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陶楼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3-10-03文/张栋
文/张 栋
合肥市长丰县陶楼镇创新打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合肥市长丰县陶楼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高举“一面旗”、织密“一张网”、搭建“一平台”、泡好“一杯茶”新打法,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高举“一面旗”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基础中的基础,基层组织是基本的细胞,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穿针引线”作用。
陶楼镇坚持把抓党建作为提升乡村治理的重要途径,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整合党群干群力量,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
以创建星级党支部为抓手,陶楼镇制定“星级党支部创建标准”,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同时,将党员教育管理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与乡村治理相融合,对党员干部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素质教育、加快本领养成,不断创新组织设置、引领社会参与,不断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瞄准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基础设施、便民服务等群众关切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全力消除乡村治理“梗阻”,筑强乡村治理堡垒,破解治理难题,激活了乡村治理的新活力。
织密“一张网”
“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社会矛盾发生在基层、发酵于基层,处理好了可以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处理不好无事可能生出事来、小事可能演变成大事。
陶楼镇以着力解决群众关注问题为抓手,织密“一张网”,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通过完善网格管理制度,按照就近便民“多网合一”要求,陶楼镇把党建、综治、应急管理、乡村振兴等各类网格有效整合成“一张网”。各村社区以村民小组、党小组为单位统一划分网格,不断优化建强村级网格“小阵地”。
同时,配强网格力量,把政治思想素质放在首位,按照组织推荐选拔、党员群众共议的方式,从村民组组长、党员志愿者、乡贤、“五老”人员等人群中选拔网格长、网格员、调解队,不断提升网格议事“智囊团”素质。全镇12 个村共建立网格97 个,配备网格指导员73 人,网格长88 人,网格员330 人;共建立12 支“五老调解队”,其中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老模范等58 名。通过发放“明白纸”、微阵地宣传、公开栏公示等渠道,对网格长、网格员、调解队等人员信息及岗位职责分级明示,为做好基层网格化治理下的各项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陈祠村结合实际,全力推深做实“网格管事”办事法,采用“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模式,以50-100 户村民为基本单位,细化网格划分,确保网格边界清晰,合理划分5 个大网格。经过推选、选举的方式优选出46 名网格员,将干部群众纳入网格员队伍,开展常态化走访,对照群众“需求清单”提供为民服务。
新丰社区结合地域分布,按照就近便民的原则,整合各类网格,科学合理划分9 个网格,建立网格员队伍台账,组建网格微信群,汇集群众呼声,搭建联系桥梁,建立“点单”“处理”“反馈”的全链条工作机制,着力为群众解疑答惑、化解矛盾,网格员通过入户串门唠家常倾听民声、收集民意、解决民愁,围绕邻里矛盾及重点人群民生保障问题,记录反馈存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截至目前,已完成走访682 户,排查重点人员106 人,调解各类小矛盾66 起,实现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搭建“一平台”
“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其中“建、治、享”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基层社会治理要充分发挥群众这一主要力量,群众议事有去处是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
陶楼镇鼓励村居依托党群服务站、党建微阵地、村口小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调解工作室等阵地资源,搭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村口说事”“田间地头恳谈会”“板凳会”等理事议事服务平台,畅通了民声渠道。
通过入户走访、张贴公告、社区广播、流动小喇叭等不同形式大力宣传“四事四权”工作法,让“五老”“带”起来、党员干部“动”起来、网格员“跑”起来,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把群众身边事及时了解、记录在册。
陈圩社区扎实开展“逢四说事”活动,在村口小广场召开“院落恳谈会”,零距离听民意、集民智、解民忧。恳谈会上,社区书记、“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谈心,唠家常、聊发展,聚焦实际需求,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众智慧。
陶楼社区通过“夜话会”,设置定点(村民组长家)不定时便捷议事、党员干部出面管事解事模式,推进代表议事。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网格长、“五老”等人员聚民意的作用,引导群众直接参与涉及自身利益、情况较为复杂的事项决策,动员村民在村级治理中“唱”主角、“显”价值。
新丰社区通过“调解工作室”,正确发挥网格员、“五老”、“人民调解员”以“润物细无声”的拉家常、讲情理方式推动矛盾调解的积极作用,协同解决治理隐患和难题,对调解过程群众意见全程纪实。
泡好“一杯茶”
有事谈事解难,无事喝茶谈心。陶楼镇在社区居民居住集中的地方创新设立“民情茶室”,泡好“一杯茶”,大家坐下来,通过喝茶聊天的方式,听民情、问民需、解民忧。
“多亏‘民情茶室’,我反映的太阳能路灯不亮问题就解决了。刚开始我以为是形象工程,没想到‘民情茶室’真成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平台。”陶西社区居民陶仁树感叹道。老百姓表达诉求不愿到村里说,“民情茶室”提供免费茶水,让老百姓愿意坐下来、说出来,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边喝茶边说事,在轻松融洽的沟通交流中,倾听民意诉求。
一杯清茶捧在手中,一段家常讲在心上,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群众慢慢放下了心理顾虑,“话匣子”逐渐打开。
一是喝好“顺气茶”。聚焦聚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群众参与到治理和发展中来,实现大家的事情大家知晓、大家认同、大家支持、大家办理,拉家常、话里短,群众疑虑彻底打消,矛盾被化解在源头,让“糟心”变“顺心”,让“怨气”变“顺气”。
二是喝出“智慧茶”。“民情茶室”既能传递党的政策声音,又能倾听群众意见,让群众深度参与村级公共事务,从民情民意中“捕捉”推动当地发展的“金点子”、“好声音”,汇聚群众智慧力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将“民情茶室”纳入全区智慧化、网格化管理系统,在“民情茶室”设立综治信息平台服务端“陶西e 家人”实现“群众智慧+数字智慧”治理的集成,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智慧建设、协商共治”的方向发展。
三是喝来“知心茶”。“民情茶室”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老党员等进行“一站式”现场办公,形成“群众聊天—干部办理—结果反馈”的闭环机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通过上门“送访”与定点“接访”,实现联系群众在一线、问题发现解决在一线、矛盾解决在一线,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群众工作基础,提高了服务群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