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高中班级德育实践研究
2023-10-02张莉
张 莉
(灵台县第一中学 甘肃 平凉 744400)
前言
农村高中的学生与城市高中的学生相比有特殊的属性,于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而言有更大的挑战,重视班级德育工作开展,各班级班主任要承担起德育的重担,各任课教师也要强化德育工作。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在农村高中班级德育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班级德育工作开展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下,滋养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高中班级德育的意义
1.1 促使学生强化对德育的全面认识
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发展过程中总结的智慧结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生活、生产,有着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班级德育实践中,德育与传统文化融合,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引入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那么在这期间学生会更加的了解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文化渗透中潜隐默化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长此以往,优秀的传统文化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对民族文化有极高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作为养分,滋养着学生将传统文化在心中形成参天大树,促进学生更好的认识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思想作为规范自己行为、态度的导向,学习其中积极的态度,向往的美好生活,影响方方面面。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德育实践中,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促进学生强化对德育的全面认识,让学生能够积极向上,身心健康发展[1]。
1.2 提升教师的德育教学素养与德育效率
高中教师在实践德育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教育资源,使其能够更好的开展班级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构建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在此期间,教师也会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将传统文化进行实践、学习传统文化思想、精神,践行传统文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去学习、去实践,不断滋养着教师的言行举止,促进教师更加积极向上的研究教学策略,积累更多的优秀教学经验,以自身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深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进而促使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时能够提高德育效率,使自己成为更加综合素质强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高中班级德育实践策略
2.1 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态,优化农村高中班级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学校教育目标。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同时高中也是学生生涯发生转变的重要阶段,农村高中学生在特殊的生长环境中形成了具有共性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德育实践中深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丰富德育实践活动,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被教材束缚、不被空间束缚,打造有特色的德育模式,不断丰富德育形式。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等。例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优秀的礼仪文化,礼仪之邦、展示文明古国礼仪精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与礼仪相关的思想和规范,那么教师可以以活动的形式去呈现中华礼仪文化。首先利用新媒体展示“礼仪的起源”,开展学习礼仪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受认识礼仪,传统文化,去吸收其中的精髓。在其中教师还展示“言谈举止礼仪文化”视频,引导学生去学习传统文化中的言谈举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让自己的文采礼仪等能够与自己的本质性格相匹配。最后教师可以结合传统礼仪文化中的行、走、坐、站进行示范,引导每一个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并鼓励表现的好的学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展示,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有参与感,收获传统文化中礼仪文化,形成良好的德育实践[2]。
此外,传统文化中可以挖掘开展活动的内容数不胜数,从活动中认识传统文化,渗透德育,将传统文化的内核展示出来,使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能够去践行传统文化精神,去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开展小型的中国画展览,引导每个学生自己去进行创作学习中国画绘画技巧;开展小型诗词比赛,引导学生去背诵更多的优秀诗词,提高学习水平,丰富文化素养。无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学校中,都是可以组织开展的,由此来丰富班级文化、校园文化,打造特色班级和特色校园,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
2.2 引用传统文化典故,培养学生学习品质
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克服恶劣环境中,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但也形成了一些不利于发展的思想观念,这也制约着班级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大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够自信,学习不够积极易消极等问题,在进行德育实践时要针对性的去调整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德育的目标之一。挖掘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典故,丰富德育资源。教师在进行德育实践时,让学生去认识传统文化典故、学习传统文化典故、想起趣味化生动画,消除学生对德育的排斥,同时也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优秀思想品德。
例如,给学生讲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传统文化典故,胸怀大志、发奋读书、从小事做起,让自己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井井有条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自己的生活环境保持整洁干净。同时典故中的陈蕃从小就胸怀大志,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该典故可以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积极向上的学习。又如给学生讲“多言何益”的典故,大学生从中学习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培养学生语言真实,不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让学生能够去规范自己的言行。
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教师要结合德育实际需求去挖掘其中符合学生需求的内容,无论是给学生讲典故,还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更多的传统知识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接受到德育的渗透。或者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德育和学习为主,让学生接受德育的同时也能够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去影响身边的同学,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例如引导学生去阅读“秋水”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积极向上的学习,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阅读“赤壁赋”感受其中的人生须臾,宇宙无穷,形成良好的旷达自适。通过各种经典文化,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意识形态,去学习其中的优秀思想品质。
