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地球之巅,人类脚步从未停止
2023-10-07米青刘淑琚陈晓华
米青 刘淑琚 陈晓华
2023年5月23日,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在人类首次登顶珠峰70周年之际,我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巍巍珠峰再次见证历史!
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绵延险峻的山脊之上,留存着人类最原始的冲动与勇气。70年过去,挑战自我的攀登之路从来不乏勇者的踏足,登顶珠峰依然是众多探险者的梦想。
问:我们为什么要攀登地球之巅?
答1:“我们征服的并非高山,而是我们自己!”——埃德蒙·希拉里与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超越自我,登上顶峰,是全球登山爱好者的共同梦想。登山勇士们不畏险阻、一往无前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登山人向着“地球之巅”前进。
挑战地球之巅的人
埃德蒙·希拉里1919年7月20日出生在新西兰,高中时代就开始登山。二战期间,希拉里加入纽西兰皇家空军。战争结束后,1951年,他加入一个英国登山队,开始珠峰探险之旅。1953年5月29日,埃德蒙·希拉里及尼泊尔夏尔巴人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携手登上高29035英尺的顶峰,完成了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的梦想。
登顶成功后,希拉里并未停下探险的脚步。他攀登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所有11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驾驶着改装后的农用拖拉机从陆路穿越了南极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驾车抵达南极的人。1985年,希拉里乘坐小型飞机,去北极探险,并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遍三极的人。他还积极投入到人道主义事业,参与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的慈善活动,在有生之年为该地区建成了30所学校、2所医院和12间诊所。
攀登不止,突破不断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从西方登山者眼里“连鸟也无法飞过”的珠峰北坡集体登上珠穆朗玛峰,五星红旗首次插上地球之巅。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高峰之巅,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中国登山队所表现出的攀登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此后,中国登山家陆续创下多项珠峰攀登的记录和成就:1975年5月27日,中国九名登山勇士再登珠峰,中国人首次将测量觇标带至峰顶,测得珠峰高度数据。藏族登山家潘多也由此成为首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2005年5月22日,中国珠峰登顶测量队员成功进行峰顶测量;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在珠峰峰顶传递,为奥林匹克运动史留下了光辉一幕……这些成就彰显了中国登山队在国际登山领域中的地位和实力。
运用示例: 诚如埃德蒙·希拉里所言,“我们征服的并非高山,而是我们自己!”人生比征服自然更重要的是突破自我。
突破自我,包括肉体和精神两个维度。高山入云,但高度不变;世界广袤,但终究有涯。而人的意志和信仰却可能无尽,并通过代际接续臻于永恒。当埃德蒙·希拉里攀至地球之巅,并为极地盖上勋章,他实现了对个人肉体的巨大突破。而登山也是其精神丰盈的过程,登山不仅使他的人生更绚烂,也让他看到自然、看到他人,并不断传递温暖。正如姚明退役后继续为篮球事业作贡献,女排队长惠若琪退队后投身慈善事业,个人的突破不应只局限在肉体上,更应有精神上的不断攀升、内心的持续充盈。——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蔡静宜
答2:“我很敬佩那些做出放弃登顶的攀登者,因为离顶峰咫尺之遥的情况下,放弃比坚持更加艰难。”——徐卓媛
2023年,既是人类攀登珠峰70年,也是中国民间攀登珠峰20年。珠峰攀登者的故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在“有钱就能攀登”“个人英雄主义”等质疑声中,攀登者们坚定向上,最终达成了梦想与自我的某种和解。
16 岁女孩的珠峰之旅
