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2023-10-02咬燕
咬 燕
(白银市会宁县党家岘乡中心小学 甘肃 白银 730700)
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可以帮助其在未来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抵制多样化的诱惑,坚持正确的成长道路。同时还可以帮助其形成强大的内心世界和坚韧的责任感。当前,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受制于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限制,该方面的教学被大大忽视,有必要在接下来农村小学教学完善革新的过程中,大力引入传统文化教学,并将其和日常教学相融合,切实发挥对小学生价值观念引导和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历史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优秀精神价值,是代表我国传统精神和重要精神内涵的核心组成部分。从传统文化的组成结构上来说,可以将其详细地划分为思想学术、价值取向、历史发展等诸多不同的组成内涵。不同学者在该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和价值体现是其内涵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政治、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内容,需要以更加系统全面的视角对其进行剖析,强化对传统文化历史价值的传承。近年来,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大力提倡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传统文化是彰显中国自信和民族价值的核心体现。不仅需要在社会氛围中大力提倡,同时也需要从教育中抓起。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基础小学教育进行紧密地结合,将其作为塑造未来中国人才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教学内容。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重要思想价值,是根植于百家思想进行融合创新而形成,这些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状态。例如,传统文化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古人曾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思想站位,将家国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无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下,都始终坚持着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除此之外,传统文化精神价值中还蕴含了独立正直的人格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和为善的团结精神。这些都是当代在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价值过程中,需要重点汲取和领悟的关键部分。对于农村小学教育来说,由于教育地区较为偏僻、教学资源不平衡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仍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在基本知识教学方面,尚且无法达到理想水平,更是无从提起对精神价值观念的教育,甚至部分农村小学严重忽视了该方面的教学内容,导致农村小学生在价值观梳理和思想道德品质养成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无法提供给其充分的教育和引导,只能让学生在今后成长的过程中或与社会接触的时候,慢慢养成和理解。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成才来说产生了一定影响,也不可避免地让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因此,对于农村小学教育来说,加入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
2.针对农村小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1 养成正确价值观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价值观教育,是黄金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小学生的思想状态还不够成熟,对于基本事物的理解和认知都有待于开发。因此,在这一重要的启蒙阶段,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耐心地讲解以及教学案例的演示等,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于价值、思想、人生、金钱等都形成正确的认知与理解。这对于其今后的成长成才来说,都奠定了充足的基础。只有在该阶段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基本理念,才能保证学生在接下来与社会深层次接触的过程中不会误入歧途,会养成极强的责任主义意识。倘若相反,在该阶段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教育,那么在未来生活过程中,面对社会上存在的多样性诱惑,学生极有可能会被负面事物或价值所影响,有可能会产生偏激心理或情绪,对于个人发展乃至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消极作用。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其当前所处的成长环境相对比较闭塞,但是在走入初高中学习阶段之后,他可能会面临突如其来的各类社会诱惑,像游戏网络等。近年来,沉迷网络而干扰学习甚至影响正常生活的例子层出不穷,影响和干预了大量学生的正常成长轨迹。
2.2 塑造文化传承意识
近些年来,社会发展变革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当前的生活环境出现了重要变革,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重要改变。在大环境的影响之下,当前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系,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核心价值理念,难免会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改变。有部分改变是出于新形势新变化做出的创新与优化,但也有部分改变是当前社会多样化诱惑所产生的偏离。在新的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忘记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意义,也需要将新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地融合。实现这一有机融合,关键还是要借助青年一代,尤其是正处于思想启蒙阶段的小学生。通过在小学日常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基础性学科教学相融合,能够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当代小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培养其文化自信。这种强大的文化价值意识,不仅在应对新的社会变革时,能够始终坚持和传承,同时也能够在中西文化出现冲突和对比的时候,彰显重要的文化价值。当代小学生,是未来民族发展的希望和源泉。只有从该阶段培养了较强的文化传承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才能从根源上唤醒整个民族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坚持、弘扬与传承。
2.3 养成良好品德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组成内涵。他不仅通过历史案例,使我们学会了古人强大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像诚信意识、拼搏进取、以和为善等诸多不同的品德意识,这些意识形态都是成长成才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良好品质。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其不仅受教育环境相对来说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在学校无法接受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而且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由于父母普遍文化等级相对较低,又忙于个人工作,因此农村小学生在精神品质养成方面,无法更多地依靠于外部影响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导致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方面,缺乏受到系统良好的教育,甚至对于一些事物和价值观念,无法进行有效的辨别,轻则会导致农村小学生在未来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会产生偏理性的选择,重则还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也是开展农村小学健康人格塑造的良好契机。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价值内涵,同时也在传统历史中包含了大量的典故和事例,能够以图文并茂、活灵活现、生动形象的方式,完成思想品德教育这一重要教学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良好品德意识的认知与理解。
3.农村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3.1 将传统文化引入日常教学内容
