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装直升机

2023-10-03蔡越强

铁军·少年国防 2023年8期
关键词:阿帕奇反坦克眼镜蛇

蔡越强

坦克被誉为“陆战之王”,但是有矛必有盾,各式各样的反坦克武器层出不穷。在五花八门的反坦克武器中,武装直升机堪称“坦克克星”。在单纯的武装直升机对抗坦克的情况下,坦克的武器射程、反应速度、机动性都会被完全压制。

本期“情报搜集站”,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武装直升机。

從实战中摸索而来

最早的武装直升机不是“专业选手”,只能算作半路出家,它们就是美国UH-1“休伊”直升机。

“休伊”原本只是一种运输直升机,它能快速把兵力和物资投送至目的地,在缺乏道路、丛林茂盛等恶劣战场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休伊”就如同“空中骑兵”,将原本步兵部队每天行进数十千米的物资运输速度猛然提高到了每小时一两百千米。

但是,茂密的森林和纵横的水网让“休伊”降落位置的选择变得很困难,驾驶员往往在寻找平地的同时还要警惕突如其来的袭击,很容易造成意外事故。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发人员在“休伊”上安装了火箭吊舱、榴弹发射器和重机枪,这些武器能够扫平一些灌木,从而开辟平整安全的降落场。更重要的是,利用视野优势,“休伊”能为地面上的友军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UH-1“休伊”直升机的成功引起了美国军方极大的兴趣,但临时改装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了研制出更适合的制式武器,研发人员从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寻找新思路。“休伊”原本只用于运输,因此外形十分宽大,活像一条胖头鱼,它的机身材料也尽可能地轻量化,非常脆弱,普通的步枪弹就能轻松射穿它的铝合金外壳,导致其发动机停机或油箱破损。

1965年,世界上第一款专用型武装直升机被研发出来,它就是后来的美国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眼镜蛇”的外观十分特别,看起来有些似曾相识,仔细对比就会发现,“眼镜蛇”好像一架被压扁的“休伊”。“眼镜蛇”的起落架、动力装置、传动系统、旋翼和尾桨系统直接照抄了“休伊”,只有变窄的机身和串列式驾驶舱与“休伊”不同。“眼镜蛇”的机身最宽处只有1米,这能有效降低直升机飞行时的风阻和被击中的概率。“眼镜蛇”可搭载两名机组乘员,前座的副驾驶兼武器官负责操作各种机载武器,驾驶员则在后座专心驾驶,串列式的布局让两人都可以观察到机身两侧的情况。此外,“眼镜蛇”的座舱、油箱和机身等重要部位都额外增加了装甲的厚度。

武器方面,“眼镜蛇”的肚子下面特别安装了一门多管20毫米机炮,炮口可以左右旋转270°,很好地替代了两侧机枪手的职责。“眼镜蛇”还可以携带和“休伊”一样的外挂武器,如使用最多的70毫米火箭弹或“迷你炮”机枪吊舱等武器。

“眼镜蛇”在实战中的表现十分出色,它主要为运输直升机提供护航,并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有时还与小巧的OH- 6“小马”侦察直升机组成极为有效的攻击编队,共同去搜索和攻击敌方目标。

战斗和运输的平衡

1972年,苏联米- 24“雌鹿”武装直升机完成试飞并投入批量生产。和“眼镜蛇”一样,它的机体结构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成熟的运输直升机。“雌鹿”在驾驶舱的设计上曾走过一些弯路,因为早期飞行器缺乏计算机辅助,所以普遍需要一名工程师来简化操控。因此,“雌鹿”初期型号的驾驶舱采用的是有棱角的并列式布局,直到一年多后出现的米- 24D型,驾驶舱才换成了串列式布局。

“雌鹿”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备一定的运输能力,驾驶室后方是一个能容纳8—10名士兵的乘员舱,也可以用于物资运输。虽然运输能力能让“雌鹿”成为战场多面手,但这样的设计使得它在外形上相比于其他武装直升机要显得臃肿很多,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机动性的降低和被命中率的上升。

“雌鹿”作为苏联在20 世纪70年代的主力武装直升机,总产量近2000架,但“雌鹿”的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来,人们普遍将搭载攻击性武器、只有飞行乘员的直升机称为武装直升机,而将加挂武器的运输直升机称为多用途直升机。