2023年5月15日,16岁女孩徐卓媛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从南坡登顶珠峰年龄最小的中国攀登者。从出生之日开始,徐卓媛就与登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父亲徐江雷,是湖南省登顶珠峰第一人。同龄人在赶作业的时候,她跟父亲在走无人区;同龄人在游戏的时候,她跟父亲在爬山。小小年纪的她已攀登过五座5000米以上的高山,足迹遍及全国。12岁那年,她喊出了“我要登珠峰”的豪言。四年之后,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尽管她已经是登山届年轻的“老手”,但为了攀登珠峰,她不间断地进行着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我们要敬畏自然,去亲近珠峰。”徐卓媛说。她的行囊中特别带了父亲当年登顶的手套,她希望作为一种传承,见证自己圆梦。
海拔最高的美发沙龙
李春生是一名普通的“Tony 老师”,每天的工作围绕着人们的头发展开。为了攀登珠峰,他改变作息,陆续攀登了哈巴雪山、玉珠峰、玄武峰、马纳斯卢峰。在海拔8163米的马纳斯卢峰下来,同行队友请求他帮忙修剪一下发型时,李春生当下就觉得,为什么不在珠峰大本营开家发廊呢?“让勇者以最美的姿态见证自己的人生壮举”成了他开店的口号。他挑选了一名发型师和一个发型助理,体能训练两个月后,他们基本具备徒步到珠峰大本营的能力。到了大本营之后,发电机带不动,热水器成了摆设。他们就用煤气烧水,烧完一桶接一桶,再一瓢一瓢舀。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的美发沙龙对所有登山者免费,一百多位攀登者享受了这项服务。登山季结束时,李春生说:“登了一座珠峰只是人生的一次阅历、精神上的一次成长,但不会因此而改变你的生活,不能像神一样活着。”下山后,他依然是一名Tony 老师。
运用示例: 放弃是一时之失,却是恒久之得。徐卓媛曾言:“在距离顶峰咫尺之遥的情况下,放弃比坚守更加艰难。”接近终点,人的胜负欲与得失心往往升至顶峰,而人的体力與精力也往往濒临极限。此时,触手可及的终点是一种激励,但它也可能成为理性的牵绊,使攀登者透支自我,滑落深渊。因而,愈接近尾声,我们愈要明白极限所在,从而在放弃与坚持间寻找平衡。放弃不是逃避,而是一种迂回,是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做出的取舍。唯有敢于放弃,才能实现“梦想与自我的某种和解”,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翻越人生路上一座座的珠峰。——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吴梓敬
问:我们为什么要在地球之巅科考?
答:“珠峰科考已实现从‘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了解你的思路转变,青藏高原正成为科学考察研究的‘新高地。”——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 姚檀栋
上天、入地、钻海、登山,中国科学考察的“探针”,近年来一遍遍触摸人类未知的时空和领域。6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登山者和科研人员来到梦寐以求的珠穆朗玛,用脚步丈量她的高度,用科学的态度认知她的神秘,不断给出科研诸多领域的“中国答案”。
再攀高峰,建成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
2022年5月4日,一套重达50公斤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成功,实时数据传回正常。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刷新了中国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架设高度纪录,获取的实测数据填补了珠峰极高海拔气象记录空白,同时也意味中国珠峰梯度气象观测体系初步建成。
“极高海拔科考与登山的深度融合,开启了地球之巅科考的新里程,服务了科技强国建设。”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前方总指挥安宝晟说,“13名科考队员登顶珠峰,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成果不断,“珠峰密码”正被逐步破译
追寻科学答案,离不开经年累月的孜孜以求。“在珠峰地区我时常感觉到两方面的穿越和链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维说,“一是与古生物的链接,一是与老一辈科学家的链接,我们的研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前辈的研究与我们的发现相结合,解读出新的故事,这是跨越时空的致敬!”
