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与沉浸: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多频道网络叙事研究
2023-10-07毕伟梁悦吴琼
毕 伟 梁 悦 吴 琼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联合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广州,510320)(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交互性叙事方法是如今数字化时代造就的新型叙事手段,数字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以往传统物理性叙事的思维定势,虚拟交互融合物理交互的趋势成为主流,重视交互过程、打造沉浸体验、把握用户心理也成为当前红色文化传播的重点转向。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作为岭南地区红色文化的构成因子,是岭南乃至全国地区红色文化传播脉络中不可或缺的叙事节点,拥有大量精神、空间和文物等多元性红色资源载体,在我国红色文化完整体系的基础上又结合了岭南地区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文化特征,生动叙述了革命精神融合当地民俗风情的地域性人文风貌。
针对当前我国红色文化传播与资源利用存在的传播途径和数字交互单一、文化传播主题停滞、信息碎片化等问题,数字化技术成为破除红色文化传播现有弊端的可行性方法之一。文化传播的数字化媒介也是数字化叙事交互设计的创新。基于多频道网络对网红产业链的成熟服务体系,结合现代化数字技术开发条件,能够整合岭南地区红色文旅小镇红色叙事资源,并从数字化传播的路径上实现内容精准制作和商业投放、平台针对性应用和受众传播,通过产业链视野介入数字化叙事,帮助岭南红色文旅小镇有效优化传播模式。
1 交互设计与沉浸体验:云旅游的两个关键
1.1 交互到沉浸过程中的心理与认知演化
1.1.1 心流理论下的沉浸式体验
在体验中,无论是物理交互还是数字化交互,体验者是否产生心流可以被用来判定为体验的沉浸感。“心流”概念是1975 年契克森米哈(Csikszentmihalyi)提出以表示一种心理状态作为理解最佳体验的积极心理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主观的最佳体验,是心理在专注执行事件或任务时的经历[1]。契克森米哈提出九个维度(即挑战和技能的平衡、行动和意识的融合、明确的目标、明确的反馈、专注于手头的任务、控制感、自我意识的丧失、时间的转变、自得其乐的体验)作为心流状态的关键特征。也有学者认为:“心流是一种现象学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自我、自我意识、行为和环境构成了全身心的独特体验”[2]。心流这一特定状态精神的追求是过去几十年旅游发展的基础[3],也是强化用户积极心态和旅游价值的重要心理学理论[4]。“云旅游”的体验感营造最终目的是让受众能够产生心流体验,而心流理论能够通过对环境、技术、心理、行为、个人特征几类因素[5]的变量而改变软件层面设计,从而有效带动用户有机体的变化。最后导致在信息传播的影响力方面,透过感知质量、情感触动和社会价值影响心流体验和满意度[6],见图1。
图1 心流理论对云旅游软件设计的影响
1.1.2 交互到沉浸过程中的认知获得
在人机环境下,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眼动追踪等技术的发展构建了当下审美活动进行的条件,而无论哪种技术都是与审美主体的感官进行不同程度的接触,过程中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称为交互[7],而技术的发展则不断地对交互的生态、交互的功能进行重构。沉浸则是交互的一种状态,全感官化的审美环境创造了此种交互,此状态表达“关联着生理的美感、愉悦或痛苦,让所创造的虚拟空间或幻觉的受众有意识或意义的特殊生理感受”[8]。以上结论与“心流”理论所阐述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重合。总体而言,沉浸是产生心流的一个媒介环境,关乎审美主体外在生理交互环境的“全感官化”营造,并且需要具备刺激审美主体心理层面的情节,从而产生情绪共鸣。
1.2 云旅游中的虚拟交互
1.2.1 云旅游的叙事特征:交互技术与交互设计
“云旅游”在学术界并没有明确而统一的定义,此概念泛指用户通过网络、电视等电子媒介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游览,目前所出现的旅游种类中也有一部分与“云旅游”概念重合,其中包括智慧旅游(Intelligent Tour)、虚拟旅游(Virtual Tour)以及在线旅游(Online Tour)[9],它们都需要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个人终端技术的支持,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其应用面变得越来越广。“云旅游”的出现注定需要与实地旅游做比较,与实地体验的多元丰富的场景和物体以及用户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变化[10]有所不同,“云旅游”的唯一媒介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或者二维显示屏以模拟出现实与超现实风格景观[11],让受众能够跨越地域限制而通过视听觉感官对目的地进行观光游览,体验与实地不同的旅游方式。
