,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生死不过一念,死穴往往也是生穴。生也是它,死也是它,随它去吧。
女儿说,这些穴位的名字真好,像叙事诗。若用诗词歌赋的方式解读经络,会更容易。后来,她还真用穴位填了些诗。一读,还真像那么回事儿。看看她的穴位诗:
在众神之上/有一百条经脉交会/如草木葱茏/云兴霞蔚/每一次温柔地触摸/都在打通任督二脉(《百会》)
握紧拳头/就握紧了心/那是劳作的宫殿/是思考、意志和情感的/神明之地(《劳宫》)
打开脚底窝的人字纹/就打开了生命的源泉/咚咚咚/流水像夜行人/在黑暗中奔涌/谁能不为之颤动(《涌泉》)
……
足三里,是女儿给爸爸针刺的第一个穴。这是死穴,也是长寿穴。俗话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古人说如果每个月初一、十五艾灸足三里,至少能活九十九。能把长长的银针刺进皮肤,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女儿小脸憋得通红,用了很大的劲儿,至少扎了三次才刺进去。她有点不好意思,笑着抱怨爸爸的皮太糙太厚。足三里在肌肉最结实的小腿上方,长期的行走和奔跑磨练,确实比较紧厚。爸爸说足三里也不容易,像个人名,一个忍辱负重、为了生活不停奔跑的人。足三里确实不容易,别看它位置在小腿,管理的其实是脾胃,是水谷精微,也是吃喝拉撒。所以有“肚腹三里求”,凡是胃肠道问题都要找足三里来解决。
酸楚、麻木、胀满、困乏、疼痛……女儿的手每次轻捻针柄,爸爸都会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开始还龇牙咧嘴地说痛,后来似乎特别享受,还颇有感悟。爸爸说他想起了小时候,每次肚子疼,父亲和祖父也会这样粗鲁地扯住他的腿,用生锈的银针刺进去。他俩都是赤脚医生,没有学历,靠祖上传下的岐黄之术养家糊口。祖父从小让他读《药性赋》《伤寒论》,背诵“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他传承祖业。他坚决反对。他看不上那些雕虫小技,什么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多么虚无,多么陈旧和迂腐,简直就是无中生有。他不想走他们一样的路。从挨手板到激烈地对抗,桀骜不驯的青年在动荡中成长。最终,他在上大学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西医。他要向他们发出挑战,用高科技的证据。原子、粒子、分子、微生物,微波、电磁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才是探索前行的武器。他坚信,所有的疾病都与病菌有关,当这些病菌被清除或杀死,疾病自然消失。和许多男生一样,他选择了更有挑战性的外科。他给肿瘤做切除手术,给癌细胞用放疗和化疗,坚决而果敢。他力求所有的治疗过程,如雕塑般井然有序,日臻完美。然而,有些生命并不是按照他所设计的路线行走。生命总是有所受而又有所不受。很多时候,微量元素、氨基酸、白蛋白,甚至输入鲜红的血细胞也不能挽救那些渐行渐远的生命。
直到有一天,他再也无法承受。他见到了太多的死神。有时站在角落窥视,有时是在病房里狭路相逢,这让他非常尴尬,甚至窒息。压力和沮丧弥漫在空气中。这是为什么呢?他不断地质问自己。后来,这声音越来越大,如空谷回音,绵延不断。他在这回音中彻夜寻找,他确信在这生与死的空间,一定有某种超然卓越的存在。周末回老屋,和年迈的父亲共进晚餐,他很自然地说起自己的困惑。父亲并没有思索,脱口而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还是那十六个字,他从小就听腻的十六个字。这一次,却如警钟轰鸣,突然把他敲醒。后来的后来,他越来越安静,开始向内求。待在家里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开始向摇摇晃晃的父亲靠近,向早已远行的祖父靠近,企盼能从他们的血脉里传承几分,哪怕只是虚无。他要用这虚无来打通中西之间的那堵墙。他深信,中西是命运共同体,这些隔阂如空氣,终将消散。
