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农村居民全民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途径探索*

2023-10-07张方浩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9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农村居民

李 霞 张方浩

(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 650224)

0 引言

根据我国公元前23世纪以来的历史地震的统计分析结果,在我国农村发生地震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城市,农村面临的地震危险远远高于城市[1]。1992—2005年,云南共发生M≥5.0地震56次,95%的地震极灾区分布在农村地区[2]。受地理地质条件、经济发展制约、房屋建设等客观因素,以及农村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文化程度、知识结构、民族习俗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因地震灾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更重。《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科普有效供给不足、基层基础薄弱等问题。随着对基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力度的加大,农村居民接触地震方面的知识增多,但是对农村房屋建设、避震逃生等知识仍有错误认识,根据农村居民的实际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从多个角度探索提升农村防震减灾能力的对策,指出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制作针对性较强的防震减灾宣传产品、多途径开展农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等措施[3-11]。这些科普宣传措施的实施主体通常以地震部门为主,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公益性组织为辅,未能充分挖掘农村居民作为宣传主体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居民对防震减灾知识的需求情况和其作为主体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意愿,从中探讨引导农村居民全民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提升防震减灾能力的途径。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部分农村居民为调查分析对象,范围涵盖该县4个乡镇,13个自然村。弥渡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大理州东南部,位于滇西北断陷带东南缘,红河断裂带尾端与程海断裂交汇部位,是揭示滇西北断陷带形成机制及其与红河断裂带间运动学关系的关键区域[12],历史上曾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近年来,该县虽未再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但是其所在的云南省大理州2011—2021年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5次(表1),地震造成震中及包括弥渡在内的周边县市不同程度受灾,出现了社会恐慌,促生了人民对防震减灾宣传的需求。

表1 2011—2021年云南省大理州发生5级及以上地震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M≥5 earthquakes in Dali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1

1.2 调查方法

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本次抽样问卷调查,采取实地走访的方式开展,通过与农村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当场填写纸质问卷调查表,获取调查信息。在访谈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作任何结果性引导,仅就部分题目解释说明。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4份,回收 244份,回收率为100%。

2 调查结果

2.1 农村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中,农村受访者年龄结构为:20岁以下占比20.49%,20~39岁占比45.90%,40~49岁占比20.49%,50~59岁占比9.02%,60岁以上占比4.10%。学历结构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45.90%,高中学历占比27.05%,大专学历占比14.75%,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仅为12.30%,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调查访谈过程中,部分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受访者,对题目理解较困难,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解释说明,才能通其意,做选择。农村受访者的职业,大多数为农民、自由职业、外出务工人员,占比87.7%;在农村居住的工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比仅为12.30%(图1)。

图1 农村受访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基本情况Fig.1 Basic information on age,education level,occupation of rural respondents

2.2 受访农村居民对防震减灾宣传的需求情况

此部分调查包括村民是否接触过地震知识、获取地震知识的途径、更倾向于参与何种防震减灾宣传方式等。对防震减灾宣传需求情况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农村居民愿意全民参与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途径及方式。

(1)调查显示,受访农村居民大多数曾接触过地震方面的科普宣传,占比为96.72%。获取地震知识的具体途径为:电视、报纸、广播等占比72.13%;微博、微信、网页等占比70.49%;村里组织的学习活动如讲座等占比31.15%;听他人谈论等占比23.77%(图2)。受年龄及娱乐方式等因素影响,受访农村居民获取地震知识的途径,传统媒体略高于新媒体。仍有3.28%的受访者未接触过地震方面的科普宣传。

图2 受访农村居民获取地震知识的途径Fig.2 Approaches for surveyed rural residents to obtain earthquake knowledge

(2)受访农村居民喜欢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方式依次为:发放印有防震减灾知识的生活用品(例如,购物袋、春联、杯垫、围裙、应急包、纸巾等),文艺方式(例如,情景剧、歌舞表演等),科普讲座,简单快捷的宣传方式(例如,宣传单、宣传栏、横幅、喇叭广播等),地震科普书籍或读本,视频动画,占比分别为72.13%,50.82%,50.00%,47.54%,40.98%,21.31%(图3)。从图3可以看出,受访农村居民更倾向于实用性强的科普宣传方式,在学习补充知识的同时,又能获得经济实惠的物质产品;独具地方特色的文艺方式,获取知识简单快捷、通俗易懂、能迅速抓住眼球的宣传方式,受访农村居民也比较青睐。

图3 受访农村居民喜欢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方式Fig.3 Popular science promotion methods for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favored by surveyed rural residents

2.3 受访农村居民作为主体参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意愿

此部分调查包括农村居民是否愿意作为主体参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愿意参与的方式等。对村民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意愿的调查,有利于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激发农村居民全民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热情。