当前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了教学资源相对受限问题,以及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等问题,受制于以上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当前教学过程仍然是以教授基本学科为主要甚至是全部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培育,与当前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的核心素养培育教学理念相违背,使得部分小学生在这一重要的成长阶段中,缺乏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养成,因此形成了胆怯、自闭、自私等在该年龄阶段不相吻合的行为特征,对其自身日后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小学生相对来说,自我约束能力极差。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面对手机、电脑等多样形式娱乐诱惑的时候,难以进行有效的自我抵制,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精力,产生了时间分配不均现象,不仅对自身的学习成才产生了重要制约,甚至也影响了农村小学内部正常的学习氛围。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有必要在农村小学教育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养成。而传统文化教学是当前可以借用的重要突破口和良好抓手。将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与日常教学进行紧密的联系,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思维品行,为学生日期日后长久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经典国学教学内容。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大量与爱国、诚信、忠实等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对国学经典进行解读和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原文、历史典故、生活实际,强化对部分思想品德的认识与理解,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地贯彻和执行下去。这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同时,这一教学过程可以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地联系。将日常教学和传统文化教学充分融会贯通,实现两者共同进步的重要目标,一方面,传统化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可以弥补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也可以极大程度上的确保传统化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3.2 强化对学生践行行为的指导
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和语文等基础学科教学相联系,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但是止步于这一层面还是远远不够,关键还是要对学生进行行为的指导,使学生在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基础上,能够在日常行为表现中,充分彰显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需要在现有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践行行为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切实地将所学到和了解到的精神价值,贯穿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通过实际的行动,切实彰显自身健康和正确的人格导向。这一理念和宗旨,与教学过程中所提倡的熟练应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相吻合,这是任何教学环节都不能够脱离的最终目标。因此,还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强化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指导与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言行一致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在生活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沉迷网络游戏、违背诚信观念、无法严于律己等各类问题,以合理、婉转、正确的方式指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重申和强调之前教学中所提及的有关意识观念,逐步地引导和纠正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辨别能力。通过以上系列化行为,完成对学生行为的指导与规范。使学生能够切实将所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格与综合素质。
3.3 创建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为了能够切实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和作用,除了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和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耐心地讲解和正确的引导,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氛围熏陶的方式,强化传统文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具体来说,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从硬件氛围和软件分为两方面来展开。首先在硬件氛围方面,农村小学可以充分地借助学校院墙、走廊等设施,通过张贴海报、学生手抄报等多种方式,营造出对传统文化继承弘扬的校园文化形式,打造校园传统文化教育专属长廊等基础设施,通过环境的熏陶,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的贯彻与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在软件氛围营造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例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通过举办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可以形成重要的目标指引,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历史典故等,在竞赛准备的过程中强化对多方面知识体系的了解和认知。举办知识竞赛并不是以竞赛名次为主要目标,而是借助这一重要的准备环节,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动积极性和热爱性。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有关的家校联谊活动,以此来弘扬传统文化中核心的孝道文化精神,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通过软件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硬件校园环境的创造,充分地营造出农村小学校园内良好的氛围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任何地点都能够完成文化积累和学习的过程。
3.4 强化农村小学教师进修
对于农村小学推进传统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人格这一教学实践活动来说,除了要依靠于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较强的兴趣,能够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过程之外,关键还是要从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性方面入手。当前农村教师呈现出教学群体人员少,老龄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导致在实际推进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无法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完成多样化素材的收集和传播,同时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认知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问题,务必要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进修和培训,首先从思想意识观念上使其深刻认识到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的核心素养培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意义,从内心深处认可先进教学理念,从而创新和改变自身相对传统和落后的教学观念。其次,需要对部分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专项培训,主要是以小学语文、思想政治等学科教师为主。使其完成对部分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相关方面的知识补充。有条件的农村小学还可以选派代表教师去其他先进学校进行学习,充分调研其他先进学校在推进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理念,将其和自身发展相融合。
3.5 建立市区小学对口帮扶机制
可以通过建立市区小学对口帮扶机制的方式,来完善农村小学在传统文化教学等诸多教学内容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具体来说,实现小学市区小学对口帮扶机制,应该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具体展开。首先在师资力量方面,可以选派市区的优秀小学教师到对口帮扶农村小学任教一定期限。在任教期间。向农村小学教师传授和讲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对口帮扶小学实际教学模式更新优化的重要目标。同样,也可以选派农村小学的代表教师到市区对口小学进行学习调研,将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回到农村小学中来,进行取长补短。其次,在教学资源方面,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收集大量的教学素材,这方面需要依靠于强大的教学资源库等先进的教学平台。可以将市区小学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共享给对口帮扶农村小学,完成教学资源共享,为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提供重要的后勤保障。
结束语
在农村小学阶段开展传统化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抓住小学这一重要的启蒙阶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正确的人格观念。同时,也是为了弥补当前农村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显著问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借助传统文化学习这一重要契机,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和正直健康的人格,将极大地帮助其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快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帮助其走出现有生活环境,实现自身理想抱负。