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古代舞蹈教育的历史回溯及思考

2023-10-06杨竹

河北画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乐舞礼乐舞蹈

杨竹

(蒙古电影艺术学院/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立足于完善现代舞蹈教育的视角,要在历史中学习,以史为鉴,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古代舞蹈教育,并以现代化舞蹈教育的需求来探寻古代舞蹈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模式,从而实现丰富现代舞蹈教育的目的。

一、我国古代舞蹈教育历史回溯

(一)周朝以前的舞蹈传承

自人类诞生,人类社会发展,舞蹈逐渐成为社会生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极具社会属性的一种文化,并随着不同时代的变迁,反应了其所处时代的风貌。在我国历史的不同时期,舞蹈都作为一种兼具实用性和和观赏性的文化而存在。我国最早的舞蹈记载来自于原始部落以及相关的神话传说中,其中赞美伏羲氏的《扶来》,与黄帝息息相关的《云门大卷》,与奴隶制社会夏朝相关的舞蹈《韶乐》等,都对于舞蹈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记载。在我国的古代原始部落以及奴隶制社会中,已经对舞蹈有所记述,也形成了一定的舞蹈传承。但是,当时并没有建立较为明确的舞蹈教育机制,也没有形成官方的舞蹈教育机构,而是将舞蹈作为祭祀形式、民众娱乐以及社会生活内容,舞蹈因其实用性和功利作用成为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始于周朝的礼乐制度

我国礼乐制度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朝的礼乐制度和乐舞制度已经初具我国古代舞蹈教育的雏形。自周朝开始,我国的封建王朝礼乐制度正式确立,周朝将礼乐制度定为国策,并且把乐武作为统治服务手段,强化乐舞的教化作用。周朝官方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礼乐教育制度,并在学校教育中将乐舞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活动内容,以国学和方学为制,对礼乐教育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周朝设立了大司乐,作为其官方的乐舞教育机构,以乐舞教化来确保贵族子弟继承爵位的能力,为周朝培养忠君的统治阶级继承人。因此,大司乐是针对王室和贵族子弟而设的乐舞教育学校,以乐舞教育来培养贵族子弟掌管礼乐及相关事宜的能力。

周朝所设立的大司乐乐舞教育机构,其所招收的适龄学生是13岁到20岁的王族贵胄子弟,根据学龄段的不同展开不同舞蹈类型的学习。大司乐开展涵盖乐、舞、诗、御、射等多门学习课程,且是必修课程。乐舞课程以武舞《六大舞》和文舞《六小舞》作为教学内容,并根据学龄的推进,以不同的教材开展循序渐进的乐舞教学。在进行乐舞学习时,学生需要同时学习乐舞理论,也需要掌握乐舞技术,还需要开展乐舞实践课程。以周朝为始的礼乐制度和乐舞机构,开创我国古代官方建制开展传统舞蹈教育的先河,也为我国古代舞蹈传统舞蹈教育的模式奠定了发展基础。

以礼乐制度和乐舞教育来达到统治阶层的统治目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维稳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的礼乐舞蹈文化,对于社会易风俗,对于统治阶层教化百姓,对于维护统治的稳固和久安,都有莫大的帮助,因此,我国古代统治阶层常以礼乐制度作为重要的统治手段,并经久流传。我国秦代设立了乐府机构,作为礼乐机构,乐府机构的的主要职能是采集、筛选、整理我国古代民间的大量歌舞与诗歌。乐府机构的工作职能促进了我国古代乐舞的百性综合。汉魏时期设立了乐府和太乐署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乐舞机构,不同机构之间分工明确,太乐署专管雅乐舞。雅乐舞是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宫廷歌舞,受到森严的等级制度影响,乐府所采集、筛选、整理的民间俗乐舞需要不断调整风格,使其元素不断被纳入雅乐舞中,或是形成雅乐舞,以此才能够成为宫廷的正声和宫廷歌舞。在官方设立的舞蹈学校和民间的舞蹈学校当中,师徒相承也是重要的一种古代舞蹈教育模式,不仅促进了官方和民间舞蹈教育机构的发展,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种高效、快捷的舞蹈教育模式,也成为了舞蹈教育的主要形式。

