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总台元宵晚会:传统意蕴的当代表达
2023-10-06鲁子奇
文/鲁子奇
2023年2月5日正月十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2023年元宵晚会。截至2月6日8时,跨媒体直播总触达人次3.32亿次,新媒体端直播播放量1.76亿次,电视端直播观众触达人次1.56亿次。
一、元宵晚会面临的挑战
多年以来,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推出视听大餐,已经成为各家广电机构的一项惯例。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而言,有春节、元宵、中秋三场晚会,还有清明节、重阳节特别节目等。其中,元宵晚会在时间节点和文化意蕴上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需要融通传统文化和当代情感,这给晚会的编排和创作提出了巨大挑战,这种挑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从春节到元宵,审美基调发生微妙改变。春晚作为全年最重要、也是最早的一台传统节庆晚会,浓墨重彩、先声夺人,给仅仅半个月之后就要登场的元宵晚会带来了极大压力。同时,春节和元宵节都以欢乐、喜庆为主调,类似的风格如何再度吸引观众,这是非常大的考验。但仔细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二者时间相近、基调相似,但有微妙的差别。春节重在辞旧迎新、纳福迎祥,审美上偏向热烈、隆重;元宵则为乘月赏灯、细品汤圆,审美上更加曼妙、甜美。
2.从初一到十五,观众情绪正在逐渐推移。从大众文化心理而言,欢庆节日的热情已经在除夕夜得到充分释放,从初一到十五,是由热情逐渐归于平淡的过程。加之假期结束、工作日开始,多数观众在正月十五之前已经逐渐从节庆氛围中脱离出来。如果只是复制春晚的风格,或者制作“微缩版”春晚,难以再度产生吸引力,必须把握观众情绪变化、另辟蹊径,寻找巧妙的方式组织节目。
3.古典元素如何避免堆砌、流畅自然。元宵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古往今来上元灯会的盛况、诗词歌赋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字句,早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古典文化成为元宵节必然要借重的元素。近些年中国不少广电机构也大力深耕这一领域,在古代歌舞、古代服化道上各擅胜场、登峰造极。在此环境下,如何避免场景拼贴、元素堆砌,让古典与现代圆融一体、流畅转换,显得尤为重要。
4.传统民俗如何生动活泼、可亲可爱。如果节日是饺子皮,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就是饺子馅。吃汤圆、赏花灯,已经成为元宵节的经典意象,因此也多次被各地元宵晚会当作视觉符号。但考虑到当前城市化和现代化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多数人和传统民俗已经产生了距离感,甚至将民俗活动仅仅理解为冷冰冰的非遗项目。如何推陈出新、将民俗活动再度融入当代人的情感和生活,也是晚会创作者的一大挑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年的元宵晚会,敏锐把握时间节点的特殊性,用当代话语体系表达传统节日意蕴,将中华文化气韵、千年历史脉络,融入当下生活体验,实现情感共鸣,巧妙地解决了上述四个问题。元宵节当晚,最高收视超6.3%,贡献全网146个热搜话题,相关阅读量累计超7.5亿。
二、精准把握节日特点,营造甜美柔和、摇曳多姿的审美意趣
从春节到元宵,喜庆祥和基调未变,美学趣味却为之一转。前者犹如苏轼的“大江东去”,需要“关西大汉,执铁板”放声高歌,后者则如柳永的“杨柳岸”,适宜“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婉转轻唱。今年的总台元宵晚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差异,在春晚之后另辟蹊径,用摇曳多姿的节目样态,塑造出独属于元宵的甜美柔和。
