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
2023-10-06赵洁
文/赵洁
舆论监督是监督的重要形式,是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也是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改进工作、获得支持的重要手段。与其他监督方式相比,舆论监督有其独特优势,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善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党在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的同时,也在新闻媒体上不断披露、批评一些地方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主观决策、盲目决策,甚至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将局部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党媒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首设舆论监督奖,表明对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视。
当下,面对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主流媒体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排头兵,要主动作为、善于作为,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增强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意识,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要应对新挑战
随着大数据、5G、移动端等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短视频、直播互动等新媒介方式成为受众接受信息、交流观点的新路径,全媒体时代也随之到来。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来源不再只有新闻记者一方,受众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对突发舆情实时直播,对突发事件借助互联网发声并展开讨论。继而,各媒体平台纷纷介入追踪、发酵,使事件登上热搜榜,形成强烈的辐射效应,影响到政府、社会等多个层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的舆论监督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一是时效性。舆情当日即发酵,传统的最快“次日见报”的传播速度,显然已无法及时回应当日舆情。而受众则期待主流媒体第一时间的及时回应,一些受众在发生舆情后会在网上迅速给主流媒体账号留言,期待回应。
二是准确性。舆情发生后,各方观点看法在网上碰撞,但受制于诸多因素,不乏“管中窥豹”。主流媒体能否及时迅速派出报道队伍,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准确可信地报道,不仅有助于回应舆情,也有助于有关方面全面了解舆情事件,更好地与群众沟通,剖析不足,改进工作,获得舆论支持。
三是传播效果。舆情事件登上热搜,互联网上多个平台追踪发酵,其受众量是以千万甚至亿来计算的。主流媒体必须保证自己在各个互联网平台上有足够的影响力,有足够的受众量,方能化解负面舆情以正视听,真正起到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面对这些挑战,主流媒体更要突出“第一属性”的政治性,切实做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主流媒体作为舆论监督主体,只有站在全党的立场上、站在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让舆论监督起到监督权力运行、反映群众关心关切的现实问题的作用,而不能抛开政治谈监督、撇开人民搞监督。
一是要把准“定盘星”。新闻事业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媒体,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
在传播格局、舆论生态深刻改变的背景下,主流媒体要切实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确保舆论监督工作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提高舆论监督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主流媒体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保障舆论监督工作始终体现党的意志、维护党的权威、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党的声音,爱党、护党、为党。
二是要守牢“主阵地”。新闻舆论工作是意识形态阵地的最前沿,主流媒体作为新闻工作的主力军,在新闻舆论监督中更要守牢“主阵地”,不能避战畏战,要主动迎战。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全媒体时代,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改变了,但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不能变。在舆论监督工作中,面对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难点、敏感问题时,主流媒体要增强阵地意识,担负起正确引导舆论、抵制干扰乱流、平息负面影响的职责。
三是要擦亮“探照灯”。在群众心中,主流媒体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作为时代的瞭望者,要发挥好“探照灯”作用,把握住时代脉搏和民心走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公信力是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的基本要求,是新闻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人民群众信赖的内在力量。我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体现党的意志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主流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就是宣传人民的主张,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
在传播格局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方式多元化、可视化的今天,更需要主流媒体找准切入点,把握住时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易于接受的方法手段,善于借助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发现、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就在身边。
二、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要把握新机会
新兴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有着传播迅速、方式多元等优势,但真实性和合规性方面都还有一定差距;主流媒体主流权威、公信力强,但反应速度、互动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新媒体传播生态的出现和形成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全方位冲击,舆论监督层面也包含在其中。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挑战出现的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实践证明,传统媒体唯有主动拥抱新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才能在全媒体时代高质量地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在此背景之下,主流媒体“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开始向全媒体转型。
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行了统筹谋划,有力推动。近年来,在“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指引下,主流媒体积极响应中央顶层设计要求,把握新机会,纷纷投身于媒体融合改革浪潮中。传统主流媒体由报纸广播电视的形态向“报、刊、网、端、微”等全媒体传播形态的迅速演进,形成了多种传播平台和多种媒体形态并立并存、“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媒体矩阵。传播格局的变化,使舆论形态也发生重大变化,舆论监督的力量和作用更加凸显。
