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的另番美景

2023-10-02王溱

走向世界 2023年36期
关键词:塔楼原点水准

王溱

一座城市家喻户晓的景点自然吸引人,这是因为这些景点大多是有历史有传统,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播、推介,赢得了众人的口碑,也创造了知名度,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品牌。一经提起,顿时会让人与这座城市重叠。然而,有些景象是后来出现的,换句话说,是近些年随着旅游热的蓬勃发展挖掘、打造、创建的,历史虽短、知名度虽低,但同样散发着非同一般的气息,同样代表着一个城市的魅力与精神。

在青岛,就有不少这样的美景。

许多人来青岛是奔着大海、海鲜和啤酒,而真正了解青岛底蕴的人却把目光投向“塔楼”。

众所周知,一百多年前德国曾一度占领过青岛,留下不少欧式塔楼建筑,虽经百年风霜,但依旧留存着往日印痕,人们从中可以领略建筑艺术所带来的震撼,同时感受“腾笼换鸟”“推陈出新”所散发的清新气息。

安徽路是青岛老城区一条街道,一段文气十足的马路。在不足千米的路面上,有邮政博物馆、小红楼美术馆、咖啡书屋、青岛文学馆,还有老舍公园。公园里,老舍身披大衣、两臂相抱的雕像,庄重矗立在粗壮长满绿叶的大树之下,让整条马路陡然间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就在这条马路的5号,121年前,一所欧式建筑拔地而起——建筑以暗红色砖墙为主色调,3个沿街设置的外墙以清水砖白线沟边,两个面向路口的转角之上,分别为两个高耸的哥特式塔楼,整座建筑呈现出浓郁的欧式古典色彩。这里曾为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解放后是青岛市邮政部门的办公场所。2500平方米的大楼显得宽敞大气,那时上班族和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每天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并未觉得这里有特别之处。然而,当其被改造成为邮政博物馆、当本土文化实体“良友书坊”在此开张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塔楼竟变成了一个壮观优雅、充满文艺色彩的崭新世界!

有塔楼的建筑并不稀罕,但全部是木质结构,一副大气恢宏、典雅庄重之相,则豁人耳目。粗大黝黑的西伯利亚原木、七彩美丽的玻璃老虎窗和宽厚的木窗框,明显磨损带有不少划痕的旧地板,还有踩上去发出声响并带有斑驳痕迹的旋转木楼梯,无不飘散着一股久远而又熟悉的木香。仿佛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又仿佛置身于古老传统与现代时尚的空间。

塔楼有个优雅而深沉的名字:塔楼1901。

121年前的塔楼做什么用?有人说是装载发报用的设备,有人回忆是用来存放邮局的杂物,还有人推测是低级别员工办公或休息之用。何种用途并不重要,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不为人所知、不引人注目,更不会有人慕名而来。而如今,这里已今非昔比,不仅成为青岛人文景观的重要窗口之一,更成为一些游客和“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的“打卡地”。

顺着旋转的楼梯缓缓而上,墙壁上挂满了照片,黑白彩色交相辉映。那一幅幅不同年代不同内容的照片,犹如指南针引领每位来访者穿越历史穿越时空来到塔楼入口:“绯阅青岛”。这里与一楼的“良友书坊”遥相呼应,相互补充,共同打造具有青岛本土特色的文化大舞台,惠及众多喜爱文艺的百姓平民。

塔楼四周是高低不齐错落有致的各式书架,上面摆满各类书籍,充满了扑鼻的墨香味,似乎在昭告来访者,已置身于文化沃土。漫步楼道,随意浏览,可以看到《叶卡捷琳娜》《泰戈尔诗集》《莫言文集》《张爱玲作品集》,还有《人像摄影》《黄庭坚书法》等中外作者的著作,还能看到各种文创产品,以及与文艺有关的艺术品。

塔楼里摆放了不少椅子和靠垫供来访者休息。许多人先是观看,那些装饰木材、吊燈、镶嵌在高处的玻璃,以及老式的唱机、壁画,都令人心动,有人尽情拍照,不停询问,甚至放言自己也要模仿制作,放在家里独自欣赏。更多的人会坐下找一本喜欢的书籍,或顺手在书架上取下一本良友书坊的自创作品《良友》阅读。这本以“文化艺术”为内核,以海派文化为指征,着力呈现开放兼容并蓄的公共文化互动空间的杂志,是了解青岛本土文化发展脉络的最直接最生动的读本,也是塔楼的标志性文化产品,颇受欢迎。

没人打扰、没人催促,塔楼总是静悄悄,唯一的声响就是研磨咖啡时,机器发出的一阵短促沉闷的旋转声。但这又是许多人的需要。一杯咖啡一本喜爱的书籍,悠闲而坐,这本身就很“文艺范”。这种姿态在塔楼随时可见,也成为了塔楼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许多人恰是奔其而来。