1.轻歌曼舞吟唱普通人对甜美“小日子”的期待。吃过春晚的“文化盛宴”,观众一方面情绪上渐渐疲劳,但同时胃口也被吊高了,犹如大快朵颐之后意犹未尽,而今年的元宵晚会正是一道精致的餐后小甜点。晚会拉开大幕,穿着毛茸茸兔子装的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唱起《卖汤圆》。听着熟悉的旋律,大人小孩都要流口水。在锣鼓喧天的节日里,清新的童声不但是给观众“洗耳朵”、铺垫后面的精彩节目,同时也非常符合这首经典歌曲最初的情致,带来返璞归真的甜美感受。
一碗汤圆“小甜点”的后面是小惊喜,苏州评弹《大九连环》和河北竹板书《拆西厢》,合璧而成《新花好月圆夜》,在竹板、三弦、扬琴、琵琶等乐器的伴奏中,唱腔一南一北、一软一脆,水乳交融。歌词“桃花艳来杏花开,喜鹊双双把门开”,“一江呀春水,流呀流月光,一碗汤圆,春风么先品尝”,婉转甜美。有网友评论,演唱者陆锦花、岳云鹏,恰是一“花”一“岳”,而联想到岳云鹏憨态可掬的样子,竟然真是“花好岳圆”。
2.摇曳多姿、妙趣横生,展示传统艺术的包容性。以古装、古曲入歌舞,已经是最近几年节日晚会的常见做法,今年的元宵晚会则抓住传统艺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突破了文化交融的边界。歌舞《声声慢》中,舞台设置了小亭、荷塘、花圃三组小场景,仿佛历史的横截面,演员宽袍大袖、清丽典雅。京剧、粤剧、评弹,不同表演形式变幻穿插、相映成趣,恰似婀娜多姿的舞蹈。
其中最惊艳的,要数CGTN主持人Mike Fox身着古风衣帽,用英语吟唱“Raindrops fall from eaves,smoke gently weaves,may I know where you have gone,my dear”。不少观众评论,乍一听以为是哪种中国方言,仿佛小溪汇入河流、圆融自然,仔细一品才发现是英文。不但给烟雨朦胧的歌曲添了一丝幽默新奇,更让人领悟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多变性和包容性。
三、传统节目创新编排,烘托千古同此情、万里共团圆的浓郁氛围
翻看千年历史,有关元宵节的艺术作品汗牛充栋,丝毫不逊色于除夕。这些浩如烟海的文化资源,一方面为晚会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另一方面也要求创作者抓住一条线索,用当代人的视角去重新组织、二度创作,体现当代人对元宵节的理解。今年的元宵晚会,用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串联经典歌舞段落,让观众在目不暇接中走进历史、看遍九州。
1.年轻人唱“老戏”,重现上元灯会。元宵节要看元宵戏,多少古代传说故事、喜事奇遇,就发生在璀璨梦幻的上元灯火之中。戏曲《看花灯》里,京剧、黄梅戏、贵州花灯戏和湖剧轮番登场,与往年戏曲节目不同的是,今年的主演以青年为主,其中湖剧主演均为“00后”新生代演员,不但让老戏迷眼前一亮,而且体现了各个剧种蓬勃的朝气与生机。
在内容的选择上,几个唱段中有夫妇携手、有姐妹相随、还有故知重逢,通过他们的眼睛,当代观众看到了古代上元灯会的盛况:彩灯“花鸟鱼虫色色新,十二生肖巧得很”;比灯更有趣的,还有看灯人:“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在一片灯海中最终落脚在“种福得福”的朴素价值,和对团圆幸福的热切盼望。
2.九州天外同台,科技版“千里共婵娟”。戏曲串联历史,民歌联动九州。民俗歌曲串烧《欢歌闹元宵》,歌手涵盖老中青,唱法也多种多样。透过风格不同的歌声,观众看到了《彩云追月》里广东的白沙滩、《放马山歌》里云南的绿草地,《采茶灯》中福建的片片茶园,《龙船调》中的湖北清清河水,这些歌曲或悠扬、或热辣、或豪放、或俏皮,山海同声、千里共情,唱的都是相思、都是期待,显示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今年元宵晚会在九州同庆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创新,将远在天外的中国空间站也拉入舞台,正在太空“出差”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三人,手举红灯笼,同唱祝福歌。这三位距离月亮最近的特殊“歌手”,演绎出科技美学下的“千里共婵娟”。
四、巧妙契合现代生活,引发怀旧思乡、依恋亲人的情感共鸣
在农业文化的日历中,元宵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人口流动规模空前,元宵节又变成了一个离别的日子。在当前社会生活中,许多人在正月初七前就已经离乡返岗、准备投入工作,最晚到正月十五,最后一批年轻人也已经返回工作生活的城市。今年的元宵晚会,将这一“新民俗”融入创作思路,让传统节日的团圆内涵更加丰富、更打动人心。