在这一舆论形态下,主流媒体主动适应受众特点、受众需要,及时创新传播载体、传播手段,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直播平台、微视频等各种新闻生产和表现方式,实现多渠道宣传、全方位覆盖。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让广大群众通过舆论监督感受公平正义,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如何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推动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应当突出建设性“第一导向”,切实做到舆论监督与凝聚人心相统一。
一是重“疏导”不搞“误导”。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舆论监督的初衷不是挑起更多矛盾对立,而是要站在建设性立场上,“不让问题遮望眼”,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引导受众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激发社会大众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不能以主观片面、以偏概全的报道扰乱公众情绪,触发舆情“引爆点”。
全媒体时代,舆情传播速度快,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稳定器、整流器的作用,及时甄别,不仅要做到不为追逐“热点”盲目跟风,而且要积极主动作为,牢牢把握“真实性”这个核心,既要有“批判精神”,更要有建设心态,主动自觉发出理性声音,及时解疑释惑,引导心理预期,疏导公众情绪,实现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的有机结合。
二是强调“监督”亦是“引导”。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都应该给人以力量,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希望。
全媒体时代,网友的各种观点情绪在互联网上激烈碰撞,有赞同也会有批评建议。主流媒体既要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动摇,抓好内容和形式创新,集中反映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客观展示发展进步的全貌,进一步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也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讲究方式方法,把握好时、度、效,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将落脚点放在推动和促进解决问题和矛盾、改进工作和自我完善上。
三是抓“热点”不蹭“热度”。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媒体监督重在聚焦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着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做到“鼓劲帮忙而不添乱”,不能为了获取更多流量、增加用户量而故意炒作、渲染情绪、博取眼球。
在舆论监督报道中,主流媒体要有“雷区意识”“红线意识”,自觉肩负起社会哨兵的职责使命,不跟风恶意炒作,真正把“眼睛”聚焦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上,做好党和政府的瞭望者,凝聚起同心同向的正能量。
四是找“法子”不找“岔子”。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加之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社会治理任务重、矛盾多、战线长。像常态化疫情防控、环境治理、居民养老等问题,是各国都要面对的世界性难题,我国在稳增长的同时要统筹兼顾解决这些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背景下,舆论监督要在找准民生热点难点中,主动提建议、想办法,而不是冷嘲热讽去添堵。要理性看待政府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真正找准问题、切中要害,引导舆论、凝聚力量,促进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真正形成“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推进整改、提升治理”的工作闭环。
三、全媒体时代要做到依法监督与自我监督相统一
法治是推动舆论监督工作健康发展的“金钥匙”。主流媒体既要运用法治的力量保障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又要在党纪国法的框架下开展监督,还要“律人先律己”,加强自我约束,共同守望社会公平正义。
一是“金盾护航”强锐气。在新闻实践中,一些新闻工作者存在对舆论监督报道的畏难情绪,担心难以把握好舆论监督报道的尺度和方向,对舆论监督报道涉及的法治工作不了解、不熟悉。而在舆论阵地争夺中,议题设置合法性等“法律要素”越来越处于核心位置,这就需要主流媒体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法治素养,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新闻记者的政治素质、法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可以对新闻工作者“无恶意轻微失实失误”实行减责免责,鼓励大胆监督。
新闻工作者拥有采访权、报道权和批评权,这是保障舆论监督具有实效性的前提。近年来,一些干预、抵制舆论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地方“防火防盗防记者”的逃避心理仍然突出,对问题“捂盖子”“打太极”“踢皮球”。主流媒体要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与各级党政机关加强合作,为舆论监督创造条件,完善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各级媒体要把牢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充分发挥“百姓家门口的纪委监委”作用,秉持大义、不失小节,声成金石、字夹风雷,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注重监督成果运用,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
二是“打铁强身”增底气。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强有力的他律和自律,很容易造成公信力流失。舆论监督绝不能异化为牟利工具,如果面对突发舆情和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件“有偿不闻”,甚至通过爆料、炒作敏感问题进行勒索敲诈,这不仅是走向了舆论监督的对立面,也涉嫌触犯党纪国法。
打铁还需自身硬。主流媒体要在新闻战线树立良好的风气,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纪检机构的监督职能。纪检机构开展监督的重点首先是政治监督,特别是对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的监督,这也是对舆论监督的再监督,要建立适应媒体健康发展的激励、惩处和约束机制。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好学习教育,让媒体工作者知其可为而规范其行,知其不可为而坚决不为。在加强舆论监督方面,要落实好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要求,提升媒体人的舆论引导能力和舆情把控能力,纪检机构要做好推动者和把关者。
很多主流媒体在各地设有地方记者站,有的还设有海外记者站,这些记者站虽然远离本部,但往往却处在舆情的最前线,媒体纪检机构要做好对记者站的政治监督工作。媒体的自办新媒体平台和账号,比如报社的网站、“两微一端”等,因其时效性要求更强,人员结构、采编流程与传统报纸有较大不同,审核流程相对简化快捷,对于自办新媒体平台也要不断完善其舆论监督的再监督机制,不能“灯下黑”。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媒体的形式形态也将日新月异,舆论监督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也将直面新的机遇;主流媒体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敢于做好、善于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与党和人民共呼吸,服务于各项工作大局,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担负起舆论监督的责任,扮演好舆论监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