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乡贤+公益” 涵育文明乡风
2023-10-07《农民日报》,盛超,周波汝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唐村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弘扬乡贤文化,开展“儒风唐韵”新乡贤文明行动,鼓励乡贤发挥自身优势与作用,传承优良家风家训,调解矛盾纠纷,参与乡村治理,为家乡发展助力,使乡贤文化渗透到乡村民生、移风易俗、镇域经济、慈善公益等方面,成为乡村振兴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传承贤德基因 用百姓的话说百姓的理
“一勤无难事,百善孝为先。贤孝承祖训,诚信秉家传。”潘玉科老人是唐村镇推选出的41位中老年乡贤之一,谈到家训,他如数家珍。“家训历史很枯燥,但用不同方式讲解应用,就会有更好的效果。”潘玉科说。作为潘家祠堂第100代子孙,他将潘家的家训历史铭记于心,很多生活中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据潘玉科讲,潘氏家族中一位老人的老伴早年去世,经人介绍后又找了个老伴,老两口共同生活不到三年,老人病逝了,老人的儿子因与继母没有血缘关系拒绝赡养,随着年纪增大,老太太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于是,潘玉科便借故串门找到老人的儿子,劝导他说:“你是个明事理的人,虽然你的继母与你没有血缘关系,可继母也是长辈呀,何况她还和你的父亲共同生活了两年多呢?百善孝为先,看着老太太孤苦无依,你就忍心不去看望她?别让街坊四邻瞧不起咱呀!”一席话,说得老人的儿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经过潘玉科几番做工作,老太太的赡养问题圆满解决。
“乡贤在宗族或邻里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家庭、邻里有了纠纷,他们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能发现,成为化解矛盾的‘灭火器’。”唐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镇除了有传承家训、崇德向善的潘玉科之外,还有古道热肠、谦和待人的齐如松,捐资助学、敬老爱幼的王昭柱,编史修志、担当责任的邱启才……全镇涌现中老年乡贤41人、青年乡贤51人、巾帼乡贤37人。
乡贤帮忙出点子 乡村产业发展有助力
走进西田村泥塑艺术体验馆,一排排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让前来体验的小学生兴奋不已。正在制作泥咕咕的惠计怀说,唐村镇西田村的泥咕咕年代久远,相传是由镇江孔氏迁至唐村时带来的手艺,因其可吹出“咕咕”的声音得名。
惠计怀今年71岁,除了传承泥咕咕技艺,还在乡贤与村“两委”的帮助下,带着一班人不断改进工艺、研发新品,成立了泥咕咕产业公司,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为村民蹚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唐村镇的乡贤人士有的人脉资源丰富,有的事业发展较为成功,利用自身资源,有效推动了村庄发展和村民致富。前双村的蒋培喜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与村里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组成乡贤理事会,为村庄的发展出谋划策。三年前,他先行先试,承包了70亩地种植洋葱,收益良好,带动了群众的特色种植热情。
在乡贤们的主导或参与下,秦刘村12户闲置宅基地户主与村集体达成协议开发农家乐项目,这些低效闲置资源不断被激活,给镇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
乡贤们眼界宽、思维活,对家乡发展非常热心,把他们聚集起来,才能形成乡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唐村镇通过“外出拜乡贤”和召开回乡乡贤恳谈会的形式进行宣传动员,赢得在外乡贤对家乡的支持和反哺。同时,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通过节日慰问、互通信息、拜访联谊等形式与在外乡贤沟通联络,带动技术回流、人才回归。
成立乡贤工作室 助力镇村社会经济发展
当代农村需要新乡贤,本土文化孕育新乡贤。从2016年起,唐村镇启动“儒风唐韵”新乡贤文明行动,各村都设立了乡贤工作室,创新打造“新乡贤社区”,成为培树青年新乡贤、传播新乡贤文化、倡导新乡贤理念、服务基层群众的多功能平台。
唐村镇以建设惠民澡堂、孔家河戏曲小院、小乡贤阅读工程、小乡贤成长基地等乡贤项目为代表,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乡贤积极建言或牵头筹办,已完成民生项目200多项。
该镇还打造了爱心驿站,募集发放爱心物资。乡贤们牵头办起了一系列公益助学活动。
乡贤来源于群众,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威望,他们懂政策法规,了解群众呼声,通过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温暖故土,是老百姓心里的公道人、热心人。他们成为村民学习的榜样,也成为村干部身边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