1.万家灯火触动浓浓乡情,童年回忆与故土风物重叠共振。在晚会现场,花灯作为最重要的视觉符号串联始终,一开场就有21盏非遗灯彩缓缓升空;在节目表演过程中,穿插了圆桌区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灯彩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灯彩制作技巧;通过主持人的一一介绍,北京灯彩、秦淮灯彩、仙居花灯、硖石灯彩、潮州花灯、佛山彩灯和湟源排灯,各自展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造型和色彩,点亮了每个人童年回忆中的那一盏小花灯。
不仅如此,晚会还穿插了黑龙江冰灯、上海豫园灯会、南京秦淮河灯会、自贡灯会、湾区灯会(深圳)、潮州灯会(广东)、西安大唐芙蓉园灯会/城墙灯会、河南清明上河园灯会、武汉灯会等九地灯会的场景,用熟悉的河流、城墙、古建,触发观众对故乡的思念。在过去与现在、老家与新居的张力之中,为元宵灯火赋予了时代质感。
2.精细描画当代生活图景,讲述耳目一新的团圆故事。团圆可以是共聚一堂,也可以是依依惜别。在短视频平台,正月十五前后充满了父母给子女带上大包小裹、不舍送别的画面,这正是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实景。歌曲《家乡人》就在唱这样一个离别瞬间:“离家时妈妈微笑对我说,做个善良的人守住那份真”,虽然父母的身影越来越远,但是“时光带不走家乡人的情真,岁月抹不去那古老的年轮,微笑时刻在你眼角的皱纹,写满厚道朴实坦率和诚恳。”
在今年总台春晚中演唱《是妈妈是女儿》的两位歌手,在元宵晚会上合唱《熠熠的光》,唱的仍然是母女亲情,但表达的意思却是,虽然父母有牵挂、有担心、有不舍,但仍然希望孩子勇往直前。正如歌词里所唱的:“我要做你熠熠的光,为你闪亮,让你看到希望在身旁,燃烧得滚烫”。这种精神上的鼓励和陪伴,是更具超越意义的团圆。
五、全新解读时间节点,炼化点燃希望、豪情万丈的思想内涵
元宵节虽然是正月过半的日子,但在传统意识里,仍然是除夕的余波,而非新一轮劳作播种的开始。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新旧轮替的速度早已加快。希望、激情,是今年元宵晚会的主题,通过精心编排和创作,元宵节从年节的尾巴,变成了春耕的前奏。不但避免了情绪和美学上过于甜腻纤弱,而且将传统节日的意义进行了升华。
1.化春灯为春阳,预告雪融冰消。今年元宵节的前一天,恰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昭示了一年新气象的开始。晚会抓住这一特殊的时间元素,用象征化的方式展现冰雪消融、春光乍现。杂技《弈》,并未单纯展示技艺,而是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将传统蹬鼓中的道具鼓,转化为中国象棋棋子,以舞台为棋盘、以山河为背景,颇具气吞万里的声势。跳马出车的对弈双方,隐喻寒冬和暖春,冷热空气你争我抢、进退拉锯,最终卒抢先一步,透露出春的消息、融化千里冰封。
更具阳刚之气的是《百凤朝阳》,以复州鼓乐的经典曲目《百鸟朝凤》为创作基底,结合电音升级而成。复州鼓乐,是流传于辽南瓦房店市西北部、以吹打为主的民间乐种,迄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其中的大唢呐在演奏中独领风骚,和笙一同模仿百鸟鸣叫,寓意春日喷薄、引来万物勃发。
2.以土地为象征,唱出奋斗热情。在晚会中,有《逐梦》《我心万里晴》等展望明天、勾画愿景的歌曲,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主持人用一台拖拉机串场的《丰收进行曲》。今年是少见的“双春年”,老话说“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在这首歌的表演中,传统的建鼓、大鼓、排鼓,气势磅礴、撼山震岳。“看吧,大麦高粱玉米黄豆,听吧,鞭炮齐鸣锣鼓合奏,我们把天空种满星斗,我们把荒漠变成绿洲。”盼春风化雨、盼田野披绿,抢抓时机、一跃而起,这是千百年农耕文明在我们民族性格里刻下的深深印记。
六、结语
因为时间点特殊,每一年的元宵晚会创作都面临诸多挑战。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元宵晚会,将传统节日的文化意涵进行了创新性的重新挖掘,在把握节日特殊性的前提下,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感受为骨,以历史文化资源为肉,创新编排、另辟蹊径,不但奉献了一串甜美欢快、多姿多彩的节目,而且为元宵节赋予了新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