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区绿地康养型植物造景艺术研究

2023-10-06宋阳杨阳

佛山陶瓷 2023年6期
关键词:造景小品园艺

宋阳,杨阳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西安 710048)

1 前言

持续三年的疫情深刻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深层思考[1],导致人们对城市周边度假区的需求不断上升,同时对居住区疗养景观和疗养区的需求也呈现增长趋势。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居住区绿地景观的健康效益,这有利于提升居住区公共健康水平,积极干预人们疫后心理危机,促进全民健康[2]。

居住区宛如城市有机体的细胞,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 居住区绿地能有效减少颗粒物和其他空气污染物,且绿地比例与居民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并且栽种药理性植物能较好提升人体康养能力[3],通过在居住区开展公共卫生整治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等工作,设计合理的居住区绿地和园林景观,能够给居民提供心理慰藉和幸福感,推动社区的综合发展。

2 园艺疗法与康养型植物的基本内容

2.1 园艺疗法的基本内容

园艺疗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参加园艺栽培,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调节身体和精神状态。植物的色彩、形状、香味、质感,对视觉、嗅觉、触觉,可食用植物对味觉等对人体感受有促进作用,可维持人的正常生物钟,可以缓解各种压力和负面情绪。参加植物的培养和栽种能够对人们内心起到良好的调控作用,简单界定是用园艺来治疗人们的心理创伤,美国卫生医学组织认为“园艺疗法”是疗效的重要途径。其研究结果表明,“园艺疗法”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减缓心跳、提升情绪、减轻痛苦,对于社区居民改善情绪、减轻负面情绪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2 康养型植物概述

康养型植物是指能为人体五感带来正面感受的,可以达到缓解压力、康复人们心理创伤的效果,从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质感四个方面归纳,同时还包括外疗型药用功能植物,如银杏、郁金香、栀子花等。一些植物中含有的植物杀菌素(phytoncide)也被称为芬多精,即植物的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的有机物质[4],如花、叶、茎、根等,在自然条件下释放出来,能对其他有机体产生作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康养的功效。

2.3 植物的疗愈效果分析

在北京“四季青”老年之家,科学研究人员与李树华开展了为期3 个月的园艺治疗,涵盖了血压、脉冲和心理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园艺疗法对改善老年人的高血压症状非常有效。通过参与盆栽组合、插花等园艺活动,观察到血压正常者的比例显著提高。研究中的实际案例表明,在园艺活动之前,血压正常者占参与者的比例为67%,而在活动之后,这一比例上升至81%。这些实例结果揭示了园艺活动不仅有助于调节血压,还促进了个体健康和心理福祉。

3 植物造景设计策略

3.1 居住区植物造景设计原则概述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设计的初衷是带给周边居民良好的视觉享受。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不仅限于植物之间的配搭,更要注重整体的视觉感受,使地被、灌木、乔木、花卉之间相互协调。结合景观设施或景观小品进一步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同时注重造景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满足人们视觉感受的同时重视植物的生长规律和自然规律。结合当地自然特征,因地制宜,通过层叠、透视、构图、色彩搭配的方式,构建便于人们休憩游览、放松身心、富含生活气息的居住区绿地景观。

3.1.1 美学原则

美学是研究人们对美和丑的审美范畴和审美习惯的科学。在植物造景中,应该运用美学原理,包括色彩搭配、种植结构的错落有致以及适当的留白。通过四季开花植物的搭配和常绿与落叶植物的合理搭配,植物在时间的流逝中为观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治愈。

3.1.2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指的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针对城市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对某一事物的实现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遵守特殊植物的生长规则和生存环境,以良好的生长为目标,满足多种条件,是制约植物造景的重要因素。各城市的土壤与环境不同,不同的植物景观能够根据城市的特殊条件,满足不同的居住人员对景观的要求。

3.1.3 植物的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多样性非常重要,对于居住区绿地而言,应适当考虑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合理搭配,形成地被、花卉、灌木、乔木多层次组合的多重景观,保证植物的多样性的同时保证植物群落的存活率,同时居住区绿地植物多样性带来的植物演替过程也会提升整体景观的视觉效果。

3.1.4 生态学原则

生态学(Ecology)是一种物质与周边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重视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人类活动影响,给植物带来的积极和负面效应,通过景观生态学中保护生物学,、资源经济学,、环境伦理学来找出对策,达到人与自然与植物和谐共生。

3.2 设计途径

3.2.1 重视植物色彩的搭配

在进行植物设计时,要遵循色彩搭配的原则,即同类色搭配、多色搭配、单色表现,这三个原则都要求在植物设计中都是所谓的同类配色,可以给人带来错觉,即空间与时间相同。多色的搭配可以把草木的茂盛和多样性呈现在空间上,呈现出颜色的斑斓的气氛;而单色的表现则相对理性,在景观植物的视觉效果上可以表现出秩序感,让视觉效果别具一格。