1.2.2 云旅游的叙事效果:参与交互与沉浸体验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提出:体验工业可能是服务业后的经济基础,体验制造商将成为未来经济支柱[12]。阿尔文·托夫勒首先提出“体验经济”相关概念并预测其在产业更迭的支柱地位。1999 年,约瑟夫· 派恩(Joseph Pine)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Gilmore)共同撰写的《体验经济》一书中构建“体验经济”理论框架,认为体验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出,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经济模式发展的必然[13]。一直以来,旅游被认为是服务业的一种形式,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的说法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受众获得体验的程度与受众旅游经历的收获结果直接关联,其中经历包括风景、设施、价格、线路等众多因素,而体验程度则是用户心态变化的衡量。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世界的旅游业和旅游体验,目前智能手机普及的现象被认为是影响旅游行为的直接因素,手机应用影响用户对加工信息反映和满意度,从而直接影响用户的主观态度[14]。其次,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远程呈现、集中注意力和时间扭曲[15]三个因素直接影响“云旅游”体验,早期的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用于增强目的地景观的视觉效果[16],而现在技术正在向营造更“身临其境”的方向发展[17]。对于“云旅游”的创新突破,营造沉浸氛围是打造体验的关键。
2 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多频道网络价值及其对叙事的影响
2.1 多频道网络叙事及其研究内容
2.1.1 多频道网络叙事的涵义
多频道网络( Multi-Channel Network),最初起源于美国,是指依托于美国优兔(You-Tube)线上视频平台为基础,为多个频道提供相关视频产业链定制和优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视频以及视频制作者获取更高流量从而通过高流量进行各种模式的变现。在互联网时代,内容创造者和他们的受众更容易聚集在一起,这种聚集进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媒体消费系统,从而推动了互联网商业化的发展[18]。多频道网络的信息传播也因为这些产业前端的特性,对不为信息受众所洞察的领域产生影响。它通过积聚人气和流量转化为购买力和热点,满足受众的需求,实现了定向精准营销,进而塑造了“网红经济”现象[19]。总而言之,精准定位内容输出、广告方和平台方是多频道网络介入信息传播的价值所在。
2.1.2 多频道网络叙事研究内容构成
信息传播平台的内容构成首先受到用户生成内容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模式下,新媒体注重排版、视频叙事顺序、特效介入等,极大地推动了信息传播可视化领域的进步。然而,从产业链的宏观视角来看,用户生成内容模式仅仅满足了与其具备契合性价值认同或文化审美的受众对信息加工的需求,并未解决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问题。而多频道网络的内容加工填补了产业链中多样化需求。在生产端,由于内容生产者受制于认知局限,难以实现多元化的内容生产[20]。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内容生产者之间受到热点影响导致创作成果雷同,进而导致内容同质化;在创作端,多频道网络服务可以通过统计作品投放的质量和热度,引导创作者进行与时俱进的内容创作,并为他们提供与其受众需求契合的广告合作;在平台端,不同平台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用户特点,因此需要进行统计分析,以实现内容投放的定制化。
图2 多频道网络运营逻辑
2.2 多频道网络的有效传播实现对叙事媒介的影响和要求
2.2.1 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硬件条件的支持。在当前移动端智能手机设备中,界面设计仅依赖于二维显示屏作为设计载体。因此,在设计界面时,需要基于用户对手机使用习惯的前提进行设计。然而,在快速发展的AR 和VR 等头戴式虚拟技术设备端,界面设计需要进一步演进至三维可视化设计。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考虑更沉浸式的用户体验,以及更立体化的界面元素和交互方式。总之,在界面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硬件条件和平台特点进行设计,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提供出色的用户体验。
2.2.2 受众的分级
对于内容的投放,针对不同受众细分进行投放,既能够节省投放成本,也能够提升内容接受度,从而提升投放效率。投放首先是需要以受众的年龄作为分类,红色文化小镇的叙事表达是多元化的,最为主流的创作形式是写实化或艺术化,针对中年受众群体,写实化的内容可能更具吸引力;而针对幼儿群体,卡通艺术化的内容更能引起其兴趣。关于革命故事的叙述也可能涉及一些血腥、暴力的镜头,因此将此部分特殊画面进行针对性年龄或人群进行投放可以提升受众的观影体验。内容的投放受众通过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进行,针对不同高校的研学活动、单位的游学参观、用户的目的地预览等不同需求的受众,多频道网络可以整合相关创作内容,通过大数据更精准地按群体需求筛选出对应内容。
2.2.3 娱乐性和严肃性
