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成果登记情况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2023-10-05郭李怡
郭李怡,吴 延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22)
0 引言
2020 年《广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广西到2035 年要实现“基本建成创新型广西,初步建成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远景目标。近年来,广西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其中2020 至2022 年度分别完成科技成果登记6 171 项、7 014 项和6 715 项。2020 和2021 年广西科技成果登记总数排名全国第二,2022 年度排名全国第三。广西科技成果登记数据库为建设“创新型广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成果信息支撑,同时也为广西政府管理部门在统筹配置科技资金、科研平台、人才计划等创新资源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文章通过对近三年广西科技成果登记数据库的整理、分析,研究科技成果登记内容和类型等数据源,提出当前广西科技成果登记还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环节,以期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的质量。
1 科技成果登记总体情况
1.1 数据来源科学可靠
文章的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系统。运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广西近三年(2020-2022 年)来完成登记的科技成果,从总量、类型、完成单位、应用转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广西科技成果的现状。
1.2 科技成果总量基本保持稳定
每年所完成科技成果登记得总量数基本稳定,其中应用技术类登记成果占成果总数的91.4%,处于主导地位;基础研究类登记成果占总数的8.5%,软科学登记成果甚少,只占到总数的0.1%(见表1)。
表1 2020-2022 年广西科技成果登记类别(单位:项)
1.3 科技成果评价以知识产权为主
科技成果登记的评价以知识产权授权为主,且数量逐年增加,占登记成果总数的87.3%。其中发明专利合计4506 项占知识产权总数的25.8%(见表2)。表明广西知识产权类别的成果登记项目数占较大,但是质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成果登记数量并不多,大多数知识产权成果登记还是实用新型专利成果登记为主。
表2 2020-2022 年广西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情况(单位:项)
1.4 企业登记的成果占比较多
企业是广西登记科技成果主体,2020-2022 年广西登记的科技成果以企业科技成果为主,占45.8%,医疗机构及其他占比20.5%,独立科研院所占比19.9%,大专院校占比13.8%(见表3)。这说明广西企业已逐渐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表3 2020-2022 年广西科技成果登记主体类别(单位:项)
1.5 自选项目成为成果产出的主要来源
登记的科技成果以完成单位的自选课题产出的成果为主,三年合计12462 项,占比为62.6%;地方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产出成果占比重(为6027 项,占比30.3%),排名第二。2 项合计占比超过92%。国家科技计划、部门和地方基金、部门基金、民间基金、横向委托、国际合作等来源形式占比较少。其中2020 年度部门基金和地方基金及2021 年度国际合作项目投入产出的成果登记数为零(见表4)。表明广西科技成果来源相对窄小,获得国家及部门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相对较少,与科技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表4 2020-2022 年广西科技成果课题来源情况(单位:项)
1.6 经费来源以完成单位资金投入为主
2020-2022 年登记的科技成果共投入经费1821472.54 万元,其中以完成单位自有资金投入为主(为1566656.93 万元),占比86.01%;其次为地方政府科技经费投入(为167409.03 万元),占比9.19%;国家科技经费投入排名第三(为45175.5 万元),占比2.48%(见表5)。表明广西企业的创新意识较强,愿意投入经费开展技术研发。
表5 2020-2022 年广西科技成果经费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1.7 应用型科技成果占比大转化率低
2020-2022 年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18 191 项。其中,已推广应用成果13032 项,占广西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 71.6%,已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占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 24.1%,已应用的科技成果中成功转化的比例相对较低,仅占登记的应用类成果总数的 21.4%(见表6)。表明广西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
表6 2020-2022 年广西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情况(单位:项)
1.8 替代落后技术成果应用效果显著
2020-2022 年登记的已应用成果中,用于替代落后技术、工艺、装备和降低成本并产生相应应用效果的成果数为15964 项,占比85.6%(见表7)。可见,该类技术成果应用效果比较明显,既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表7 2020-2022 年广西科技成果应用效果情况(单位:项)
2 存在问题
2.1 登记的范围不够全面
在成果登记的类型和项目来源上反映出广西科技成果登记不全面,近三年广西科技成果主要以知识产权类成果为主,项目验收结题为辅,成果评价等其他形式很少,主要原因是2022 年6 月广西科技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财政资助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对财政资金投入所产出的科技成果进行成果登记的缺乏约束性条款,部分科技计划项目在结题验收后未办理科技成果登记,当前广西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漏登漏统”情况比较突出。很多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并没有进行登记,登记统计数据尚不能全面反映全区科技发展现状。
2.2 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登记积极性不高
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科技项目主要承担单位,是科研成果的供给主体。但是从2020-2022 年的广西成果登记数据来看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为19.9%和13.8%,占比远低于企业。说明由广西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产出的大部分科研成果并未进行成果登记,究其原因主要是:(1)广西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成果登记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2)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强。