女儿要给我做桃花面,就是面部针灸美容,化腐朽为神奇。女儿说,她数过了,脸上有九条经络,条条通向五脏六腑,眉心长痘是小肠经瘀堵,脸色暗黄是任脉不通,眼尾色斑、额角青筋暴露是胆经问题……脸是内心所有真实的表达。是的,身体托起的那张脸,忠诚地记录着我们所有的过往,我们正在被时间和心念所打败。女儿的手比我的脸还要光滑、细腻,像丝滑的银针,闪烁着光芒。
妈妈,这叫全息疗法。女儿很兴奋地说。一张脸,一只脚,哪怕一只耳朵,一个鼻子,一个指头都能代表人的整个身体。换句话说,就是你的每个部分都是你身体的全部,是你的缩小版,携带着你的全部信息。你的身上有无数个你。窥一斑而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全是一个模样,一种姿态。头朝下,臀向上,温柔蜷缩,如子宫中最初的胚芽。最原始的、最本真的那颗种子,那个信息复合体。我感觉身体就像一棵巨大的葡萄树,长满了枝枝蔓蔓,随便掐下一节,种在土里,就能再长出一棵。
或许是因为有了爸爸垫底,女儿的手法特别轻柔,我并没有感觉到很难受。她小心翼翼地寻找痛点,寻找反射区,寻找经络。像在寻找一个个被时间遗忘的生命体。她想用疼痛唤醒疼痛,用身体治愈身体。上星、天庭、百会、人中、印堂、太阳,这些穴位在女儿的手中变得特别温顺,像一颗颗明亮[[的星辰。女儿的脸庞在这些星辰的照耀下也变得特别迷人。人为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是自然之子,是神灵的碎片。那么,我们的身体里岂不是有无数个自然,无数个神灵的胚胎? 身体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啊,值得永久探索。
四 神灵的枢纽
前几天接诊了带状疱疹患者。一位中年女性,揭开衣服,左侧前胸后背布满了水疱,累累如串珠,族聚、透明、滚烫。顺着神经分布。如猩红的蛇缠在胸胁,疼痛且恐怖。给予输液抗病毒和针灸中药治疗,典型的中西医结合。银针用火烧过,然后慢慢地刺破那些透明的水疱,我边刺边和她聊天。
你的身体里面有一团火,是长期的委屈、忧伤、郁闷和愤怒,在身体里储藏太久。经络严重瘀堵。我说。过了好几分钟的时间,她才回声。你说的对,女儿去年高二,却突然叛逆厌学,不再去学校,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所有的不舒服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女儿我认识,小时候扁桃体发炎,经常来找我,几乎是看着长大的,大眼睛白皮肤,爱唱歌爱跳舞,乖巧可爱。她说女儿现在变得不可理喻,出口伤人,充满戒备,像只小野兽。
你女儿的身体里面也有一团火。也是长期的委屈、忧伤、郁闷和愤怒,在身体里储藏太久。经络严重瘀堵。我说。
她有些诧异,身体很明显地抽搐了一下,似乎明白了什么,片刻之后开始哭泣。母女连心,她们的身体正在经受着同样的苦难。她并未深刻感知到女儿。母亲需要疏通,女儿同样需要。孩子从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她有独立的身体、独立的思想和灵魂,任何人都无法主宰孩子的命运。那么柔弱的一个孩子公然选择和集体对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能量,这一定有很深的根源。学校家庭社会是个共通的渠道,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渠道被泥石流瘀滞堵塞。疏通的唯一方式就是爱,无条件的接纳、认领和关爱。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方法也很简单。先用毫针顺着疱疹周围斜刺,然后艾草熏灸,闪火拔罐。最后用梅花针沿疱疹周围轻叩一圈,再用毛笔或棉签蘸雄黄酒少许,外涂于疱疹之上。