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多频道网络进行内容投放的内容也需要匹配其审美风格,此结果反映到创作端则表现为多频道网络对创作者制作风格的引导,将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传播内容分为娱乐性和严肃性。娱乐性包括卡通艺术化风格的内容创作,也包括对革命期间所发生的有趣事情进行刻画。严肃性则是红色文化叙事中必不可少的特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积淀和孕育的所有物质文化、理论成果、制度建设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对于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宣传和故事重现必须体现其真实性和说教性。
2.3 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多频道网络叙事的内容与特点
2.3.1 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内容资源主要类别
在国内红色文化旅游热度高涨的推动下,国内对于红色文旅模式的研究越来越系统化、越发具有针对性。岭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拥有 4100 多处红色乡村革命史迹,在全国名列前茅,但仅有13 处景点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见表1。我国红色旅游的特点主要有极强的教育意义[21]、鲜明的时代烙印、地域性强、浓厚的政治色彩、明显的消费周期性、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2]。
表1 广东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纵观岭南郊区,也有众多以红色文化为旅游主题的特色小镇。每个小镇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红色故事,且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基本完善,具备发展创新型文旅小镇的条件。但是这些小镇都位于郊区且距离城市中心较远,不便的交通以及极少的宣传让小镇在互联网上缺乏流量和关注。许多小镇对于其红色文化故事和旅游资源的叙述较为缺乏,叠加互联网上宣传的缺乏以及流量关注度较低,共同造成小镇用户稀缺的现状。
2.3.2 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多频道网络叙事主要特点
红色文化叙事具有丰富而联系密切的特点,包括红色故事、人物、物品和场景叙述。叙事元素内容十分丰富且相互之间联系密切,共同赋予红色文化特色小镇在移动端或网络端叙事的资源。叙事载体由传统媒体向线上媒体的转变,也让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叙事特征发生了转变,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受众群体年轻化。年轻人对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使用更为广泛,他们更容易接触到并参与多频道网络叙事的内容。多频道网络叙事正是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力量,以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方式呈现红色文化故事,更符合年轻人对于信息获取和娱乐方式的喜好。
互动性显著增强。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多频道网络叙事打破了传统叙事的单向性,通过浏览选择权的拓展和交互形式的创新,与观众实现了更加紧密的互动与沟通。观众成为积极参与和塑造叙事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互动操作与内容进行互动,这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活跃、生动。
情感传递更直接。多频道网络叙事通过互动机制和参与式的内容呈现方式,鼓励观众积极参与交互并表达情感。无论是表达对先烈的敬意和怀念,还是传递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情感的表达都是叙事的核心。这种情感主题的强调使观众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情感价值和情感冲击力。
叙述内容更多元。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多频道网络叙事倡导创新和实验,不受传统叙事方式的限制,通过多维度主题探讨,如历史、人物、价值观、社会变迁、人文风俗、地域特色等,叙事呈现出更加丰富和立体的红色文化特色。通过运用多样的叙事手法,如非线性叙事、多角度叙述、跨媒体融合等,使叙事更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想象,这打破了传统红色文化叙事教化性强、叙事模式单一的局限。
3 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内容资源的空间叙事设计方式及其体验特征
小镇作为岭南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物理空间聚集点,在依托当地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等物理空间资源的基础上,针对用户体验,借助多频道网络传播开展叙事设计,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传播红色文化基因、增强传播效能的效果。
3.1 物理空间:路线与场景