(三)隋唐的乐舞巅峰

隋朝的官方业务机构是太常寺,太常寺作为乐舞机构始建于秦,是掌管宫廷礼仪等大统,掌管祭祀朝拜等大典,掌管宫廷宴享等娱乐,掌管排练演出等表演的重要宫廷乐舞机构,且一直延绵后世,被后世所世袭,直至明清。我国古代乐舞机构发展到唐朝逐渐达到巅峰,唐朝的官方和民间都出现了丰富的乐舞机构组织,极大地推动了乐舞艺术的全面发展。唐朝乐舞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健全的乐舞机构,除太常寺之外,还建立了教坊、梨园、宜春院等多元化的乐舞机构,且机构之间的分工更为细化。教坊主要服务对象是贵族阶层和官僚阶层,其机构职能主要以娱乐性演出为主,并形成自身的教育体系。梨园是教授和学习法曲的内设机构,专为唐玄宗设立。唐玄宗出于对歌舞作乐的喜爱,设梨园以奏法曲。宜春院则代表着统治统治阶层歌舞机构的最高技艺,是为统治者进行表演的专门机构。在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的舞蹈教育逐渐达到巅峰,依托于健全和完善的乐舞机构和制度,宫廷乐舞机构越发庞大丰富,乐舞工人及表演者数量数以万计。统治者及统治阶层招揽了数以万计的艺人,依托当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为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推动了艺人们的训练、创作和演出,由此中国古代舞蹈教育也迎来了巅峰时期。

(四)宋、元、明、清的民间舞乐

宋代时局动荡,社会、经济及政治中心逐渐南迁,其宫廷乐舞教育机构、宫廷舞蹈、乐舞教育逐渐走向低谷,其教育机构呈现出衰退的形势。宋代承袭了唐代的太常寺、教坊等乐舞机构,也延续了雅乐和民俗乐的发展,但是由于宋代整体形势的动荡,其宫廷艺人逐渐被遣散回民间,促进了宋代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宋代市场经济的繁荣,同时也为宋代民间乐舞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宋代民间乐舞和民间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瓦子、勾栏等专门表演民间技艺的场所,舞蹈被包含在了综合性的民间艺术中,且在过去被逐渐细化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机构又重新的朝综合化和融合化的方向走去。宫廷乐舞、官方的教育机构,以及宫廷教育与舞蹈教育在宋、元、明、清时期逐渐走低,走向民间,出现了元杂剧等综合表演形式,即后来的戏曲,舞蹈也是元杂剧当中的重要部分,也为现近现代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 素材。

二、我国古代舞蹈教育的现代价值思考

(一)我国古代舞蹈教育的社会价值

我国古代的礼乐舞蹈文化,对于社会易风俗,对于统治阶层教化百姓,对于维护统治的稳固和久安,都有莫大的帮助,极具社会价值。我国古代的统治阶层用礼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去教化百姓,比如,尧帝命夔创作《大咸》来实现对统治部落的维稳,来协调万邦之间的和谐关系。周朝建立了较为完善全面的礼乐制度,能够通过礼仪舞乐传达家国精神,来稳定社会。周朝还奉行乐与政通的乐舞理论,统治阶层认为政治情况和乐舞,具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在打胜仗或者是完成重要事件时会以乐舞形式来庆祝胜利。乐舞也是重要的歌功颂德、稳固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比如通过乐舞《大章》《大韶》来表现尧舜之治的圣德和清明,能够树立良好的统治者形象,建立国家的威严。通过乐舞,还具有良好的团结和凝聚群体的社会价值,通过舞蹈教育,以环舞表达欢乐,以部落歌舞作为群舞表演,能够让参与者凝聚在一起,团结一心,促进群体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我国古代舞蹈教育的艺术价值

我国古代的吴少教育极具艺术价值。首先,从我国古代舞蹈教育的学龄和教学内容来看,舞蹈教育长达数十年,因此我国古代舞蹈教育的基本功具有扎实保障,且能够习得较为全面的艺术技术。其次,我国古代舞蹈教育荟萃了中国古典舞蹈的文化和精髓,汇集民间和官方之大成,既有雅乐,也有民俗乐,集真善美于一体,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国古典舞蹈文化。再者,古代舞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子的艺术人格,对于培养学子拥有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的生活做派、自尊自强、坚韧不拔的人格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还有,通过对舞蹈的学习,能够帮助学子提高技术水平。要想学好舞蹈,需要锻炼学习者的手眼身步法,对学习者掌握音乐韵律、使之体现在动作节奏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需要学习者强化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模仿能力、记忆判断力。加之多变的舞蹈动作与类别多样的音乐融合能够刺激学习者的想象力,促使他们产生联想,更加有益于各项能力的增长。同时,中国古代舞乐囊括音乐与跳舞,不仅悦耳动听,还形象动人,能够有效地表达出舞者的情感状态,舞蹈是特别的说话语言,经由无穷的风格、舞蹈类型感知各种情绪,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艺术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三)我国古代舞蹈教育的美学价值

