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中国戏剧在线传播的创新路径

2023-10-06田青

传媒 2023年7期
关键词:版权保护戏剧受众

文/田青

智媒体是一个依托于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自强化生态系统,能够实现信息与受众需求精准匹配的媒体形态,“智”主要体现在智慧、智力和智能三方面。目前,在大数据、人机协同、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加持下,智媒体与传统戏剧文化的深层融合成为可能,并为中国戏剧的在线传播创造了更多机遇。智媒体时代,影像的直观性、沉浸感、动态化,是以往任何时代信息传播都无法比拟的,且更加契合新一代年轻受众的审美诉求,能够有效拉近戏剧文化与大众的距离,进而有效推动其健康传播与传承。近年来,抖音、快手、B站、腾讯、优酷、芒果TV等平台正在成为戏剧在线传播的主阵地,且传播形式日益多元,包括短视频、网络综艺、直播等,极大地拓展了戏剧传播范围和发展空间。不同于其他文化节目的线上传播,戏剧线上传播是具有较强交互性、多样性、定向性的活态化传播,其根本指向是传统戏剧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但由于中国戏剧在线传播尚处于发展初期,还面临着系统化不强、版权意识淡薄、运营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需要在全面审视现状、明确问题所在的基础上,结合智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进一步探寻中国戏剧线上传播的新路径。

一、智媒时代中国戏剧在线传播的现实逻辑

智媒体时代,中国戏剧在线传播有着明确的现实逻辑。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传播领域的下沉应用,进一步增强了传播的实效性、技术性、时代性,这其中既有技术赋能下的必然因素,也有文化传播创新发展的应然规律。

一方面,中国戏剧在线传播有利于打造中国戏剧文化资源库,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存储相关文化资源,并通过共享平台进行挖掘利用,为后续线上传播的广泛开展夯实基础。具体如依托资源库进行图像化、整合化展演,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进而打破以往线下间断化传播的束缚。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增强中国戏剧传播的扩布性。即通过对中国戏剧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后,将其投入线上平台或社区,鼓励社会成员进行创新开发与传播,这就形成了线上异地展演的广泛布局,有利于中国戏剧的迅速扩散,最终形成介于在地性与非在地性的扩布状态。例如,快手上戏曲门类的短视频创作,就属于扩布性传播的典型。据《2020快手非遗生态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快手平台戏曲艺术门类短视频创作数量高达1亿多条,累计播放量更是突破6000亿次。另外,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播覆盖率也高达93.6%,非遗戏剧类型也广泛涉及秦腔、黄梅戏、乱弹、豫剧、越剧、川剧等。

整体看,智媒体时代中国戏剧在线传播的资源数字化、传播便捷性和场景多元化为中国戏剧文化的活态传播提供了根本支撑,能够更好地挖掘、呈现中国戏剧的文化内涵、时代精神,更加快速、深入地引发受众共鸣与共情,进而在受众全面参与中促进中国戏剧商业化运营的长效生成,最终形成良性闭环,驱动其可持续发展。

二、智媒时代中国戏剧在线传播的现实困境

在明确智媒体时代中国戏剧在线传播逻辑诉求的基础上,还需要全面把握其现实困境,这是寻求转向的重要前提。

1.碎片化的艺术销蚀。中国戏剧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承载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碎片化传播很容易销蚀戏剧艺术。一方面,短视频创作中,受众过于关注视觉层面的炫酷、新鲜,而忽略对戏剧本身的欣赏,造成戏剧知识、艺术文化让位于流量的错位,不利于中国戏剧的发展。另一方面,非专业创作者对经典戏剧的拼接、重构甚至恶搞,会消解戏剧艺术的生命力、专业性,使戏剧艺术成为商业工具,极大地制约了戏剧在线传播的健康发展。

2.版权保护意识淡薄。智媒体时代,中国戏剧在线传播的方式日益多元,但相比于传统线下传播相对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短视频、直播等在线传播则普遍存在版权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侵权、盗用等问题严重破坏了中国戏剧在线传播的健康生态。2020年,B站知名up主“巫师财经”因抄袭问题被网友指责,但平台却并未对其做出处罚。长此以往,容易使二次创作和内容搬运中的版权侵害愈发严重。显然,当前在保护规则制定、内容审核、技术监管等方面还有许多漏洞,再加上国内戏剧行业版权稀缺的问题,使中国戏剧在线传播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3.商业化运作不成熟。当前,中国戏剧在线传播尚处于探索阶段,商业化运作机制也没有得到有效建构,后续发展后劲不足。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影视剧选择进行线上播放,或进行相关直播。北京剧院新戏《许云峰》在“东方大剧院”平台上线,用户只需支付9.9元即可观看,但一周时间售票仅9200余张,观看人次约7万,根本无法真正盈利。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戏剧观看群体本身属于小众,并以中老年居多,他们还未形成付费习惯,再加上许多免费资源的冲击,使该群体在线付费观看的意愿较弱;另一方面,直播间接加大了设备、人员、宣传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制作成本,更容易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三、智媒体时代中国戏剧在线传播的创新路径