2.3 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很多家长迫于生计常年在外,陪伴学生的时间较少,从而采用经济和购买电子产品等方式来弥补学生,在各种电子产品的诱惑下,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同时通过电子产品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导致学生的思想得到冲击和感染,导致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因此在高中班级实施德育管理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生活起居、学习情况、心态变化,让德育问题与心理问题教育同步进行,逐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3]。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精神。深化传统文化的融入德育,挖掘传统文化中能够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容,是古人的良好心态去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古人的豁达精神去感染学生、去滋养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例如,中国古代很多文人有很多表达敬畏自然、关注心灵的文章,富有哲学思维,在进行学生心理教育时挖掘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是通过交流沟通渗透、请引导学生学习如庄子《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体现的逍遥境界,《弟子规》中“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论语》中“四海之内皆兄弟”……让学生去从这些优秀文化中这是处事之道,学习古人的哲学思想,去养成良好的心态,期待未来美好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德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重,在日常生活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压力情绪,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自我排解。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坚持不懈的精神,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让学生乐观积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处理问题,不急躁,为班级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而不是在物质上去对比,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品格,传统文化中承载着很多关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教育资源可以有效的从中去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孔子在《论语》提出的“仁爱爱人”思想,使学生能够去发现人的价值,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4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增强师生交流互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农村高中班级德育实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去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去寻找更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实践德育,使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吸收更多的传统文化滋养,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新时代的接班人,去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联系,导入视频、图片、音频,让学生没有时间空间限制,与古人对话,学习古人精神,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提高德育效率[4]。同时,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提高德育效率的最关键途径,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的需求,交流中渗透传统文化达到德育目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也有基础的知识储备,有个性,存在差异,在了解个性与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德育,发展学生的个性。除此以外,师生之间加大传统文化探讨,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在某种意义上形成思想碰撞,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都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升华,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班会时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文化,用多媒体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出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传承下来的很多优秀书法作品中都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古人依托文字传递思想。今天也有很多人在学习书法、欣赏书法作品、进行书法创作,引导学生表达对书法的认识,“行书、楷书、草书、隶书、篆书”是书法中的五种书体。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几幅高中阶段学生所写的书法作品,激励学生去学习书法,由此陶冶情操。此外,很多书法作品中也蕴含着较多的德育资源,如颜真卿的《祭侄稿》在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悲愤交加,对侄子身首异处的悲苦情怀,同时在那一背景下颜真卿一家忠贞报国,隐藏着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在有很多人借此书来临帖,学习书法、练习书法,引导学生去了解该书法作品,学习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开展德育时也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5 灵活运用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传统文化节日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文化节日中蕴含着各地的风俗习惯,同时也有很多德育资源可以有效的利用。农村高中班级德育实践合理科学的应用传统文化节日,让学生去了解文化节日的来源,就挖掘文化内涵与节日意义渗透到日常德育中,提高德育效率。现目前很多高中学生存在行为举止傲慢、非常自私、不懂得感恩的现象,这些现象存在,不利于学生提高道德素养,也不利于更好的发展,挖掘传统文化节日中与之相关的德育资源,去让学生学习古人的感恩精神、大爱精神。例如,“中秋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起初是为了祭月神,同时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演变到如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个地区的必备习俗,意味着团圆,在韩国把中秋节列为法定节假日与中国一样放假三天等内容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去感受传统文化节日,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去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在中秋节与家人团聚在一起时,自己可以做什么,为家中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陪伴家人懂得孝道,在家做清洁懂得分担家庭义务,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心自己的父母、能够去体谅他们的不容易,进而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培养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传播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那么教师还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节日组织开展一些蕴含德育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去感知德育内容,去改善学生的心理,去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现阶段的很多学生非常重视仪式感,在圣诞节买苹果送朋友等,那么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可以做些什么呢,与之相关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丰富,让学生能够将传统节日过得更有仪式感,让学生树立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意识。例如,组织学生在清明节外出春游,在春游过程中了解节日文化,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又如在二十四节气“春风”时,在班级中开展“立鸡蛋”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个活动,同时从中去学习和了解春分这个节日,春分一天,昼夜平分,有效的传承古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玩的游戏,同时在充分节日中还蕴含着公平的德育资源,那么教师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将其渗透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学习古人的精神。此外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中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运用在德育实践中,使德育更加丰富形象。
结论
综上所述,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高中班级德育实践,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不断创新和优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德育中,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