“空间叙事”是一种融时间文本逻辑性与空间文本直观性为一体的时空体叙事思维[23],物理空间从岭南红色文化小镇本身出发可以理解为浸染了红色文化气息、承载红色文化历史的各场馆点,从用户视角出发则是通过游览路线与场景转换构成的包围感多维空间体。在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设计中,物理空间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它不仅直接影响用户的观看游览体验,还直接决定小镇对用户的内容输出及记忆构建方式。
3.1.1 革命网络预览
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的革命可视化网络,用户可以预先了解小镇的整体布局和历史渊源,同时对小镇的主要景点进行初步了解和筛选。在革命网络预览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宏观到微观的方式,将小镇中相关红色景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分为不同层次进行呈现。首先,可以从小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革命斗争的背景等方面作为叙事开端,让用户了解小镇所处的整体环境和历史渊源,逐步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介绍,让用户了解小镇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次,通过小镇红色故事的发展和影响,将受小镇波及的事件作为节点进行叙述,并推荐相关事件的有关网站和视频作为继续浏览的个性化推荐。最后,回归到岭南地区小镇的历史价值和现代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总结,以时间、地点和事件为线索,通过多景点故事的延续及串联构造一个空间叙事体系。
3.1.2 建筑三维浏览
现代技术在人与物理空间的互动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在这样一种沉浸游览的过程中,这种传播效果体现为强烈的“在场感”[24],表达为用户置身于虚拟现实环境的主观体验。在如今VR 和AR 穿戴技术不断普及的时代下,利用多频道网络对于设备端的精准投放,建筑三维浏览可以采用步入式浏览的方式,让用户可以像在现场一样自由地探索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或者模型建筑物进行浏览,感受建筑物的实际大小、布局和装饰。在建筑三维浏览的设计中,需要注重建筑物及其内部陈设的细节和特色,突出小镇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加直观地推动红色精神感染与熏陶。
3.2 感官空间:视听与体验
依托物理空间中的陈列设计,用户在其中感受到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综合作用构成了感官体验体系,人在物理空间中获得的感受是互动的感受、立体的感受、综合的感受,同时也是视觉感官、听觉感官、嗅觉感官、味觉感官、触觉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25]。在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设计中,多频道网络能够为设计开发端大范围搜集热点信息和线上音乐资源,结合小镇现有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设计,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多维感官体验,优化用户的沉浸感与体验感,让用户能够以时下热点或相关视频音频内容为引导,深入地形成对岭南红色历史和文化的感知。
3.2.1 场景切换
视觉是人类感官的主导,人类对空间景观形成的认知建立在眼睛对环境的感知基础上[26]。场景切换通过视觉化的叙事表达将小镇的历史场景和现代场景进行切换,冲击用户的视觉感官,让用户可以直观感受小镇历史与现代的差异和联系。在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设计中,可以采用革命时代和现代两种不同的场景进行切换。革命时代的场景可以通过建筑物的外部装饰、背景音乐、灯光画面编排等方式进行呈现,通过历史场景的重现让用户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内涵,如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中,可以通过视听触觉相结合的方式重现当时的教学演练情景;在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通过影像、声音、互动剧等方式,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时期的氛围和历史场景;此外,在红色文化广场上,可以采用现代化的音乐、灯光等元素,让用户感受到现代文化的气息,增加景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2.2 一三人称切换
在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设计中,一三人称切换可以采用游戏式体验的方式进行设计,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或增强现实技术,让用户可以像在游戏中一样自由地切换观察角度,如此一来用户既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来观察小镇的景观和文化,也可以通过第三人称的角度来了解小镇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著名革命老区苏区镇中的苏区农民运动纪念馆和苏区革命烈士雕塑园中,可以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革命时期的氛围和历史场景;在红二师练兵广场中可以设置一个互动体验区,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与用户进行实地互动,让用户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更好地观察和了解互动体验的内容。这种游戏式的体验方式可以增加用户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从而提升文化小镇在文旅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3 表征空间:符号与元素