智媒体时代,面对中国戏剧在线传播的新趋势、新契机和新挑战,相关主体必须及时转变思维,加强创新实践,从内容生产、版权优化和市场运营三方面入手,积极寻求中国戏剧在线传播的创新路径。

1.内容生产:打造PGC优质内容,深化沉浸式体验。

无论是2020年BBC推出的戏剧短剧《Staged》,还是2021年爱奇艺推出的戏剧综艺《戏剧新生活》,都证实了PGC内容生产在戏剧传播中的巨大优势。《戏剧新生活》是国内首档戏剧真人秀,在节目定位、环节设置、内容制作、后期宣发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准,是豆瓣评分9.3分的优质作品。节目以全景式呈现,对戏剧创作进行全程记录,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戏剧创作本位高度契合。在纪录的同时,还融入了许多具有娱乐性、艺术性的符号元素,如每期结尾对戏剧舞台的完整呈现,旨在推动戏剧大众化传播,避免陷入娱乐化演技比拼,实现了整个节目的升华。由此可见,在中国戏剧线上传播的未来实践中,要重点打造PGC优质内容,用“纪实+娱乐”的方式消除受众距离感,促进中国戏剧的线上“出圈”。同时,中国戏剧创作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具有较强在场感、沉浸感的作品,提高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一方面,要借助XR、全息声、VR直播、定位服务、超高清传输服务等技术,增进戏剧现实与虚拟的交融,为受众提供戏剧线上直播深度沉浸体验。另一方面,要基于受众兴趣打造社区化沉浸场域,通过重叠共识来构建全新认知体系。即通过戏剧沉浸直播增强戏剧在线传播扩布性,消除传统的“小众”认知,打造基于感官、社交的共同话语空间,让戏剧成为更普遍的艺术形态。

2.版权优化:强化版权保护意识,加强智能版权开发。版权保护机制的构建,离不开自律和他律的双向支撑,具体包括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平台规制、技术研发等。一方面,我国要加强法律建设,明确戏剧网络版权使用界限,而平台则要完善规制明细,加大戏剧版权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外在约束形成他律机制。还要完善戏剧版权登记机制,鼓励专业机构加强原创生产,尽快充实戏剧版权库,这是版权保护的根本前提。另一方面,要加强DRM技术、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领域的应用,深化中国戏剧智能版权开发。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中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不仅能够增强在线版权交易与维权透明性、便捷性,而且降低维权难度和成本,充分调动维权者积极性。通过对版权信息真实性、精准性的验证,可以有效消除中国戏剧在线传播的痛点,帮助优质IP推广,激活中国戏剧生产活力,进而增进中国戏剧文化与消费市场的贴合,有助于释放更多经济效能。

3.市场运营:增进双线联动,打造闭合系统。2020年,疫情防控阶段,中国演艺行业整体转向线上,通过“云演绎”实现新盈利,网络空间开始成为戏剧资源聚合的前沿阵地,戏剧在线传播对戏剧创作、戏剧欣赏、戏剧消费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促进了中国戏剧在线传播在运营改革上的转向,如线下业态数字化升级、云演艺业态等。随着疫情形势变化,戏剧线下演出的正常化发展,增进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打造市场闭合系统,就成为智媒体时代中国戏剧在线传播市场运营的新方向。因此,要积极构建“互联网+演艺”平台,鼓励演艺机构开展线上活动,推动双线交织融合,逐步提高线上演出市场影响力。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扶持文艺院团、经营机构、经纪机构等加强数字化改革,促进戏曲、民乐、曲艺等的在线发展,同时鼓励相关创作主体积极开展直播展演,让更多受众领略中国戏剧的魅力。此外,积极探索戏剧在线售票、会员制等商业模式,培育符合在线展演、传播、消费的优秀产品,逐步完善中国戏剧在线演艺传播的商业链条。

四、结语

智媒体时代,中国戏剧在线传播应以智能媒体平台为依托,以智能技术为手段,积极开展中国戏剧文化的深度挖掘、创新生产、个性呈现、精准传播、智能服务等,切实解决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在中国戏剧在线传播过程中,要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戏剧创作、传播与保护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时代传承,这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推动文化强国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版权保护戏剧受众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戏剧类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版权保护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