近年来,珠峰科考不断取得新突破,自2023年4月底以来,來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完成了极高海拔气象站技术升级、雪冰样品采集、冰芯钻取、冰塔林无人机航测等多项既定的科考任务,越来越多的“未解密码”被逐一破译。
运用示例: 人类对宇宙自然的探索,体现的是超越自身局限的追求。不可否认,人类之于宇宙,在空间维度上显得渺小,在时间维度上受到限制,但只要在持续展示人类生命的伟力,便完成了超越。珠峰科考,破译雪山密码;宇宙航行,倾听星辰脉动。上天、入地、潜海、登山,科考队员们的脚步不断延伸至人类未知的领域与时空。他们经年累月孜孜以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解读出新的故事,这是人类生命长度的延伸。我们为什么要攀至地球之巅?因为这跃动不息的生命火光,是一簇燎原万古的炬火。——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陈琦妍
素材演练
呼山不来去就山□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蓝子渊
《易经》有言,“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当我们被束缚被囚囿,后悔没有意义,唯有行动,才见吉兆。登山,就是突破困境的行动,使我们实现躯体和精神的突围,更使人类拓宽认知的边界。
我们为什么登山?马洛里给出的答案是“山在那里”,《珠峰:神之山岭》给出的答案是“我在那里”,《攀登者》给出的答案是“人类注定要走向未来”。但无论是为山,为己,还是为集体与未来,向上的过程总是能给人以深刻的身心体验。或许我们将忘却预先为登山所赋予的目的和意义,但人类原始的蓬勃勇气和对高峰的谦卑赞歌始终在高原雪谷上呼啸。
登山是对庸常生活的超越。“会当凌绝顶”“西上太白峰”使诗人摆脱尘垢秕糠,立于灵魂高处,睥睨众生。而如今的登山不仅呼唤自在生活,更承载了个体与家国开拓进取的精神气质。从埃德蒙登顶成功后并未停止的探险步伐,到李春生免费的高原发廊,登山实现了个体的精神超越。珠峰科考联结了新老科学家,也链接了古生物和新研究,让探奥索隐的勇气跨越时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沿着岁月长河瞻望,登山的精神旗帜始终猎猎高扬在人类的精神高地上。
登山是纾解自我意识的道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自我意识膨胀,试图确立自身在宇宙中的巅峰地位。然而,无视他者、无视自然的自我膨胀必然通向绝望。登山让人类俯下高昂的头颅。一如姚檀栋院士历经珠峰科考从“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了解你”的思路转变,成就了中国珠峰科考的辉煌。
时代大浪汹涌,人们对宏大旨趣的向往失去了根柢。现代资本主义催生消费主义,激起娱乐至死的浪潮,精神毒品侵蚀人心,剥夺生活意义,动摇生命信仰。而资本的力量,甚至使攀登珠峰成为一种时尚,让珠峰出现交通堵塞的奇观,登山的意义进一步被消解。破解这一困局,唯有回归登山初心。回望珠峰七十年攀登史,心怀谦卑与敬意、勇于登顶的信念与行动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面对路途阻长的良方。
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吧!人类前行之路上高峰耸峙,让我们接过那猎猎飘扬的旗帜,走向它,攀越它!
评点:文章首段以《易经》名言切入主题,确立登山的意义,奠定全文的论证高度。第二段提出问题,以三个不同的回答引发读者思考,使登山的内涵丰富多元。尾句用“蓬勃勇气”和“谦卑赞歌”引领下文,自然过渡。第三段是对“勇气”的回应,从历史到现在,从个体到家国、到人类文明,论述逐层递进。第四段是对“谦卑”的回应,登山不是征服,而是了解和敬畏。此段完成了对登山精神的全面解读。第五段则直面登山文化的困境:攀登珠穆朗玛峰成为中产炫耀身份的包装,登山的文化意义被消解,登山精神面临消亡的危局。在资本几乎入侵所有领域的当下,我们要重拾初心,保护精神高地。结尾提出呼吁,激发读者热情。
文章旁征博引,全文涉及中国古代典籍和诗文、中外电影,论据运用自然恰切。论证有深度和思辨性,既看到登山精神蕴含的勇气,也能透过“登山热”的迷障看到人类的狂妄和资本造成的精神危机。
写作中我们常常预设青年立场,因为青年是未来的力量,青年的态度决定人类的走向。当青年参与到国家大事小情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感动、激愤与期待时,我们就能看到希望。而青年直面现实,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炼就见微知著的眼光、纲举目张的智慧,这本身就是登山精神的一种延续。
(编辑:关晓星 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