塔楼是当地文艺人士的聚集地。这里举办过少年良友系列沙龙、新青年音乐沙龙和各种读书会。青岛的作家、诗人有新作品出版要举办研讨会、分享会、交流会、推介会甚至签售会,都喜欢在塔楼进行。因为作家们觉得这里有文化的土壤、文艺的细胞,还有文学的气息与氛围。在这里一坐立时有一种进入墨香的情绪,和一种在铅字中游历的兴奋。

塔楼又是文学的启蒙地,许多青年文学爱好者在此受到鼓舞、感染、熏陶,而后走上了创作的道路。几年前,一位知名诗人在这里尝试性地举办了一场诗歌创作讲座。原以为对诗歌感兴趣的人不会太多,结果开课当天就人满为患,塔楼逼仄的空间到处是人,有限的坐凳根本不够,没办法许多人只好站着。一连十几堂课,塔楼留下了数百人的足迹,那些对文学对诗歌酷爱的年轻人,第一次系统的了解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与特点,也是第一次写下了诗歌创作的字句。

如果说120多年前塔楼的设计者是为了展示近代建筑技术,而百年后经过重新修葺的塔楼则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艺术。面对这块古老与现代融合的艺术天地,一些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当然首先是有文艺情结的文学爱好者,可以放弃石老人甚至崂山优美的景观,也要到塔楼来一睹风采。这些年在网络上,写青岛碧海蓝天优美环境的帖子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新开辟的网红打卡地,而塔楼首当其冲。许多人为错过塔楼而后悔不迭,更多的人因为在塔楼上留下了难忘的一刻而沾沾自喜、引以为豪。似乎走上了塔楼,文艺范就更浓了一些,文艺情怀更深沉了些。甚至一些知名的作家、演员、文艺工作者,也愿意到塔楼来参观。随意翻看一下感兴趣的书籍,欣赏那些颇有特色的装饰,再探访一番整栋建筑的昔今,然后拍照留念,满满的一个欣赏、了解、感叹的过程。既愉悦又充实,临走少不了留下一句话:这边风景独好,有机会一定再来!

外地的朋友不止一次问我:银海大世界里的“零点”是做什么的?其实不光外地的朋友好奇,就连我这个生在青岛的“坐地户”也是满脑子的问号。

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曾是“零点”管理公司负责人的孟总。

孟总的一席话先让思路回到了2006年。那一年在银海大世界出现了一个硕大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基面观赏平台。一座高6米重10吨的巨型雕塑在平台南侧海边矗立。雕塑底部犹如一个铅锤,寓意着测量人的辛苦;顶部的地球仪上有6个小圆球,象征着世界上6个著名的海拔原点。雕塑的下面是一个观测井,底部安放着一个巨大的红色玛瑙球,球体的顶平面就是中国海拔0米的地方,被称作水准零点。这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与其他景区不同的是,这里是以中国海拔测绘零点为核心的主题公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平台?公园?景区?又都围绕着“零点”这个主题,这个地方是有些“特别”。

孟总说,每年这里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人们来欣赏大海的同时,会饶有兴趣的看看那具有象征意义的“零点”雕塑,会在这里“测量”一下自己家乡的高度,然后在“高度从这里开始”的巨石旁拍照留念。每到“世界海洋日”,一大批来自学校的学生和科普爱好者就会聚集在此,听讲解员细致的介绍,亲眼目睹那神奇的玛瑙球,思绪随着海风,飞向大海、高山、桥梁和拔地而起的每一栋每一幢建筑物,然后翘首望向远处,去寻找另一端的“原点”,想象着里面的“神秘”,别有一番意味。

“原点”?它跟“零点”是什么关系?

青岛大都知道,在观象山公园,有一座占地68平方米的方形欧式建筑石屋,石屋上有门,但门外面又加了一道铁门,而且石屋的四周还有石柱、石栏加护,有种“壁垒森严”的感觉。孟总说,他曾有幸跟着前来视察的领导和专家走进过石屋,只待了几分钟。然而就这几分钟,也是许多水文气象人员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机会。石屋里并不神秘,有一口方形的旱石井,打开上面的多层盖子,借助手电筒的光亮,会看到井的底部有一颗拳头大的玛瑙。但是这颗玛瑙非同一般,它的顶部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水准原点。