(1)在调查中,仅有18.03%的受访农村居民表示愿意作为主体参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图4)。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对村民的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愿意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农村居民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为68.19%;在农村居住的工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与意愿相对较高,占比40.91%。在与村民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村民参与意愿不高还与科普活动信息传递不通畅,村民自身的能力、兴趣、时间等因素有关。

图4 受访农村居民作为主体参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意愿Fig.4 Willingness of surveyed rural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as the main body

(2)村民选择愿意参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方式为:帮助发放宣传单,占比54.55%;参与有奖科普作品创作,占比34.09%;进行科普讲解,占比11.36%(图5)。从图5可以看出,实现方式简单、激励性较强的科普方式村民相对更愿意参与;需要较高知识储备及个人能力的科普方式对于村民来说参与开展难度较大。

图5 受访农村居民愿意参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方式Fig.5 The ways in which the surveyed rural residents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promoting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3 农村居民全民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途径探讨

随着对基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力度的加大,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持续发力,大多数农村居民曾学习了解过地震科普知识,他们喜欢的宣传方式形式多样,实用性强、具有地方特色、获取知识简单快捷、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认可度较高。受地震科普活动信息传递不畅,村民文化程度、职业、能力、兴趣、时间等因素影响,村民作为主体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意愿不高,实现方式简单、激励性较强的参与方式相对受欢迎。概括而言,村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收益、参与成本、活动信息传递等因素有关,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些影响因素,全民参与行为可逐步推进实现。

(1)参与收益包括知识获得、情感获得、实际收益等,一般来说地震科普活动给村民带来的收益越大,村民作为主体主动参与的行为越多。在知识获得和情感获得方面,根据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特点,引导村民参与防震减灾知识学习,进行科普产品创作,村民的生活、生产实践为地震科普产品的创造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材料,同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对原材料进行初步或深加工,创作出更贴近农村、更贴近生活的地震科普产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认同。在实际收益方面,通过选择性激励增加村民的实际收益,举办鼓励村民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活动,例如研发集针对性、多元化、实用性于一体的科普宣传用品,奖励村民参与投票选择;或是举办防震减灾民族文艺作品创作大赛,对优秀作品进行适当奖励。

(2)参与成本包括时间、精力、物质、能力等,通常情况下,村民作为主体参与地震科普活动成本越小,参与积极性越大。探索简单可操作、能实现共鸣、适配村民能力的方式,减少参与成本,引导全民参与,例如创作与防震减灾内容相关的广场舞表演、地方小调、民歌改编等,村民作为表演者参与,引发观看者感悟,制造话题,带动讨论,进而将表演拍摄成视频发送至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发挥网络宣传的优势,提高宣传效益。弥渡县曾在此方面进行过有益的探索,曾创作 “建宁民众说防震” 的防震减灾主题花灯表演节目,该剧重点讲述了地震前兆、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等知识,唱词以方言形式呈现,简单直白,兼具说、唱、跳等形式,对外正式的表演多在每天晚饭后约半小时进行,场地为当地村民文化广场,16 位表演者均为当地居民,平均年龄 65 岁,扮演者中只有 1人念完小学,6人未念完小学,9人完全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虽然知识层次偏低,但她们在花灯表演的学习、表达中不存在障碍[13]。耳濡目染的文化底蕴、喜闻乐见的文化特色、简单明了的表现方式,可以弥补文化层次的不足,减少参与成本,促进村民参与,实现宣传目的。

(3)村民获取活动信息渠道不畅通,没有及时获悉可参与的地震科普活动信息,会影响整体参与情况。因此,组织开展需要村民作为主体参与的地震科普活动时,信息发布应多渠道,除了在微信、微博等官方公众号及时发布外,还可以借助地方政务系统、电子显示屏、横幅、传单、喇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提升活动信息的知晓率及到达率,保证参与的实现。

(4)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全民参与科普宣传,尝试建立农村地震科普宣传网。由各地各级地震部门先行培训村委会两委班子、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社地震安全员、在农村居住的公务员、医生、教师等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再依托他们的力量对其他村民进行地震科普宣传。可以借鉴参考2022年云南省 “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 主题活动的做法,省地震局联合省教育厅、省民宗委、省科协线上线下先行培训千余名科学传播师,然后由各地州分层级再次培训,由点到线,扩散至面。

4 结束语

参与强调个人积极主动的投入,强调创造性的激发。通过增加参与收益、减少参与成本、畅通活动信息渠道等方式,充分挖掘村民作为地震科普宣传主体的作用,逐步推进全民参与地震科普宣传,变被动宣传为主动参与,可有效拓展参与的广度、提升参与的深度、实现参与的效度,进一步提升村民对地震知识的理解及把握,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农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