表征空间是文本阐释与呈现的空间,它是被建构出的一系列符号体系[27],可以理解为岭南红色文化小镇中体现的革命元素和相关符号体系。根据目前红色文化传播的形态,相应传播场域也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导,利用现实场景培育大众惯习,并能够有效地逐渐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另一种以精神形态为主导,通过与受众信息产品接收的情境互动,进一步实现资本价值的深化与增加[28]。在岭南红色文化的叙事传播体系中,由以革命烈士与红色景点为代表的物态文化、革命活动历史事件为代表的行为文化以及革命精神为代表的精神文化共同构成其空间叙事元素,多频道网络则通过线上用户以及线下博物馆为服务对象,首先将物态文化、革命活动历史事件作为资源进行整合,再根据节假日当中线上平台需求或线下博物馆展出需求进行资源筛选并推送至相关用户,以精准化提供受众所需资源,以帮助岭南红色文化小镇具备的表征资源能够精准地获得线上关注流量和线下展览流通性。
3.3.1 故事情节分节点
在岭南红色文化体系当中,革命故事是及其重要的构成部分,不论是孙中山先生带领新民主主义革命者进行的革命实践活动,还是城口镇红军长征过粤北的革命经历,在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中都是构成了极其重要的环节;此外,革命人物也是故事中的主要叙事元素,红色人物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表现对象。因此,表征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分节点的方式,将不同历史事件利用时间轴串联起来,让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革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围绕革命人物与相关史实构建故事情节,将岭南地区的红色文化元素进行符号化和情景化呈现。例如,在小镇的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岭南传统建筑的形式和元素进行呈现,重现当时红军长征的路径与场景;在相关革命历史陈列馆中,可以采用虚拟现实展示的方式,利用科技产品将岭南地区的红色革命历史具象化,通过多种方式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3.3.2 小镇革命元素介入
并不是所有的过去都是记忆, 也并不是所有的记忆都具有留存的价值, 社会通过选择将有价值的社会记忆留存下来[29],其选择性就体现在现存的符号元素上,用户对岭南红色文化小镇的记忆选择也是如此。在表征空间的设计中,要提高岭南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与效果,就要将小镇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景区的设计中并凸显其存在感。在小镇景区的建筑设计中,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进一步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现代数字技术的优势去阐释记忆符号, 实现动态静态相结合、平面与立体共存的多样化信息解释手段,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接收岭南红色文化的信息。
3.4 意义空间:情感与共鸣
场域是布迪厄在社会学上建构的一个空间隐喻,任何类型的场域都存在惯习与资本两大要素,场域即是惯习形塑、资本争夺与转化的空间[30]。意义空间是由用户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的情感和共鸣构成的记忆场域,体现在红色文化记忆留存的比例和深度上。岭南红色文化传播场域中的引力、冲突与竞争,是通过对“在场”的用户信仰、形塑信仰共享惯习的空间。在传播理论中,用户的身体并非仅仅是心智发生的场所、载体或生理机制,而是位于人类体验的中心,身体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31],因此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用户的参与度、与情境的融合度以及其身心的在场程度如何。多频道网络通过精准的设计语言和故事串联内容投放,能够在减少大范围投放成本基础上让目标用户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红色革命文化,是意义空间设计的核心内容。
3.4.1 设计语言真实化和可爱化
红色文化传播只有建立在共通的意义空间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情感认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在意义空间的设计中,可以设计真实、可爱的语言,根据不同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由此唤起不同层次、群体的用户对红色文化产生共鸣。例如,在小镇革命历史陈列馆中,可以采用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呈现红色革命历史营造革命时期的真实情感和氛围;在红色文化公共空间中,可以采用可爱的形象和元素来增加用户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日常的生活情境不断加深用户对岭南红色文化的理解印象。