中国古代舞蹈教育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古代官方的舞蹈教育具有极高的审美趣味,能够对人达到修身养性、美化德操的作用,将舞蹈融于教育推动了美育的发展,呈现了古典舞的美学。古代舞者要想学好舞蹈,不仅需要掌握协调的动作配合,还需要发自内心的将情感融入舞蹈,进而表达、传递出来,这使得他们也能够通过欣赏舞蹈美、感受舞蹈韵、运用舞蹈来陶冶情操,从中发现肢体的美、艺术的美、心灵的美。另外,舞蹈能够美化形体,通过参与舞蹈教育,能够达到形体健美的目的,能够有效地提升学子的气质与形象。

三、复兴我国古代舞蹈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优化完善古代舞蹈教育教学体系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综合类大学还没有开设古代舞蹈的教育教学的选修课,仅仅开设了艺术概论、艺术鉴赏、舞蹈赏析等选修课程,并没有针对我国的古代舞蹈建立教育教学的相关体系。同时,关于古代舞蹈教育的相关概论课、鉴赏课、赏析课通常以网课的形式展开,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吸收古代舞蹈教育内容。学校需要在创新教育理念,优化和完善古代舞蹈教育体系,不断改进教育模式。教育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入,加强调研和掌握学生对古代舞蹈学习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和引导,构建起情感沟通机制。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舞蹈教学的方式方法的优化,注重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编排舞蹈动作,在舞蹈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与思维特征,让学生理解舞蹈,对舞蹈产生浓厚兴趣,注重舞蹈教育教学的循序渐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比如采用分段排练,标点站位,分层递进,游戏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以诗、乐、舞发展古代舞蹈教育理论

除了专门学习舞蹈的舞蹈专业学生能够对舞蹈教育及其理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外,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对古代舞蹈教育的相关理论认知还比较少,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可以针对古代舞蹈教育,结合古代礼乐教育来完善教育理论。古代礼乐包含诗、乐、舞三位一体,呈现了完善的古代礼仪制度,是古代礼乐的官方典范。在丰富和完善古代舞蹈教育理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代礼乐,学习诗、乐、舞。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了解古人习武的科学性,感受古代舞蹈的综合性,一方面通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体会国风,来提升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对民族传统的自信。

(三)构建古代舞蹈教育实践课程

还要加强对古代舞蹈教育实践课程的整体课程方案的构建。首先,教研组要展开调研,针对学生的兴趣来制定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其次,可以将古代舞蹈教育实践课分为古代宫廷舞蹈和古代民间舞蹈。进行古代宫廷舞蹈实践时可以配合诗、乐、舞等古代礼乐制度和流程展开,能够既加深对传统礼乐文化的理解,又促进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在进行古代民间舞蹈的教育课程实践时,能够构建民间舞蹈场所的相关场景,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多样的民间舞蹈氛围,并结合杂技、戏曲等多种表演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再者,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比如利用数字资源和多媒体设备,观看古代舞蹈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或是采用情景教学法,根据某个朝代创设情境,比如盛唐,让学生探究不同场景下古代舞蹈的区别,并进行学习、排练和成果展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作为极具社会属性的一种文化,反应了其所处时代的风貌。我国古代舞蹈教育能够追溯到周朝,至此历代各个时期的官方舞蹈教育都是为统治阶级进行政治服务的,而民间的舞蹈教育逐渐成为发扬舞蹈艺术的重要方式。对我国古代舞蹈教育进行历史回溯,能够在当今多元舞蹈教育模式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现代舞蹈教育的内容,加强对传统舞蹈文化的认知和学习。

猜你喜欢

乐舞礼乐舞蹈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龟兹乐舞
学舞蹈的男孩子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