这些只是外治,疱疹会很快消失,神经痛却不会。免疫力差的会有后遗症。遗留神经痛,疼痛多年甚至终身,特别痛苦。为了预防神经痛,全程一定要配合中药内服及情绪疏导,以固本培元,提升正气,增强免疫力。这是曾师的临床经验,也是遗言之一。言有尽而意无穷。进与病谋,退与心谋,这正是“医者意也,药者瀹也”的完美体现。医病必须先通其意,然后再用药以疏通。曾师千古,感恩她的口传心授,没齿难忘。医乃仁术,如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爱的流动和疏导。
不久前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特意去看镇馆之宝“针灸铜人”。该铜人为乾隆九年御制,褒奖赠送编纂《医宗金鉴》的有功之臣。史上战火纷争,颠沛流离,现唯存此座,尤为珍贵。针灸铜人最早见于北宋,用作针灸教学教具和考核医者的模型。当时,太医院针灸科生员考试,就在铜人表面涂上黄蜡,体内注水,生员针刺穴位,刺准后体内水注喷出,即为刺准。如今,针灸铜人已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象征,2017年曾当作国礼赠予世界卫生组织。
偌大的展厅,站在几百岁的铜人前,人变得苍茫矮小。近前,竟有些恍惚,仿佛穿行于淡山远水的旧时。铜人为一老妪,裸体直立,体态丰腴,四肢修长,双乳突出,小腹饱满。令人着迷的是她的神态,双唇紧闭,眼角上挑,圆润的脸庞静中含笑,敦厚慈祥,有温柔宁静的气息上下弥散。这哪里是针灸铜人,分明就是母亲,如慈悲智慧之母——佛多妈妈。一问,竟然果真如此。该铜人正是以佛多妈妈为原形所塑造。佛多妈妈为裸体女神,也是满族始祖神与庇护神。她孕育了满族祖先,并庇护满族安康。当年,清朝曾暴发瘟疫上百次,特别是天花横行,危及皇室。遏制天花,摒除瘟疫,在清朝统治者看来,既要提升医疗水平,普及医学知识,也需要满族始祖神护佑,所以铸此铜人。
第一次见佛多妈妈,是读富育光的《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曾为之深深迷恋。书中谈到“植物神偶”,佛多妈妈为柳神,只见她赤身裸体,盘腿而坐,腰间围一条草裙,双手托起乳房。巨大的乳房饱满而富有弹性,且乳头硕大。丰富的乳汁,似乎随时可以喷涌而出,延续着一个民族的血脉和基因。满族是依靠渔猎发展起来的民族,它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关系。“佛多”汉译为柳树,满族人敬柳,认为柳叶变人,柳生人类和万物,佛多妈妈即柳树娘娘,相当于汉族的子孙娘娘,是掌管人间生育的女神。但是,佛多妈妈和其她女神不一样,她还有个神奇的口袋,盛放子孙绳,也是满族家谱和神圣的灵魂收藏地。子孙绳是“无字家谱”,满族孩子每年都要更换一次索绳。族人会聚,索线从九家要来,青蓝白三色棉线,捻成一条绳,搭在脖子上,先跳家神,然后进行神圣的换索仪式。点燃香火,敲响古老的钟声,打响腰间的长铃,佛多妈妈如一朵祥云缓缓降落,长长的“无字家谱”在阳光下依次排列……一个家族的密碼,简洁而厚重的历史,发出的讯息瞬间接通现实的血脉。那一刻的庄严神圣,就此在满族人的身体里扎根生长。
阳光从天空洒落,投出神性的光芒,新柳散发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它和阳光融化在一起。几百年春秋,冥冥之中和佛多妈妈的再次相见,宛若神遇。佛多妈妈的裸体上依次循行的14条经络和580个穴孔,像一个一个的小口袋,盛放着人类的奥秘,盛放着爱和灵魂,也盛放着生命的沉重与悲悯。无须确认,我们是相通的。愚痴的我正在接受她的点化和恩赐。踮起脚,想拥抱天空,拥抱佛多妈妈,也拥抱自己。突然想起针经,针者的圣经——《黄帝内经·灵枢》。历代医家和师者一直认为“灵枢”即神灵的枢纽,针刺是为人调神的高级艺术。而笨拙如我,一直未能真正彻悟其中的意义。直到今日,看到佛多妈妈,看到那些细细的孔穴,那些盛放着爱和灵魂的小口袋,突然豁然开朗,天清月明。
责任编辑 徐远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