3.4.2 叙事活动的设置
学者格林(Green)和布罗克(Brock)在2000 年提出叙事传输理论,将叙事传输定义为一个整合了注意、情感和意象的独特心理过程,该理论强调对叙事进行加工、通过创造故事的形式来传递信息[32]。当用户处于被叙事传输的过程中,会体验到高度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带来一种丰富饱满的“沉浸感”,更使得受众通过故事建立的情感通道被带入新的情境之中,从而与故事中的世界形成意义联结[33]。在意义空间的设计中,可以利用用户的情感体验特征及革命文化元素进行活动情节的设置,让用户能够通过探索、寻找和解密的方式,以自身的体验和路线了解更多有意义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元素,将红色文化传播的自主权更多地放到用户自己手中,从而增加其对文化小镇的沉浸感、互动性与体验感。
4 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多频道网络叙事交互与沉浸的经营与优化
多频道网络叙事模式主要由三个要素共同组成,首先,要完成基础的叙事阶段使得构成叙事模式的要素基本具备。其次,通过叙事集群完成区域性的集体叙事,在基础叙事要素的基础上加强叙事能力。最后,通过打造沉浸体,完成从交互到沉浸的叙事过程。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交互与沉浸行为可以通过以上三个要素进行调节和优化,由此,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可以利用多频道网络叙事的方式进行经营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建设发展效果,促进小镇特色旅游文化的发展。
4.1 厘清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叙事阶段”
叙事阶段指的是主体在进行叙事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相应要素和发展阶段。岭南红色特色小镇在进行多频道网络叙事的过程中,需要从受众、内容以及经营三个方面逐步完成自己的叙事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形成层层递进的表达效果,从而为后续的叙事过程完成做好铺垫。
4.1.1 内容受众投放的精细化
内容受众是叙事的主要目标对象,因此,处理好内容受众与叙事主体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叙事过程的完成。教育产业的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以研学旅行为代表的素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力。在具有农业和红色文化特色小镇中,可以依托独特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与专业研学做对接,以生态、环保、健康、运动、历史为研学核心理念,通过定制化旅游的方式,结合红色博物馆、红色产业包装、“红色+绿色”等体验活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以高校为主要对象、以个人为定制对象的文旅基地,从而带来高质量经济效益,促进地区发展。针对相应的目标受众制定精细化的内容投放,由此吸引受众参与叙事过程,促进岭南红色特色小镇的多频道网络叙事构建。
4.1.2 内容创作的引导
网络叙事过程的完成不仅需要叙事主体的有力引导,同时也需要受众的积极参与。一方面,叙事主体通过特定主题的内容创作给受众形成相应的主题印象,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形象建设和内容引导。在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内容创作方面,可以着重将“红色+ 特色”作为宣传要点,在内容中突出岭南红色小镇的红色底蕴,增加其历史厚重感,将红色故事作为引导受众的“吸引点”。同时,凸显岭南小镇的特色,不同于其他红色旅游地区的独特之处,包括岭南红色小镇可以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等,将其作为引导受众的“黏性点”。
此外,可以积极引导受众参与后续内容创作,从而完成由“引导-体验-反馈”的闭环,在内容创作平台形成良好的反哺效应。在用户体验中可以增加趣味性,同时通过一些活动机制来促进受众进行体验效果的反馈。由此,不仅增加了内容创作的多样性,而且进一步增加号召力和引导性,促进岭南红色特色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4.1.3 商业化的引入
商业化是进一步完善旅游业的经济变现能力,同时也是其打造IP、创造社会价值的良好渠道。
首先,要打造“好门面”,产品包装是客户与产品接触的第一媒介,是产品营销和企业文化传达的第一途径。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应把现有产业作为自身特色持续升级品牌,把红色文化作为产业的宣传形象,把产品包装作为红色故事的讲述者。例如可以把一段当地的红色故事画成连环漫画分别印刻在一套产品包装上面,利用故事的连贯性使产品形成配套,在线上和文旅景点作为特产出售。这样既可以让当地产业与当地红色文化紧密结合,赋能产业文化属性,同时也可以把红色文化借产品为载体得到传播以增加当地的知名度。