水准原点是水准测量传递海拔高程的基准点。山峰、桥梁、码头、机场、堤坝等的高度,都是靠水准原点测绘计算出来的。它对于国家建设、人民的生活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珠穆朗玛峰8848.86米,被称作世界最高峰;乔戈里峰8611米,是中国的第二高峰;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63米;云南省与贵州省交界的北盘江大桥,桥面距谷底高度是565米;湖北四渡河的特大桥,高度为560米;云南宣威市普立乡的普立特大桥535米高;黄山海拔1864.8米;泰山为1545米;武当山的天柱峰1612米;主峰香炉峰2254米……一系列的数字,十分精确,而且具有科学依据。这是测绘和科考人员的功绩,但离不开高程测量的原点做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有令人信服的数据。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水准原点会在青岛?这要从气象特别是验潮资料的积累说起。19世纪末德国侵占了青岛。对三面环海,地理位置优越的青岛,德国人梦想着长期“居住”,便大兴土木,修建了各种设施。没想1898年的3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雨袭来,给刚有雏形的城市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德国人领教了大自然的威力,先是在当年建立了“皇家气象台”,又在1900年成立了“气象天测所”,并在青岛大港码头开始了验潮工作。1904年,气象天测所根据已有验潮资料,在大港码头上设立了验潮井,以码头地坪以下6米为验潮水尺零点。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原有的验潮站经整理、维修,增添了验潮设备,又开始重新验潮,获取的资料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1954年,国家决定开建水准原点,目标锁定在青岛观象山。观象山原名“大鲍岛东山”,德国占领青岛后,在山上修建了贮水池,称其为“水道山”。1905年,德国人将“皇家青岛观象台”迁至此山上,成为当时远东地区的“三大观象台”之一,“观象山”因此得名。

观象山一直是中国气象方面的标志性地域,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都在这里对天文、气象、潮汐等做过卓有成效的观测、研究,一度成为当时天文学界一颗亮丽的星星,綻放过耀眼的光芒。解放后人民海军接管了此地,后来军民共用。观象山得天独厚的基础加之青岛验潮站积累的丰厚验潮资料,自然成了水准原点的必选之地。

当然仅有这些还不足以“胜任”,青岛的地质结构也是被“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坊间说,青岛不会有地震,理由是青岛尤其是老城区,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花岗岩,稳落在齐鲁大地。而水准原点必须要有稳固的地质结构做支撑,否则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就无法确保其准确性。此外,青岛地处中纬度地区,位于从南到北大致居中的位置,水准原点放在这里,更便于把海拔高程传递到全国。

经过一系列探测、建设,1957年中国水准原点正式建成,由1个原点、2个附点、3个参考点构成水准原点网。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面,高度为72.289米。因为是以青岛验潮站1950至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所以被称之为“1956黄海高程系”。从此,全国所有海拔高程都是以此水准原点为基准测量计算。

水准原点虽然统一了海拔的标准,但大海潮汐、海面高度,包括地质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水准原点必须“精确”,而“精确”的前提是要有潮汐变化周期的大量的资料,才能求得稳定的平均海水面。潮汐变化一个周期最少需要18年以上。然而“1956黄海高程系”,是根据当时6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只是一个周期的1/3。显然,这样的验潮结果很难达到“精确”。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国家决定重新对水准原点进行测量。当时青岛验潮站已保存了从1952年以来完整的验潮资料,这20多年宝贵的资料,极其珍贵。经过反复测量计算,1987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青岛观象山水准原点为中国测量高度唯一标准:海拔72.2604米。至此,中国的水准原点有了新的更精确的标准。这次“高程基准”的确定是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至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被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如此重要的测量“基准”在青岛,相当一段时间里,却并不为人所知,这自然有些令人遗憾。2006年一份提案出现在青岛市人代会上:英国可以把格林威治天文台,非洲可以把好望角,日本、荷兰可以把他们的水准原点建成旅游观光景点,我们青岛为什么不可以把国家水准原点,这独一无二的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原点”既然不宜对外参观,何不派生一个“零点”?

提案很快被通过,接下来经过多方考察、比较,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东海路的银海大世界,进入专家们的视野。

青岛银海大世界是1994年注册成立的,一个集专业码头、游艇泊位、帆船训练基地、会展中心、俱乐部会所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景区。位于胶州湾东侧,是青岛市区的黄金地段,面对辽阔、碧波粼粼的大海,很适合建立气象方面的“观赏平台”。经专家精确移植水准原点信息数据,国家测绘局于2006年6月批复,同意在青岛银海大世界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基面观赏平台”。于是,便有了银海大世界的“零点”景区。

国家的水准原点和零点都在青岛,这是青岛的荣耀,更是这个城市发展、腾飞的象征。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美景出世、诞生。

猜你喜欢

塔楼原点水准
一种改进的水准网条件平差算法
Book Pilot 飞行选书师,让书重新回到原点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重返历史“原点”的旅程
媲美激光光源的成像水准Acer宏碁E8620C
鹿特丹The Sax塔楼
荷兰Looping住宅塔楼
在原点震荡的扰动Schrödinger-Poisson系统的无穷多个解
万象和项目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