小贴士

1. 世界上最重的武装直升机:俄罗斯的米-28NM武装直升机的最大起飞质量达12.1吨,采用两台TB3-117BM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约1600千瓦。

2. 第一架击落战斗机的武装直升机:1982年10月27日,伊拉克一架正在执行任务的米-24D武装直升机用火箭弹击落了一架伊朗的F-4“鬼怪”战斗机。

3. 单价最贵的武装直升机:美国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造价高昂,其中AH-64D型最贵,因为它配备了一个昂贵的“长弓”毫米波雷达。AH-64“阿帕奇”的平均单价在1.5亿美元,相当于两架F-35隐身战斗机的价格。

4. 目前产量最高的武装直升机:通用型直升机是俄罗斯米-8武装直升机,产量在12000架左右;专用型武装直升机是美国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产量在4000架左右。

战斗力不断加码

在某次战争中,美国陆军的UH-1“休伊”运输直升机的损失率为55%,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的损失率为35%,这表明武装直升机也不是无敌的,因为它们低空打击敌方目标的同时也会成为敌方优先打击的对象。为了自卫,各国的武装直升机陆续安装了红外告警干扰器、电子战系统、干扰弹发射器等设备,从而降低红外或雷达制导防空导弹的命中率。

20世纪70年代中期,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亮相,这种反坦克导弹普遍使用的是红外半自动制导模式。

它利用红外测角仪和控制箱代替手控操纵,射手只须将瞄准镜中的瞄准线对准目标,导弹就可以命中目标,操作十分简单。反坦克导弹也由此成为武装直升机的标配武器之一。

在各种设备和武器升级后的情况下,服役较早的第一代武装直升机开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它们大多在动力和机体剩余的改装空间上捉襟见肘,有的最多只能挂载4枚反坦克导弹,保证有效命中1—2个目标,这样的效率实在太低了。此外,在敌方也出动武装直升机的情况下,武装直升机还需挂载空战用的空对空导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美国AH- 64“阿帕奇”、苏联米-28“浩劫”和欧洲“虎”等为代表的第二代武装直升机登场。“阿帕奇”的最大起飞质量为10.5吨,足足有“眼镜蛇”的两倍多,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挂载的反坦克导弹数量升至16枚,机炮的口径也变大至30毫米,几乎能够击穿所有装甲目标的顶部。在一次实战中,300多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倾巢出动,它们就像天空中的一群猛禽,随时发现并打击目标。

“阿帕奇”在此战中总共发射了约5000枚“地狱火”导弹,仅击毁主战坦克一项纪录就超过500辆,还有数不清的其他装甲目标。

厚积薄发的国产武装直升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着力发展武装直升机。中国人民解放军先从西方引进了“云雀”“小羚羊”“海豚”轻型直升机,这些直升机的性能非常稳定,搭配成熟的反坦克导弹系统,让解放军很快拥有了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的直升机。后来,我国自主研制出了直- 9和直- 11两个轻型直升机家族,它们主要担负运输、侦察、攻击、反舰等任务,其中包括了主要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直- 9WZ和直-11WB等。

2010年,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专用型武装直升机正式入列,它就是武直-10。武直-10又名“霹雳火”,这个名字取自《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霹雳火”秦明。武直-10是一款中型双发武装直升机,它的最大起飞质量为7吨左右,配备了1门单管23毫米机关炮,还能携带最多8枚红箭-10反坦克导弹或天燕- 90空对空导弹。它的外形与世界主流攻击直升机相似,是我国第一款采用串列式驾驶舱并带有短翼式增升装置的直升机。

2 0 2 2年,换装了国产涡轴- 9 C型发动机的新型武直-10在珠海航展上惊艳亮相,它标志着国产武装直升机发展的最大障碍已被攻克,实现了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阿帕奇反坦克眼镜蛇
拉斐尔反坦克长钉导弹
反坦克火箭筒
美陆军将采购阿帕奇AH-6E直升机
眼镜蛇看电视
疯狂编辑部之眼镜蛇
AH-1 “眼镜蛇”直升机
眼镜蛇咬了同类会怎么样?
阿帕奇反机场型导弹
“反坦克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