2.3 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的横向课题少
从近三年科技成果登记的情况来看,由单个企业和单个高校院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占多数,来源于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研究的横向课题产出的科技成果较少。究其原因,一是高校院所与企业间沟通合作仍然不足,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还不能通力合作开展科研活动;二是跨领域、跨机构研究在方向选择上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也难以出成果[2]。
2.4 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仍不畅
2020-2022 年的应用类科技成果大部分仍处在小批量应用阶段,未达到产业化阶段,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1]。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经过小试、中试、熟化才能进入产业化阶段,这一进程需要较长的时间。科技成果从高校院所到市场化的转化除了需要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投入还需要长时间的试验。从未能成功应用的原因来看,一是技术本身存在缺陷无法进行量产;二是高校和院所的科研人员对市场需求定位不准,找不到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场景;三是因为成果转化需要的资金量大,试验周期较长,失败率较高,难以短时间内产出经济效益,社会资本对处于初期的科研成果转化投入的意愿不高;四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受到事业单位管理办法的政策限制,自身无法进行市场化运作;五是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成果的所有者完成从科技成果研发人员到管理和销售人员的身份转变,这对于科研人员有一定难度[3]。
3 对策建议
3.1 拓宽科技成果来源和疏通登记渠道
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成果登记制度,拓宽成果登记覆盖面,把符合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的科技成果都纳入广西科技成果登记范畴,真正做到“应登尽登”。建立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强化科技成果登记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有机衔接,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产生的成果须全部登记,鼓励非财政投入产出的科技成果进行登记;简化登记程序,优化登记流程,提高登记工作效率;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科技成果登记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加强成果登记管理办法的普及及宣传工作,提升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登记重要性的认识。
3.2 建立成果分类管理机制
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登记系统,建立科技成果分类数据库,对登记的科技成果按成果类别、成果水平、应用行业进行分类管理,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重点跟踪掌握其发展情况,促进其成功转化,实现成果登记数据库从数量库到质量库的提升。跟踪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对已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进行及时补充登记转化信息,实现从成果验收-成果登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管理,以期为科技管理机构项目管理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
3.3 多举措促进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联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可以实现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有效对接。促进产学研合作首先应创新合作模式,科技管理部门应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加强企业和高校院所的联系,组织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到企业实地进行需求调研,发挥高校院所的强大科研实力,结合企业实际的市场需求,解决企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困难,让科技成果更接地气,推动科技成果更好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其次构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成果的供给方,企业作为技术成果的需求方和成果产业化的执行方,都要充分考虑到技术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以及成果转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采用技术入股、技术持股等多种分配办法,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得的报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形成风险多方共担、利益多方共享的分配机制。
3.4 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首先加大对成果转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在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研发和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加强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支持区内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中心,统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强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形成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最后建设专业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培养一批优秀职业技术经纪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促进知识流动,构建高效便捷的技术转移通道。
4 结束语
通过对近三年来广西科技成果登记的情况分析,阐述了广西科技成果在新形势下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进一步拓宽科技成果登记来源、疏通登记渠道、优化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流程和科技成果数据库等措施,来推进科技成果从登记工作到转化工作的高效转移与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