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效性分析
2023-10-04王于全
王于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已经得到明显增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是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全新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循新的课程标准,注重教学时效性,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源动力,从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重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作为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自身主导者的身份转变为引导者,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制订教学计划,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首先,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该要重视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从正确的角度看待高中地理中所涵盖的育人价值。学校在课时占比上面应该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从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上面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让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对高中地理产生学科歧视,老师则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展示出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结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补充,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其次,作为老师应该要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设计具备重点突出的教学计划,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不同的侧重点。比如,高一的学生刚刚进入到高中阶段进行学习,开始的时候需要适应高中学习的节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他们又对很多未知的学习领域充满好奇,有着非常高的探索热情,所以学习压力比较小,那么在教学内容上就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启发学习思维,锻炼时间操作能力。老师还应该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分层教学的计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发展,从而提升教学资源和教学效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还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对高中地理产生系统化的认识,从而为促进高中地理的时效性奠定基础。因此,作为高中地理老师,应该要转变原本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原本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上面,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首先,老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可以尽量地贴近生活化,多关注一些时事热点话题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并且深入挖掘地理知识与这些内容的相关性,从而将这些生活化的热点问题与高中地理知识进行融合,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还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原本碎片化的高中地理知识,利用思维导图形成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从而为学生地理知识的整合运用奠定基础,最终达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效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在章节教学完成之后,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最终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当然老师也需要注意,思维导图的核心作用是缕清重点知识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所以在构建思维导图的时候,要注意内容之间的取舍,所在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并不需要全部都涵盖在思维导图中,主要为了突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和重点,所以这部分的思维导图应该是以大气作为核心结构,然后以组成与分层、大气受热、热力环流作为三个分支,然后将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和相关内容进行串联,从而完成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讀图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可以利用图表更好地理解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自身要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读图技巧,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借助图表更好地理解高中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时候,老师应该要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在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识图能力,从而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比如,可以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以地理图表作为导向,引导学生去观察图表,从而增强学生对图表表象的认知能力,带领学生理解高中地理图表的内涵,之后在将图表与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关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图所带来的学习乐趣,增加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制图,在这过程中老师主要担当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地理这门课程,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之后,可以为今后实践科研活动奠定基础。
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就必须要深度挖掘地理教材中所涵盖的知识点,运用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发挥高中地理根本性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