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技能人才成长模式助力“中国制造”
2023-10-08徐丹丹吴晨静孙晓锋张怡王昌耀
□徐丹丹 吴晨静 孙晓锋 张怡 王昌耀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探究了高技能人才成长模式对于助力“中国制造”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状,然后从教育与就业方面阐述了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注重实践性、强化专业素质、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从而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
一、引言
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水平和数量的提升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高技能人才的质量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同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体系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不够精准等。为了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本文提出了一些培养路径,包括加强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因此,本文探究高技能人才成长模式,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提高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
高技能人才是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高技能人才的供给却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虽然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2022 年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达到6000 万人,但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0%,而发达国家的高技能人才比例通常达到50%以上。
高技能人才的整体质量也不高。虽然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高技能人才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由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方式也存在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也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质量。
此外,受传统观念、技术工人身份等因素的影响,高技能人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价值认可,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从事相关职业,从而也间接导致了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足。
三、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高技能人才是实现现代化和创新发展的关键人才,是各国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高技能人才在教育和就业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缺乏实践性
现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过于依赖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性。这种培养方式往往是学生在校期间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而没有真正接触到实际工作。因此,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没有实践经验,无法胜任具体的工作岗位。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缺乏专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专业性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高校教育并不能满足这种专业性的要求。有些大学的课程设置过于宽泛化,缺乏针对性,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某一领域的核心技能,这就导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匹配,造成人才流失。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缺乏国际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还缺乏国际化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学生很难真正领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实质,也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四)高技能人才培养缺乏企业导向
现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往往是学校单方面掌握培养的主导权,而缺乏企业的参与和引导。同时,由于成本考虑,大部分企业也并未将培训高技能人才作为一项长期计划来看待,这就导致很多员工没有得到必要的培训机会,而学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缺乏实际的就业机会,也使得企业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用工难等问题。
(五)高技能人才的流动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高技能人才的就业不够稳定,流动性较大,流动机制不够完善,造成了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同时,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还存在不足,高技能人才的薪酬水平、职称评定和表彰荣誉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高技能人才成长模式探究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需求。因此,高技能人才成长模式的探究成为当前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加强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育体系注重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的训练。针对市场需求,学校可以通过合作企业、研究机构等多方面渠道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技能要求,制定更加贴近实际的课程体系。同时,在考核方式上也应该采用更加综合全面的评价标准,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培养。
(二)强化专业素质
高技能人才要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强化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素质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锻炼、关注行业动态、加强交流合作、注重人文素质、注重思想道德以及注重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建设。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素质,保持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通过国际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引进最新的教育理念,再结合中国本土情况进行改革创新,不仅可以获得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培养经验,也能够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
(四)开展产学研合作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与实际生产、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产学研合作,使企业或研究院所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将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开展研究、设计和生产活动,在实践中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到真正的行业情况,参与到真实项目中去,获得更多实际的锻炼和经验。
(五)完善高技能人才的流动与激励机制
高技能人才的流动与激励机制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合作来解决。通过建立高效流动机制和多元激励机制,为高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政策和法律也要为高技能人才流动与激励制度提供重要保障。此外,政府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高技能人才的知识产权和劳动权益提供安全保护。
五、结语
我国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和管理,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和创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需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强化专业素质、拓宽国际交流、增加企业参与、完善高技能人才流动与激励机制等方式,改善高技能人才成长现状,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国家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总之,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模式必须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和人才素质要求,注重实践性和专业性,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支撑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