3.2.2 重视整体空间布局

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要考虑到居民的多种需求,例如在运动空间周围可采用植物围合灌木和大乔木的组合,保证场地周围有阴凉空间;考虑到居民通行便利,有高差的观赏休息空间应设计无障碍通道;考虑到居住区内的观赏需求,居住区绿地园路植物设计应富有变化,高低错落。除了层叠式的乔灌地被外,还应该设计康养类植物群落、观花观果植物群落等,实现步移景异、移步异景的效果。

3.2.3 重视观花和观叶植物的搭配

设计师应当注重植物类型的合理配置,观花观叶植物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变化,色彩也会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意境。观花植物一般都有开花期,花开、花落的时间十分短暂,如合理搭配也能达到居住区绿地三季开花的至美景观。草本植物不应大量种植,因其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实至枯萎死亡,其寿命只有1 至2 年左右,但少量种植能带来不同的色彩。将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搭配起来进行栽种能够有效延长观赏期,合理搭配观花观叶植物可以有效地提高观赏期,每个植物都有其生长周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茂盛、凋谢。设计师尤其要注意植物的造景搭配,在不同的季节中展现出富有动感的景观效果,从而使景观更具观赏性。

3.2.4 重视植物的功能性

随着城市景观的更新和经济的发展,居住区绿地景观的品质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针对当前的城市绿化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规定人均绿化面积应当达到八平方米每人,以此才能满足人们对于园林的建设需求[5]。因此重视植物的功能性,因地制宜地选取遮阴较好的乔木,重视艺术与功能性的高度融合,才能创造出优质的居住区绿地景观。

4 陶艺小品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4.1 陶艺小品在景观中的作用

陶艺在景观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作为环境装饰物,二是作为建筑材料,三是与植物配置相结合。陶艺景观小品也是一种环境小品,通常会放置在室外的园林景观中,与环境相融合。它虽然不是景观的主要组成元素,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起着点缀环境的作用,起到丰富景观元素、增强景观效果、提高景观质量等作用。

4.2 陶艺小品在景观中的应用

陶艺小品是陶艺艺术与现代景观建筑结合的产物,是装饰美化环境的艺术品,陶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艺术价值。随着陶艺作品在景观中应用的增加,其装饰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陶艺小品的色彩与景观植物的结合是陶艺小品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色彩对人的视觉和心理有很大影响,而且陶艺作品不仅仅是对艺术审美的表现,更是一种精神寄托、生活品位、情感宣泄、文化传播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4.3 陶艺小品在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方法

在园林景观中,陶艺小品的设计方法要重视以下几点:

4.3.1 主题和风格选择

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主题和风格,选择适合的陶艺小品设计。可以根据园林的特点和文化背景,选择传统、现代或抽象等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使其与整体景观相协调。

4.3.2 尺寸和比例考虑

陶艺小品的尺寸和比例应与周围的植物和景观元素相协调。小型陶艺作品可以用于点缀植物之间的空隙,而大型作品则可用作景观的焦点,突出其独特性。

4.3.3 色彩和材质搭配

陶艺小品的色彩选择应与植物和周围环境相呼应。可以选择与植物花朵或叶片颜色相近或形成对比的陶艺作品,以创造出视觉上的丰富感。此外,考虑选择耐候性良好的陶瓷材料,以确保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长期使用。

4.3.4 布局和摆放方式

将陶艺小品巧妙地布置在植物中间或周边,营造出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可以根据景观的结构和形式,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摆放方式,使陶艺小品与植物、水景等元素相互呼应,创造出整体统一的景观效果。

5 居住区康养型植物造景设计策略

为了提升住区绿地景观效益和景观质量,首先要保证保证人均绿地面积;其次注重植物搭配,因地制宜地增加植物种类,增加高质量植物组团,在居民集聚的活动区绿地选择“乔木+灌木+地被+花卉”高低错落的群落形式,通过增加植物层次形成立体效果。四季开花、芳香类、观果观叶的植物,这些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其能慰藉心灵,且多种颜色植物的搭配更能使居民身心愉悦。合理配置具有典型保健作用的植物,不仅能使居住者心情愉悦、压力舒缓,更能提供更多的微量养生成分,增添除菌功效。如银杏、枫香、樟树抑菌效果显著,且随植物叶片量及碎度的增加,抑菌效果增强[6]。发挥植物景观健康效益来创造健康社区空间,整体提升社区环境品质,是当前居住区景观建设的首要任务。

6 结论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居民对环境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日益重视,由于社会的孤独感、内心挫折感、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等因素,人们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日常更易到达和停留时间较长的公共空间,良好的建设和管理让居民增加参与感,通过植物疗愈心灵、防治疾病、舒适身心,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文仅对居住区绿地风景园林植物造景和康养型植物的疗愈效果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尚未涉及多样本的调研分析,未来城市还可能出现其他更多的公共健康问题,如何实现居住区绿地的健康效益,维护城市“细胞单元”健康服务,需要相关行业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猜你喜欢

造景小品园艺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小品)《加班饭》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小品)《一年又一年》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