其次,要选择“好产品”,产品质量不仅决定了产品在商业化流程中的可持续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品牌形象的树立。因此,岭南红色特色文化小镇在进行商业化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形象打造。不断提升符合受众需求的产品开发能力,同时做好已有产品的更新换代工作。最终将注入着精神文化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的“好产品”作为小镇经济效益提升的“钥匙”,提升小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最后,要提供“好服务”,商业化不仅需要优质的商业产品,同时需要良好的售后服务为其添砖加瓦。产品的形象提升也需要积极的服务进行辅助,以促进产品形象进一步提升。岭南红色特色小镇需要有成熟的售后服务团队为商业产品进行处理,同时做好相应的反馈工作,从而正向支持小镇的商业化路径。
4.2 引导岭南红色特色小镇的“叙事集群”
叙事集群是一种包含要素丰富但风格一致的叙事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将品牌形象展现给受众,从而形成较为显著的积极印象。随着叙事理论从线性的时间叙事转向空间维度,受众的参与和感知前所未有地被视为叙事机制中的结构性条件[34],有红色印迹旧物旧事是红色文化传播的物质和精神载体,是经过一段革命故事以及英雄人物接触过的保存物体和思想。因此,此类红色事物是红色故事与用户产生思想交融的最直接方式,并在思想交融后形成由实体事物引导到思维画面联想。
小镇故事发展脉络梳理在岭南红色特色小镇中,以红色故事为主要基调,将整个故事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首先让受众对小镇的整体故事环境有所把握,同时也能够厘清小镇形象打造的思路,将一些广为人知的故事和小众但高光的故事进行着重叙事,使得小镇的整体形象更加生动完善。
4.3 创造岭南红文化小镇“沉浸体”
有了受众的参与完成基础的叙事阶段,也具备叙事集群的积极号召,最后就需要创造一个具有高度交互能力和引导受众沉浸其中的沉浸体,最终完成全部多频道网络叙事的过程。
4.3.1 交互过程的优化
交互过程包含众多交互要素,需要受众和技术两方面的有效配合才能达到完美的交互和沉浸体验。首先,要有明确的主题设置,分清主题设置过程中的轻重缓急,哪些环节需要强力突出来增加受众的体验感,哪些过程则需要较为低沉的表达才可以符合受众的心境,又有哪些环节不需要花费太长时间以避免体验过程过于漫长而增加受众的疲惫感。
其次,在交互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现有的新型技术来增加体验感,如眼动技术以及更高层次的交互反馈。在红色文旅路线策划中,可以使用现代科技对革命文物进行现代化展示,让用户身临其境感受长征时的所见所感,是突破平面视觉听觉体验的一种路径。随着技术的进展,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展品浏览的重要方式,对于革命文物的扫描和重构,让革命文物从整体到细节都能给予用户全新的认知体验,构建创新型文旅体验。
4.3.2 沉浸式体验
赛博空间向现实空间的价值迁移增强了数字对现实文化的影响力。现实和虚拟之间的隔阂早已打破,“人”作为重要介质同时存在于物理空间与虚拟场景中[35],空间反过来给人带来沉浸式体验。一段良好的沉浸体验可以通过多方面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完美的沉浸效果,增加受众的体验好感。首先可以通过多样的角色转换使受众体验多种视角下的红色故事,提升沉浸体验的丰富度。一段故事并非由一种角色来构成,红色故事中人物群像丰富且都具备较强的人物形象塑造可能。因此,在受众进行沉浸体验的过程中,设置多种角色可以供受众进行选择和转换,受众不仅可以更加多维地体验红色故事的力量、增加体验沉浸度,同时也有利于红色故事的宣传,进一步打造岭南红色文化小镇的形象。
其次,可以不断提升适配硬件的舒适度和便捷度。目前,限制沉浸体验发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硬件设备的便捷性和舒适度不足。受众可能会因为硬件设备的限制而降低沉浸体验的欲望。因此,不断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受众的反馈选择更加符合沉浸体验和需求的硬件设备,能够有效提升受众进行沉浸式体验的积极性,增加受众交互体验中过程的舒适度,从而促进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沉浸体”的创造。
5 结 论
从交互与沉浸体验的角度来看,岭南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多频道网络叙事要求为用户提供高度交互和沉浸式的体验。优化交互过程是实现沉浸体验的关键,通过明确的主题设置和引入先进技术,如虚拟现实和眼动技术,提升用户参与度和体验感受。此外,场景变换的引入也可以增加沉浸体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受众能够在不同场景中全方位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引导性的内容创作突出岭南红色文化和个性化服务,巧妙地引导受众关注和参与叙事过程。此外,用户参与度的提升也是叙事阶段关注的重点,通过“引导-体验-反馈”的闭环,不断增加用户参与,进一步丰富叙事内容,提高叙事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着眼于用户的交互设计与沉浸体验,通过深入研究岭南红色文化小镇的特点为其进行多频道网络叙事的经营与优化,构建岭南红色文化小镇的线上叙事模式,旨在促进红色文化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推动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为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